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南唐后主文盛帝李煜(937年7月7日——978年7月7日)961年—975年在位14年。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彭城(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宋建隆二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北漢
北漢(951年—991年)劉崇951年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北漢世祖神武帝劉崇(895——954年)951年—954年在位3年,年號:乾佑
劉崇劉崇,原名崇彥,后改為崇,后漢并州晉陽(山西太原)人,即帝位后改名劉旻,是后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家世貧寒,不學無術,是一個市井無賴。他嗜酒嗜賭如命,窮愁潦倒,無以生計,遂投軍為兵卒。941年(天福六年),其兄劉知遠為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時,遂推薦他做了河東步軍都指揮。天福十二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后漢,后赴開封建都,以劉崇為北京(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
劉承祐死后,郭威被手下人擁立為周太祖,915年(乾祐四年),劉崇自己即皇帝位,改名為旻。國號仍是漢,史稱北漢,年號仍稱乾祐年。劉旻以兒子劉鈞為太原尹,判官趙華、鄭珙為宰相,任命陳光裕為宣徽使,赍帶璽印結交契丹,自稱與周有仇,愿效仿晉高祖石敬瑭約為父子。契丹主派政事令蒸王耶律遂軋、上樞使高勛、冊封劉旻為“大漢神武皇帝”。從此,劉旻多次與契丹聯合攻周,互有勝負。954年(后周顯德元年),后周太祖去世,北漢與契丹連兵攻周,進逼潞州。周世宗親征,戰于高平(山西高平縣)。后周宿衛將趙匡胤等力戰,大破北漢兵。劉旻單騎逃遁,由此喪氣,不敢再出師,并于同年病死。劉旻死后,其子劉鈞襲位。
北漢睿宗孝和帝劉鈞(926年——968年8月23日)954年—968年在位14年,年號:乾佑、天會
劉鈞,原名劉承鈞,五代時期北漢君主,劉旻次子。劉承鈞個性孝順恭謹,喜歡讀書,擅長書法,954年(北漢乾祐七年),劉旻去世,劉承鈞為遼國冊封為帝之后繼位,不改年號,改名劉鈞。上表于遼帝時都自稱“男”,遼帝下詔時,都稱呼他“兒皇帝”。 劉鈞繼位后,勤政愛民,禮敬士大夫,任用郭無為為相,并減少南侵,因此境內還算安定。然而劉鈞并不像其父事奉遼國之恭敬,以致在位后期遼國援助漸少。劉鈞于957年,改元天會。968年(天會十二年)憂郁死,謚孝和皇帝,廟號睿宗,劉鈞的外甥同時也是養子的劉繼恩繼位。
北漢少主少平帝劉繼恩(935年——968年9月)968年7月—968年9月在位60天。
劉繼恩,睿宗劉鈞養子,本姓薛。968年7月,睿宗劉鈞病死,他于同月向遼國告哀,獲得遼同意后繼位。在位期間,權臣郭無為掌握政權。968年9月,劉繼恩宴請群臣,意圖擒殺郭無為,反被郭無為派人殺死。
北漢英武帝劉繼元(?——991年)968年—979年在位11年。
劉繼元,五代時漢末代皇帝,孝和帝劉鈞養子,少主劉繼恩弟。劉繼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漢建立者劉崇的女兒,先嫁薛釗,生子繼恩,后嫁何氏,生繼元(其生年不詳),二人都做了舅父劉承均(劉崇之子)的養子。968年(天會十二年)七月,北漢睿宗劉承均因宋軍壓境,國勢日窘憂憤而死,劉繼恩即位。
同年九月,劉繼恩被侯霸榮殺死,劉繼元當了北漢皇帝。他對內信用奸小,排斥賢能,政事混亂;對外繼續投靠契丹,做無恥的兒皇帝,妄圖借重契丹的軍事力量,抗拒宋軍的進攻,以求茍延殘喘,維持小朝廷的昏暗統治。979年降北宋,991年(淳化二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