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讀后感(精選3篇)
生命的讀后感 篇1
《生命的聲音》這篇文章我看完之后,感覺非常多,我覺得太神奇了,一個蚊子的聲音,竟把一個已經走到絕望的懸崖的人,一把拉了上來。
這篇文章是這樣的……這件事情,發生在一次煤礦透水事件中的故事,一名礦工被困在礦洞里,正默默的等待著他精神的崩潰,和肉體的死亡。黑洞洞的煤礦洞里什么也沒有,除了死神在與他“游戲”就沒有任何東西了,十分的安靜,這是如果有一點的聲音,也會讓他欣喜若狂,重新振作起來,但……一點也沒有。忽然礦工聽到了一個聲音響起,雖然很小,但是在礦工的耳朵里卻如巨雷一樣轟鳴,是一只蚊子!這個小東西讓礦工在這次的災難中,頭一次認為自己還活著,認為自己并不孤單。礦工也因為這樣重新點燃了生的希望,第六天,他終于得救了,這時他意識到了生命是多么的美好,那“嗡嗡”聲是喚醒他生命的聲音……
這篇文章十分震撼人心,一只平時令我么大家可以說是討厭的聲音,卻可以拯救一個人,把一個人的精神從絕望的邊緣拉回來,并成為這個人的精神支柱,讓這個礦工到最后還保有希望。
告訴我們要在困境之中,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放棄一點生的希望……
生命的讀后感 篇2
在煤礦透水中,多少人因為在這種無人可以活下去,無吃無喝無陽光的情況下,無法忍受而失去了生命,而他與一只蚊子相濡以沫,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千方百計地設法營救自己,餓了就撮一點煤往嘴里送。
他與那只偶然相遇的同病相憐的朋友——蚊子在惡劣的環境下,一只蚊子與一個人就支撐了下來,蚊子吸他的血,使蚊子有力氣叫,他聽見了叫聲,有信心,又堅定的信念,重新振作,有活下去的希望。在六天與黑暗等重重困難與挫折的斗爭下,蚊子和他都得救了。
在別人看來,那小小的蚊子的叫聲可能算不了什么,可是對于一個在困難中苦苦掙扎了很久,而且在他孤獨絕望之中聽到了這個聲音,那就是一個生命的躍動,一個生命;的跡象,那是生命對他的呼喚。那聲音就如雷貫耳。在這般死寂的環境中,即使像蚊子那樣細小的聲音也對礦工的內心有著莫大的安慰。從對比的角度來看,“聲音很小”與“如雷貫耳”,看似矛盾,實則突出了這細微的聲音對礦工的震撼之大。
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態度:在困難中應該堅持必勝的信念,互相支撐,相互幫扶。在困境中,我們應該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要煥發頑強的生命力。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貴的,是用再多金錢也買不來的。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應該珍惜生命,居安思危,能幫助別人一定要幫助別人,過好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的讀后感 篇3
到底什么樣的人生值得羨慕和尊敬呢?
我們經常認為,外表出眾的人感情世界比較繽紛,天資聰慧的人靈魂世界比較高尚,高官達貴的人舉手投足比較瀟灑。是的,他們是上帝的寵兒,擁有過多的生命資源,這一點無可否認。可是,在缺乏平等的機會、平等競爭和分配的條件下,地位就是決定成就和價值的根本尺度?我常常看見那些在高處的人,在錦衣繡食中,過著患得患失和枯燥乏味的生活。我不是通過譏諷這些完成了原始積累的人來平衡心態。我只是覺得,沒有關于人生的信念和理想,沒有通過思考獲得的快樂,沒有真正的學問和本事,無論他處在什么生存狀態,都不值得同情和羨慕。
所以我厭惡那些靠在吹噓自己獲得滿足的勝利者,也厭惡那些夸大自己的痛苦,蒼白而浮躁的失敗者。
我們自己雖然不是把握命運,但是我們可以把握生命的質量。
王蒙說:生命即燃燒。他認為,盡管生存依然艱難,愛情依然前途未卜,世俗依然明暗莫辨,我們也需要投入自己,燃燒自己。因為我們總是在生命的消極命題里,期待積極的假設和結論。現實可能是不美好的,但是生命是珍貴的,我們在現實中的思考和努力,是可以讓生命過程變得美好的。燃燒自己也是提升我們生命質量的方式。王蒙的幽默充滿哲理。我很喜歡讀他書中《生命即燃燒》這篇短文,特別是其中幾段安慰失敗者的語言,說得成就不大的人死亡的時候也會無悔超脫。王蒙在文中說:也許你不能名留青史,但至少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這僅有的幾十年。也許你未能立德立功立言,但至少是充分發揮了自己一生的能量。也許你的諸種努力未能奏效,但是最后“結賬”的那一天,你至少可以說我已盡力了,你的失敗如楚霸王垓下之戰,非戰之罪也人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時間段,是一次能量釋放,重在參與,重在投入,重在盡力。勝固可喜,敗也猶榮,只要盡了力,“結賬”時候的敗者,流出的眼淚也是滾燙的與有分量的。而沒有盡力,蹉跎而過,那可真欲哭無淚了!
回憶生命的過程,總有一些時光是被我們反復溫習的。這樣的時光也許是幸福的,也許是痛苦的,也許是輕松愉悅,也許是艱難困頓的。之所以這些時光被我們懷念,是因為它們作為生命的極端狀態,都是我們曾經燃燒過的痕跡。這些時光,是構成我們生命質量的重要成分。
什么時候我們不再熱烈,不再主動思考,不再尋找生動的有情趣的新鮮的事物時,什么時候我們的生存就變得無聊。
活著,為什么活著,怎么樣活著。
我沒有什么結論,也不準備通過膚淺的邏輯推理給大家一個結論。我所做的,只是對自己思考的整理,同時給大家一些思考的線索。
思考的態度決定了思考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