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二百七十一
順、康間,以駢文稱者,又有吳綺,字次,江都人。維崧導源庾信,泛濫於初唐四杰,故氣脈雄厚。綺則追步李商隱,才地視維崧為弱,而秀逸特甚。順治十一年拔貢生,薦授中書舍人。奉詔譜楊繼盛樂府,遷兵部主事,即以繼盛官官之也。出知湖州府,有吏能。人謂其多風力,尚風節,饒風趣,稱為“三風太守”。未幾,罷歸。貧無田屯,購廢圃以居。有匄詩文者,以花木潤筆,因顏其圃曰種字林。著林蕙堂集。詞最有名,婦孺皆能習之。以有“把酒祝東風,種出雙紅豆”之句,又稱“紅豆詞人”。
徐釚,字電發,吳江人。應鴻博,授檢討。會當外轉,遽乞歸。后起原官,不就。卒,年七十三。著南州草堂集、本事詩。又嘗刻菊莊樂府。昆山葉方靄稱其綿麗幽深,耐人尋繹。朝鮮貢使以兼金購之。釚既工倚聲,因輯詞苑叢談,具有裁鑒。
潘耒,字次耕,吳江人。生而奇慧,讀書十行并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不通貫。康熙時,以布衣試鴻博,授檢討,纂修明史。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證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尋充日講起居注官,修實錄、圣訓。嘗應詔陳言,謂:“建言古無專責,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陳東以太學生攻六賊,楊繼盛以部曹劾嚴嵩。本朝舊制,京官并許條陳。自康熙十年憲臣奏請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為越職。夫人主明目達聰,宜導之使言。今乃禁之,豈盛世事?臣請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獻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於此輩甚不便,於國家甚便也。其在外監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許其條奏。水旱災荒,州縣官得上聞。如此,則民間疾苦無不周知矣。”更請許臺諫官得風聞言事,有能奮擊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氣。二十三年,甄別議起,坐浮躁降調,遂歸。
耒有至性,初被徵,辭以母老,不獲命,乃行。既徐官,三牒吏部以獨子請終養,卒格於議不果歸。逮居喪,哀毀骨立。少受學同郡徐枋、顧炎武。枋歿,周恤其孤孫,而刻炎武所著書,師門之誼甚篤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復原官。大學士陳廷敬欲薦起之,力辭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賦詠,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學五書為類音八卷。炎武復古,耒則務窮后世之變云。
當時詞科以史才稱者,朱彝尊、汪琬、吳任臣及耒為最著。又有倪燦,字闇公,上元人。以舉人授檢討,撰藝文志序,與姜宸英刑法志序并推杰構。書法詩格秀出一時,有雁園集。
嚴繩孫,字蓀友,無錫人,明尚書一鵬孫。六歲能作擘窠大書。試日,目疾作,第賦一詩,亦授檢討,撰明史隱逸傳。典試江西,尋遷中允,假歸。有秋水集。子泓曾,亦善畫工詩。
徐嘉炎,字勝力,秀水人,明兵部尚書必達曾孫。幼警敏,強記絕人。既,試鴻博,授檢討。康熙二十年,王師收滇、黔,嘉炎仿鐃歌鼓吹曲,撰圣人出至文德舞二十四章以獻;又四年元夕,圣祖於南海大放燈火,縱臣民使觀,嘉炎復應制撰記:皆稱旨。嘗侍直,命背誦咸有一德,終篇不失一字。至“厥德靡常”數語,則斂容讀之,帝為悚異。又嘗問宋元祐黨人是非,嘉炎舉諸人姓名始末,及先儒評騭語其悉。特賜御臨蘇軾詩一卷,廷臣拜賜御書自此始也。累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三朝國史及會典、一統志副總裁。有抱經齋集。
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人。康熙六年進士。試鴻博,授編修,典試蜀中。尋告歸。象瑛性簡靜,早慧,十歲作遠山凈賦,驚其長老。致仕家居,望益重。邑有大利弊,則岳岳爭言,歲省脂膏萬計,邑人建思賢祠祀之。著健松齋集、封長白山記、松窗筆乘。
萬斯同,字季野,鄞縣人。父泰,生八子,斯同其季也。兄斯大,儒林有傳。性彊記,八歲,客坐中能背誦揚子法言。后從黃宗羲游,得聞蕺山劉氏學說,以慎獨為宗。以讀書勵名節與同志相劘切,月有會講。博通諸史,尤熟明代掌故。康熙十七年,薦鴻博,辭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