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活動一 環境設計
第三單元 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活動一 環境設計
泉州現代中學 陳可可
設計思路
本單元屬于“設計8226;應用”活動內容,根據教材中四個活動內容進行拓展與變化,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美術知識及技能,分別將四個教學活動安排具體化,個性化。在活動內容上運用多種形式,使學生感受到“設計8226;應用”課學習的多元化。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學生通過欣賞不同的環境設計作品,觀察分析生活中的設計藝術,領會設計的重要性。讓學生以藝術家的敏銳眼睛捕捉自然中美好的事物,體會環境藝術形式表現出的自然與人之間形成的和諧美,與此同時激發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創作的熱情。
隱形目標:通過欣賞杰出的環境設計作品,開闊學生思路,提高學生審美素養。認識生活藝術化和藝術生活化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進步。合理利用資源,保護自然,是環境藝術設計最合理的方式。
教學重點
認識環境設計的要素。
教學難點
環境設計的廣博性。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同學們注意過自己每天在怎樣的環境里學習嗎?你理想的教室應該是什么樣的?
三、美術作品鑒賞(分析、討論、探究)
環境形式和功能的關系,是功能決定形式,這一點學生容易理解,也能自己分析,所以這部分幻燈片可以把說明小字隱藏,作為教師參考用。
環境設計和材料技術的關系,可以以水立方為重點討論。環境設計是否受材料技術的制約?古今中外不同材料的運用,形成了環境設計上怎樣不同的結果?
環境設計藝術形式空間的象征意義,重點講人民大會堂的設計,突出人民大會堂特殊的政治地位,體現集體智慧的豪邁建設,獨具匠心的天花板設計和內在含義。進行愛國主意教育。
環境設計和歷史文化的關系,用中西兩個典型建筑對比講解。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在天壇建筑群得到很好的體現,巴黎圣母院高大尖聳的空間,使在里面的人感到渺小、壓抑,從而產生對神的敬仰。
四、課堂討論
討論教室和居室的布置,體會功能不同決定形式不同。
討論李小龍的街頭雕塑和香港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領會環境設計的深層含義。
用日本辦公室的設計和微軟公司的辦公室設計引導學生探討怎樣的辦公室設計符合中國國情?
五、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知識點,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設計,大的如城市街道,小的如街燈餐具等等都是環境設計的內容,提高對設計藝術的認識和分析鑒賞能力。
出示課題。
板書
環境設計
教師運用ppt組織教學
“學會認識環境設計”
講述環境設計的范疇,讓學生結合看書自己推測應該從幾方面認識環境設計。
用幻燈片打出學習環境設計的四要素,教師講解和學生探討結合。
問:
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和材料的支持,北京奧運會的兩個場館水立方和鳥巢能不能按設計實現?環境設計和材料技術是一種什么關
系?
功能決定形式
環境設計和歷史文化背景
環境藝術是綜合藝術
學生觀看教室環境,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學生瀏覽課本。
看幻燈片對環境設計的范疇有確切的了解。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分析思考環境設計中功能如何決定形式。
學生回答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和材料的支持,北京奧運會的兩個場館水立方和鳥巢不能按設計實現。環境設計受材料技術制約。
學生探討中國辦公室應該是什么樣的?
以學生切身感受導入,活躍情緒,并暗示環境和人就像魚和水一樣,休戚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