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卷上
【譯述】所謂遺囑,都是有見識的人怕自己百年之后,發(fā)生什么爭執(zhí)而生前預(yù)寫的死后該如何如何處置的文書。但是遺囑也必須公平,才能使家中免生是非,和睦興旺。如果因為妻或妾兇狠狡詐,在立遺囑時對于自己的后妻或孩子有厚有薄,有偏有私,或隨便更改繼承權(quán),或輕易地驅(qū)趕孩子出門,等等,種種不合乎人情禮儀的事,不知有多少。都是引發(fā)糾紛而使家業(yè)破敗的根源。
【評析】漢高祖劉邦寵愛戚夫人。因為"母愛者子抱"。所以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常被高祖抱居膝上。并說"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戚夫人也因日夜侍御,數(shù)次吹枕邊風(fēng)。建漢十二年,擊破黥布軍歸后,高祖病重,便更想改易太子。留侯張良進(jìn)諫,不聽,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冒死進(jìn)太子。高祖又假裝答應(yīng),但他猶想改換太子。然而,終沒立下遺詔。等到太子聽從張良的計劃,引東園公、角里先生,倚里季、夏黃公為心腹時,高祖已莫可奈何了。高祖對戚夫人說:"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高祖為之楚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dāng)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易換太子的事情便不再提。孝惠即位后,其母呂后因怨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便用毒酒藥死趙王,把戚夫人的手足斷去,眼睛挖去,飲藥至啞,放居廁所,叫做"人彘"。連兒子孝惠帝都大病,說:"此非人所為。"
漢高祖提三尺劍,安天下,見識當(dāng)然高人一等,然而,愛戚夫人子而不早立遺詔,豈不是大失策!戚夫人雖受寵,卻不想她于建天下無功,怎能是呂后對手?他們因愛子,而終喪失兒子性命。高祖、戚夫人都為天下人所笑了。
遺囑之文宜預(yù)為
【原文】父祖有慮子孫爭訟者,常欲預(yù)為遺囑之文,而不知風(fēng)燭不常,因循不決,至于疾病危篤,雖心中尚了然,而口不能言,手不能動,飲恨而死者多矣。況有神識昏亂者乎!
【譯述】有些做父親祖父的擔(dān)心自己死后孩子們會為財產(chǎn)問題而發(fā)生爭執(zhí),就常常記掛著早早寫下遺囑。然而他們不知道禍福不定,時光荏苒,常猶豫不決。等到他們疾病發(fā)作,病勢加重之時,雖然心中還明白,但已是口不能言,手不能動,只能含恨死去。何況有人在臨終前已是神智不清,就更無法立遺囑了。
【評析】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請劉備試指言之。劉備曰:"有一人名稱人俊,威鎮(zhèn)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曹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曹操可謂知人,后來劉備勸劉表乘曹操北征,許昌空虛,趁機(jī)襲擊,劉表竟說:吾坐據(jù)九郡足矣,豈可別圖?可知劉表確是胸?zé)o大志,目光短淺之人。劉表在家事上亦糊涂。劉備與劉表飲酒,表忽潛然淚下,玄德問其故,表曰:"吾有心事,前者欲訴與賢弟,未得其便"。。"前妻陳氏所生長子琦,為人雖賢,而柔懦不足立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琮,頗聰明,吾欲廢長立幼,恐礙于禮法;欲立長子,怎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wù),后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玄德曰:"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若憂蔡氏權(quán)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愛而立少子也。"表默然。劉表病重,商議寫遺囑,令玄德輔佐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蔡夫人聞之大怒,關(guān)上內(nèi)門,使蔡瑁(其弟)張允二人把住外門。劉琦在江夏,知父病危,來荊州探病,被蔡瑁擋住。劉琦立于門外大哭一場上馬仍回江夏。劉表病勢危篤,望劉琦不來,大叫數(shù)聲而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充商議,假寫遺囑,令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后舉哀報喪。后曹操引大軍來攻荊州,蔡夫人又怕劉備、劉琦興兵問罪,遂決意獻(xiàn)荊襄九郡與曹操。
劉琮雖說:"以先君之業(yè),一旦棄與他人,恐貽笑天下。"然亦無可奈何了。
后人有詩嘆劉表曰:昔聞袁氏居河朔,又見劉君霸漢陽。
總為牝晨致家累,可憐不久盡銷亡!
劉表因猶豫不決,不能早使劉琦為荊州之主的意思立書為文,公之于眾。不但使父子(劉表與劉琦)臨死不能面見,大好河山委與他人,貽笑天下,而且使得英雄劉皇叔馬躍檀溪,暗曰:"今番死矣!"大呼:"的盧,的盧,今日妨吾!"后世之人當(dāng)以劉表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