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二百七十一
先是陳子龍為登樓社,圻、澎及同里柴紹炳、毛先舒、孫治、張丹、吳百朋、沈謙、虞黃昊等并起,世號“西泠十子”。
紹炳,字虎臣。在十子中文名最著。持躬尤端謹(jǐn)。有省軒集。
先舒,字稚黃。嘗從劉宗周講學(xué)。其詩音節(jié)瀏亮,有七子馀風(fēng)。著思古堂集。
治,字宇臺。篤友誼,陸培死,以孤女讬為擇婿,得吳任臣。及立嗣,又以甥女嫁焉。有鑒菴集。
丹,字綱孫。美須髯。淡靜不樂交游,而嗜山水。其詩悲涼沉遠(yuǎn),曰秦亭集。
百朋,字錦雯。以舉人令南和,有異政,百姓祠祀之。有襆庵集。
謙,字去矜。工詩,初喜溫、李,后乃循漢、魏以窺盛唐。有東江草堂集。謙與紹炳、先舒皆精韻學(xué)。紹炳作古韻通,先舒作韻學(xué)通指、南曲正韻,謙作東江詞韻。陸圻嘆曰:“恨孫偭、周德清曾無先覺。”
黃昊,字景明。十歲即善屬文。薄柳州乞巧,更作辭巧文,識者知其遠(yuǎn)到。康熙中舉人,終教諭。
孫枝蔚,字豹人,三原人。少遭闖賊亂,結(jié)邑里少年擊賊,墮坎埳,幸不死。乃走江都,習(xí)賈,屢致千金,輒散之。既乃折節(jié)讀書,僦居董相祠,高不見之節(jié)。王士禎官揚州,以詩先,遂定交,稱莫逆焉。時左贊善徐乾學(xué)方激揚士類,才俊滿門,枝蔚弗屑也。以布衣舉鴻博,自陳衰老,乞還山,遂不應(yīng)試,授內(nèi)閣中書。著溉堂集,詩詞多激壯之音,稱其高節(jié)。
李念慈,字屺瞻,涇陽人。順治十五年進(jìn)士,以河間府推官改知新城縣。坐逋賦罷。會有荊襄之役,敘運餉勞,再起,補(bǔ)天門。與枝蔚同舉鴻博,試不中選。喜游,好吟詠。有谷口山房集。施閏章稱其雄爽之氣勃勃眉宇,蓋秦風(fēng)而兼吳、楚者。
丁煒,字瞻汝,晉江人。諸生。工詩,有吏才。順治十二年,定遠(yuǎn)大將軍濟(jì)度統(tǒng)師取漳州,詔便宜置郡縣吏,得試士幕下,拔煒第一。授漳平教諭,遷知直隸獻(xiàn)縣,內(nèi)擢戶部主事。時議稅閩鹽,煒力陳不可,事得寢。由郎中出為贛南分巡道。閩人佃贛者乘亂劫略,號“田賊”,捕治之,民情大洽。遷湖北按察使,脫重囚為盜誣者二十馀人於獄。尋坐事謫官,居武昌,未發(fā),武昌卒夏包子作亂,脅使署。巡撫以死拒,東走安慶,乞師巡撫楊素蘊。事平,降補(bǔ)知府云南。會素蘊移撫湖廣,以煒事聞,復(fù)按察職。俄以疾歸。
煒論詩,以為詩貴合法,然法勝則離;貴近情,然情勝則俚。故其為詩,力追三唐、漢、魏。無詭薄之失。有問山集。
林侗,字同人,閩人也。縣貢生。喜金石。卒,年八十八。弟佶,字吉人。康熙五十二年進(jìn)士,官中書,工楷法。文師汪琬,詩師陳廷敬、王士禎。此三人集皆佶手繕付雕,精雅為世所重。家多藏書,徐乾學(xué)輯經(jīng)解,朱彝尊選明詩,皆就傳鈔。有樸學(xué)齋集。
黃任,字莘田,永福人。工書。口辯若懸河。有硯癖,以舉人令四會,罷官歸,惟硯石壓裝。詩清新刻露,有香草齋集。乾隆二十七年,重宴鹿鳴。卒,年八十馀。
鄭方坤,字則厚,建安人。雍正元年進(jìn)士。為令邯鄲,屢擢至山東兗州知府。時禁人口出海,抵奉天而未入籍者,悉勒還本土。方坤適知登州,以為司牧者但當(dāng)嚴(yán)奸宄之防,不得閉其謀生之路,為白大吏,弛其禁。調(diào)武定,能盡心賑務(wù)。兗州饑,復(fù)移治之。方坤記誦博,詩才凌厲,與兄方城齊名。有蔗尾集,又著經(jīng)稗、五代詩話、全閩詩話、國朝詩人小傳。
黃與堅,字廷表,太倉人。幼有奇慧,八歲,酷好唐人詩,錄小本,懷袖中諷誦之。已而究心經(jīng)術(shù),遍讀周、秦古書。性落落,與人交有終始。順治十六年進(jìn)士,后舉鴻博,授編修,遷贊善,分修明史及一統(tǒng)志。寓居委巷,寂寞著書,如窮愁專一之士。有忍菴集。
吳偉業(yè)選“婁東十子”詩,以與堅為冠。十子者,周肇、許旭、王撰、王攄、王昊、王揆、王忭、王曜升、顧湄也。肇詩曰東岡集,旭曰秋水集,撰曰三馀集,攄曰蘆中集。
昊,為世貞后,有文藻,下筆如宿構(gòu)。康熙十八年,召試,授官正字。所著曰碩園集。揆,順治中進(jìn)士,所著曰芝廛集。忭曰健菴集,曜升曰東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