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閩景宗王延羲(?——944年)939年—944年在位5年,年號:永隆
王延羲,后改名王曦(又作王羲),王審知之子,王延翰、王延鈞之弟,王繼鵬之叔,河南省固始縣人。延羲于繼鵬在位時任左仆射、同平章事,因繼鵬猜忌宗室,于是就裝瘋賣傻,因此被軟禁自宅。939年(閩通文四年)拱宸、控鶴軍使朱文進、連重遇反,迎延羲進宮并殺繼鵬,延羲自稱威武節度使、閩國王,更名曦,改元永隆,稱臣于后晉,但在國內官制就如同皇帝一樣。然而延羲繼位后驕傲奢侈,荒淫無度,猜忌宗族,比繼鵬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弟建州刺史延政多有規勸延羲反而回信怒罵又差人探聽延政的隱私,二人因此結怨。
941年(永隆三年),延羲自稱大閩帝國皇帝、威武節度使。由于延羲個性一向暴虐,而朱文進、連重遇自從殺了王繼鵬后,就一直擔心為人所害,二人因此認為延羲有加害之意。永隆六年(944年4月8日三月乙酉[十三日]),連朱二人先下手為強,刺殺延羲。謚號:睿文廣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閩武帝朱文進(?——945年)944年—945年在位
朱文進,永泰(今福建永泰)人。閩帝王繼鵬在位時任拱宸軍使!肮板范肌迸c“控鶴都”原來都是閩太祖王審知的親軍,閩康宗繼鵬即位后建立自己的親軍名喚“宸衛都”,而待之比拱宸、控鶴二都更厚,二都迭有怨言。文進并與控鶴軍使連重遇曾被繼鵬三番四次的侮辱,二人因此十分不滿。939年(閩通文四年),北宮失火,連重遇奉派率軍清理火場殘余的灰燼,工作勞苦,士卒多有惱怒。而重遇又被繼鵬懷疑參與縱火,因此率軍叛變,迎立繼鵬之叔延羲為帝,并殺害繼鵬。朱文進在這次政變后,被任命為拱宸都指揮使。
文進與重遇自從殺了繼鵬后,就一直擔心為人所害,而延羲個性一向暴虐,二人因此認為延羲有加害之意,944年(閩永隆六年),朱、連二人先發制人,刺殺延羲,文進并被重遇推舉,自稱閩主,殺害境內王姓皇族成員五十余人,并放宮女出宮,停止興建中的工程,企圖與延羲的暴政完全相反以拉攏人心。
不久,文進取消帝號自稱威武留后,向后晉稱臣,而后晉任命文進為威武節度使。945年1月1日(后晉開運元年十二月十五日),文進正式被后晉出帝石重貴冊封為閩國王。
但此時,朱、連二人的軍隊不斷被由將領留從效、陳洪進以及殷帝王延政所率領的討伐軍擊敗,情勢日漸窘迫,部下因此離心。945年2月14日(后晉開運元年閏十二月二十九日))文進及重遇被為求自保的部屬林仁翰刺殺。
閩和帝福恭懿王王延政(?——951年)943年—945年在位3年,年號:天德
王延政,五代時期閩國末代君主,王審知之十三子,人稱十三郎,延翰、延鈞、延羲之弟。943年自立為殷王,于945年恢復閩國國號,王延政在位3年,946年(南唐保大四年),王延政后來被送往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帝李璟封他為羽林大將軍;947年(南唐保大五年)改封為鄱陽王;951年(保大九年),再改封為光山王,不久過世,被追贈為福王,謚號恭懿。
楚國
楚國(897年—951年),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馬楚國、馬楚政權,以潭州(長沙)為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楚武穆王馬殷(852年——930年)897年4月—930年11月在位23年。
馬殷,字霸圖,漢族,原籍許州鄢陵(河南鄢陵)。894年(唐乾寧元年),隨劉建鋒率部入湖南,據潭州,被授為馬步軍都指揮使。896年,建鋒為部曲所殺,馬殷被推為主帥。隨即略取邵、衡、永、道、郴、朗、澧、岳等州,統一湖南,任武安軍節度使。朱溫建后梁,殷受封為楚王。后唐滅梁,殷建國承制,自置官屬,建楚王天宮幕府,任用高郁、呂師周等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楚境的獨立和地方安定,發展經濟,使楚國在五代十國中強盛一時,930年(后唐天成五年)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