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教案9
綜合性活動——感受自然教案設計者: 宋建民
學科:語文 年級: 七年級 教材版本:人教版
課題名稱:綜合性活動——感受自然
教材所在頁:第75 --- 76頁
一、 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本課為活動交流課。三組同學進行不同的活動,將結果在課堂上交流,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美,培養其關注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關鍵信息:依據《新課程標準》,創造性的開發、使用教材。例如:設計的活動不僅僅考慮到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還要聯系現狀促其反思,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來關注我們生活的這個家園。充分利用青島的自然風光作為語文課程資源,強調生活與課堂的聯系,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學習者分析
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及設計的相應活動:
1、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第三單元,對自然的美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但這種被動的和脫離實踐的學習畢竟滿足不了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擁有青春的朝氣和活力,他們也渴望走進自然,所以我聽取了學生的建議,安排一部分學生進行了“嶗山之美”的采訪活動。
2、同時,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優美的感性閱讀,也激發了他們內心對美的向往,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心中所勾勒的自然家園,“我手寫我心”,這恰恰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據此,我設計了“我家住在——”的想象力寫作訓練。
3、初一的學生好奇心較強,也有一定的質疑、探究能力,他們開始學著
關注自己身邊的世界,在閱讀和欣賞自然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來思考自然生態環境的現狀,增強其環保意識,提高其理性認識,我自身認為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引導學生設計和制辦了《人與自然》的手抄報。
三、 教學目標 及對應的課程標準
1、體驗自然美,陶冶美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關注自然生態的現狀,樹立環保意識,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3、訓練學生閱讀、寫作、采訪及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的能力。
4、學會在合作中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質量。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活動課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活動課的主角。師生共同設計活動項目和活動程序,即強調了教師的點撥和指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適當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從實踐中學會發現學習的方法、學會對知識的運用。
采用“分組、合作”的方法展開活動。運用知識。讓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場景和材料,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增加活動的容量,增加活動過程 的趣味性。通過多種方式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學會合作并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五、 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活動課需要攝像機、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和一些圖片的說明。
六、準備活動
全班分成三個組 準備時間:兩個星期
第一組:進行主題為“嶗山之美”的采訪
要求:學生到嶗山相應的景點進行拍攝,并就此景點的特點、游客流量,水土植被,開發保護,發展前景等問題,對景點管理者及嶗山風景管理處負責人進行采訪,或者咨詢身邊的知情人,以便獲得更詳盡準確的資料;組員合作,制作精美生動的Powerpoint課件,并利用文字資料做簡潔生動的畫面解說。(技術問題可請教學校信息中心的老師)
目標:在活動中增進學生對家鄉自然景觀的了解,熱愛美麗的青島。
第二組:寫題目為《我家住在 》的想象文
要求:教師應做示范指導,如填上草原上、森林里等詞語,引導學生構思自己向往的自然家園,內容要具體,防止寫大寫空。學生自選角度,自選文體,想象合理,字數500字左右。學生可利用美術特長,繪制相應圖片附以說明。
目標:通過豐富的想象,展現美的世界,美的自然。
第三組:辦《人與自然》的手抄報2份
要求:收看中央臺的《人與自然》節目,并就感興趣的問題做簡單記錄;閱讀雜志《人與自然》上老師推薦的文章,例如《2002年生態事件回顧》、《中國沙漠化對策與反思》、《對人與自然的再認識》等。第一份手抄報的主要內容是對自然生態的某些現狀進行描繪和記錄,如沙漠化問題;第二份手抄報就人與自然怎樣和諧相處的問題做一些摘抄和整理,并能針對第一份手抄報提出的具體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兩份都可附上相關圖片以及準確的數據。
目標:讓學生認識到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一味的征服和破壞。培養學生關注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七.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主持人:冰心老人曾經在《繁星 春水》中這樣來描繪我們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我們臥在宇宙的搖籃里……其實,大自然不僅以它博大的胸懷哺育了我們,還以它澄清、透明、不需要雕琢的美陶冶著我們的情操,凈化著我們的靈魂。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自然,欣賞并感受它帶給我們的種種美的愉悅。下面我們先來欣賞第一組同學帶來的嶗山風光。
(二).各小組派代表展示活動結果
第一步:風景篇(2名代表)
第一組一名同學操作演示過程,一名同學隨著畫面的解說詞可做適當的解釋和補充。因為嶗山是大家熟悉的,所以主持人可在此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暢所欲言,談談自己所了解的嶗山,描繪自己喜歡的嶗山風光。
第二步:想象篇(3名代表)
在欣賞嶗山風光之后,我們再來想象和描繪我們心中美麗的家園。第二組的同學事先組內交流,然后選出代表在課堂上朗誦自己的優美文章,描繪美麗的自然圖景。有圖片的可進行簡潔生動的說明。主持人可讓另外兩組同學來評價作品及作者的朗誦。
第三步:關注篇(2名代表)
在感受到現實、想象中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之后,第三組的兩名同學將兩份手抄報分別進行展示和介紹。主持人可讓其他組的同學就手抄報的版面設計、內容、書寫等進行點評,或者結合關注的具體問題談出自己的見解。
(三).教師進行總結
本次活動的準備工作是關鍵。因為每位同學都是盡己所能,而且各小組發揮了集體的力量,所以有了今天這節生動豐富的交流課。主持人的主持也很精彩。大自然的美應該是永恒的,大家在欣賞之余,也應該從我做起,去關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為維護我們共同的美麗家園,獻出一份力量。
八、活動反思
1.本活動課在選題上較為豐富,角度多。沒有機械的執行教材列出的選題,而是將自然的美和它的現狀結合起來,讓學生有了一些反思和更深刻的關注;同時因地制宜,利用了本地的語文課程資源。
2.本次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信息技術由輔助教師的“教”向輔助學生的“學”轉變,學生收集到了比課外書更多的資料,同時增強了處理信息的能力。
4、在交流時,發言人的語言還不夠簡潔,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參與,這與老師的事先缺少暗示以及主持人的活躍現場能力有關。今后應事先做好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