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作文“靚”起來——關于考場作文的幾點看法
讓我們的作文“靚”起來
——關于考場作文的幾點看法
哈工大附中 高明杰
中考語文試卷,作文分值比重相對較高,怎樣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考生、家長都十分關注的事情。可是,結果往往事與愿違,考生越是焦躁、老師的技法講解越多,學生往往越是無從下手。筆者很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與大家真誠的交流,讓孩子以平和的心態(tài)由表及里地把握考場作文的一些規(guī)律與特點。
一、裝扮得體,獲得好感
考場作文必須在第一時間、第一印象上給閱卷老師以靚美的感受,給人清新自然、賞心悅目之感。實現(xiàn)這一點的必備要素為:卷面整潔、字跡規(guī)范、篇幅適中、結構清晰。
卷面必須追求整體的美感。反對大量的勾抹、涂改;字跡要工整,書寫要規(guī)范,反對潦草、隨意涂鴉;篇幅要適中,一般地說,字數(shù)要控制在600-800字之間,文字過少會顯得內容單薄,給人欠充實之感(通常是一頁半稿紙以內),但也不能過于冗長,有的考生寫了滿滿的兩頁還嫌不足,背面又占據(jù)了大量篇幅(往往在一千字以上)這樣的文章給人沉重累贅之感。在突出中心和主旨的基礎上,我們要追求簡潔、明快;文章的結構也是很重要的,一些考生常犯“頭重腳輕肚子大”的毛病,因此在文章的主體部分一定要有清晰的層次意識,就全文來說,起碼應在五個段落以上,且涉及到人物對話時,最好能分行進行,讓讀者一目了然。無論考生文章的立意如何新穎、內容怎樣不俗,若給閱卷老師整體感覺不夠理想,勢必會影響到對你文章得分上的評判。所以聰明的考生決不要輸在推銷自己的第一關上。
二、意圖明確,情感集中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寫作的個性化特點,更加推崇考生獨到的生活體驗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取向。優(yōu)秀的作文,一定是書寫自己在生活中最真實獨特的感受,并具有可給予理解,給予推廣的價值取向。老師特別強調學生在寫作中要有極其強烈的寫作意圖,表達情感的意識流向,必須真實有效地傳達最可靠的信息。我建議同學在寫作前一定要明確寫此文的目的、意圖,要表達怎樣的情感,然后力求通過各種辦法在文章中實現(xiàn)。其實,就是調用一切可行的手法來突出中心。我們可以適用“以小見大”、“對比”、“襯托”、“象征”、“卒章顯志”、“細膩描摹”、“欲揚先抑”、“鋪墊”等等一些手法,使文章中的每一個段落,都與寫作目的、表達的情感密切相關。這樣你的作文就如同一顆枝繁茂的大樹參天而立,而倍受矚目。
我們可以從我們閱讀到的名篇中獲得一些啟示:如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作者的寫作意圖就是頌贊大好春光,盛贊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為了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他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盎然的春之畫卷。春草圖生機勃發(fā),春風圖和煦怡人、春花圖萬紫千紅,春雨圖清新纏綿;再如冰心的《觀舞記》作者要表達的是對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yōu)美舞蹈藝術的由衷贊嘆和欽佩之情。有了這樣的寫作意圖,那么怎么去表現(xiàn)呢?一般的作法自然是把第“11”段:“朋友,在一個難忘的夜晚——簾幕慢慢地拉開……”作為開篇。可是冰心這篇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開篇設疑,引起下文)然后從第二段開始運用一組排比句式: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他們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
這里作者針對第一段提出的問題,連用“四個假如”和“一個然而”一方面先聲奪人,為后文寫優(yōu)美舞蹈做鋪墊,另一方面為正面寫舞蹈表演做側面烘托,表達了作者極強的頌贊之情。所謂文章“意”為先,就是解決作者要“寫什么”的問題,接下來就是解決“怎么寫”、“如何寫”的問題。
三、詮釋話題,角度要小
話題作文因其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自主性,能較真實地考查出考生的實際寫作能力而深受歡迎。目前中考話題作文的命題通常還是以提示語引出話題的形式為主流。其中提示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話題的一種闡釋,這為考生在寫作時如何打開思路作了必要的提示。
如:聲音無處不在;大自然中的風聲雨聲、蟬蟲鳥蟲語;生活中的歌聲書聲,笑聲哭聲、親人朋友的安慰、鼓勵、批評;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其中一定有某種聲音讓你難忘。它也許會讓你想起一件事,也許會讓你產生豐富的想像,也許會讓你感到可貴的哲理……
請你以“聲音”為主題,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2004廣東中考作文題)
認真分析不難看出提示語是從某一側面、某一角度對“聲音”這一話題進行詮釋的。我們在立意時可以把聲音看成是大自然的,也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也可是心靈深處的呼喚……僅舉幾個題目與大家交流。
1、夜闌臥聽風吹雨(想像當年陸游內心深處的呼喚―強烈而深沉的愛國思想)
2、琴音裊裊(可以是學琴或聽琴的經歷)
3、“老師喜歡你“(可寫一位老師充滿愛心的故事)
4、“BEIJING”(奧運申辦成功的消息帶給我的內心感受)
依“意”擬題,依“題”選材,調用多種手法言心聲,述真情,凸現(xiàn)最為鮮明的個性體驗,你的文章必定打動人。
再如:以“收獲”為話題作文,體裁不限。600字左右。
析題:“收獲”有物質上的收獲,也有精神上的收獲,物質和精神上的收獲還可以細化。但必須寫出收獲的過程,是艱辛的付出,還是不經意偶拾。
請看初四同學的一篇作文—
收獲
“媽,我走了!”
“哦,再見。”(開篇先聲奪人,直接入事)
我打理好行裝,出了家門。心成了放飛的鴿子,接下來的三天,將自己一個人去感受,去體驗,去度過。想著一個人簡簡單單的行程,用不著顧忌身后挑剔的目光,用不著應付無休無止的念叨—我感到快樂。(擺脫媽媽,自己出行,好痛快呀!)
攜著新鮮的心情上了大巴,卻察覺出周圍陌生的臉孔隱隱現(xiàn)出一點點防范,很不親切。只有最后一排有空位,非常不甘地坐下來,心里懊惱著為什么不早點上車。汽車一路顛簸得很厲害……我好難受。如果媽也在,她一定會早早上車為我占一個位子—那個最前排臨近窗口的位子,雷打不動。真是,還沒有半天就想起了媽,沒出息。我暗暗責備自己。(情感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我,有些想媽媽了……)
漸漸有了幾分倦意,本想美美地睡一會兒,閉上眼睛發(fā)覺有一點兒不對勁。終于找到了答案—身旁沒有肩膀可讓我依靠,只好作罷,舍棄了一個媽媽肩頭的美夢。
(再次想到媽媽肩頭的美夢,想媽媽的情感加濃)
……
只有欣賞欣賞窗外的風景了。馬路邊上,一個扎著小辮的小姑娘扯著阿姨的手說著笑著—這才憶起,媽一直都是我最忠實的聽眾,無選擇無原則無時間限制地傾聽我的喜悅苦悶我的歡笑和哭泣。我是她生命中那幕大戲永遠的主角,盡情出演的同時卻還抱怨觀眾的守舊和不理解。(終于省悟:我是媽媽生命中那幕大戲的永遠的主角,媽媽是愛我的)
下了車,眼前就是旅行的目的地—廬山。下午開始爬山,一路人前前后后走著,終于到了“彩虹瀑”。一條白練從山頂急瀉而下,在陽光照耀下現(xiàn)出七彩的光。“太美了!”我為眼前的奇景而贊嘆。……我在迷茫的霧色中盡力想看清什么,是家中那盞永遠為我點著的燈嗎?
忽然我想回家,一路又掠過美廬,仙人洞,三疊泉……然而心中只有媽媽,那個為我在家點燈的人。
風塵仆仆趕到家時,媽媽正坐在沙發(fā)上看江西的天氣預報,手里仍是那件尚未完工的—我一心想穿的白毛衣。媽急急忙忙奔往廚房,鍋碗瓢盆叮當作響,好溫馨的聲音啊,我再熟悉不過了。(看天氣預報,織毛衣,急急忙忙……母愛真實可感)
媽媽問我:“旅行收獲多不多?”
我微笑著點頭:“很多很多。”(意味深長)
心中滿盈盈的,一種從未如此深刻觸及到的充實和安全感將我溫暖的包圍。三天的旅行,讓我收獲那絲絲縷縷如空氣般真實存在卻不善發(fā)覺的母愛,讓我幸福的知道:永遠有個家,有盞燈,有個點燈的人,在為我守侯。(結尾點明中心)
這篇考場優(yōu)秀作文可取之處除了中心明確即收獲了母愛,更為可取的是作者視角的新鮮獨特,母愛,不是在我生病時收獲的,不是在我雨天無助時收獲的,是在一個獨自出行的日子里收獲的。真切自然。
另外,本文采用層層鋪墊,欲揚先抑、卒章顯志的手法,使中心明確而集中。
四、開卷之初,奇句奪目
清代李漁說:“文章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執(zhí)卷流連,不忍棄去。”這強調了開頭對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最令人欣賞的開篇應是簡潔明了,直接入事或直接入題。我們最反對千迂百轉,“猶抱琵琶”的開篇。至于那些不必要的套話、無病呻吟的詞句,更令人痛厭、反感。
請看下面的幾個開篇:
1、與父親不相見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2、最令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師》)
3、那是一個夏天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張曉風《敬畏生活》)
4、那是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雖然時隔五十七年,可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得到。(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5、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宗璞《紫藤蔓瀑布》)
其中“1、2”屬于直接入題(也叫開篇點題),“3、4”屬于自然開篇,娓娓道來,不露聲色,不留痕跡,應該說這樣的開篇簡潔明了,入題入事,深得讀者喜愛。而愚以為“5”的開篇可謂奇句奪目。“不由得停下腳步”的原因是什么?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已無法阻止讀者繼續(xù)讀下去的欲望了。后來在某學生的作文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獨到的開篇。
走了一路,醉了一路。(《一路風光》)
其中“醉”字耐人尋味,一字千金,一字傳神。因何而醉?醉到什么程度?讀者必要看個所以然來。
這里我談到的只是幾個記敘文的開篇,至于議論文的開篇,愚以為還是從某個生活現(xiàn)象或一則故事講起會好一些,它為后文論點的提出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依據(jù),充當了事實論據(jù)。同時也避免了生澀和說教氣。至于若能以排比句式和精致比喻開篇,營造磅礴氣勢,也是值得稱道的。
五、氣貫文章,磅礴如虹
我們學過蘇轍在19歲中進士后寫給當時的樞密使韓琦的一封信為《上樞密韓太尉書》,文中提出了“文者,氣之所形”的為文之理。頗為獨到。
作文中若能注入人格的魅力,或低婉言其寬容涵養(yǎng)或高亢言其自強抱負、不管是“小橋流水”也好,“曉風殘月”也罷,亦或勢如風雪,動人心魄,都能感染讀者,收到極強的藝術效果。你的寧靜溫婉,你的謙遜質樸,你的奔涌熱辣,你的豪氣沖天,都是你最為寶貴的財富。但愿你的作文如你一樣真實,我們一定喜歡。
下面是同學寫的一篇《理想的力量》
該文從三個板塊—萌芽·理想、生長·理想、傳遞·理想來結構全文。
在“生長·理想”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以為我會看到一片欣然的花園,我理想的向陽坡,沒想到我看到的只是一片灰暗、荒蕪的山谷—雜草叢生。我也曾想過自生自滅,可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會長成一只百合!”于是,我咬緊牙關去生長—頑強的生長就是我的理解。我狠狠地把根扎向大地,貪婪地汲取著每一滴水份、養(yǎng)料。我把頭高高地仰起,向著天空,捕捉著每一縷陽光,吮吸著每一滴甘霖,把它們轉化為生長的力量。我漸漸抽出了嫩綠的葉子,綻開花苞,舒展著花枝,散發(fā)著陣陣幽香,我長成了一只亭亭玉立的百合,在這幽暗的山谷中閃爍著生命的光芒!”
當時,我做的評語是“作文如做人,托物言志,大氣、堅強俱于一身,很好!”
考場作文區(qū)別于一般作文就在于來不得任何冒險的行為,在主題鮮明的前提下,注重內容的充實,構思的精巧,言真情,訴實感,用人格打動讀者,用飛揚的文字和思想去感染閱卷老師,那是關心你的人最大期待!
此文受《哈爾濱廣播電視報》的約稿,已于2005年6月分兩期刊發(fā)。(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