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二百七十一
侯方域,字朝宗,商丘人。父恂,明戶部尚書;季父恪,官祭酒:皆以東林忤閹黨。
方域師倪元璐。性豪邁不羈,為文有奇氣。時太倉張溥主盟復社,青浦陳子龍主盟幾社,咸推重方域,海內名士爭與之交。方恂之督師援汴也,方域進曰:“大人受詔討賊,廟堂議論多牽制。今宜破文法,取賜劍誅一甲科守令之不應徵辦者,而晉帥許定國師噪,亟斬以徇。如此則威立,軍事辦,然后渡河收中原土寨團結之眾,以合左良玉於襄陽,約陜督孫傳庭犄角并進,則汴圍不救自解。”恂叱其跋扈,不用,趣遣之歸。
方域既負才無所試,一放意聲伎,流連秦淮間。閹黨阮大鋮時亦屏居金陵,謀復用。諸名士共檄大鋮罪,作留都防亂揭,宜興陳貞慧、貴池吳應箕二人主之。大鋮知方域與二人善,私念因侯生以交於二人,事當已,乃囑其客來結驩。方域覺之,卒謝客,大鋮恨次骨。已而驟柄用,將盡殺黨人,捕貞慧下獄。方域夜走依鎮帥高杰,得免。順治八年,出應鄉試,中式副榜。十一年,卒,年三十七。
方域健於文,與魏禧、汪琬齊名,號“國初三家”。有壯悔堂集。
同時江西以文名者,南昌王猷定,新建陳宏緒、徐士溥、歐陽斌元。
猷定,字于一。選拔貢生。父時熙,進士,官太仆卿,名在東林。猷定好奇,有辯口,文亦如之。著四照堂集。
宏緒,字士業。父道亨,進士,官兵部尚書。疏救楊漣,罷歸。藏書萬卷。宏緒不仕,輯宋遺民錄以見志,有石莊集。
士溥,字巨源。父良彥,進士。忤崔、魏削籍,戍清浪。溧陽陳名夏聞士溥善古文,手書招之,拒不納。有榆溪集。
斌元,字憲萬。嘗為南司馬呂大器草奏劾馬士英二十四大罪,又佐史可法幕府。有文集十二卷。
申涵光,字孚孟,號鳧盟,永年人,明太仆寺丞佳胤子。年十五,補諸生。文名藉藉,顧不屑為舉子業。日與諸同志論文立社,載酒豪游為樂。萬歷六年亂起,議城守,出家貲四百金、錢二十萬犒士。甲申,奉母避亂西山,誅茅廣羊絕頂。與鉅鹿楊思圣,雞澤殷岳、殷淵,定患難交。京師破,佳胤殉國難,涵光痛絕復蘇。因渡江而南,謁陳子龍、夏允彝、徐石麟諸名宿,為父志、傳。歸里,事親課弟,足跡絕城市。日與殷岳及同里張蓋相往來酬和,人號為“廣平三君”。
清初,詔訪明死難諸臣。柏鄉魏裔介上褎忠疏,列佳胤名,格於部議。涵光徒跣赴京師,踔泥水中,幾瀕於死。麻衣绖帶,號哭東華道上,觀者皆飲泣。裔介再疏爭之,卒與祀恤如例。一時士大夫高其行,皆傾心納交,宴游贈答無虛日。
涵光為詩,吞吐眾流,納之爐治。一以少陵為宗,而出入於高、岑、王、孟諸家。嘗謂:“詩以道性情,性情之真者,可以格帝天,泣神鬼。若專事附會,寸寸而效之,則啼笑皆偽,不能動一人矣。”尚書王士禎稱涵光開河朔詩派。學士熊伯龍謂今世詩人吾甘為之下者,鳧盟一人而已。
嘗謁孫奇逢,執弟子禮。奇逢恨得之晚,以圣賢相敦勉。自是始聞天人性命之旨,究心理學,不復為詩。順治十七年,詔郡縣舉孝行,有司以涵光應,力辭之。再舉隱逸之士,堅辭不就。嘗自悔為名累,謝絕交游。晚年取諸儒語錄昕夕研究。作性習圖、義利說及荊園小語、進語諸書。嘗曰:“主靜不如主敬,敬,自靜也。朱、陸同適於道,朱由大路,雖遲而穩;陸由便徑,似捷而危:在人自擇耳。”奇逢謂其苦心積慮,閱歷深而動忍熟。裔介則贊之曰:“年少文壇,老來理路,圣賢之所謂博文而約禮也。”其推重如此。康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九。
涵光又解琴理。書法顏魯公,尤工漢隸。間作山水木石,落落有雅致。著有聰山詩集八卷,文集四卷,說杜一卷。
蓋,字覆輿。明亡后,謝諸生,悲吟侘傺,遂成狂疾。嘗游齊、晉、楚、豫間,歸自閉土室中,雖妻子不得見。唯涵光、岳至則延入,談甚洽。其詩哀憤過情,恒自毀其稿。卒后,涵光為刊遺詩,曰柿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