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瓤豬肚
菜譜名稱
|
七彩瓤豬肚 |
所屬菜系
|
粵菜 |
所屬類型
|
另類飲食 |
基本特點(diǎn)
|
瓤豬肚是廣東傳統(tǒng)名菜。元末明初蘇州人韓奕的《易牙遺意》中有記:"釀肚子。用豬肚一個,治凈,釀入石蓮肉。洗凈苦皮,十分凈白,糯火淘凈,與蓮肉對半,實(shí)裝肚內(nèi),用線扎緊,煮熟,壓實(shí),候切片。""七彩瓤豬肚"沿用此法,但改進(jìn)用料,且咸鴨蛋等瓤成,冷藏后切成片狀上盤,七彩相雜,色澤豐富。特別是冷藏后,冷可炙口,爽可應(yīng)齒,是夏令佳品。 |
基本材料
|
豬肚1個 500克 咸鴨蛋黃 4個 去殼皮蛋 3個 精鹽 7.5克 豬瘦肉 750克 味精 5克 豬皮 250克 芝麻油 10克 熟瘦火腿 15克 汾酒 25克 香菜 75克 白鹵水 500克 |
1.豬肚內(nèi)壁翻出,洗凈,再翻回原狀。蛋黃、皮蛋均切成粒,每粒約1.5厘米見方。豬肉切成丁,約0.6厘米見方。火腿切成細(xì)粒。香菜切成段,每段約1厘米。豬皮刮洗干凈,放入沸水鍋內(nèi)煮至六成軟爛,取出,切成粒,大小如黃豆。
2.將豬內(nèi)丁、精鹽、味精放入盆中,攪至起膠,加入蛋黃、皮蛋、豬皮拌勻,再加入香菜、芝麻油攪成餡料,填入豬肚內(nèi),用線繩縫口。然后放入湯鍋內(nèi),用中火煮約30分鐘,撈出,放入用用旺火燒沸的白鹵水鍋中,改用微火煮15分鐘后,連白鹵水一起倒入盆內(nèi),加汾酒,浸泡約10分鐘,撈出。
3.冷卻后放入冰箱冷藏約2小時取出,用刀橫切兩段,每段又切作爿,然后分切成片,每片厚0.3厘米。裝盤時拼砌成扇形或圓形即成。
注意:
白鹵水;將八角5克、丁香6.5克、甘草6克、草果6克、干沙姜9克、花椒6克、桂皮5克用紗布裹好,放入瓦鍋,加入沸水2500克,用小火熬約1小時,再加入精鹽150克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