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一 志第十三
武安州,(下。)蠻稱龍泥城。至元十四年,立管民千戶。十七年,改為武安州。
黎溪州,(下。)古無城邑,蠻云黎彄,訛為今名。初,烏蠻與漢人雜處,及南詔閣羅鳳叛,徙白蠻守之。蒙氏終,羅羅逐去白蠻。段氏興,令羅羅蠻乞夷據其地。至元九年,其裔阿夷內附,改其部為黎溪州。
永昌州,(下。)州在路北,治故歸依城,即古會川也。唐天寶末,沒于南詔,置會川都督。至蒙氏改會同府,置五瞼,徙張、王、李、趙、楊、周、高、段、何、蘇、龔、尹十二姓于此,以趙氏為府主,居今州城。趙氏弱,王氏據之。及段氏與高氏專政,逐王氏,以其子高政治會川。元憲宗三年,征大理,高氏逃去。九年,故酋王氏孫阿龍率眾內附。至元八年,以其男阿禾領會川。十四年,改管民千戶。十七年,立永昌州,隸會川路。
會理州,(下。)州在會川府東南。唐時南詔屬會川節度,地名昔陀。有蠻名阿壇絳,亦仲由蒙之遺種。其裔羅于則,得昔陀地居之,取祖名曰絳部,后強盛,盡有四州之地,號蒙歪。元憲宗八年,其孫亦蘆內附,隸閟畔萬戶。至元四年,屬落蘭部。十三年,改隸會川路。十五年,置會理州,仍隸會川。二十七年,復屬閟屬閟畔部。
麻龍州,(下。)麻龍者,城名也,地名棹羅能。烏蠻蒙次次之裔,祖居閟畔東川,后普恐遷苗臥龍,其孫阿麻內附。至元五年,為建蒂所并。十二年,屬會川。十四年,立管民千戶,隸會川路。十七年,立為州。二十七年,割屬閟畔部。
柏興府,昔摩沙夷所居。漢為定笮縣,隸越巂郡。唐立昆明縣。天寶末沒于吐蕃。后復屬南詔,改香城郡。元至元十年,其鹽井摩沙酋羅羅將犭鹿鹿、茹庫內附。十四年,立鹽井管民千戶。十七年,改為閏鹽州,以犭鹿鹿部為普樂州,俱隸德平路。二十七年,并普樂、閏鹽二州為閏鹽縣,立柏興府,隸羅羅宣慰司。領縣二:
閏鹽,(下。倚郭。夷名為賀頭甸,以縣境有鹽井故名。)金縣。(下。縣在府北,夷名利寶揭勒。所居蠻因茹庫,乃漢越巂郡北境,與吐蕃接。至元十五年,立為金州,后降為縣,以縣境斛僰和山出金,故名焉。)
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
臨安路,(下。)唐隸牂州,天寶末沒于南詔。蒙氏立都督府二,其一曰通海郡,段氏改為秀山郡,阿僰部蠻居之。元憲宗六年內附,以本部為萬戶。至元八年改為南路,十三年又改為臨安路。領縣二、千戶一、州三。州領二縣。(宣慰司所領屯田六百雙,本路有司所管三千四百雙,爨僰軍千戶所管一千一百五十雙有奇。)
縣二
河西,(下。縣在杞麓湖之南,又名其地曰休臘。昔莊掞王其地。唐初于姚州之南置西宗州,領三縣,河西其一也。天寶后沒于蠻,為步雄部,后阿僰蠻易渠奪而居之。元憲宗六年內附。七年,即阿僰部立萬戶,休臘隸之。至元十三年,始為河西州,隸臨安路。二十六年,降為縣。)蒙自。(下。縣界南鄰交趾,西近建水州。縣境有山名自則,漢語訛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即今縣治,下臨巴甸。南詔時以趙氏鎮守,至段氏,阿僰蠻居之。憲宗六年內附,繼叛,七年平之,立千戶,隸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改阿僰萬戶為臨安路,以本千戶為縣。)
舍資千戶。(蒙自縣之東,阿僰蠻所居地。昔名褒古,又曰部裊踵甸。傳至裔孫舍資,因以為名。內附后,隸蒙自千戶。至元十三年,改蒙自為縣,其地近交趾,遂以舍資為安南道防送軍千戶,隸臨安路。)
州三
建水州,(下。)在本路之南,近接交趾,為云南極邊。治故建水城,唐元和間蒙氏所筑,古稱步頭,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刂為大,故名惠歷刂,漢語曰建水,歷趙、楊、李、段數姓,皆仍舊名,些麼徒蠻所居。內附后,立千戶,隸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隸臨安路。
石平州,(下。)在路之西南,阿僰蠻據之,得石坪,聚為居邑,名曰石坪。至元七年,改邑為州,隸臨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