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學生答好政治試題
二、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答好非選擇題近年來的主觀性試題,更是直接體現了政治學科“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這一鮮明的時代感,它往往以人們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和現實問題為切入點,突出考查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強化試題的潛在德育功能和導向作用。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優化思維過程和方法。為適應高考更多地注重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的考查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分析問題時,能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既能對現象進行概括、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又能遵循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法,對情景材料進行合理的解釋和說明,從而使學生在答非選擇題時不僅有話可說,而且能有話好好說,理論聯系實際地把話說到點子上。2、 總結出主觀試題答題“三步曲”,授之以漁。第一步:“審題”。一是審設問,即要求學生在閱讀材料之前,先明確題中所提出的問題,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更可以明確設問是什么?是從什么角度問的?是要求回答“是什么”、“為什么”還是“怎么樣”的問題?二是審材料,即歸納出每則材料或幾則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表格題則要求審清表格的標題和表注,將表格中內容進行橫向、縱向和綜合比較,從而透過現象提煉出本質性的東西來。第二步:“聯想”。即要求學生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明確題中材料折射的政治學科的道理,從而找到答題的理論依據,并將書中的理論、黨的大政方針與材料中的實際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第三步:“精心作答”。即把在上述對題中材料加工制作的基顧上形成的認識,用正確的政治術語,簡明扼要、條理清楚、結構嚴謹地表述出來,并體現出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黨的大政方針的正確導向作用,使學生既答好題,同時也使自己情感方面得到升華。試題有式而無定式,答題有法而無定法,但不同類型的試題總有一些基本方法和一般規律可循。本人提出以上拙見,旨在拋磚引玉,敬請各位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