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經驗總結校園環保(通用3篇)
活動經驗總結校園環保 篇1
20xx年恰逢貴州大學110周年校慶,在這特殊的時間里,整個校園內都充滿了濃濃的喜氣氣氛。為了紀念校慶,同時也為了使得我們貴大的校園顯得更加的整潔漂亮,在校團委的指導之下,我們社團也積極的加入到為我們的百年貴大獻上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我們的社團——金州勵志社是一個春暉公益性質的社團,這也決定了我們社團參加綠色校園宣傳的必要性,這不僅能夠更好地豐富校園文化,增加貴大學子對“綠色大學”的認同感,同時也能夠宣傳我們的社團,讓更多的人加入公益的行列。
本次“環保校園宣傳”活動舉辦時間為20xx年11月21日(星期三),這一天距離貴大校慶活動舉辦的時間已經很近了,在我們社團看來,此次活動質量的高低會影響到我們貴州大學的形象。在活動舉辦之前,在校團委的指導之下,我們社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宣傳活動準備階段,社團根據學校實際,展開以下準備工作:
1、活動人員安排。社團就宣傳活動召開社團會議,確定活動的負責人,活動材料的準備人員以及活動期間的宣傳人員,人員的合理安排對于活動的有序開展及其重要。
2、制作環保宣傳噴繪。環保宣傳噴繪的內容是此次活動宣傳非常重要的一塊,因為一張能夠很是吸引的人們眼球的噴繪是宣傳成功的一半;只有這樣,師生們能夠很快的從噴繪中看懂們想要表達的信息,所以在噴繪中宣傳的圖片和文字都是經過社團人員精挑細選出來的。
3、環保工藝品的制作。宣傳環保,更重要的是能夠變廢為寶,因為垃圾都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只是看我們是怎么利用的,我們社團覺得通過環保小工藝品可以激發大家對廢舊物品的再利用,也可以激發師生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4、POP海報制作。想要把活動宣傳做好,POP是一種非常好的宣傳方式,這樣可以清晰明了的把信息傳遞給人們,讓他們知道我們的主題是什么。
5、紅紙海報的制作。紅紙海報上的主要內容主要是以倡導師生們“關注校園環保,共建綠色貴大”為主。
6、環保寄語墻。因為考慮到對于校園環話,環保寄語墻的設計剛好能夠滿足師生們對建設“環保校園,綠色貴大”的期望。
7、環保寄語小標簽。主要是為了能夠方便想要表達對綠色校園和環保貴大心聲的師生及時寫下自己的祝福。
8、環保小旗幟。為了更好的能夠把環保校園的信息傳遞出去,我們社團在準備階段制作了很多張小旗幟。
9、音響準備。由于展出的社團較多,音響的準備主要是為了能夠為本次宣傳活動提升吸引力,由于社團內部沒有音響設備,音響主要是靠租借。
10、活動展板準備。因校團委的展板數量有限,為使活動的開展更加有效,我們準備了額外的展板。
以上就是我們社團主要準備的宣傳材料。只有做好準備,我們的活動才能順利開展,并且使宣傳的效果得到提升。
活動開展過程及效果展示:
在活動當天早上十點,社團成員和其他兄弟社團一起,將社團的宣傳所需要的桌椅和帳篷搬運到活動開展的指定場地,不得不說,今天的天氣對于活動開展是及其有利的,溫度適中,天朗氣清。
桌椅帳篷準備好后,社團人員就迅速的開始將已經準備好的宣傳材料安放在宣傳場地周圍,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們的活動帳篷、展板和桌椅等移動了好幾次,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社團對宣傳活動的熱情。經過社團成員的同通力合作,宣傳的POP海報、紅紙海報、宣傳圖片、環保小工藝品、宣傳小旗幟、宣傳寄語墻以及音響設備很快就布置到了合理的位置,在加上掛在帳篷上的社旗,使得我們社團的宣傳場景及其吸引人都眼球,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帳篷的前方的兩端,分別貼上了社團的POP海報;在帳篷的四周貼上了社團準備的小旗幟,小旗幟還有貼在噴繪上面的;在桌子前方的左端掛著紅紙海報,貼紅紙海報的桌面放滿了便利貼,以便師生們寫祝福語;在另一張桌面擺放著社團制作的小工藝品和音響設備,此張桌前擺放了“環保寄語墻”,在帳篷的左邊就是我們社團的噴繪;還有在桌子的前沿我們把一些和環報有關的圖片貼了上去,看著很是吸引人。從正前方看向我們社團的宣傳點,很是清新迷人,再加上社員們統一的綠色短袖T-shirt,成了一道迷人的宣傳風景點。
中午放學一直到下午我們宣傳活動結束,不時的有同學過來向我們咨詢活動宣傳的信息,對于我們的宣傳他們非常的支持,并表示以后一定會好好愛護我們貴大的校園環境,爭取將我們貴大的校園環境變得剛加美麗漂亮,然后很有激情的在我們準備的便利貼上寫下了他們對環保貴大的深深祝福寄語,很快,我們的寄語墻很快就貼滿了,這不僅體現了貴大師生對我們宣傳的活動的支持,對我們貴大校園環境的熱愛,更體現了我們貴大師生的環保素質。
每當有同學過來觀看我們的活動圖片和宣傳文字,社團成員總是能夠耐心的給同學們進行講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社員們都樂此不疲,不僅為我們的宣傳活動的效果高興,更為能有這么多貴大學子愿意加入到環;顒拥男辛卸吲d。
在活動期間,還有的同學主動詢問我們社團舉辦環;顒幽芊裨O置捐贈點,他們想把自己多余的衣物、用過的書籍捐獻出來,因為本次活動的性質,我們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作為公益性社團的,我們非常歡迎他們的愛心,于是我們相互留下了聯系方式,以便在本學期末的時候,借著寒假支教的機會,設置捐贈點,然后將這份愛心傳遞到需要的人群手中。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資源”進行再次利用,不僅有力于環保,更有利于公益在人與人之間傳接……
通過這次圓滿的環保校園宣傳活動,我們不僅看到了我們貴大對環保的重視,也看到了貴大師生的環保素質,看到了貴大師生對環保的熱情,還看到了我們貴大學子心中那一份為他人奉獻的公益心……
我們社團所有成員相信,在學校的領導及校團委的指導下,“綠色校園,環保貴大”將指日可待,我們的環保將會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好!
活動經驗總結校園環保 篇2
這次“潮涌普陀”活動是我參加的第一次大型的小學科學教研活動,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我感到非常高興。
從上學期五月份起,我開始接觸小學科學這門學科,到現在,實際上已經是4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更好地和小學生溝通,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我所知道的科學知識傳授給他們。這里,我想用“傳授”這個詞可能不是很恰當,因為一些前輩老師一直在跟我說小學科學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玩中學”這樣的一門課程。我想,主要還是因為經驗不夠,不知道怎么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從玩中學”。我也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光讓學生自己玩,自己探索,自己思考,這個能得到的知識是很有限的。我想我們應該更好地利用時間,所以,老師的引導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老師沒有引導好,一節課就很容易散掉,偏離一節課的內容要點。所以我每次都對上課的時候“老師不要講得太多”這一點都不知道該如何把握是好。我明白以小學生的水平不可能在一節課當中明白那么多,但是我想就是泛泛而談也應該讓學生學到大致的概況,基本的原理,操作的規范,因為這些到初中、高中時再去糾正就會變得更難了。小學生總是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從他們的腦子中冒出來,我們又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所以要當好一個科學老師是相當不宜的。我就是懷著眾多的疑惑來參加了這次活動,希望從這次活動中得到一些答案。
這次活動云集了普陀區基本上所有的小學科學老師,雖說只聽了兩節示范課,但是還是讓我收獲頗多的。首先是沈一小徐曉紅老師的《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這堂課,在聽這節課的時候,我對她要準備這么多的實驗材料已經感覺到相當不容易了,因為我每次都為要準備東西而忙得滿頭大汗。而且還常常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材料而相當苦惱。徐老師還精心設計了本堂課,將書本上的內容作了一個倒置。我對這節課本身并不是很熟,因為還沒有上過,但是聽完之后,我又覺得相當熟悉,于是翻看了我們的小學課本和現在的初一課本,發現初一科學里有兩節的課的內容正是集中在了我們這節小學五年級的課本知識里面,而且知識內容也差不多。而徐老師上課的方式更加接近初中這兩節課,于是我又有些疑問了,究竟是怎樣才能不至于把內容上得太難呢?小學五年級的水平和初中一年級的水平的分界線又是如何劃分的?或者說,我們也可以以初中知識為參考或者是作為小學教學的指導?
沈三小張玲燕的《反沖運動》這一節課是讓我相當佩服的一節課,非常有創意,可以看出花了大量的心思。其中的雙節氣球動力小車在課本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深,模擬了火箭的多節式發射系統。后來的火柴火箭,讓我不由得想起我高中時的物理課,那節物理課上我的物理老師也給我們制作過一根類似的火箭,用的火柴頭的量更多一些,因此火箭升空的距離也更遠一些,但是高中生和小學生的理解水平畢竟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我對這節課上學生的表現那是相當佩服的。因為按照教研室布置的任務,我準備了五年級上第四單元的課件,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我發現小學科學的難點還是很多的,像第四單元這樣的課程我覺得好像是比較難操作比較難上的,在這一單元中有大量學生實踐操作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些也和我們即將舉行的科技節比賽中的一些項目相互聯系起來。我在想,現在的小學生真的有這么高的水準嗎?估計是只會做,不理解是什么原理的,這樣還稍微簡單點。先別說五上的第四單元,就是第二單元中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制作,這個東西要確實達到讓水熱起來這一點也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天氣等原因,感覺要真的做出一個能使水變熱的太陽能熱水器好像還真是不太容易啊!所以像張老師這樣的創新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下午的優秀實驗器材改進、自制教具展示中,我又進一步體會到了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我想我平時還是缺乏思考,沒有把一些非常普通的東西拿來細細研究,其實科學無處不在,一些簡單的東西稍稍改變下就可以成為非常實用的科學教具了。下次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一定會努力把握的!
最后,我還是希望可以多多參加這樣的科研活動,多多聽有經驗的科學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我想,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夠學到更多。時間的磨礪,經驗的積累必將成為我教學前進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活動經驗總結校園環保 篇3
我校班級學生人數多,學生基本素質參差不齊,教育教學工作量非常大,老師們工作都非常忙碌、非常辛苦,所以老師們對教研工作的重視相對較弱。5月28日在縣教師進修學校聽了鶴壁教育專家、名校長焦來憲和賈校長作做學校管理的專場報告。校本研修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其中的點點滴滴足以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也絕對是一種理念上的沖擊。
下面就是我這次學習中最深刻的幾點點體會:
1、“教師需要終身學習”。
在這次學習中,我看到無論是小學的教師,還是中學的教師,無論是剛畢業一、兩年的新教師,還是一些任教多年的中年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中面對評課,面對課題研究都能侃侃而談。她們的理論水平,知識層面真的讓我驚嘆不已,甚至自愧不如。在剖析其中原因,我發現這都是她們堅持不斷學習的結果。這當然與他們所處的環境競爭激烈是很有關系的,但我相信這也是校本研修活動進行到一定程度的結果。確實,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和依托,這樣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所以我也會從現在開始,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2、“學校需要校園文化建設”。
在這次參觀中,我覺得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最讓我感動的。我曾隨團在一所先進的小學參觀,發現在學校的墻壁上,我們處處看到了關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的相關簡介,這給每天生活在學校里的師生營造了一種向往名校的學習氛圍;在樓梯間的墻壁上,我們處處看到了優秀圖畫作品展、書法長廊等,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學校濃厚的文化氣息;在教師辦公室里,我們處處看到了諸如“相親相愛一家人”等互相關愛的標語,讓我們感受到她們作為毓秀人的驕傲和彼此間的親密合作關系;在學生教室、學生飯堂里,我們處處看到了諸如“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就是做人的高度”,“執著能夠創造奇跡”,“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標語,它們都在時時提醒著孩子們如何為學和如何做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建設書香校園的同時,可以取其精華,以貼名言,學名人等形式,注重加強讀書氛圍建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愛讀書,勤讀書”。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給學校和教師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給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學生發展的根本。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們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徑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能從一定理論出發,直面具體的教學實踐,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重建新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避免實踐與理論脫節,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