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岐
岐(901年——924年)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以鳳翔為中心于現在陜西、甘肅、四川地區的割據政權,由李茂貞建立。
忠敬王李茂貞(宋文通)(856年——924年)901年—924年在位23年。
李茂貞,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原名宋文通,后來被唐昭宗賜姓名為李茂貞。李茂貞最初參加了鎮州的博野軍,憑自己的努力得來地位,他于887年割據鳳翔,901年被唐政府封岐王。
李茂貞事母至孝,母親去世時,哀慟不已,聽到的人皆有所稱贊。又很有智略,軍旅之事尤其過目不忘。個性寬大,故軍隊都能服從,但是也因此軍紀敗壞。在朱全忠擊滅各大小藩鎮,席卷中原并建立后梁之際,李茂貞雖實力日衰,但因其地處一隅而能幸免,不僅曾稱孤道寡,本人又能善終,實屬唐末以來割據的藩鎮軍閥中較幸運的一位。
923年(岐國天祐二十年),后唐莊宗李存勗滅后梁,李茂貞面對此一強大的新興勢力,無法繼續并肩稱雄,于是在924年向后唐稱臣,李存勗則將李茂貞改封秦王,具有獨立性質的岐王國因此消失,數月后李茂貞去世,謚號忠敬王(秦忠敬王)。
桀燕
桀燕國(911年——913年),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都城幽州(北京)。原燕王、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割據的勢力范圍,割據的時間為894年—913年,正式稱帝割據的時間為911年—913年,僅二年;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稱帝,國號“大燕”,定都城為幽州,改元“應天”。913年(后梁乾化三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拔幽州,劉守光出逃,不久被擒,至此,燕國滅亡。 由于劉守光統治期間殘暴不仁,因此此燕國又稱為“桀燕”。
盧龍節度使劉仁恭(?——914年)897年—907年在位4年。
劉仁恭,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盧龍節度使。本為原盧龍節度使李可舉旗下將領,885年(唐僖宗光啟元年)在盧龍攻易州的一場戰役中,以挖地道進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軍中號曰“劉窟頭”。
893年(唐昭宗景福二年),當時的盧龍節度使李匡威為其弟李匡籌所逐,適巧劉仁恭所率部隊已過輪調期日而未還,士兵由於想念家鄉,遂兵變,以劉仁恭為領袖,回師攻盧龍都城幽州(今北京市),然為李匡籌軍所敗,因此逃往河東歸附李克用,李克用待之甚厚。
劉仁恭任盧龍節度使后,亟思背離李克用。897年(乾寧四年),唐昭宗為鎮國節度使韓建挾持于華州,李克用將欲勤王,向劉仁恭征兵,而劉仁恭以許多理由搪塞,李克用大怒,親征幽州,未料大敗而還,劉仁恭因此擺脫河東控制。
898年(乾寧五年),劉仁恭敗義昌節度使盧彥威,并吞其轄區,并以其子劉守文為義昌節度使,因此興起兼併河朔的野心。899年南征時,大敗于宣武朱全忠、魏博羅紹威聯軍,自是實力受創。906年(唐哀帝天祐三年),朱全忠大舉攻盧龍,劉仁恭危在旦夕時,李克用基于唇亡齒寒之理,仍不計前嫌營救。
913年,李克用之子晉王李存勗討伐稱燕帝的劉守光,攻陷幽州,被囚禁的劉仁恭亦與劉守光為晉軍所擒;914年,劉氏父子被李存勗獻于晉國太廟,劉仁恭后來被押解至代州(今山西代縣),將以刀刺其心臟所流的血來奠祭李克用之墓,然后斬首。
劉守光(911年8月—914年)911年—913年12月在位2年4個月,年號:應天
劉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時期桀燕國建立者,為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之子。 劉守光曾因與劉仁恭的愛妾羅氏通奸,被劉仁恭棍打後,斷絕父子關系。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宣武將領李思安攻幽州(北京),而當時劉仁恭還在城外大安山享樂,城中沒有戒備,劉守光從城外率軍進入擊退李思安后,隨即自稱盧龍節度使,并派兵進攻大安山,擒劉仁恭,并將其囚禁。此后并與其兄義昌節度使劉守文相互攻擊,909年擒劉守文,不久將將其殺害,兼有兩鎮。同年為后梁太祖朱全忠封燕王。
劉守光本性平庸愚昧,兼并義昌后,驕傲自滿,認為父兄的失勢,都是上天所助,其荒淫和暴虐的程度由是與日俱增,而相鄰的各節度使欲使其惡貫滿盈,亦表現出畏懼盧龍的態度,自是有稱帝之意。911年,劉守光不顧眾將臣的反對,登極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