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說思路的開拓
——以“風”為例
打開思路,要善于聯想。聯想的基本方法,有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推測聯想、象征聯想、因果聯想等。
我們以“風”為例,開展聯想。問:大家看了這個詞有何聯想/
(學生議論發言)
1、 我們用“種屬聯想”的方法進行拓展。
風——春風——拂過田野的春風
風——和風——三月里吹來來和風
風——穿堂風——夏日里吹過的穿堂風
風——山風——峽谷中呼嘯而過的山風
2、再進行拓展
風——暖風——它拂過我冰冷的臉
風——狂風——他掠過田野,摧殘著莊稼
風——秋風——秋風秋雨愁殺人
風——故鄉的風——牽著我心頭的思緒
3、還可以進行相關聯想
冷風——我的坎坷
海風——一個浪漫的故事
風箏在飛——一個愛幻想的孩子
大漠雄風——威武的戰士,扣人心弦的冒險
4、風還包含著風氣之意,那么可以進行相似聯想
風——風行(紅色、讀韓寒的書、吃海藻保健等)
風——往事如風
5、“風”是一個事物,也可以把“風”作為背景,并與主體構成襯托和暗喻,如“風中的舞蹈”、“校園吹過一陣風”等。
(學生再討論)
[例文]
臨窗無風
樹人文學社初一 宗祖慈
我俯首下望,池塘里起了微微的水紋。藍天、白云、綠樹、揉碎細細的紋路間,如一幅寫意的水墨畫,濃濃淡淡的渲染,將我生命的顏色一一點開,我不知道那里面是否有風的色彩。
——題記
那一天,我試著將窗戶打開?墒牵瑳]有風。
窗旁的時鐘依舊搖擺著,記錄下一段段歲月的痕跡,也同樣欲知著夢幻般的未來 。
我懷念曾經的畫室,畫室里的一只白色小貓。我曾那么執著地拿著畫筆,它坐在畫板前認真地看著我。我喜歡將窗兒輕輕地推開,讓風從畫室里穿過。這時,我的小貓便會打幾個冷顫,偷偷地躲到一邊,我的畫會隨風飛揚起來。
我懷念中學時的一個小女孩,當我在風中哭泣時,她總會遞給我一塊手帕。我用它擦拭我的淚水,擦拭我那無邊的、化不開的傷痛。
我懷念風中的遠方,想像那沒有盡頭的盡頭到底會是什么樣,想像著北歐神話里的永久的天堂。
還有外祖父,他曾在風中追趕我,我一直在跑,他一直在追,可惜——
他終于留著遺憾去世了。雖然我知道,他的追趕是因為他的愛。他一直呵護著我。
麻木、恍惚、迷離,找不到苦苦追尋的蹤跡——蹤跡找不到我。
我想,我并不是抓不住風中的天空,而是守不住——
此刻已平淡了的日子。
一直在懷念已沉淪的過去,懷念那間靜謚的畫室,懷念那只白得可愛的小貓,懷念那個給予我溫暖的女孩,懷念疼我愛我的外祖父,懷念夢中遠方,懷念那一陣又一陣讓我流淚、讓我哭泣的風,懷念十三歲的多彩人生。
一陣風吹來。
遠處飄來風鈴的聲響。
沒有過往,只是回憶著自已深陷風中的故事。我記憶中的詩集,繼續翻著那一頁頁孤單的日記,以及——
永遠夾在我紀念冊里的,值得祝福的那一段美麗的青春。
[點評]在本文風是一個多情的意象。風,見證了作者的往事,見證了作者與親人、朋友和動物的感情;風這個意象,也是作者善感情懷的象征。作品中透出一絲淡淡的,如丁香般的惆悵,卻不是消極的,而是人性中美好情感的一部分。
(指導教師 蘇萬馬)
且聽風吟
樹人文學社 吉翔
那些被風吹起的日子。
在深夜收緊我的心。
――樸樹《且聽風吟》
又是一個星期六的課。我發泄地騎著車,風揚起我的外衣,很刺骨的風,涼意像蛇一樣鉆進來,不禁一顫。
一家音像店里,樸樹正傳送著寂寞的感動。我的車速剎時降為零,靜靜地聽,然后在心里靜靜地流淚。
“突然落下的夜晚,燈火已隔世般闌珊。昨天已經去得很遠,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
初二下學期的日子好像剎時來臨,所有的計劃在一瞬間被打亂。還沒有從期末考試的陰影里掙脫出來,月考的分數又令我心寒。沒有以前的肆無忌憚、瘋瘋傻傻,不會再去書店消磨一天的時間。考試一次比一次頻繁,成績也不再那么好看。
“日子快消失了一半,那些夢又怎能做完。你還在拼命地追趕,這條路究竟是要去哪兒?”
以前的日子被風吹去,現在的日子被風吹來。往事在風中縮成一個個點,幾乎看不見,也無需看見。以往的友情成了學習的副產品和抄作業 的工具。記得一個朋友說過:“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在你身后!彼泊_實是這樣,永遠站在那里,任憑歲月之風嗥叫。于是,我在這時候知道了,什么是朋友,真正的朋友。
我想我以前走的路已被風刮走,我不知為何物的目標也不知何處。我正在走一條新的路,盡管目標同樣縹渺,但我必須繼續努力,拼命地努力。希望風不要再刮,就讓我在這個夢里繼續下去,好嗎?
“時光真瘋狂,我一路執迷與匆忙。依稀悲傷,來為及遺忘,只有待風將她埋葬!
我的歡笑、流淚、郁悶、狂喜,都已被風封存起來,在一個我不知道的世界里。我不想知道,也無需知道。我能做的只是繼續走腳下的路,哪怕風再大,哪怕這條路也逝去,哪怕沒有路。
希望有一天,等我走到某條路的盡頭,風能把以前掠走的記憶再帶回來,使我能在重合的消逝中,慢慢回憶。
我們曾在路上,我們正在路上。
那些被風吹起的日子,在深夜收緊我的心。
現在,我必須努力。
且聽風吟。
[點評]風吹走了以前的日子,又吹來現在的日子。同學在風中逝過,而“歡笑、流淚……”又在風中封存起來,但作者的態度是“且聽風吟”――哪怕風再大,也走下去。結構上用樸樹的歌詞串起主文,結合自己學習生活的感受。
(蘇萬馬)
(發表于《作文與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