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導入 課題
同學們, 我們來對詩好嗎?老師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海內存知己
(1)會對嗎?齊對(天涯若比鄰)
(2)連起來讀兩遍。
(3)這是唐朝詩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說,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也會覺得我們是天天見面的鄰居。當然“天涯若比鄰”只是詩人對朋友的勸慰,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 齊讀
(2) 找出兩組反義詞遠(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說距離遠,咫尺是說距離近。
(3) 這句話中還有一組關聯詞(雖然……但是)這是組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在朗讀時,我們應該強調前半句, 還是后半句呢?
(4) 指導朗讀,一組同學讀前半句,齊讀后半句。
2、同學們,那到底是什么東西那么奇妙,能讓遠在天涯的人覺得近在咫尺呢?
板書: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3、你想走近國際互聯網嗎?你想了解它嗎?你想到網上漫游,讓我們再次讀課題, 把你的渴望,好奇讀出來。
二、質疑自學。
1、那么你想知道國際互聯網那些方面的知識呢?
2、生質疑。
同學們想了解的內容還真不少,限于課文有限內容,我想我們只能解決其中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后探究了。
3、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4、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5、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三、作業 :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2、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3、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4、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
可以和……(這是休閑)
可以和……(這是學習)
還可以……(這是工作)
甚至……(這是生活)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5、總結: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四、作業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3、搜集資料
板書:
“大網” 包住地球
通過飛速流動
“線” 跨越萬水千山 縮小地球
國際互聯網 傳到各地電腦 近在咫尺
內容無所不在
息息相關
可以 還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了解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認識國際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3、認識引號在文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認識引號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認識國際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教具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學生自由回答)今天通過學習課文,我們來逐個解決這些問題。
二、精讀理解: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
2、為什么這一段中的“網”“入網”“上網”都要加上引號?(不是通常所指的用繩或線結成的網,而是有其特殊的意思,這是引號的一種用法。這篇課文下面還有好些詞語也加上引號的,也是這種用法。)
3、文中的“網”指什么?(國際互聯網)。
4、指讀課題,國際互聯網到底有何奇妙之處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小組合作探究,做好批注。
2、交流體會。
(1)、奇妙之一:大
點擊出示課件: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不過,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
(a)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b)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它的大的?(打比方)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c)我們用朗讀來表現這張團團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網。
(d)作者為什么要大家這樣去“想象”?
(e)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f)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g)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點擊“線”的鏈接)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
(h)“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2)、奇妙之二:快
點擊出示課件:
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圖像、聲音,它們能夠在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
(a)哪些詞語體會它們的“快”呢?
(b)指導朗讀,抓關鍵詞讀出互聯網之“快”。
(c)為了說明它的快,作者還舉了一個例子。誰來讀讀?
比如說,我們從北京的一臺電腦上發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幾秒鐘,對方就能收到,這比普通的郵遞不知快了多少倍。
①點擊“悉尼”鏈接的世界地圖,了解悉尼方位,進一步感知互聯網傳遞信息之“快”。
②抓住關聯詞“只要……就……”讀好這句話。
⑶讀到這里,你明白國際互聯網的工作原理了嗎?
點擊填空:
國際互聯網是通過看得見的( )、( )和看不見的( )來飛速傳遞文字、圖象、聲音等信息的。
⑷因為這個原理,我們還驚訝地發現(點擊)
我們還可以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①抓住“不僅……還……”“雖然……但是……”朗讀、感悟。
②讀到這里,老師不禁想起唐代詩人王勃的一句著名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也會覺得我們是天天見面的鄰居。當然, “天涯若比鄰”只是詩人對朋友的勸慰,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了(點擊變色,朗讀)“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古人的祝愿變成了現實,英特網真是奇妙啊!
⑸所以,作者作了這樣一個比喻:(點擊)
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說說對“地球村”的理解。
(3)、奇妙之三:多
(a)國際互聯網上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知識、各類信息無所不有。
①非常豐富、各種、無所不有……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②這句話在這一段中起什么作用?
(b)國際互聯網功能多,課文是怎樣來說明的?(點擊)
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
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
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
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
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
①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可以——(這是休閑)還可以——(這是學習)還可以——(這是工作),甚至可以——(這里購物)。
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娛樂、交往、購物提供了種種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
②“……”說明什么?
a.還有很多功能,能不能說說你知道的?
b.還有很多功能等待我們去開發。
(三)學習第三段
(1).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誰的家有了電腦的?誰家正準備購買電腦?
(2).看來,國際互聯網和我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形容?請默讀最后一段。
板書:息息相關
(3).“息息相關”是什么意思?(選擇“息”的意思,再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然后說說這個詞語的引申義。)
三、總結:
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這幾個方面說明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四、作業設計:
點擊出示課件。
1.今天,我們只是學習了關于國際互聯網的一點知識,你想知道更多嗎?自己上網去看看吧!
2.認真讀課文,用“國際互聯網真奇妙呀!”為開頭寫一段話。
五、板書設計:
18.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快捷方便 豐富多彩
息息相關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3
之二
設計者: 蔡文東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設計: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明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是一個什么句?(問句)這一段提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入網”、“上網”和“網”這幾個詞語都加上了引號?表示它們有特殊的意思,不是通常所說的用繩或線結成的網,這是引號的一種用法。
(3)想一想:這第一自然短有什么作用?(開頭提出問題,可以引起讀者注意要說明的問題)這句話該怎么度?(疑問的語氣)
(4)齊讀第一段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①指名讀
②這一自然段第一句說了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扣題,點出課文要說明的中心)
③國際互聯網是怎樣構成的,它有什么功能,請讀第二至六句,板書:大網、包住地球、“線”、通過、飛速流動、跨過、萬水千山、傳到、各地電腦為什么作者要讓人“想象”?想象什么?(因為“國際互聯網”實在太大,所以只好讓人去想象,把它想成一個巨型蜘蛛結成的一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大網”)有網就有無數的線,這“線”是什么?(有的是看得見的電纜、光纜,也有的是看不見的無線電波)提示:這就說明了國際互聯網的結構,“網”是能包住地球的大網,“線”是能夠吧億萬臺電視連起來的電纜、光纜和無線電波,這是多么奇妙啊!再看這“大網”和“線”的功能,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者文字、圖象、聲音,能夠在短短幾秒鐘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讓人從屏幕上看到,這又是多么奇妙!請看書上的插圖。
④作者舉了什么例子來說明國際互聯網的功能?悉尼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舉這個例子?(悉尼是澳大利亞的一個港口。北京在地球北半球,悉尼是在南半球,兩地相距遙遠,但在國際互聯網上發信,幾秒鐘就能收到,說明它的快速,所以舉這個例子)
⑤國際互聯網除了可以幫你發信外還可以幫你做什么?
(抓住不僅……還……、雖然……但是……)板書:原在天涯近在咫尺
⑥這一段最后一句話寫了什么?(板書“縮小地球、“地球村”)作用?(點明其快捷方便)
⑦這一自然段點明了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功能,讀出新奇有趣。齊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讀(板書:無奇不有、可以、還可以、甚至)
②“無奇不有”是什么意思?
③朗讀,注意喜悅的語氣。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
(2)“息息相關”是什么意思?
(3)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總結全文)
(4)如何讀(確信無疑的語氣)。齊度。
三、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功能及與人們的關系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的奇妙之處。
四、漫談體會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作用及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的準確、生動。
情感與態度:初步體會互聯網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朗讀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的準確生動;
2、了解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主題
1、課間播放flash動畫音樂。
2、用“網”組詞,引出主題“國際互聯網”,欣賞圖片,將課題補充完整,齊讀課題。
3、過渡:課前大家已經讀過課文了。老師想考考大家。
二、檢查朗讀,切入課文
1、師出示詞語。
蜘蛛 電纜 光纜
悉尼 遠在天涯 近在咫尺
查閱資料 逛商場 付款
息息相關 快捷方便 豐富多彩
(1)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電纜”、“悉尼”、“遠在天涯”、“近在咫尺”、“息息相關”。
(3)齊讀。
(4)指導書寫部分生字。
2、詞語學得這么好,相信大家課文也一定讀得很棒,師相機檢查朗讀,并評價。指導讀文中的一個長句子。
三、指導朗讀,交流體會
過渡:我們又讀了課文,那么你們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最想知道關于“國際互聯網”的什么呢?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導學生了解國際互聯網的“大”。
(1)指名讀感受最深的地方?為什么讀這里?
(2)你體會到了什么?(互聯網很大)從哪看出來?找詞語,指導朗讀。
3、過渡:通過朗讀,我們體會到了國際互聯網很大,那么第二自然段還有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呢——指名讀。師出示課文內容。
(1)讀出它的“快”。
(2)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它的“快”。
(3)師述:我們不但可以在網上發送電子郵件,還可以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這叫“可視電話”。真是應那句古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課文是怎么說的?指導讀“雖然……‘地球村’。”
(5)讀了這一段內容,你還有哪些體會,說一說。
(6)帶著獨特的體驗,分小組讀第二自然段。
4、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國際互聯網真的很大,而且方便快捷。當然,這只是關于國際互聯網的一小部分知識,我們還應該了解的更多,因此設計了兩個練習題。
四、課后練習
1、搜集“國際互聯網”相關知識。
2、再讀課文,與父母、同學展開討論“文明上網”的問題。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5
之三
佚名
教學目標 :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以了解有關互聯網的知識,指導學生朗讀為主。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題
1、同學們, 你們家有電腦嗎?上網了嗎?
2、板書課題: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齊讀
4、學生質疑:國際互聯網是怎樣一種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5、讓我們再次讀課題, 把你的渴望,好奇讀出來。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
(1)生字卡片正音
(2)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
3、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4、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5、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三、指導寫字
四、作業 :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文中引號的作用。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
4、用“奇妙”“甚至”造句。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3、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理解“地球村”,說說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2、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3、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
可以和……(這是休閑)
可以和……(這是學習)
還可以……(這是工作)
甚至……(這是生活)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4、總結: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四、作業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4、搜集資料
板書:
縱橫交錯 巨大無比
奇妙的 構造神奇 傳輸迅速
國際互聯網 信息快捷 生活方便
極大方便 巨大作用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6
學內容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執教日期 2010.11.30 三維目標 1. 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天涯”、“咫尺”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奇妙。 3.知道課文中引號的表達作用,領會作者打比方、舉例子、排比表達方法,并嘗試應用。 4.認識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國際互聯網的快捷方便、豐富多彩,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知道雙引號的作用 教學資源 ppt課件 預習作業設計 1.自學生字新詞,能讀準音,記住形。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借助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4.讀讀課文,嘗試著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調整反思 一、走進課文(1分鐘) 1. 讀課題。(突出“奇妙”) 二、預習展示(3分鐘) 1.讀詞語 三、整體感知(3分鐘) 1.瀏覽課文,找出具體來寫國際互聯網的一段。 2.讀句子(出示: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張“網”,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3.質疑。 三、品詞析句(30分鐘) 1.任務驅動 學習單: (1)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互聯網的奇妙。 (2)找出這兩段中加引號的詞語,想想為什么要加引號,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3)學習時間:4分鐘 2.匯報交流 ● 感受互聯網的巨大無比。 預設:“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不過,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這些“線”有的是看得見的電纜、光纜,也有的是看不見的無線電波。 ⑴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互聯網的龐大 ⑵體會“打比方”的表達方式的作用。 ⑶感知“引號”的表達作用 ⑷通過反復朗讀感受互聯網的大。 ● 感受互聯網的傳輸飛速 預設: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圖像、聲音,它們能夠在短短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 ⑴通過了解從古到今信息傳輸的方式,體會傳輸速度之快。 ⑵抓住關鍵字體會互聯網傳輸速度的快。 預設:關聯詞“只要……就”、詞語“幾秒鐘”、“不知快了多少倍 ⑶閱讀補充資料體會互聯網傳輸速度的快。 ⑷練習朗讀,讀出互聯網傳輸速度的快。 ⑸理解“天涯”“咫尺”感受互聯網的快捷及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 感受互聯網的用途廣泛 預設: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 ⑴讀劃到的句子說自己的感受。 ⑵體會“排比”的表達方式的作用。 ⑶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說利用互聯網做了哪些事,體會互聯網作用的多。 (答案預設:可以在網上下棋;可以在網上與同學聊天;可以在網上發表文章;也可以在網上搜集資料。 ⑷抓住“省略號”體會互聯網作用的多。 五、明確任務(3分鐘) 一、直接導入(1分鐘) 1.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9課——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2.讀好課題。 二、檢查字詞(3分鐘) 1. 出示詞語: 巨型蜘蛛 團團包住 飛速流動 萬水千山 無所不有 快捷方便 豐富多彩 息息相關 2.讀準詞語 指名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3分鐘) 1.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是圍繞哪一段具體來寫國際互聯網的。 2. 出示: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張“網”,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齊讀) 3. 讀課文最后一段,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四、品詞析句 (30分鐘) 1. 根據預習單組織學生學習。 2.交流 ●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互聯網的奇妙? ⑴龐大 ①你能讀出網的龐大嗎? ②評價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到了它的巨大無比? ③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它的大?它像什么? ④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引出 “引號”的作用) ⑤體會“地球村”、“線”、“網上商場”、“電子錢包”中引號的作用。 ⑥再次朗讀,體會“網”的神奇與巨大。 ⑵飛速 ①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體會到互聯網的傳輸速度的快呢? ②理解“跨”的意思。 ③指導朗讀。(體會速度之快) ④為了說明其速度之快,作者還舉了一個例子。(板書:舉例) 出示:比如說,我們從北京的一臺電腦上發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幾秒鐘,對方就能收到,這比普通的郵遞不知快了多少倍。 理解“郵遞”一詞,并補充傳遞信息的方式,進一步感 受互聯網傳遞信息之“快”。 讀讀這句話,說說你從哪里讀到了互聯網的速度之快? 點擊“悉尼”鏈接的世界地圖,了解北京與悉尼的距離,進一步感知互聯網傳遞信息之“快”。 指導朗讀 ⑤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找出一組反義詞 理解“天涯”、“咫尺” ⑥引出句子“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⑦學生朗讀。(指名讀) ⑧讀句子“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張“網”,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⑶豐富 ①引讀: 人們可以______(這是娛樂)
可以和____(這是休閑)
可以和____(這是學習)
還可以____(這是工作)
甚至______(這是生活) ②說說作者在寫互聯網的用途時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排比) ③還有哪句話寫出了互聯網內容的豐富?(板書:豐富) ④生活中的你利用互聯網做了哪些事? ⑤互聯網的作用就只有這些嗎?你從哪里知道的? ⑥欣賞視頻 ⑦引讀最后一段:國際互聯網的作用真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了—— 3.總結 五、布置作業(3分鐘) 1.小練筆:《互聯網的自述》、《我的網絡生活》任選一題。 2.試著用總分的結構,用學到的比喻、舉例、排比的說明方法,寫寫你熟悉的文具盒、玩具。 完成發到老師的郵箱。 作 業 設 計 1.小練筆:《互聯網的自述》、《我的網絡生活》任選一題。 2.試著用總分的結構,用學到的比喻、舉例、排比的說明方法,寫寫你熟悉的文具盒、玩具。完成發到老師的郵箱。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引號及某些關聯詞語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認識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設計理念: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及與人們關系的詳細介紹,讓學生了解到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認識到世界的豐富。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同學們,咱們大家都上過網吧?
那你們想對這個電腦上網了解的更深刻一些嗎?
2、精讀課文
(1)讀第一自然段,為什么“上網”、“入網”這些詞都加上引號?
(2)讀一讀,體會作者在開頭用一個問話的好處?
(3)大家不是想知道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嗎?請閉上你的眼睛,靜靜地聽老師描述,想象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一張怎樣的“網”?
(4)那些線究竟怎樣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通過學生認真讀這段話讓他們自由理解,然后老師并給予指導。
(5)讀后面的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國際互聯網給人們生活上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6)讀第三自然段談一下感受,末尾的省略號有什么作用?
(7)這個“息息相關”如何理解?
(8)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跟人們密切的關系。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的準確、生動。
3、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4、通過學校網絡,來了解奇妙地國際互聯網,并通過實際操作來感受其奇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先來樂一樂,猜一猜,看看誰的腦子轉得快。
一張蜘蛛網,團團包地球。億萬臺電腦,無數“線”連接。聲音圖像文,幾秒就能傳。現代新科技,生活離不了。
2、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奇妙的國際互聯網”。一起讀題。
讀好課題,激發興趣:
看到奇妙你想問什么?想探個究竟嗎?想弄個明白嗎?把你的好奇讀出來
有興趣研究它嗎?那就興致勃勃、高高興興地讀----“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二、學習課文
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了引號的用法,寫了生字,還整體了解了課文。這堂課我們就重點體會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感悟樣子、結構的奇妙。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認真聽老師讀,聽著聽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不過,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
2、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能把你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相機指導:你是通過哪些詞體會到的?怎么讀好這些詞讓我覺得你在驚訝,是在贊嘆!。
4、把你們的感受帶入朗讀再讀,注意讀好這些詞。齊讀。
小結:你們的朗讀讓我感覺到這真是一張大網啊!它的樣子奇妙,構造奇妙!
5、引讀
這里的網不是普通的網,而是指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不是指普通的棉線絲線,這些線有的是看得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所以“線”上也加了雙引號。這里的引號都表示特殊的含義。
6、師小結: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國際互聯網的大,更感到了它的奇妙。這真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它鋪天蓋地,無處不在。
⑵感悟快
1、還有什么地方讓你感到奇妙呢?同學們快速讀第二自然段,注意一邊讀一邊作記號,把你認為奇妙的地方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2、交流
出示: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圖像、聲音,它們能夠在短短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
指名讀,說說奇在哪里?從哪兒體會到的?讀好這些地方,把你奇妙的感受通過朗讀傳達出來。齊讀。
3、文中怎么寫文字傳得快呢?生回答。
4、師小結:對,這里舉了個例子,讓我們覺得文字傳得確實快。那聲音傳得快嗎?圖像呢?
①出示理解難句: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②理解關鍵詞與句子前后聯系:
很遠很遠,用一個詞來形容叫“遠在天涯”,它有個反義詞叫“近在咫尺”。
前后的意思不一樣,所以用了“雖然但是“。強調前面的意思還是后面的呢?一起讀這一句,把強調后面的意思讀出來。
③學習運用關聯詞:讀到這一句,我們想到有個成語叫“咫尺天涯”,誰能學著上面的句子,用雖然但是來說說它的意思?
④拓展積累:讀著這一句,我們還想到有一句詩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是唐朝詩人王勃的名句,誰知道意思?(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也會覺得我們是天天見面的鄰居。)
⑤回歸原句:當然,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這只是詩人的美好祝愿。。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生讀:“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5、現在你明白為什么把龐大的地球稱為“地球村”了嗎?
而有這種神奇的力量的正是國際互聯網。正是它無與倫比快速的信息傳輸能力。
6、小結:
第二自然段從互聯網的樣子、結構以及工作原理寫出了它的奇妙,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大與快。讓我們再次齊讀這一段,感受它神奇的力量。板(快)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
1、默讀第三自然段,你覺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個詞寫在旁邊。
2、交流:
你的感受是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1)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選哪一句?這一句就是中心句。一個詞來概括,你會選哪一個?如果是一個字呢?為什么?板:多
師:讀書就要這樣,把厚的書讀薄。把長文章讀短。把一段話讀成一句話,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這是一種本領。
(2)在這段文字中,有一個詞反復出現,那就是“可以”,出現了幾次?
我們一次一次地來讀。
生讀第一次,師:這就是在網上娛樂。
生讀第二次,師:這就是在網上休閑。
生讀第三次,師:這就是在網上學習,還可以怎樣?
男生讀第四次,師:這就是在網上工作。甚至可以怎樣?
全班讀第五次,師:這就是在網上購物。
從五個可以你體會到什么?從最后的省略號你又知道了什么?
師:你還知道可以在網絡上做什么?請把你的答案用一句話寫出來,用上可以這個詞,寫在省略號下面。
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用上“可以”說成一個排比句的句段。
師:讀書就要這樣,要會聯想會思考,會把短文章讀長。把薄的書讀厚。這又是一種本領。
(3)讓我們再完整地讀這一自然段。
師小結:是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無限的可能,無限的發展,無限的創造。也許,未來的你,就是互聯網的研究者,開發者。也許,你們中間,就有中國的比爾蓋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網絡使我們的生活方便快捷,豐富多彩,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關系十分密切,就叫“息息相關”。
你能聯系上文的內容說說為什么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嗎?
這張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網,就叫“國際互聯網”。
3、利用板書總結:這張網大、傳輸信息快,內容多,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稱它“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三、回顧拓展
1、學了這一課,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收獲?
2、是啊,網絡構成了一個新的大千世界,包羅萬象。有人說,互聯網有百利而無一害,可也有人不這么認為。請看資料《網絡是什么》
讀了資料又有什么體會什么想法呢?
3、總結:是啊,網絡世界精彩無限,但也要學會選擇,正確把握。網絡究竟是什么?到網上去實踐后,你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更多的收獲,隨著年齡的增長,科技的發展,也許,你又會有不同的想法。希望國際互聯網,能為每個同學的成長提供綠色的食糧,撐開一片蔚藍色的天空。
板書: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奇妙
大 快 多
息息相關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引號及某些關聯詞語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認識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2.指導讀題:誰能把國際互聯網的特點讀出來呢?(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奇妙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奇特、奇怪”呢?
3.平時哪些同學上過網,你們在網上都做過什么?看來國際互聯網對同學們很有吸引力。關于國際互聯網,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確實很多,的確國際互聯網是十分奇妙的,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揭開互聯網奇妙的外衣。
二、了解國際互聯網的樣子之奇妙
(一)閱讀課文了解奇妙表現在哪些方面?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閱讀課文2、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同桌之間可以討論討論。
2、三個方面:(樣子大、速度快、用途廣)
(二)具體討論 樣子大
1、說國際互聯網大,課文是怎么比喻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
2.地球有多大?地球的表面積大約是五億一千零一十萬九百三十四平方公里,的確很大。
板書:大
3.看看課文還有哪些詞描述其“大”的。
不過,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
無數條 億萬臺
(3)指導朗讀: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連接億萬臺電腦,把整個地球團團包住,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三)具體討論 速度快
1. 國際互聯網巨大無比,十分奇妙。為什么說它速度快呢?
出示: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地球村。
1、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它傳播信息的快捷呢?找到有關語句做上記號。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
①利用國際互聯網郵遞信件,其速度之快。
從哪里知道利用國際互聯網郵遞信件速度非常快?(幾秒鐘)
(課堂演示發送郵件)
②出示:我們還可以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雖然對方遠在天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a.自由讀一讀,從中你又能體會到國際互聯網奇妙在什么地方?
b.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c.指名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
d.出示:
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
電腦里不僅能顯現他的形象,還能傳來對方的聲音。
能否作這樣的改動?為什么?
提示:“傳來對方的聲音”和“顯現他的形象”哪一個更能說明國際互聯網的“奇妙”?
師:“不僅……還……”這個關聯詞,后者表達的意思比前者更進一層。
e.誰能通過朗讀把這種遞進的意思表達出來。
③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a.師:很遠很遠,用一個詞來形容就叫——“遠在天涯”,它有個反義詞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樣,所以用了“雖然……但是……”。強調前面的意思還是后面的呢?一起讀這一句,把強調后面的意思讀出來。
b.想象一下,當你坐在電腦前,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對方雖然跟你遠隔天涯,卻讓你感覺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種情形啊!因此,課文中說——
④出示: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互聯網為什么運轉的速度如此快呢?(因為連接這張網的不是普通“線”而是——
這些“線”有的是看得見的電纜、光纜,也有的是看不見的無線電波。
電和電波的傳輸速度達到每秒30萬公里。
(四)具體體會 用途廣
1.默讀第三自然段,哪一句集中反映國際互聯網用途廣?
出示:國際互聯網上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知識、各類信息無所不有。
齊讀。師:這一句就是中心句。
板書:廣
師:讀書就要這樣,把厚的書讀薄,把長文章讀短,把一段話讀成一句話,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這是一種本領。
3.國際互聯網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學生朗讀,教師概述: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
(2)讀一讀,課文是如何將這么多作用連起來寫的?(五個可以)你認為這幾個“可以……”中,哪一個最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體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種遞進的關系。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關系表達出來。
(4)國際互聯網就這幾方面的用途嗎?課文中用什么告訴我們還有許多用途?(……)
(6)你知道國際互聯網還有哪些用途嗎?請用“可以……”這樣的句式寫在省略號的旁邊。
(7)指名交流。師小結:讀書就要這樣,要會聯想會思考,會把短文章讀長,把薄的書讀厚。這又是一種本領。
(8)老師這里也為大家提供了互聯網的幾種功能。出示:
老師將每天的作業及時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上
匯集世界各地的名醫對疑難病癥進行會診
隨時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請你用“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這種句式來排列,該怎么說?
小結:上述三個方面,哪一項功能最為神奇,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理解,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了說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9)也許,國際互聯網還有許多功能還未被人們開發利用,你希望它還可以為人類提供什么服務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結:是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無限的可能,無限的發展,無限的創造。也許,未來的你,就是互聯網的研究者,開發者;也許,你們中間,就有中國的比爾.蓋茨。
五、導讀最后一段
看來,國際互聯網和我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的,課文最后一段這樣說(導讀最后一段)
說說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國際互聯網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一課,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收獲?
2.是啊,網絡構成了一個新的大千世界,包羅萬象。有人說,互聯網有百利而無一害,可也有人不這么認為。你們是怎么看待的呢?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0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知道互聯網中最大的搜索引擎是什么?今天我們的搜索引擎“百度”就是我們的課文《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板書課題)我們就在這個“百度”里搜索我們今天問題的答案。
二、明確本課學習目標: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知道本文主要是向我們介紹國際互聯網的奇妙。那么我們這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是:點擊課件(2)
•“網”是什么樣子?
•“網”有哪些奇妙之處?
•“網”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帶著這三個問題,讀一讀課文。
三、學習第二段。【第2~3小節】
讀課文第二小節
1.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網”是什么樣子?
同學們剛才已初讀了課文,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回答老師幾個問題:“網”是漁網嗎?是蜘蛛網嗎?那是什么“網”呢?所以這個“網”的引號表示什么意思?
認真讀第二小節,想想“網”是什么樣子?
3.全班交流,朗讀感悟。
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網”有哪些奇妙之處?
(一)奇妙之一:范圍大
點擊課件(3)出示: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是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不過,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
(1)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2)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它的大的?(打比方)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那這里的“線”指什么?
(4)“網”不再指普通的網,是指什么“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是指什么“線”?它們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5)那么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應該抓住哪些重點詞語來朗讀呢?
(二)奇妙之二:傳遞快
1.你是從哪句話知道“國際互聯網”的“快”呢?讀一讀,找出反應國際互聯網快的詞語,記上標記符號
指導朗讀,抓關鍵詞讀出互聯網之“快”。
⑵作者怎樣來說明互聯網之“快”的呢?(舉例子,什么例子,讀一讀)課件(4)
比如說,我們從北京的一臺電腦上發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幾秒鐘,對方就能收到,這比普通的郵遞不知快了多少倍。
①點擊“悉尼”鏈接的世界地圖,課件(5),了解悉尼方位,點擊課件(6)的比一比,進一步感知互聯網傳遞信息之“快”。
②抓住關聯詞“只要……就……”讀好這句話。
我們還可以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①句話其實就是說什么?“視頻聊天”
③抓住“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天涯”是什么意思?“咫尺”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有這么樣的理解?
④住“不僅……還……”“雖然……但是……”朗讀、感悟。
⑷所以(點擊課件7)
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地球”很大,為什么會“縮小”呢?這句話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說說對“地球村”的理解。(地球村引號),你們對“地球村”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師適時提問。
三、
奇妙之三:信息多
學生讀第3小節
提問:這一小節作者圍繞那一句話來寫的?我們應該抓住哪個詞語來理解這一小節?(無所不有,他是什么意思?)板書:信息多。課件(8-9)
同學們請你們把這句話再讀一遍,這句話在這一小節中其什么作用?說一說:再接著往下讀(讀到省略號,在要求繼續讀)說一說:你平時或看到親朋好友利用國際互聯網干些什么?
體會這一小節省略號的作用。
提問:這一小節中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能:網上商場和電子錢包引號表示的什么?)
換句式說一說。例如:人們因為有了互聯網,所以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
那么老師這里有一組圖片,看一看他們在利用國際互聯網在干些什么?出示課件(10-12)
通過課文的介紹和老師的圖片補充,你認為網絡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關系?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息息相關)?為什么說我們的生活與國際互聯網“息息相關”呢?
說一說:“網絡”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生活、快樂的生活,同時也有人認為“網絡”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危害,那么你對于“網絡”有什么看法呢,同大家交流一下。
剛才我們所解決的就是問題:“網”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五、:總結:(略)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要求】
世界在飛速發展,科技在不斷進步,過去人們難以想象的事,今天正一一變為現實,“國際互聯網”就是其中一項發明。本文緊扣時代脈搏向我們介紹了這一“奇妙”的新事物。學習這一課,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新詞,會用“奇妙”、“甚至”造句。
3、 認識課文中引號的作用。
4、 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閱讀提示】
這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及與人們關系的詳細介紹,讓我們了解到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1自然段從人們平時談論的話題切入文章,引出問題“‘網’是怎么回事”。
第2、3自然段解答問題,具體介紹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們的密切關系。
第4自然段總結課文,指出互聯網對我們的意義和價值。
【字詞點擊】
請大家看生字表,共有九個生字,其中“蜘”、“蛛”、“咫”都是翹舌音。“纜”、“尼”聲母分別是邊音“l”和鼻音“n”。
“尼”、“咫”、“閱”、“逛”均為半包圍結構的字,且包圍形式各不相同,書寫時要注意每個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學習生字,要善于發現一些規律,便于巧記。
學習生詞時,要弄清楚其中不理解的字的意思,這樣,理解詞語的意思就容易了。
天涯:涯,水邊,泛指邊際。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
咫尺:古代稱八寸為咫。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進一層的意思)。特別提醒同學們,用“甚至”造句時,“甚至”后面的意思要比前面進一層。
息息相關:“息”指呼吸時進出的氣。“息息相關”的意思是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非常密切。它著重強調與自己的密切關系。
有一個成語叫“休戚相關”,“休”是喜悅、吉利的意思,“戚”是憂愁、悲哀的意思。這條成語的意思是憂喜、禍福彼此相互關聯,它強調的是利害相關,關系密切。這樣對比理解,既能幫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又利于我們積累詞匯。
【疑難解析】
理解句子意思時,要注意抓住關鍵詞,如:
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
——我們首先要弄懂“天涯”和“咫尺”的意思,“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咫尺”,比喻很近。我們自然而然聯想到一個成語叫“咫尺天涯”,指距離雖然很近,但很難相見,就像在遙遠的天邊一樣。這里是對這個成語的反用,由于互聯網傳播信息的速度很快,所以親朋好友即使在很遠很遠的地方,通過互聯網卻能一下子把距離拉得很近很近。
再請大家看第三自然段:
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
——這是一個排比的句式,用“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表示互聯網功能之多和作用之大。請大家還要留心這一自然段最后的省略號,最后的省略號說明,互聯網的功能遠不止以上幾點,還有更大的潛力等待挖掘,更突出了國際互聯網的功能之多。
【品評賞析】
這是一篇科普讀物,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一些國際互聯網方面的知識,所以在注意語言淺顯易懂的同時,還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又如“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大網”非常生動地把連接億萬臺電腦的無數有形和無形的線所形成的一種網狀結構表現出來,而“地球村”則表明國際互聯網使生活在世界各地人們之間的溝通就像生活在一個村子里那樣容易。像這樣,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科學知識的方法,值得我們欣賞借鑒。
【課文鏈接】
[電腦]
電腦是電子計算機的俗稱。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是20世紀科學技術最卓越的成就之一。1946年,美國科學家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從那時算起,至今已經歷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稱為電子管計算機時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稱為晶體管計算機時代。
第三代(1965~1971年)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第四代(1972~)為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
[因特網]
網絡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把各個地區的計算機互聯起來,組合成一個規模巨大、功能很強的計算機網絡,能使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計算機共享信息資源。
因特網是迄今最大的全球性網絡集合,它連接了全球幾十萬個網絡,并通過這些網絡彼此間的合作,共同遵守著一定的網絡協議來運作。所以因特網也稱國際互聯網。
[悉尼]
澳大利亞最大港市。它是全國經濟、交通、貿易中心。2000年9月,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此舉行。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2
讓多媒體為第一范文增色——《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一得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9
多媒體具有對文字、圖像和聲音等的綜合處理能力,又有推理、演繹和交互的能力。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在娛樂中接受教育,增長知識。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明顯的優點:不僅文章可以制成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改變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而且能夠實現教材各元素的鏈接和靈活跳轉,提供人性化的人機交互環境。同時,通過互聯網絡,可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大到更大的范圍。這樣,大大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的知識,使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作為語文教師,應在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打造朝氣蓬勃的第一范文。
蘇教版《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說明文。文章介紹了互聯網的樣子、工作原理和作用。本課是閱讀課文,指導學生理解體會互聯網像一張包住地球的大網;互聯網的作用廣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多媒體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動態為靜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課件,在教學中分步實施。
利用powerpoint超級鏈接突出教學重點:了解互聯網的作用廣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中講述到互聯網的作用時,教師適時地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我抓住文中“讀”“聽”“查”“逛”這些動詞和省略號,利用powerpoint超級鏈接的功能讓學生直接讀到網上登載的有關網上貿易創造驚人財富的消息,聽到從網上下載的動畫片中的歌曲,看到具有強大搜索功能的百度網站,逛了可以進行買賣的阿里巴巴商城,點擊省略號還可以知道互聯網在社會不同領域的其他作用,也借此加深學生對省略號作用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直觀地驗證互聯網的作用,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自然而然互聯網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已深深烙在學生的腦海中。
利用powerpoint動畫效果突破難點:理解體會互聯網像一張包住地球的大網。當學生初讀“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這段文字時,不免要想象究竟是怎樣的大網,而我制作了動畫效果依次呈現出蔚藍的地球、巨型的蜘蛛、覆蓋地球的大網,并配上適當的音效,可謂形象生動,學生不禁發出驚訝之聲。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閉上眼睛想象體會。互聯網像“大網”的形象這一教學難點自然不攻而破。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學了《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我在總結互聯網的奇妙之處后,鏈接到小學語文網絡資源導航的網站,讓學生記下網址,課后再到網上學習。我還讓學生把學了課文后的感受寫下來發到我的電子郵箱。通過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學會運用網絡,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多媒體在第一范文的運用拓寬了教與學的時空,縮短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寬廣的教學天地。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互聯網)
此文轉載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0
昆山市司徒街小學 徐衛國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引號及某些關聯詞語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認識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初唐時期有位詩人叫王勃,他在送別友人的時候寫過一首詩,詩中有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齊讀)
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內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樣。)
2.師:其實,王勃所說的“天涯若比鄰”,只是他對友人的一種勸慰,是一種美好、善良的愿望,實際上在當時是不可能的。而現在,這一夢想卻成為了現實。那么,是什么使人類實現了這一夢想呢?(國際互聯網)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4.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問題(出示):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樣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有哪些用途?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探究這幾個問題。
二、導學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2.這段雖然只有一句話,卻連續出現了三個引號。(師板書)這個標點符號我們并不陌生,以往較多出現在什么場合?(人物的語言要加上引號)對,給人物的語言加上引號,這引號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號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號的作用常見的還有下列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稱謂;③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
4.那么,這里所說的“網”指的是什么呢?(國際互聯網)
三、導學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嗎?請閉上你的眼睛,靜靜地聽老師描述,想象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一張怎樣的“網”?
師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
2.聽了老師的描述,國際互聯網給你最直接的感覺是什么?
板書:大
3.請看課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不過,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
(1)自由讀一讀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國際互聯網的“大”?
(2)交流。
要點:巨型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無數條億萬臺
(3)指導朗讀: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團團包住整個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4.也許,細心的同學又有了新的發現——這里的“線”也用了引號,這里的引號表示什么呢?
出示:這些“線”有的是看得見的電纜、光纜,也有的是看不見的無線電波。
(1)指名讀這句話,現在你明白這里的“線”指的是什么了嗎?
(2)其實,這里的“線”上的引號同樣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而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一般的棉線絲線。
5.至此,我們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這里的“網”不是一般的網,而是指(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線絲線,這些“線”有的是看得見的(電纜)、(光纜),也有的是看不見的(無線電波)。
6.那么,國際互聯網又是怎樣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圖像、聲音,它們能夠在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
(1)自由讀一讀這段文字,你覺得國際互聯網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書:快
(3)再讀這句話,可以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它傳播信息的快捷呢?請在有關詞語的下面加上小圓點)
(4)交流,媒體映示關鍵詞語。
7.為了使讀者相信國際互聯網傳遞信息之“快捷”,課文舉了一個怎樣的例子來說明?
學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體映示北京發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導朗讀:利用國際互聯網郵遞信件,其速度之快,在過去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國際互聯網真奇妙啊!誰能把這種奇妙通過朗讀傳達給聽眾?
過渡:國際互聯網的奇妙還遠不止這些呢。
9.出示:我們還可以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雖然對方遠在天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自由讀一讀,從中你又能體會到國際互聯網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
(4)出示:
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
電腦里不僅能顯現他的形象,還能傳來對方的聲音。
a.能否作這樣的改動?為什么?
提示:“傳來對方的聲音”和“顯現他的形象”哪一個更能說明國際互聯網的“奇妙”?
b.師:“不僅……還……”這個關聯詞,后者表達的意思比前者更進一層。
c.誰能通過朗讀把這種遞進的意思表達出來。
10.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師:很遠很遠,用一個詞來形容就叫——“遠在天涯”,它有個反義詞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樣,所以用了“雖然……但是……”。強調前面的意思還是后面的呢?一起讀這一句,把強調后面的意思讀出來。
(2)想象一下,當你坐在電腦前,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對方雖然跟你遠隔天涯,卻讓你感覺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種情形啊!因此,課文中說——
11.出示: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1)地球表面積達5.1億平方千米,但課文中卻把它說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國際互聯網使我們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個村子里,這讓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過渡:既然國際互聯網如此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
四、導讀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你覺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個詞寫在旁邊。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1)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選哪一句?
出示:國際互聯網上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知識、各類信息無所不有。
齊讀。師: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你會選哪一個?(媒體映示“無所不有”)
(3)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呢?你會用哪個詞?
板書:多
師:讀書就要這樣,把厚的書讀薄,把長文章讀短,把一段話讀成一句話,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這是一種本領。
3.國際互聯網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學生朗讀,教師概述: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
(2)比較一下,你認為這幾個“可以……”中,哪一個最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體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種遞進的關系。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關系表達出來。
(4)朗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齊讀,前四個“可以”分別由四個小組同學朗讀,“甚至可以”全體同學一起朗讀。
(5)國際互聯網就這幾方面的用途嗎?課文中用什么告訴我們還有許多用途?(……)
(6)你知道國際互聯網還有哪些用途嗎?請用“可以……”這樣的句式寫在省略號的旁邊。
(7)指名交流。師小結:讀書就要這樣,要會聯想會思考,會把短文章讀長,把薄的書讀厚。這又是一種本領。
(8)老師這里也為大家提供了互聯網的幾種功能。出示:
開發國際國內市場,擴大產品出口
匯集世界各地的名醫對疑難病癥進行會診
隨時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請你用“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這種句式來排列,該怎么說?
小結:上述三個方面,哪一項功能最為神奇,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理解,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了說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9)也許,國際互聯網還有許多功能還未被人們開發利用,你希望它還可以為人類提供什么服務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結:是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無限的可能,無限的發展,無限的創造。也許,未來的你,就是互聯網的研究者,開發者;也許,你們中間,就有中國的比爾?蓋茨。
五、導讀第四自然段。
1.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誰的家有了電腦的?誰家正準備購買電腦?
2.我們班上的小華同學最近幾天鬧著要他爸爸給他買一臺電腦,可他爸爸對電腦、對國際互聯網了解不多,只知道玩電腦游戲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該怎么說服小華的爸爸購買電腦呢?(師生分別扮演爸爸、小華表演對話)
3.看來,國際互聯網和我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形容?請默讀最后一段。
板書:息息相關
4.“息息相關”是什么意思?(選擇“息”的意思,再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然后說說這個詞語的引申義。)
5.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國際互聯網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一課,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收獲?
2.是啊,網絡構成了一個新的大千世界,包羅萬象。有人說,互聯網有百利而無一害,可也有人不這么認為。你們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業超市(任選一題):
(1)課外閱讀:認真閱讀《網絡是什么》一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對國際互聯網的認識。
(2)合作探究:“網上商場”是怎么購物的?“電子錢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條件的可以將讀后感或研究的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給老師)
附板書設計:
18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大 快 多
息息相關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互聯網)
此文轉載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4
本文選自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在設計此課的教學時,我要求自己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著眼于學生的想象能力、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交流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多元化,要尊重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讓學生感受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通過多元化的閱讀資源,讓學生明白了學習語文的途徑也是多元化。在課前準備階段,我就提出要求,讓學生通過電腦網絡、圖書館、家長口述等多種途徑來搜集相關資料。如:什么是國際互聯網?什么是網站?你都知道哪些網站?等等。這樣就打破了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單一性,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領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從而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接受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培養了學生學語文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2.新課改下的閱讀過程,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全員參與的、富有個性的閱讀過程。教學時,我通過范讀引導,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是不一樣的,無論何時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感受通過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來。
3.教學中,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以一句“同學們,我們現在開始上課,好嗎?”這樣既簡單又親切的話語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教學中,我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引導者,合作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掌握生字,同時對課文內容整體感知。接著,與學生共同研讀重點語句,采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語句,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讀、悟、聽、說”中感受網絡的神奇。最后,我又讓學生自由結合,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喜歡的段落。我尊重學生的想法,不時的運用恰當的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對學生的看法表示肯定,表示感謝并進行鼓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做到了為學生服務,成了學生的合作伙伴。這節課中,我也注意架設教材與生活的橋梁,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度。同時,自己在教學中也產生了一些疑問: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怎樣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他們最大限度的挖掘每個組員的潛力?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留給我的思索還很多很多,我將在課改之路上繼續探索、實踐。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以了解有關互聯網的知識,指導學生朗讀為主。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 我們來對詩好嗎?老師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海內存知己
(1)會對嗎?齊對(天涯若比鄰)
(2)連起來讀兩遍。
(3)這是唐朝詩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說,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也會覺得我們是天天見面的鄰居。當然“天涯若比鄰”只是詩人對朋友的勸慰,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 齊讀
(2) 找出兩組反義詞遠(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說距離遠,咫尺是說距離近。
(3) 這句話中還有一組關聯詞(雖然……但是)這是組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在朗讀時,我們應該強調前半句, 還是后半句呢?
(4) 指導朗讀,一組同學讀前半句,齊讀后半句。
2、同學們,那到底是什么東西那么奇妙,能讓遠在天涯的人覺得近在咫尺呢?
板書: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3、你想走近國際互聯網嗎?你想了解它嗎?你想到網上漫游,讓我們再次讀課題, 把你的渴望,好奇讀出來。
二、質疑自學。
1、那么你想知道國際互聯網那些方面的知識呢?
2、生質疑。
同學們想了解的內容還真不少,限于課文有限內容,我想我們只能解決其中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后探究了。
3、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4、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5、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三、作業: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2、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3、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4、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5、總結: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三、作業: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3、搜集資料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設計 篇16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全文緊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科學知識,語言生動活潑,意思表達得深入淺出,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說說我教授這節課的過程。
一、 說教材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與人們關系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也將越來越來多。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和人們密切的關系。
2> 感悟、體會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
3> 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構造和作用,體會起奇妙之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選擇了目標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用運多媒體課件。
語文課,重在通過對語文文字的接觸、揣摩,培養學生的語感,積淀語言。如何在說明性文體課上上出語文味,是一大難點。但本設計應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第一特性。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以讀代講,以合作探究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利用多媒體手段,抓住文中重點句子體會互聯網的奇妙。通過課前預習、讀、疑、想、議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到課文中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表達。
三、 說教學程序
1)復習上節課所學詞語。(開火車讀)
2)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上節課學了生字詞,讀了課文,這節我們做什么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出示課題齊讀
4)精讀課文 感受奇妙
a 、點擊學習要求,按要求先自學,后小組合作學。(認真讀每一句話從中能看出什么奇妙之處?可在句子邊寫簡單的批注,如:大、快、多等)意在培養學生讀書動筆的習慣,合作學習的習慣。
b、全班交流 朗讀感悟。
依次出示板書三個特點;大、快、多,學生很快找出相關句段。課件出示這些段落,通過讀、想、議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互聯網的奇妙,同時了解了互聯網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c 、拓展延伸
互聯網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娛樂、交往購物提供了種種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說說你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寫文章,通緝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豐富知識。
5)總結全文 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我總結說: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們有什么關系這幾方面說明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但這只是網絡知識的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還有許多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探索。
6)課外作業巧布置,你把你的作業發送到老師的電子信箱,老師將在網上批改你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這應該是學生所喜歡的一種方式。
四、說這節課的得失
這節課有以下兩個優點:
1、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
2、教學中,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不足之處:沒能很好利用網絡,讓學生親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于時間關系,沒能點明沉溺網絡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