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六十
注“中大夫”:袁本、茶陵本作 “掌以媺詔王”五字。案:此尤改之也。
注“有諫諍之義”:茶陵本并五臣入善,有此句。袁本并善入五臣,無。今無以訂之也。
注“父母生之”:案:“母”字不當(dāng)有。各本皆衍。
使持節(jié)都督楊州諸軍事:茶陵本 “楊”作“揚(yáng)”,袁本亦作“楊”。案:“揚(yáng)”字是也。下及注盡仿此。
萌俗繁滋:袁本、茶陵本“繁滋 ”作“滋繁”。案:二本所載五臣良注云“滋繁,言多也”,未審善果何作?或不與五臣同,而尤所見為是。
注“劉絳圣賢本紀(jì)曰”下至“農(nóng)夫號于野”: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十字。案:或別據(jù)他本也。
九旒鑾輅:案:“旒”當(dāng)作“游 ”。善引“甘泉鹵簿游車九乘”為注,作“游”不作“ 旒”,甚明。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濟(jì)注乃云“九旒,旗也”,是“旒”字為五臣本亦甚明。各本所見,皆以之亂善而失著校語。讀者罕辨,今特訂正之。
注“駕蒼龍”:袁本、茶陵本“ 龍”下有“輅音路”三字,是也。
注導(dǎo):袁本、茶陵本作“纛音導(dǎo) ”三字,在注中“左方上注之”下,是也。
注“如今喪□車”:袁本“□” 作“輀”,是也。茶陵本亦誤為“□”。
注“韓延壽給羽葆”:何校“給 ”改“植”,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而好下接己”:何校“接” 改“佞”,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置致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案:二本在五臣良注,此蓋誤入。
注“郅鄆曰”:袁本、茶陵本“ 鄆”作“惲”,是也。
注“鄭玄曰”:案:“玄”下當(dāng)有“禮記注”三字。各本皆脫。
注“野人雖云隱”:袁本、茶陵本“隱”作“隔”。案:“隔”字是也。又案:“野人 ”當(dāng)作“人野”,各本皆倒。上文“舜與野人”,袁、茶陵作“人野”,蓋本是此作“人野”而誤其處。
注“卞忠貞墓側(cè)”:袁本、茶陵本“忠貞”作“望之”,是也。
注“后以江陵沙洲人遠(yuǎn)”:何校 “沙”上添“西”字,“人”上添“去”字,是也。各本皆脫。
屈以好事之風(fēng):袁本:茶陵本“ 事”作“士”,是也。何、陳校皆改“士”。
注“先生王叔”:何!笆濉备 “升”,下同,云今國策作“斗”,形相近之誤。吳師道曰:一本標(biāo)文樞鏡要作“王升”。案:所校是也。古今人表亦作“升”,又其一證。
注“宣王使謁者迎入”:何! 迎”改“延”,是也。各本皆偽。
乃知大春屈己于五王:袁本、茶陵本無“于”字。案:二本下句校語云善有“于”,五臣無“于”。蓋尤并校添此句也。
注“文惠太子懋”:案:“子” 下當(dāng)有“長”字。各本皆脫。何校添“子”字,蓋誤。
注“孔藏與從弟書曰”:陳云“ 藏”,“臧”誤,是也。各本皆偽。
注“于衿結(jié)褵也”:何!坝凇 改“施”,陳同,是也。各本皆偽。
注“親結(jié)其縭”:袁本“縭”作 “離”。案:“離”字是也,觀下注可見。茶陵本亦誤 “縭”。又案:依此,正文疑善作“離”,今作“褵” ,其誤與前女史箴同。否則善尚有“離”、“褵”異同之注,今刪削不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