初三政治教學中要學會運用拿來主義
初三政治教學中要學會運用拿來主義
政治教學中有這樣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學生往往只注重機械式記憶,忽視理解基礎上的記憶,總以為只要會“背”就行,結果是一背就會,背了就忘,一講就懂,一做就錯,一錯再錯,于是乎,教師有點灰心,學生也沒了信心,教師也就繼續以前的陳詞濫調,稀里糊涂地照灌不誤,學生聽得也麻木了,只好迷迷糊糊地裝懂,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沒有效果,造成了政治課教師厭教,學生厭學這樣一種惡性循環狀況。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許多教師都在進行著各種不同的嘗試。古人有“借雞生蛋”之說,今人又有“借腹生子”之法,我國的對外開放也是要靠引進外資,借用外國的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那我們的政治課教學中為什么不也實行“借一借”,進行所謂的“拿來主義”呢?
為什么要拿來
初三政治本身講授的道理抽象又深奧,如果就事論事的話,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忘不了”,必須先讓學生“腦輕松”,也只有讓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狀態,才能記得快,記得牢。“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針對這種現狀,我積極提倡政治課要學會運用拿來主義,拿一切可以為政治課服務的東西為政治所用,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這種拿來主義,效果很好。
怎樣拿來
能“取各家所長為我所用”確實是個好 ,但在政治課教學中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呢?我把近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說來與大家一起探討。
1、 拿歌曲碰撞學生心靈
音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性情,歌曲本身也是時代的象征,能展現歷史,讓人回到從前。如我在講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發財、農民受苦的總根子時,播放音樂<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思緒仿佛回到了封建時代,體會到農民過著悲慘生活的根源是“媽媽沒有土地”。在講到祖國面貌巨變的四個表現時,讓學生聽<走進新時代>回味新中國的成長過程及成就,談到共產主義社會時,為了更堅定學生的共產主義信念,我播放了<國際歌>,學生聽了這些歌后很受感動,有好幾個學生爭著向我借磁帶聽,在歌聲中同學們輕輕松松地學到了知識,記得也不容易忘記。
2、 用小品再現歷史
歷史已成為過去,但是通過電視、電影的拍攝卻能讓人們從前,如身臨其境,受條件的限制,我們不一定就好能找到的音像材料,但是中國傳統的小品卻能自編自演,用小品再現歷史情境,不僅能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加深印象。如在講原始社會末期階級的產生時,學生對“只有生產發展一定程度,才能產生階級”中的“一定程度”難以理解,針對這一難點,我自編了一段小品,事先找了幾個同學扮演,學生積極性很高。現摘選中如下:
旁白:在某部落居住的山洞中,族人正圍著一堆火商議著什么。
一氏族成員(非常興奮):報告首領,今天我們又打了個大勝仗,10近年來名戰俘,如何處置?請首領指示!
軍事首領:哈哈,太好了,照老規矩,趕緊殺了,給兄弟們慶賀一下!
氏族長(略作深思狀):且慢,(問會計)我們今年的收成如何?預算過了嗎?
會計:報告族長,今年我們又是大豐收,據我預算,除了大伙的糧食,還有好些剩余呢!
氏族長(非常高興):好,干得不錯,戰俘留下來,不殺了,我另有安排。
小品表演至此,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玄念:戰俘為什么不殺了呢?對此,我接連向學生問了幾個問題:
最初的奴隸是怎么來的?
為什么以前戰俘都被 殺死,而現在不殺戰俘了呢?
由此可見,階級只有在生產發展到什么程度才可能產生呢?
通過三個提問,學生自然得出這里的“一定程度“是指有了剩余產品,學生在看小品后一方面被學生自己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在笑中又豁然開朗,明白了道理,印象頗深。
3、借辯論之名發散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辯論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深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因為學生天性就喜愛急診,在急診中積極地掌握知識,變枯燥為生動,效果很好。在講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時,我讓幾個學生分別充當家長與小孩的角色,讓小孩去說服家長,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口才,從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一大道理談起,說到法律知識,再到家長的自身利益,直到抒家長說得心服口服,無言以對為止。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在與“家長“辯論的過程中不僅把書中知識運用得恰到好處,而且從多角度去聯系,可謂是現學現用,講得有理有據,也鍛煉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用比喻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語文中的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如能把它適當地拿到政治課教學中則能化難為是易。如在講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目的時,學生往往把目標和目的一把抓,在做題目時張冠李戴,很容易出錯,針對這一難點,我把它們的關系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在進行50米測驗,為了50實現米測驗合格這一“目的”,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終點這一“目標”,“到達終點”是為實現“50米測驗合格”服務的,也就是目標是為目的服務的,而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相當于體育中的50米終點。但是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這就相當于體育中為了實現50米測驗合格這一目的。這樣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學得很輕松,記憶深刻,很難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