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李從厚命大軍討伐,眼看鳳翔(今陜西鳳翔)即將陷落,未料討伐軍將兵驕橫,貪圖賞賜,李從珂抓住這點誘使討伐軍叛變,反敗為勝,不久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京師洛陽,即帝位,改元清泰,并派人將逃亡的李從厚殺害。李嗣源之婿石敬瑭時任重鎮河東節度使之職,李從珂與他二人當初在李嗣源手下皆以勇力過人著稱,彼此存有競爭之心。因此李從珂即位后,對石敬瑭愈發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謀反之意。
936年(清泰三年),石敬瑭以調鎮他處試探,而李從珂果真將石敬瑭改任天平節度使,石敬瑭因此叛變,同時向契丹乞援。李從珂命各鎮聯合討伐,不料因聯軍各懷鬼胎,致大敗于團柏谷,石敬瑭與契丹大軍得以順利南下進逼京師洛陽,李從珂無計可施,于937年1月11日(閏十一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死后無謚號及廟號,史家稱之為末帝或廢帝。
后晉
后晉(936年—947年),石敬瑭(即后晉高祖)所建,都開封,歷二帝,前后十二年。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陜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甘肅、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登基稱帝,國號晉,史稱后晉。后晉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片領土的丟失,為日后北宋邊患埋下了禍根。
后晉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942年)936年—942年在位6年。
石敬瑭,生于892年4月20(唐景福元年三月二十日),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時后晉王朝的建立者。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當時正值后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沖鋒陷陣,戰功卓著。
915年(后梁貞明元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將劉尋急攻清平(山東清縣),李存勖急往馳援,為劉尋所圍。石敬瑭率十余騎擊敗劉尋,救李存勖于危難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壯之,由此聲威大振,在軍中名噪一時。他還數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并讓他統率“左射軍”的親兵。
初以驍勇善戰發跡,繼因廉政而聞名。在戰亂頻繁之際,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問鼎,936年契丹主作冊書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于是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東南),建立后晉王朝。由于割讓燕云十六州以及歲輸布帛30萬給契丹,并甘當百依百順的“兒皇帝”以換取契丹對自己的支持,將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鐵蹄之下,民心盡失。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憂郁成疾,于942年9月11日(后晉天福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死去,時年51歲,謚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于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
晉出帝少帝石重貴(914年——974年)944年—947年在位3年,年號:天福、開運
石重貴,生干914年(后梁乾化四年),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晉第二個皇帝。石重貴本為后晉高祖石敬瑭的侄兒,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將他收為己子。石重貴少時謹言慎行,質樸純厚,善好馳馬射箭,頗有沙陀祖輩之風,深得石敬瑭厚愛,936年(后唐清泰二年),石敬瑭在晉陽舉兵叛唐,后唐大軍圍攻太原。石重貴或出謀劃策,或冒矢拒敵,都受到石敬瑭贊賞。
石敬瑭借契丹兵挫敗后唐軍隊,離太原赴洛陽奪取帝位,臨行前選石重貴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東管內節度觀察事。官銜不少,但政績平平,“未著人望”。盡管如此,因受到叔父倚重青睞,石重貴仍步步高升,到942年(天福七年)石敬瑭死前,石重貴已進封齊王,兼任侍中。
石敬瑭死后,石重貴承制即位及為后晉出帝。石重貴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時,能繼承大統,其間不乏宮中密謀。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殘托孤與宰臣馮道,意思要馮道鋪立石重睿。但他死后,馮道與當時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卻擅立石重貴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