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新課程中的一個亮點,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徑,在語文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幾年來,對于語文綜合性學習,廣大語文教師從理念的認識到實踐的操作都存在著種種困惑。對于廣大一線教師來說,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尤其是在低年級。這一難題直接導致了目前語文綜合性學習隨意、盲目、有效性低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在綜合中淡化了學科特點,以為綜合性學習就是跨學科,就是聯系生活,忽視了語文學科本身學習內容的綜合融通;活動形式單一,無論年級高低,不管學生實際,往往均采用社會調查、課題研究、資料查閱等;目標定位泛化,主要目標常常偏離了語文素養的提高。因此,當下要扎實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提高其有效性,必須先解決好載體問題、課程資源問題。
繪本是20世紀產生的圖書品種,是人類現代社會的產物。這種書籍的形式,是在人類對童年這種生命的認識更透徹以后誕生出來的。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與低年級孩子閱讀的圖書,繪本閱讀是低年級孩子閱讀經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在國外,繪本已經有了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發達國家兒童首選的讀物,而在我們大陸,對繪本的了解與繪本閱讀的實踐才剛剛起步。近兩年,我國大陸有一些兒童文學作家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家認識到繪本閱讀對低年級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開始致力于繪本的推薦與繪本閱讀的推廣,本學期我們學校語文組也嘗試著對低年級孩子進行繪本的導讀。我們是把繪本閱讀作為開展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種載體進行研究,提倡快樂閱讀,即我們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借助繪本,在聽說讀寫的綜合性游戲式的活動中,提高低年級孩子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培養對閱讀的興趣,對美的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能力,培養樂于觀察、樂于動手、樂于合作、樂于探究、樂于學習語文的情感。
一、指導思想。
1、尊重兒童讀書的主體性。教師只有拋棄自己的閱讀成見,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響而變得擁擠而狹窄的心靈空間,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參與和引導,而不必帶著“非得給些價值觀”的使命來導讀;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們獨特的閱讀感受,而決不壓抑孩子的奇想與樂趣;才能讓閱讀走進孩子們的心,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有調查顯示:養成了閱讀習慣以及最能享受閱讀樂趣的學生,不一定考試成績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幸福和最具發展潛力的。
2、關注量的積累,引導博覽群書。沒有量的積累,即使篇篇是精品,兒童也難形成良好的閱讀修養。因此,要大力提倡“舉一反三”的博覽,提倡廣讀書、讀整本書、讀整套書,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讓兒童的閱讀有量的保證。
3、立體育人,重視閱讀這一精神通道的建設。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例如,教師與兒童一起讀著名的繪本故事《彩色的烏鴉》,可以引導兒童觀察每只烏鴉色彩的區別和表情的變化,想象彩色烏鴉時代的快樂和美好,感悟現實與人相處的境界。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兒童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就為他們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間與心靈家園。兒童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
4、注重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兒童在通向獨立文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他們學會閱讀,讓他們終生受用。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杰洛姆?布魯納這樣闡述閱讀指導:一開始,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作品。在兒童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教師利用“最近發展區”,協助兒童了解故事,幫助他們逐漸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
一本好的繪本,孩子會百看不厭,而在兒童看的過程中,教師可投入感情讀故事,可以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夸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課外閱讀,用故意犯錯來培養孩子讀圖的敏感度。總之,在指導兒童找出新的閱讀方法時,教師應做好事前的準備,事后的討論。
二、原則、方式。
在引導兒童閱讀繪本時,不應急著說教,不斷地提問、說明,猶如應試教育一般,而應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兒童,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故事,讓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經過時間沉淀,再慢慢地轉化為知識和智能。繪本快樂閱讀課的基本原則是:自主、開放、互動、發展,與之相應的教學方式有: ?
1、參與式。首先,在閱讀的過程中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感受,并積極鼓勵他們邊讀邊猜想后面將要發生的事,鼓勵他們參與到編寫故事中,想出與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節或續編結尾;鼓勵他們將自己比擬成故事中的角色,例如,讀《彩色的烏鴉》可以讓兒童將自己想象成一只色彩斑斕的彩色烏鴉,然后他們就會很自然的以“我”的身份進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我”會怎么做。
其次,讓孩子從書的封面到封底、從扉頁到版權頁、從前言到目錄等認識書,再引導孩子在參與中學會挑選圖書。當孩子積極借書捐書時,要不斷提出參與的要求——選擇適合的書,最好是優秀的書;扉頁不能空著,必須寫上自己的話。
第三,從第二學期開始就可以一節課讀幾本書了,或一起讀一套書中的一本,其余的由孩子們課外閱讀。如可以先一起讀《恐龍溫馨故事》中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再讓孩子們自己讀《你真好》《我是霸王龍》;先一起讀《彩烏鴉》系列中的《彩色的烏鴉》,再讓孩子們自己讀《一只孤獨的烏鴉》《一只與眾不同的烏鴉》。還可以引導孩子們讀一套書中每一本的開頭,或由教師“預告精彩片段”,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自己在課外讀完整本書,如可先一起讀《楊紅櫻親子繪本故事》中的一本,預告其余四本的精彩片段。或選擇內容或形式相關的幾本書,以一本帶其他,如可先一起讀《失落的一角》,再自己對《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作比較性閱讀;先一起讀《七只瞎老鼠》,再自己對《盲人摸象》作比較閱讀。無論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應在課內交流分享,讓兒童有一個展示的平臺。在交流中,孩子們既可以體驗成就感和分享的快樂,又可以強化其閱讀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