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方案A)
○活動目標 ① 培養科學興趣和探索奧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語文素養,增強民族自豪感。 ○活動重點 進一步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① 學生自行收集關于月的亮詩、詞、文,傳說、寓言、歌曲、圖片等。 ② 每人將所收集資料裝在資料袋里,帶到班里交換、欣賞,互通有無,對所收集資料進行再次豐富和整理。 ③ 把資料袋交給老師,打分后再進行一次專題活動課。 ○活動過程 男女擂臺,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課余時間學生先裝飾黑板,在黑板正中寫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奧秘”幾個字,黑板的右上方畫一個散著清輝的滿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幾顆星星散布在各處,有幾艘飛船正向月球飛去,同時VCD放出《水調歌頭,中秋》這首歌,上課了,主持人宣布主題,活動開始。 第一課時 科學探索 第一輪 男女同學各選一名代表陳述對月球某個方面知識的了解,各自說五個問題,一個問題一分,說不出和說錯的就不給分。男女各10分。 ① 你知道人類是什么時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 ② 哪個國家的哪個宇航員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國、阿姆斯特朗) ③ 關于月球的來源有哪些說法?(月球被俘獲說、地月同源說、地球分裂說、月球—宇宙飛船說)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土壤、巖石、硬金屬、放射性物質、磁場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鏡反射太陽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38萬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嗎?(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風暴洋) ⑨ 月球與地球的年齡哪個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徑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輪 分別請五人上臺接龍,也是談關于月球的科學知識,這五人的問題可以獨立成題,只要是關于月球的知識就行。每人限說一分鐘,超出時間和說錯就不給分,在規定的時間內答一個問題給一分。男女各10分。 ① 為什么會發生日食現象?(要求學生根據地理課知識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隕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為什么那么輕?(因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為什么會有圓缺變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運行造成的自然現象) 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萬里長城) ⑥ 月球是行星嗎?(不是,它是地球的衛星) ⑦ 你能說出哪些天文儀器?(天文望遠鏡、射電望遠鏡) ⑧ 天文臺為什么建在山上?(地勢高、視線好、便于觀察) ⑨ 天文臺為什么是圓的?(觀察面廣,便于確定位置) ⑩ 我國戰國時代著名的《甘石星經》的作者是誰?(甘德和石申) 第三輪 相互提問。男女可分別提五個我國古代的天文問題考對方,每題2分,答不出就不給分,男女各10分。 ①歲差現象是由誰發現的?(虞喜) ②祖沖之編定的歷法叫什么名字?(《大名歷》) ③唐朝是誰主持測定了午線長度?(僧一行) ④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是由誰編定的?這個歷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時歷》)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是什么?(水運儀象臺) ⑥水運儀象臺是在哪部書中記載的?(《新儀象法要》) ⑦《新儀象法要》的作者是誰?(蘇頌) ⑧祖沖之在自己編定的歷法中把一年定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經》發現了哪些行星的運行規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經》記錄了多少顆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確與否由主持人評判,如果出錯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錯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錯由女主持人更正,問題不重復,已解答過的問題不重提,每輪提問或答問的學生不重復,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機會,評出“月球專家”。 第二課時 藝術薈萃 第一輪 一分鐘內誰能說出月亮的幾個別號?(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桂魄、蟾蜍、顧兔、嬋娟、玉弓、玉桂、玉盤) 第二輪 在5分鐘內看誰說出的帶月的詞語多,說多少算多少,每個一分,男生先說。 (月黑風高、月色朦朧、月光皎潔、年年月月、風花雪月、一彎新月、皓月當空、月如銀盤、明月如鏡、望月思鄉、月下獨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鉤、月中帶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暈等) 第三輪 在5分鐘內看誰背出的關于月的詩句多。背出一句給一分,組內誰都可以背,但不能兩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第四輪 講關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講一個,看誰講得清楚。每個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輪 唱歌比賽,看誰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對了就給分,一首歌給2分。 如果分數相同,由主持人臨時出題考對方,以分出勝負。評出“月球藝術家”,最后與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動小結 這兩節課,每一輪完成的內容男女同學都不重復。第一節課可以檢測同學對科學的興趣,第二節課與語言文字關系最為密切,既可豐富語文知識,也可培養語言興趣。男女擂臺的形式易激發同學們的好勝心,使這項活動一直處于激烈的競爭之中,無論主持人還是其他同學都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