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石重貴昏庸無能,有時雖有憐民之心顯露,曾下罪已詔以平民怨,但終究難拒驕奢淫逸的誘惑,最后不免走上家國皆亡的窮途。國破被俘后于974年病死,終年51歲,葬于今遼寧省開原縣。
后漢
后漢(947年——)高祖劉知遠所建,都開封。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陜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歷二帝,前后約四年。
漢高祖劉知遠(895年3月4日——948年3月10日)947年—948年在位2年。年號:天福、乾佑
劉知遠,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沙陀人,生于895年(唐昭宗乾寧二年)。劉知遠初與石敬瑭一起為后唐明宗手下將領,后幫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后晉,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職。石重貴繼位后,進封為北平王,拜中書令。因他的官位高,功勞大,勢力強,為石重貴所猜忌。晉遼交戰期間,他守境不出,招募軍士,壯大力量。遼軍進入汴京時,他派部下以祝賀勝利為名,去汴京察看形勢,知道遼軍很不得人心。不久,他打出復興后晉、迎石重貴來晉陽的旗幟,受到將士的擁戴。公元947年二月辛未日(3月10日),他在晉陽稱帝,改名為暠,建國號為漢。第二年建年號為“乾祐”。史稱后漢。
劉知遠稱帝后,為了贏得民心,沿用后晉的年號天福,以爭取后晉文武官吏的支持。他下詔書慰勞各地自發武裝抗遼、保衛鄉土的起義軍,又不奪民財而取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士,獲得了軍民的支持。然后趁遼軍北退,遼統治集團忙于爭奪皇位之際,他統帥大軍自晉陽出發,一路勢如破竹,21天后進入洛陽,又8天后開進汴京,定為都城。
同年12月,劉知遠所寵愛的太子、開封尹劉承訓病死。劉知遠也悲傷過度而病倒,一直不見恢復。948年(后漢乾佑元年)正月,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蘇逢吉、樞密使楊邡、郭威等進宮,委托他們扶立次子劉承祐即位,又秘密囑咐他們要趕快除去歸附遼國的杜重威。3月10日(丁卯日),病死于汴京。終年54歲,葬于睿陵(河南省禹州市萇莊鄉)。廟號高祖,謚“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
后漢隱帝劉承佑(930年——950年)948年—950年在位,年號:乾佑
劉承祐,沙陀族,后漢的最后一位皇帝,劉知遠之子,母為皇后李氏,后唐長興辛卯三月初七日生于晉陽。948年(后漢高祖乾祐元年),劉知遠死后,他即位,沿用后漢高祖年號乾祐,派郭威鎮壓起義。
有一次,楊芬、史弘肇在朝堂上議事,劉承祐說:“你們再仔細推敲推敲,別有謬誤,讓別人說閑話。”楊芬竟說:“有我們在,用不到你開口。”劉承祐忍受不了,派親信殺死了楊芬、史弘肇和王章,又派使者到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西)去殺郭威。郭威起兵反叛,于950年11月抵達汴京城下。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后漢軍大敗,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益已經據城反叛,投順了郭威,拒絕他進城。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到趙村,忽見后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后面并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郭威先稱監國,后稱帝,建國號為周,史稱后周,后周傳三帝,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領兵北伐時,發動了“陳橋兵變”,滅亡后周。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54年)951年—954年在位4年,年號:廣順、顯德
郭威,邢州堯山(今邢臺市隆堯縣西)人,后周太祖。他出身平民,在五代初期那段戰亂頻仍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長為將領,最后又當上了皇帝,是一位歷史上公認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謚號: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后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954年—959年在位6年,年號: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