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梳理(精選3篇)
八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梳理 篇1
病句類型
1、成分殘缺(缺少主語、缺少賓語)
、、通過這次文學交流活動,使同學們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改正:刪去"通過"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語了。
、、這篇報告列舉了大量事實,控訴了人類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 改正:在"流失"后面補充"的行為",這樣句子就有了賓語了。
、邸㈦S著救援工作的緊張進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心理教育中心已經總結出一些地震災害心理危機干預。 改正:在"干預"后面補充"的方法",這樣句子就有了賓語了。
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讀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補上或者刪掉。 2、搭配不當
①、省委省政府追認他為"湖南省抗冰救災模范""烈士"等榮譽稱號。 改正:將"追認"改為"追授",或者刪去"等榮譽稱號"。 ②、為了活潑畢業班同學的課余生活…… 改正:將"活潑"改為"活躍"或"豐富"。
、、向全世界表現了中國航天科學技術的成果。 改正:將"表現"改為"展示"。 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搭配不得當的詞語,改換搭配得當的詞語。 3、語序不當
①、各種新發現的流行病,使我們改正并認識了自己不良的衛生習慣。 改正:將"改正并認識"調換為"認識并改正"。
②、經過精心篩選和廣泛征集,20xx年上海世博會將以"海寶"為吉祥物。 改正:將"精心篩選和廣泛征集"調換為"廣泛征集和精心篩選"。 ③、我國成功地發射并研制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宇宙飛船。 改正:將"發射并研制"調換為"研制并發射"。
、、大量地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豐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長人的知識。 改正:將"能豐富人的情感"和"能增長人的知識"調換。
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順序安排不得當的地方進行適當的調換。 4、自相矛盾
①、來自我市金融保險系統以及部分學校的近千余名代表,……改正:"近"和"余"自相矛盾,刪其一 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自相矛盾的詞語,刪去其中一個使語句通順。 5、重復累贅
、佟榱朔乐故Ц`事件不再發生,保安部門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 改正:刪去"不"字。 ②、對于那些無視交通規則的人,難道不應該不受到責備嗎? 改正:刪去句子中第二個"不"字。 ③、為了防止不感染禽流感,請大家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改正:刪去"不"字。 ③、這種新研發的汽車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280公里。 改正:刪去"每小時"。 總結: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重復累贅的字詞,刪去其中一個。
知識點梳理(三)
句子翻譯
翻譯重點文言文句
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霧氣凝結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輝映下)彌漫著白氣,天空與云層與遠山與湖水,上上下下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長堤一抹,湖心亭一點,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葉,以及舟中的兩三粒有影罷了。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于外人間隔。
(他們)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退房鄉鄰 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漁人外面)現在是什么時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處處作了記號。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 8、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沒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9、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0、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人們憎恨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11、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1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淺薄的人。 1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見了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 14、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完這遍林子。 15、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計劃還未實現,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16、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自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 17、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芬芳遠播,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18、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后就很少聽到過。愛蓮花(的人),像我的還有誰呢?(至于)愛牡丹(的人),那當然(就)很多了。 19、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無不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雕成(某種)形狀的東西,各有各的情狀姿態。 20、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曾經贈送我桃核(雕刻的)小船一個,原來是大蘇泛舟游赤壁。 2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出來有賢德、有才能的人(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22、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箬竹做的船篷覆蓋著它。
2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
24、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所以,(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2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舉目縱觀群山的低矮渺小。 2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時事看見花開就想流淚,悵恨別離聽到鳥鳴反而驚心。 27、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差役吼叫得多么兇狠呀!老婦人啼哭得多么美女苦啊! 28、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活著的茍且活著,死去的永遠完了!
29、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30、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下行走的船只都被阻斷了。 31、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八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梳理 篇2
現代文閱讀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3、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具體,反映迅速,語言簡明準確。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畫圖表、引資料、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等 5、說明文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6、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
7、②人物描寫:(語言 動作 外貌 神態 心理)表現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征8、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9、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屬于插敘一種)。 10、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劭鋸--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八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梳理 篇3
語文知識點梳理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記敘順序(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
4、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5、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6、描寫景物的角度(感覺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7、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8、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9、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10、人物中主人公的判定:文章主題由誰體現誰就是主人公
11、情節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還有:序幕、尾聲)
12、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環境描寫的作用:a以景襯情;b渲染氣氛;c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調;d為下文做鋪墊;e推動情節發展
13、修辭手法(2個字):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修辭的判定及作用
方法:
a、比喻:生動形象
b、擬人:賦予某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把它人格化,生動地表現······
c、排比:增強語言的氣勢,層層遞進
d、反問:強調突出······增強語言的氣勢
e、設問: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思考及閱讀的興趣
f、夸張、對比、反復:突出強調······
g、引用:(詩句)詩情畫意;(神話傳說)增添文章的文學性、神秘性、人文性,激起閱讀的興趣
如:春花圖中“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看花,趕趟兒似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何作用?
14、說明方法(3個字):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分類別、列圖表、引資料
說明方法的標志性詞語
a、打比方:像、好像、仿佛······(相當于比喻)
b、作比較:比、相當于、有兩種事物、······
c、列數字:約數、確數、注意表年分的時間數字
d、舉例子:比如、例如、如、隨便舉個例子、······(舉例子往往有實實在在的例子)
e、下定義:科學的解釋,往往專業而全面,是判斷句
f、作詮釋:解釋但可以不全面
g、分類別:分類、分點、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一種···另一種等
h、引資料:引用詩句、格言,往往有出現引號
如: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它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矗立在廣場南部,和天安門遙遙相對。
15、說明文的分類:按對象分: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按語言分:平實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
16、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主——次 整體——局部 因——果 具體——抽象 一般——特殊 現象——本質
17、論證方法(4個字):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
18、議論文分類:立論文、駁論文
19、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20、論據分類:事實論據(實例、故事、名人軼事等)、道理論據(引用詩句、名言、公理、定理等)
21、引號的作用:a引用;b強調;c特定稱謂;d特殊含義;e否定、諷刺、反語
、俦硎局苯右玫脑,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記起杜甫的詩:\'群山萬整赴刑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② 表示突出強調。
例如:
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 表示諷刺和否定。
例如:
'還要讓它留芳,百世嗎?'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他們難得的佳肴。
、 表示特定稱謂。
例如:'蘆柴棒'著急地要將大鍋子里的稀飯燒滾。
、莠F代人都喜歡“綠色食品”。
22、文章的結構:總分、分總、總分總
23、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a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b、文中:承上啟下;
c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首尾呼應
小說知識
一、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二、三要素
人物:外貌、心理、語言、動作等
環境:自然、社會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篇幅:長篇、中篇、短篇、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