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4篇)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
江畔獨步尋花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萬物蘇醒,充滿生機與活力,許多詩人都曾在詩中贊美過春天,你們還記得哪些描寫春天的詩?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板書:江畔獨步尋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甫,
二、初讀古詩
1、介紹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杜甫的情況。
(杜甫唐朝大詩人,稱為詩圣,他的一生跌蕩起伏,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后,杜甫來到了成都錦江邊的草堂居住,過上了安寧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江水的歌唱,鳥兒的叫聲,吸引著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動,寫下了這組江畔獨步尋花共七首,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做到字字響亮,字正腔圓。
點評:讀得聲音響亮。 字音咬得真準,尤其是這個簇字,是一個平舌音。
3、我們說古詩與音樂一樣也有節奏美,現在就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可以試著用 做記號。
點評:讀得不錯,聽出來了嗎?她在哪兒停頓了。一起試著讀一讀。
4、光把字音讀誰,句子斷對,還遠遠不夠,要想把詩讀出它的韻味來,必須要理解古詩。回憶學習古詩有哪些方法。
(板書:聯系上下文,圖文結合,查注釋,補省略,換詞序,了解背景,聯系上下文)
三、自學理解古詩
1、下面的時間就交給大家,四人小組之間利用這些方法,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是不懂的?
(評: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語去理解,)
預設:東:向東。 倚:靠,拂面而來。 懶困:懶洋洋的。
換詞序:倚春風:怎樣靠春風呢?能靠住嗎?我們知道古人為了押韻,常常顛倒詞序,我們只要交換一下兩個詞的位置就行了,春風倚。春風拂面而來。
補省略:春光懶困:明媚的春光里,人懶洋洋的。
一簇:一叢,形容花開得茂盛。
可:究竟,到底。
2、研讀“可愛深紅愛淺紅?
師:可是究竟的意思。 這是一個問句,作者在問誰?聯系上下文(課題)問自己,他是怎樣問的?愛,就是喜歡人,喜愛。這一句用自己的話說:究竟是喜歡深紅的還是喜歡……
師:讓我們看看圖,用補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詩人眼中的桃花?
這深紅的桃花像 ―――――――――。這 淺紅的像――――――――。
請生填。指名讀。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三)
暮江吟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登鸛雀樓》
(2)指名說說意思
(3)齊背全詩
2、教學新課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
(3)理解題意
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江:大河
吟:古代詩歌的一種。
(4)分析古詩
A、教學1、2句
這句詩中有哪些事物?
詩中描寫陽光用了一個什么量詞?
能不能把“鋪”換一個字?
第二句中哪個詞比較難理解。
說說整句的意思。
B、教學3、4句
理解“可憐“的意思
給“似”換一個字
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A、由朗讀,用鉛筆劃出該停頓的地方。
B、指名讀
C、對其進行評價
D、齊讀全詩
(6)板書設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2
語言的魅力導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賀知章
東城見覺風光好,觳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語言怎么樣?是的,這些語言很有吸引力,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語言:交流要運用口頭語言、思考要依靠思維語言、寫作要駕馭書面語言,即使做夢吧,也會運作潛意識語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語言的魅力這一課。
一、瀏覽閱讀,初步感知文中最就有魅力的語言。
師:請同學們將課文瀏覽一遍,你認為,在這篇文章中哪句話最有魅力,請你把它畫下來。
(我畫的是“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師:大家思考一下:一開始牌子上寫著什么?
(和“我什么也看不見!”相比較它最有吸引力。)
出示兩句話: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我什么也看不見!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來了,可是”這六個字。)
在初讀文章的基礎上,學生在獨自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找到了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語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學生初步閱讀時的理解,要深入地體會文章的內容,品味語言的魅力僅僅停留在這里是遠遠不夠的。
二、用文中蘊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
使學生的情感和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層層深入地探究,理解和體會“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富有魅力的語句。
師:是的,第二句告訴我們春天來了。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我們一起來讀讀文章中描寫春天的這段話。
出示春天文字:(生讀)
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云,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師:請同學把這段話再讀一篇,邊讀邊想想你看見什么了?聽見什么了?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課件:隨學生讀春天的語句,點擊字變色,并配聲音。)
有的學生說:“看見了,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有的學生說:“看見了茂盛的綠樹、耀眼的紅花。”有的學生說:“聽到鶯歌燕語聲。”
春天到了,我看見了__________,聽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怎能不讓我陶醉呢?
師:看到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這萬紫千紅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別的美妙,春天于嚴冬交替中誕生的,一切渴望蔥蘢的樹木,所有向往綻放的花蕾,無數企盼萌芽的種子,怎會錯失這大好春光?(板書:萬紫千紅)
(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已經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用優美的語句描述著在閱讀之后,想象之后,頭腦中出現了美麗春天的景象,這時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學生對自然的喜愛、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也得到了陶冶。)
師:春天多美啊!(再打出一幅春光圖)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見。(板書:漆黑一片)
(畫面:一片漆黑,盲老人靜坐一旁,響起了哀婉的《江河水》)剛才還是滿眼的春光,轉眼間竟是一片漆黑,通過電教手段將兩幅對比鮮明的畫面,同時展示在同學的面前。這強烈對比的畫面,還有那滴血帶淚的音樂,撞擊著學生幼小的心靈,使學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在繁華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著一個衣衫襤〔lán〕褸〔lǚ〕,頭發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gài〕那樣伸手向過路行人乞討,而是在身旁立一塊木牌。
“我什么也看不見!”
指導讀“我什么也看不見!”
老人嘆息到:唉---“我什么也看不見!”
老人悲傷著:“我什么也看不見!”
老人心酸呀:“我什么也看不見!”
師:巴黎大街上衣著華麗的紳士看到衣衫襤褸的盲老人無動于衷;
巴黎大街上打扮漂亮的少女看到頭發班白的盲老人淡淡一笑;
巴黎大街上行行色色的商人看到雙目失明的老人姍姍而去……
(板書:無動于衷、淡淡一笑)
師:難到在偌大個繁華的巴黎街頭就沒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挺步嗎?難到過路人都只顧忙碌著自己的事對老人無動于衷嗎?(不,法國詩人讓·彼浩勒使這個世界改變了。)
三、對比閱讀法,再讀課文,深入思考。
1、體會變與不變。
師:請同學們在打開書,對比讀讀,看看這一天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不變的:還是這個地點,還是這位老人,還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變的:錢多了;給錢的人多了;老人的心情變了
世界變了,人們的心變了,充滿了“愛”
盲老人的心情變了、詩人的心情也變了
盲老人嘆息著:“唉!我,我什么也沒有得到。”
盲人笑著對詩人說:“先生,不知為什么,下午給我錢的人多極了!”
讓·彼浩勒-----看、問、拿、悄悄地添了六個字
讓·彼浩勒聽了,也摸著胡子滿意地笑了。
師:詩人沒有用錢財幫助老人,而是用“有魅力的語言”,他的這種相助是用金錢不能衡量的,他幫助了老人,他這種行為僅僅幫助了老人嗎?
(不僅僅只幫助了盲老人,他不僅僅幫助了老人,還幫助了那些盲心的人,幫助了這個世界,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3
江畔獨步尋花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錄音
四、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花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 花美
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后注釋⑴,指名學生說說詩題意思。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⑴指名讀這一句
⑵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⑷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學生的詩:
⑴植物園獨步尋花
植物園內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⑵學校獨步尋花
楊園小學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花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⑶尚湖獨步尋花
尚湖公園花滿蹊
四、作業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出版社(三)
《房兵曹胡馬》本篇課文中所選區的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馬》和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馬詩》,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馬,與本單元的課文主題“馬”聯系緊密,但是雖然兩首詩都描寫了馬,卻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這方面入手,理解詩意。
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識字表生字,讀準發音,記清字形。
2、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3、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象同于不同之處。
4、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那些方面?給大家說一說。
2、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描寫了馬。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講授新課:
(一)《房兵曹胡馬》
1、這首詩是哪位詩人所寫?(唐朝詩人杜甫)
2、自由朗讀這首詩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積指名朗讀,齊讀。
4、要求讀準每個生字,讀不準的畫出來。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指朗讀好的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聽:自己讀的不熟練的生字的發音。
2、學生自己再朗讀課文。
3、指學生分層次讀課文,進一步鞏固生字的發音。
(三)再讀一讀書,深入感受
1、小組討論:本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匯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糾正。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3、評一評哪個小組講得最好。
(四)教師指重點詞,學生回答。
1、你理解了哪句詩的意思?
指名讓學生復述詩的大體意思,教師進行整理。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4
《暮江吟》教學要求:
1、弄懂每個詞語和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和意境,從而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默寫、翻譯、改寫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詩句的意思和詩中的意境。
教學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配樂朗讀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板書課題。《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學們知道這首詩是哪個朝代、哪位詩人的作品?)
板書:唐代:白居易
2、簡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國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樣寫下了許多千古名句流傳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詩詞中最淺顯易懂的一首)
3、釋題: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頌、贊美)
歌頌贊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時候?(傍晚)
贊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說:歌頌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聽錄音朗讀兩遍,小聲自由朗讀5遍。
要求:1、基本會背;2、注意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的那些景物?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聽錄音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要求語速緩慢,讀出抑揚頓挫)
四、分組討論要求2的問題、指名回答板書:
時間:傍望—夜晚(深秋)
地點:江邊
景物:太陽、江水、露珠、月亮。
五、學習前兩句詩,出示投影片(夕陽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導看圖。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1、問:一道殘陽指的是什么時候的太陽?“鋪”是什么意思?太陽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譯: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綠色)
譯:江水一半呈碧綠色,一半呈紅色。
2、小結:通過學習前兩句詩,我們知道了前兩句詩主要寫傍晚時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樣的景色,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欣賞和想象當時那美麗的意境。
師述:夕陽漸漸地落下去,晚霞映紅了天空,夕陽的余輝灑在了寬闊的江面上,忽然間,江水似乎分成兩半,這一半是碧綠碧綠的,那一半是鮮紅鮮紅的,微風輕輕地拂過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紋,像一顆顆閃光的寶石,又像空中閃爍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景色美不美?這樣的景色會讓詩人怎樣?用一個詞語形容:“陶醉,戀戀不舍,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