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國際互聯網(精選14篇)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1
教學目標 :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導入 課題
同學們, 我們來對詩好嗎?老師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海內存知己
(1)會對嗎?齊對(天涯若比鄰)
(2)連起來讀兩遍。
(3)這是唐朝詩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說,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也會覺得我們是天天見面的鄰居。當然“天涯若比鄰”只是詩人對朋友的勸慰,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 齊讀
(2) 找出兩組反義詞遠(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說距離遠,咫尺是說距離近。
(3) 這句話中還有一組關聯詞(雖然……但是)這是組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在朗讀時,我們應該強調前半句, 還是后半句呢?
(4) 指導朗讀,一組同學讀前半句,齊讀后半句。
2、同學們,那到底是什么東西那么奇妙,能讓遠在天涯的人覺得近在咫尺呢?
板書: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3、你想走近國際互聯網嗎?你想了解它嗎?你想到網上漫游,讓我們再次讀課題, 把你的渴望,好奇讀出來。
二、質疑自學。
1、那么你想知道國際互聯網那些方面的知識呢?
2、生質疑。
同學們想了解的內容還真不少,限于課文有限內容,我想我們只能解決其中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后探究了。
3、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4、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5、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三、作業 :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2、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3、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4、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
可以和……(這是休閑)
可以和……(這是學習)
還可以……(這是工作)
甚至……(這是生活)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5、總結: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四、作業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3、搜集資料
板書:
“大網” 包住地球
通過飛速流動
“線” 跨越萬水千山 縮小地球
國際互聯網 傳到各地電腦 近在咫尺
內容無所不在
息息相關
可以 還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2
教學目標:
1、預習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通過聯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3、搜集有關信息資料,了解有關“國際互聯網”的知識。增強學會使用電腦、提高信息能力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聯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聯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信息資料,了解有關“國際互聯網”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啟發談話:三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網上呼救》,大家還記得嗎?
2、請學生復述《網上呼救》的主要內容。(芬蘭學生蘇珊突發急病,孤身一人無法求救。幸好,當時她正在上網,于是強忍疼痛在網上發出求救信息。而在遠隔千山萬水的美國,男孩邁克發現了這個緊急情況,立即報告了救援中心。很快,大洋彼岸的蘇珊得救了。芬蘭和美國這二個國家遠隔重洋,但是借助了國際互聯網,在短短半個小時內就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搶救生命的緊急救援行動。網絡,多么神奇啊!)
3、今天我們再來深入了解這《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板書課題讀題)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地方寫出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
2、交流討論:
(1)理解“天涯”、“咫尺”是什么意思?
(2)理解句子: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3、人們利用互聯網可以做些什么事?
(1)填表:
國際互聯網上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知識、各類信息無所不有。
人們可以;可以;
可以;還可以;
甚至可以……
(2)小結: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a、理解“息息相關”
b、結合課文內容、聯系日常生活說說我們和國際互聯網有著怎樣緊密的聯系?
三、小結拓展
1、國際互聯網無處不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必將會越來越奇妙,而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更豐富多彩。
2、請有經驗的學生介紹怎樣上網、發電子郵件。
板書設計:
10、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大無處不在
快拉近距離
多無所不有
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效果反饋:
這篇課文主要讓大家了解國際互聯網,知道國際互聯網的特點、原理以及作用。其實對于學生來說,網絡已經不是陌生的事物,自己家中能運用國際互聯網的也不少。因此,這課對學生來說能解決他們對網絡的好奇之感。
上課時,我主要抓住國際互聯網的三個特點來教學。一是“大”。讓學生在第二小節中找到能表現國際互聯網“大”特征的詞語,讀出“大”的感覺。接下來要解決國際互聯網的工作原理。這需要學生明白這個“網”中的“線”其實就是電纜、光纜和無線電波。因此就能歸納出它的第二大特點:“快”。課文舉了一個例子正說明了國際互聯網的速度很快,讓學生理解“地球村”的含義。最后一個特點就是“多”,國際互聯網的作用多。課文用了整整一個自然段來寫,也沒有能詳盡地描述。學生通過朗讀,知道了國際互聯網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還有很多自己沒有聽說過的,不能了解的。通過講解后,學生對國際互聯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本課詞語較多,我設計了根據意思才詞語的作業,大部分學生學深掌握了詞語,而且我把作業分成兩類a類是基礎題共基礎較差的學生選用,b類是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供基礎交好的學生選用。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3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奇妙、甚至造句。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認識課文中引號的作用。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讀一篇新奇有趣的課文,介紹大家認識一種新的事物,這就是。
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
設問激疑:
國際互聯網是怎樣一種新事物?他奇妙在哪里?
初讀課文
自學要求:
給課文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有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語,讀順句子。
理解下列詞語:
蜘蛛 光纜 跨過 遠在天涯 近在咫尺
查閱 甚至 奇妙 信息 息息相關
檢查自學情況。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聽寫詞語。
指名讀課文。
細讀課文
指名讀第1節。
這是個什么句子?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為什么“入網”、“上網”、“網”都加上了引號?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齊讀。
指名讀第2節。
這一自然段第一句話說什么?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國際互聯網是怎樣構成的?他有什么功能?
作者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互聯網的功能?
你知道互聯網還有哪些作用嗎?
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寫了什么/
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齊讀。
指名讀第3節。
無所不有是什么意思?
這一自然段說明了什么?
指名讀第4節。
解釋息息相關
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該怎么讀?
齊讀。
總結全文
漫談: 為什么說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
板書設計 :
“大網” 包住地球
通過 飛速流動 遠在天涯
國際互聯網 “線” 跨過 萬水千山 縮小地球
(奇妙) 傳到 各地電腦 近在咫尺
無所不有
內容 息息相關
可以 還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4
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們談論“入網”、“上網”的話題,你知道他們所說的“網”是怎么回事嗎?
其實,這種“網”不是一般的網,而是指“國際互聯網”。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那該是怎樣的情景啊!“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不過,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這些“線”有的是看得見的電纜、光纜,也有的是看不見的無線電波。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圖像、聲音,它們能夠在短短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比如說,我們從北京的一臺電腦上發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幾秒鐘,對方就能收到,這比普通的郵遞不知快了多少倍。我們還可以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電腦里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國際互聯網上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知識、各類信息無所不有。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
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張“網”,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1、朗讀課文。
2、讀一讀,再抄寫,并用加點的詞語造句。
郵遞 蜘蛛 跨過 奇妙 國際
付款 光纜 甚至 查閱 咫尺
3、找出課文中加引號的詞語,并說說這些詞語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4、為什么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5、用鋼筆描紅。
纜 跨 尼 涯 咫
聊 閱 逛 款 捷
教材理解
這是一篇科普小品,主要介紹了國際互聯網的特點和功能以及與人們生活的息息相關,從而說明國際互聯網的奇妙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之快。
全文可分為2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了國際互聯網的構成特點和主要功能。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國際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課文多處運用了比喻、比較、舉例等方法,生動淺顯,準確活潑,是一篇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普讀物。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認識課文中引號的作用。
4、理解國際互聯網的特點功能,以及與人類的息息相關。
教學建議
(一)教學要點
1、導入新課
國際互聯網是怎樣一種新事物?他奇妙在哪里?
2、初讀課文
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詞語,讀通句子。
理解下列詞語:
蜘蛛 光纜 跨過 遠在天涯 近在咫尺
查閱 甚至 奇妙 信息 息息相關
本課要理解的詞語,多數在上下文中都有相應的具體說明,應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去理解;也有一些詞語,因缺乏具體的語境,可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
3、學習第一段
① 為什么“入網”、“上網”、“網”都加上了引號?
②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 國際互聯網是怎樣構成的?他有什么功能?
④ 作者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互聯網的功能?
⑤ 你知道互聯網還有哪些作用嗎?
通過朗讀,分析,引導學生理解“網”、“線”的實際意義,從而領悟文中引號的作用。
這一段可通過反復朗讀,劃找詞句,讓學生體會到互聯網是一張“巨大的網”以及其速度之快,領略國際互聯網的奇妙。
4、學習第二段。
① “無所不有” “息息相關”是什么意思??
② 第3自然段說明了什么
③ 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一部分可抓住“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這一句式,通過朗讀、分析,進行語感訓練,從而更好地理解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總結全文
漫談:為什么說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
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身體會,暢談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此時可適當安排一些拓展閱讀,以豐富課文內涵,充實閱讀實踐。
(二)媒體使用
可結合學校信息技術課,讓學生親身上網實踐,切實體會國際互聯網的神奇。
◆ 網絡家電知多少
今天,人們的生活已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你還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網絡家電已走近了人們的生活。
網絡電視 網絡電視在收看節目時可以通過相關設備在電視屏幕上獲得補充信息,還可和其他觀眾交流感想。比如在收看足球比賽時可以獲得某些運動員的有關信息,也可看到有關的統計資料;收看兒童動物節目時,可以回答有關的提問,用打印機打印出畫面,進行繪畫等。
網絡可視電話 這種電話機與家用電腦和網絡相連,裝有因特網軟件產卡、麥克風、揚聲器和視像屏幕,不僅可以在網上對面聊天,還能通過因特網撥號到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等世界各地直通長途電話,收費相當便宜。
網絡冰箱 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冰箱上加一個液晶屏幕,通過網絡和外界相連。這樣,用戶只需敲幾下鍵盤,便可通過網絡向商店發出訂單,商店方面根據訂單取貨、發貨;并把貨物的價錢通過網絡告訴消費者。另外,這種網絡冰箱還可以及時告訴用戶冰箱里的食品的狀況,以免出現食品過期和腐爛的狀況。
網絡微波爐 通過先進的數字網絡技術,使用戶可隨時通過因特網與企業進行零距離溝通,從其網站存儲的上萬個菜譜中選擇出自己喜歡的菜,或將菜譜下載,依據其設定的程序指令讓微波爐自動烹飪。由于同站中的菜譜不斷更新,遂使用戶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各種各樣的南北大菜和風味小吃。
網絡視像攝像機 電腦用戶使用調制解調器即可上網進行雙向聯系,傳遞聲音影像。用戶通過熒屏和麥克風等,就可上網和遠方的親朋好友見面,并讓攝像機的視像放大,拉近距離,讓遠方的畫面傳送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網絡全球收音機 機內有一個微型電腦,通過通訊衛星接收全球1000多家廣播電臺的信號,調頻清晰,音質尤佳,并可以進入因特網收聽各種綜合服務的數據信息。
◆ 下世紀,你在自己的手腕上辦公
或許再過個10年、15年,你工作的辦公室不必禁錮在鬧市深處狹窄的房間內了,你將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時人類已進入“永恒辦公室”時代,24小時內,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賴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的辦公室”,這句在今天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口號將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到那時,你佩戴的電子袖口將包會了zi世紀移動式辦公室最關鍵的部分,嵌在4厘米袖口鑲邊內的是一個位置作感器,借助它導航網可始終跟蹤著你。傳感器不斷從導航衛星上讀出有關你的資料,不斷地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況。
你的電話和電話號碼簿也在手腕上,這種蜂房式電話機是聲控的,聲控使微型化成為可能,電話機簡直就是一只裝在袖口上的薄片揚聲器。需要電話號碼嗎?告訴電話簿為你查找。袖口電話機為你撥通電話,完成譯碼后,按你當時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線路——電話費也就是最便宜。
聲音信使首先到達你的手腕上,借助于導航網絡,來電先轉送到你所在地區,然后再傳遞給你,最后貯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儲存器中。“播放文電”能發出一系列數字化的聲音:提醒你客人到來的時間,向你提供信息或讓你回電話。
電子太陽鏡不僅能為眼睛遮蔽陽光,還能顯示來自剛開啟的袖珍個人計算機的文字、數字和圖像。袖珍個人計算機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兩張信用卡。推開后呈現出一個黑色屏面,屏面一側排著6個符號按鍵。可展現多種圖像,每一種圖像代表一種文件。如接下其中一個符號,會出現一張信紙,當你口述時,文字便在信紙上形成。按下另一個符號,信紙內容即儲存在記憶系統中。當你咯嗒一聲關上個人計算機,電話機接通微波通信網,把信以電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為通信遍布整個世界。信息、電信傳遞、蜂房式電話以光速把你與辦公室聯系起來。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5
教學目標 :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導入 課題
同學們, 我們來對詩好嗎?老師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海內存知己
(1)會對嗎?齊對(天涯若比鄰)
(2)連起來讀兩遍。
(3)這是唐朝詩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說,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也會覺得我們是天天見面的鄰居。當然“天涯若比鄰”只是詩人對朋友的勸慰,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 齊讀
(2) 找出兩組反義詞遠(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說距離遠,咫尺是說距離近。
(3) 這句話中還有一組關聯詞(雖然……但是)這是組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在朗讀時,我們應該強調前半句, 還是后半句呢?
(4) 指導朗讀,一組同學讀前半句,齊讀后半句。
2、同學們,那到底是什么東西那么奇妙,能讓遠在天涯的人覺得近在咫尺呢?
板書: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3、你想走近國際互聯網嗎?你想了解它嗎?你想到網上漫游,讓我們再次讀課題, 把你的渴望,好奇讀出來。
二、質疑自學。
1、那么你想知道國際互聯網那些方面的知識呢?
2、生質疑。
同學們想了解的內容還真不少,限于課文有限內容,我想我們只能解決其中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后探究了。
3、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4、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5、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三、作業 :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2、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3、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4、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
可以和……(這是休閑)
可以和……(這是學習)
還可以……(這是工作)
甚至……(這是生活)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5、總結:同學們,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四、作業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3、搜集資料
板書:
“大網” 包住地球
通過飛速流動
“線” 跨越萬水千山 縮小地球
國際互聯網 傳到各地電腦 近在咫尺
內容無所不在
息息相關
可以 還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6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對詩好嗎?老師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齊對(天涯若比鄰。)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連起來讀。師:這是唐朝詩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說,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我也會覺得你就在我的身邊。當然,“天涯若比鄰”,只是詩人對朋友的勸慰,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感覺到(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意,激發興趣。
1、齊讀。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詞語嗎?(“天涯”與“咫尺”)“天涯”是說什么?(距離很遠)。“咫尺”,有同學知道嗎?(距離近)看張老師寫“咫”,仔細看這個字的字形,你發現了什么呀?“咫”與“尺”有關系。看,張老師手里的這把尺,它長一尺,也可以說它長十寸,而“咫”呢只有八寸。那你估計一下咫尺有多長呢?,(一尺還不到),一尺還不到說明距離很近,所以人們就用“咫尺”來比喻(距離近)。
3、這句話中還有一組關聯詞你發現了嗎?(雖然……但是……)這是組表示轉折的關聯詞,誰能讀好這句話呢?(提示:在朗讀時,應強調前半句,還是后半句?)
4、指導朗讀。
5、同學們,到底是什么東西這么奇妙,能讓遠在天涯的人覺得近在咫尺呢?
板書: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6、你想了解國際互聯網嗎?你想到網上漫游嗎?讓我們再次讀課題,讀出你的向往,讀出你的好奇。
三、質疑自學
1、那么你最想知道國際互聯網哪些方面的知識呢?
2、生質疑。
3、同學們想要了解的知識還真不少,平時學語文的時候遇到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呢?這片課文你讀過幾遍了?字都認識嗎?我可不相信,這篇課文有好多生字呢,你都能認識?
4、出示:蜘蛛電纜跨過查閱逛商場付款咫尺悉尼
5、指名讀。(真了不起,自學能力真強。)悉尼,聽說過嗎?(師:澳大利亞最大的港口城市,悉尼歌劇院是該市的標志性建筑,2000年9月,第27屆奧運會在此舉行。從地理位置看他在南半球,我國的首都在北半球,相距太遠了,簡直是(遠在天涯)。
真是好樣兒的,現在就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最想了解的互聯網知識能否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張老師把你們剛才提的那些疑問歸納成三個問題。
出示:⑴、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⑵、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⑶、為什么說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
拿起筆來,輕聲讀課文,劃下與這三個問題有關的句段。然后把你的學習成果與小組同學交流一下,或許你會有新的收獲。
四、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同學們,我這兒有一張網。你們看清楚了嗎?那國際互聯網是否和我手中的這張網差不多呀?
(生:比你手中的大;它是用電線光纜、無線電波把億萬臺電腦連接起來的,看不見摸不著。)真的嗎?課文中是怎么介紹的?讀給我聽聽。
(出示:其實,這種“網”不是一般的網……看不見的無線電波。)
(1)師:看來你們真把這篇課文讀懂了,了不起,是你們自己讀懂的?光讀懂還不行,要把課文讀好,讀出味道來,有沒有信心?誰來讀讀這段話?
(2)剛才你們說國際互聯網很大很大,聽了他的朗讀我覺得最多只有這間教室那么大,誰能把他讀得更“大”些。
2、同學們,要讀好這段話,要讀出國際互聯網碩大無比在朗讀時,我們應突出強調哪些關鍵詞語呢?你發現了嗎?
3、點擊有關詞語。
4、自由讀。
5、指名讀。這張網越來越大了,還有誰來讀?
6、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中的這段話吧,有信心把這段話讀出來嗎?有信心的同學一起來讀。
師:通過我們的朗讀,讓在座的所有老師都能由衷的感覺到:國際互聯網真大啊!
(1)、國際互聯網真大,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真是太奇妙了。怪不得要叫它“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2)、這里的網是指的一般的網嗎?那它是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指的是一般的線嗎?
(3)、“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他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的上面加上雙引號。(雙引號變紅)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注意,那是因為他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4)、這里的線不再是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得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他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⑹、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原來(出示:國際互連網是靠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的。
五、情景體驗,了解關系
1、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⑴、現在張老師已不是你們的老師了角色一變,就當成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⑵、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女兒在一邊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嘛不上網?發email啊?”“什么?你妹妹,你姐姐的。”“媽,你錯了,email是電子郵件。”(出示:“現在的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電子郵件不電子郵件的,寫封信,老朋友一個星期準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吧.”)
(生: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⑶、`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線線它的形象呢!)
⑷、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及時年來未見得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行,就聽你們的,上網去。
⑸、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愛的京劇嗎?
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在網上能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叫(齊讀課題: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六、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⑴、既然國際互聯網這么奇妙,那它能給我們做些什么呢?
師:是啊,同學們,網絡的潛能真是無窮無盡,這就需要大家不斷的學習、開發、創新,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網上我能看到在座的同學建立的個人網站。
七、課后實踐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請你把你的作業發送到張老師的電子信箱,張老師將在網上批改你的作業。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7
教學目標 :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導入 課題
同學們, 我們來對詩好嗎?老師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海內存知己
(1)會對嗎?齊對(天涯若比鄰)
(2)連起來讀兩遍。
(3)這是唐朝詩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說,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也會覺得我們是天天見面的鄰居。當然“天涯若比鄰”只是詩人對朋友的勸慰,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還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 齊讀
(2) 找出兩組反義詞遠(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說距離遠,咫尺是說距離近。
(3) 這句話中還有一組關聯詞(雖然……但是)這是組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在朗讀時,我們應該強調前半句, 還是后半句呢?
(4) 指導朗讀,一組同學讀前半句,齊讀后半句。
2、同學們,那到底是什么東西那么奇妙,能讓遠在天涯的人覺得近在咫尺呢?
板書: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3、你想走近國際互聯網嗎?你想了解它嗎?你想到網上漫游,讓我們再次讀課題, 把你的渴望,好奇讀出來。
二、質疑自學。
1、那么你想知道國際互聯網那些方面的知識呢?
2、生質疑。
同學們想了解的內容還真不少,限于課文有限內容,我想我們只能解決其中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后探究了。
3、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4、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5、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三、作業 :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2、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3、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4、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
可以和……(這是休閑)
可以和……(這是學習)
還可以……(這是工作)
甚至……(這是生活)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5、總結:同學們,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四、作業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3、搜集資料
板書:
“大網” 包住地球
通過飛速流動
“線” 跨越萬水千山 縮小地球
國際互聯網 傳到各地電腦 近在咫尺
內容無所不在
息息相關
可以 還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8
第一課時
知識與技能:
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會用“奇妙”、“甚至”造句
過程與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情感與態度:
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教學重、難點:
了解有關互聯網的的知識,指導學生朗讀為主。
教學準備:多煤體課件或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提問:我們班有同學上過網嗎?網上有些什么?
究竟“國際互聯網”是怎樣的一種事物,他又奇妙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一)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介紹了國際互聯網哪些內容?
3、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二)檢查生字詞
(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四)自讀課文,談談你從課文中了解了互聯網的哪些知識?
三、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知識與技能: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跟人們密切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的準確、生動。
情感與態度: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奇妙之處。
教學準備:課件 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認真的讀課文。
要求:(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什么是國際互聯網。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概括的說一說。(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用來介紹某一事物的特點、結構或用途的。)
3、什么是國際互聯網?(介紹國際互聯網的結構特點)
4、出示課件
5、為什么說是奇妙的國際互聯網,他奇在哪里?妙在哪里?(同桌互相說說)
6、指名回答,出示課件觀看(國際互聯網的作用)
三、討論探究:(過渡: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張網,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和收集的資料,也可以展開想像,說說國際互聯網
四、小結: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啊?(科學的發展是迅猛的,網絡的潛能是無盡的同學們,我們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將來為人類的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
五、質疑:
你還有什么不懂得問題要問?
六、作業: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辦一芬電腦小報
板書設計:
18、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快捷方便 豐富多彩
息息相關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9
有人說,網絡是廣袤的草原,你要是駿馬,它讓你任意馳騁;網絡是無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鷹,它讓你自由翱翔;網絡是無邊的大海,你要是魚兒,它讓你開懷暢游。
也有人說,網絡像個大花園,百花齊放,春花燦爛,萬紫千紅,彌漫著誘人的芳香,讓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險些忘了歸家的路。
網絡,像個大雜院,居住著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張正義,有的閑侃無聊;有的加點色彩,有的天天吵鬧。
網絡,像個大森林,百鳥朝鳳,百獸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鳥沒有?千萬分清敵和友,認清狼還是羊。
網絡,像一鍋粥,五彩繽紛,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歡細細品嘗,有的人囫圇吞棗;要解其中味,還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選擇。
網絡,像個大市場,琳瑯滿目,色彩斑斕,叫買叫賣,好不熱鬧。有的和氣生財;有的倒買倒賣,欺騙別人,害了自己。
網絡,象個大港口,停靠著各種各樣的船舶,上面裝著眾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會腐蝕你靈魂。
網絡,像個電影院,天天放著七彩人生。有時開懷,有時悲傷,盡顯不同的人生之旅。
網絡,也是一個溫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親情,那快樂就常駐在心中。
……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互聯網)
此文轉載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10
一、聽說你寫的鋼筆字不錯,想不想展示一下呢?
hù lián wǎnɡ yóu dì shèn zhì yuǎn zài tiān yá
( ) ( ) ( ) ( )
fù kuǎn zhǐ chǐ suī rán xī xī xiānɡ ɡuān
( ) ( )( ) ( )
二、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對的打“√”。
悉尼( lí ní ) 甚至 (shèn shènɡ ) 咫尺(zhī zhǐ)
請教(jiāo jiào ) 縮小 (suō shuō) 巨型(xín xínɡ)
三、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地球 ( )的互聯網 ( )的電腦
( )的生活 ( )的蜘蛛 ( )的信息
四、比一比再組詞。
跨( ) 閱( ) 覽( )
挎( ) 闊( ) 纜( )
五、造句。
奇妙——
甚至——
六、 加標點。
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 聽音樂 看電影 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 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 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 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 還可以在家里上班 開會 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 網上商場 用 電子錢包付款 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
七、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國際互聯網上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知識、各類信息無所不有。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
1.用 “ ”畫出片段的中心句,在片段中起 作用。
2.國際互聯網和人們息息相關,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我能用“可以……可以……還可以……”說幾句話。瞧,我還能寫下來。
八、找找看文章當中有多少詞語加上了“”,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九、你覺得國際互聯網奇妙在什么地方?
十、把你最喜歡的網站列出來,給同學們介紹介紹你喜歡的理由。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11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
不是只有詩才有詩眼,文章也有文眼。學習《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時,我無意中抓到了文眼,那就是第二自然段落中的這一句:“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圖象、聲音,它們能夠在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
這句話既點了題——“奇妙的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一詞,又契領全文,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解釋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是怎么構成的;啟下——下文所舉例子,所作闡述都是圍繞這句話展開的。
于是,我從課文標題開始分析,抓住“奇妙”一詞,先請孩子們回憶文中有哪些詞可說明國際互聯網很奇妙的,并用此詞說一句話,算是個小小的概括課文,整體把握全局。
而后,從提出問題開始尋訪起,提出問題必定要讀出疑問的口氣,并問孩子的感受,孩子們說讀了這個問句,好奇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要趕緊讀下文,此處還是個很好的習作熏陶,卻了無痕跡,沒有破壞閱讀教學的整體之美。
剛才的文眼自然是多讀,多體會了,而且后文的學習也是集中到這一句,最后總結課文的時候,又把該文眼歸集到標題上去。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時代感強,學生比較喜歡。在教學設計中我找準中心,設計問題。
文章有“文心”,題目有“題眼”, 緊扣文章的核心設計教學,能凝神聚力切實高效展開教學活動,成就高效簡潔的課堂。在教學設計中我通過讀題找到題眼:“奇妙”這一詞,契領全文,于是設計中心問題 “想想課文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的?” 整體把握全局,展開教學, 讓孩子們帶著這些問題走向課文,去閱讀,去思考,去探究。通過研讀,讓學生明白,課文是從設計面大、傳遞信息快、內容多三方面來說明國際互聯網的奇妙的。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課堂提問不單單是一個技巧問題,而是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智慧的集中體現, 問題的有效性就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問題設計要講究發問方式,提問角度,使問題提的巧,發人深思,激發情趣。每一問都應該追求“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教學伊始,我問:“愛上網嗎?平時你都喜歡在網上干什么?”,教室頓時沸騰起來,大大激起了學生上課的熱情。直奔文章要核心,想想課文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的?”,引導學生走進深度走進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明白,課文是從設計面大、傳遞信息快、內容多三方面來說明國際互聯網的奇妙時。再次引導學生:哪些語句講了互聯網傳遞信息快?哪些語句講了互聯網內容多?再次引導了學生讀書探究,也引導了學生抓住了重點,最后準確地找出“ 天涯咫尺”“無所不有”“巨大的蜘蛛網”等語句。帶著這樣的教學設計,我和我的孩子們走進課堂教學實踐,我和孩子們一起享受著課堂教學的快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篇課文主要讓大家了解國際互聯網,知道國際互聯網的特點、原理以及作用。其實對于學生來說,網絡已經不是陌生的事物,自己家中能運用國際互聯網的也不少。因此,這課對學生來說能解決他們對網絡的好奇之感。
上課時,我主要抓住國際互聯網的三個特點來教學。一是“大”。讓學生在第二小節中找到能表現國際互聯網“大”特征的詞語,讀出“大”的感覺。接下來要解決國際互聯網的工作原理。這需要學生明白這個“網”中的“線”其實就是電纜、光纜和無線電波。因此就能歸納出它的第二大特點:“快”。課文舉了一個例子正說明了國際互聯網的速度很快,讓學生理解“地球村”的含義。最后一個特點就是“多”,國際互聯網的作用多。課文用了整整一個自然段來寫,也沒有能詳盡地描述。學生通過朗讀,知道了國際互聯網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還有很多自己沒有聽說過的,不能了解的。通過講解后,學生對國際互聯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及與人們關系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也越來越多。
一、緊扣“奇妙”,展開教學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奇妙”這個關鍵的詞語展開教學。首先,由我繪聲繪色地描述國際互聯網的樣子,讓學生用一個字來概括它的奇妙之處;然后讓學生從這些句子中找出關鍵的詞語說說具體感受到的奇妙,再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奇妙之感。其次,在教學國際互聯網速度快、功能多這兩個方面時,同樣抓住奇妙讓學生自己尋找句子,圈畫關鍵的詞語,再談感受,讀句子,充分感受國際互聯網的奇妙。
二、充分朗讀,感悟奇妙
朗讀時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朗讀,在反復朗讀中進行感悟。比如這樣一個環節:首先,請大家自己讀“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真像一個‘地球村’。”提出要求:(1)快速讀句子,用一個字概括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2)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畫出句子,圈出關鍵的詞語。其次,進行交流:答案一(1)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文字、圖像、聲音;它們能夠在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問:①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快?(飛速、幾秒鐘、萬水千山、世界各地)②你能將這句話讀好嗎?指讀、齊讀。這里每當一個學生說感受后總要讓他通過朗讀來表現,不到位時教師范讀后再請他讀。只有讓學生不斷地朗讀,才能使他有自己獨特的體會。
三、說話練習,深化感受
國際互聯網的奇妙怎么可能僅僅是課文上的內容可以說清楚地呢?再說學生現在接觸互聯網的很多,看得多,聽得多,自然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因此設計這樣的說話練習:這里有個省略號,它告訴我們——國際互聯網還有很多作用。你覺得國際互聯網還會有哪些用途?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設計這樣的練習:也許,國際互聯網還有許多功能未被人們開發利用,你希望它還可以為人類提供什么服務?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互聯網的奇妙。
但是,一節課下來,我認為還是有一些想法:
1.重點難點把握不夠。國際互聯網的覆蓋面大、速度快、功能多這些方面學生很容易從課文中感受大,那么教師是否需要將時間都花費在講解這些內容上,還是關鍵在理解課文的一些關鍵的地方,如:“地球村”該如何理解?“包住地球的大網”在這里如何理解?為什么地球很大,還要說它使地球像一個村子?文中的大量的關聯詞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如:不僅……還……、雖然……卻……等,怎么讓學生來理解?還要讓他們明白關聯詞使用的好處。再說說排比句,人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我們可以去掉這些詞語,看看表達效果一樣不一樣,再說說好處?所以說語文不僅僅是內容的學習,更是語言形式的學習。這就是對教材的把握上還不夠清晰。
2.關鍵詞語的使用。什么時候使用關鍵詞才是恰當的?這也是教學中出現的一個問題。在教學中我抓關鍵詞語對學生進行感悟、理解是不夠恰當的。在這篇課文中的關鍵詞不能孤立的使用,它們需要放入句中,甚至是課文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理解,才能更好的感受互聯網的奇妙。
3.板書設計不恰當。如今的語文教學不能緊緊追求外在的完美。比如說板書的字數、對稱等,只要在關鍵的地方進行板書,對學生起到知道、提示的作用就可以,不要為了好看而設計,一切要基于學生。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12
教學要求:
1、會寫9個生字,會認4個生字。學會“息息相關,郵遞”等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互聯網的奇妙之處,認識國際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我們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也是重點)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題
師:我們身邊有哪些網?你們平時有注意到了嗎?
生:漁網,電網,蜘蛛網……
師:板書《奇妙的軌跡互聯網》,有機的導入新課。
(過度)今天所要學習的是另一種特殊的網:網—互聯網—國際互聯網,看看它奇妙在何處。
生:齊讀課文(初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3、查閱工具書,理解以下詞語
萬水千山 郵遞 咫尺 無所不有 息息相關 天南海北 快捷
4、完成課后練習題:描紅生字詞
三:理清文章脈絡,給課文劃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網”這個話題。
第二部分:2到3自然段:具體介紹國際互聯網的機構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們的密切關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互聯網的重要價值。
四:設計課堂作業
根據意思寫詞語
(1)一呼一吸都互相關聯。比喻關系極為密切。( )
(2)形容距離很近。( )
(3)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
(4)指距離遙遠的不同地區。( )
選詞填空
突然 果然 仍然 竟然
(1)昨天刮了整整一天大風,今天( ) 沒停。
(2)早上天空晴朗,到了中午( )下起雨來。
(3)這次單元測試,平時大家認為學習差的王剛同學( )考了滿分。
(4)昨天晚上,天氣預報說今天下雨,早上( )下起了大雨。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各部分的段落大意)
二:精讀第1自然段
思考:
1、“上網”“入網”“網”這些詞語為什么要加雙引號?
(這些引號表示它們有特殊的意思,不是平時所說的一般的網)
2、設問句有什么的作用?
(設置懸念,引起下文)
3:邀請學生回答,再做講評
三:指名讀第2自然段
思考:1、互聯網的結構是怎樣的?
2、互聯網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3、找出體現互聯網“大、快”特點的語句?
4、提問:作者舉了一個什么例子來說明互聯網的方便快捷?
(從北京發郵件到悉尼的例子)
5、找出關聯詞:“不僅……還…...”“雖然……卻……”等帶有關聯詞的句子,這表明了什么?(入網后不僅信息獲取之快捷,而且給生活帶來方便)
6、“地球村”這個新概念說明了什么?
(說明互聯網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地理距離)
四:指名讀第3自然段
1、指名學生畫出能概括第3自然段意思的句子,讓學生明確該自然段采用 的是先總后分的結構方式。
2、引導學生抓住“無所不有” “非常豐富”、5個“可以”和省略號,感受國際互聯網給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的極大方便,體會國際互聯網的巨大作用。
五:全班齊讀第4自然段
思考:這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總結全文)
六:小結:這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與人們關系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越來越多。
七:討論
問題:互聯網是不是有百利無一害?
(在交流中,老師要通過討論讓學生知道,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在使用時,也要防止誤入陷阱,以及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八:家庭作業:同步練習冊
板書設計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小結:………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13
一、看拼音寫詞語。
huà tí kuà yuè xīní yóu dì chá yuè zī liào fù kuǎn
( ) ( ) ( ) ( ) ( ) ( ) ( )
wú suǒ bù yǒu fēng fù duō cǎi xīxīxiāngguān wànshuǐqiānshān
( ) ( ) ( ) ( )
kuài jié tiānnánhǎiběi tán lùn guójí diàn lǎn tiān yá zhǐ chǐ
( ) ( ) ( ) ( ) ( ) ( ) ( )
xìnxī liáotiān guàng shāng cháng túxiàng pǔ tōng shènzhì
( ) ( ) ( ) ( ) ( ) ( )
二、組詞。
提( )( )( ) 跨( )( )( ) 油( )( )( )
題( )( )( ) 垮( )( )( ) 郵( )( )( )
閱( )( )( ) 資( )( )( ) 崖( )( )( )
悅( )( )( ) 姿( )( )( ) 涯( )( )( )
三、按要求寫詞語。
近義詞 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經常——( ) ( ) 勤奮——( ) ( )
一般——( ) ( ) 普通——( ) ( )
飛速——( ) ( ) 天涯——( ) ( )
縮小——( ) ( ) 龐大——( ) ( )
四、引號的用法很多,如引用,諷刺,反語,特指……指出文中引號的不同用法。
“入網”,“上網”__________________ “國際互聯網”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張“網”是通過無數條“線”把億萬太電腦連接起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錢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逛“網上商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查字典解釋詞語。
遠在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在咫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息息相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不出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照樣子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不要重復。
(讀)新聞 ( )電影 ( )商場 ( )游戲
( )音樂 ( )資料 ( )電話 ( )信息
七、說說國際互聯網奇妙在那里,用上“可以……可以……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閱讀
山 村 小 路 上
一隊青年人在鄉村的一條小路上行進。
一條小溪橫在他們面前,小溪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小溪并不寬,第一個人略一遲疑,就騰地一躍而過,腳一著地就回頭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間chong man ( )著勝利的微笑。
第而個人也一躍而過。
第三個,第四個……都過去了。他們同樣回過頭來迎接后來者。
最后一個卻不是這樣,他mo mo de ( )的從旁邊搬了塊大石頭,穩穩地放在了小溪中間,然后跨上一腳,又一步跨到了對面。
“走吧”。他招呼大家,又踏上了前進的道路。
還是這么幾個人,來到了崎嶇的山路上。山路旁邊,有一根枯樹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間。
數枝橫在眼睛面前,多不方便啊!第一個人伸手握住shu shao ( ), 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樹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彈回到原來的地方。
接著又是第二個人,第三個人…… 他們一一照例而過。
又是最后一個人,他也是一伸手,握住樹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的把它zhe duan ( )了,輕輕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1.讀拼音在括號里填上詞語。
2.選出下列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方便 (biàn pián) 彈回 (tán dàn) 著地 (zhuó zháo)
3.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勝利 ( ) 前進 ( ) 容易 ( )
4.理解短文并填空。
短文中設置了兩塊場景:一處是過小溪,大家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最后一個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一處是一根枯樹枝擋住了去路,前面的人___________,最后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從這兩處表現可以看出最后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這隊青年人中的一個,你準備怎樣過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讓你給短文加一個以教育和啟發的結尾,你準備怎么樣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篇14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以了解有關互聯網的知識,指導學生朗讀為主。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家有電腦嗎?上網了嗎?
2、板書課題: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齊讀
4、學生質疑:國際互聯網是怎樣一種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5、讓我們再次讀課題,
把你的渴望,好奇讀出來。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
(1)生字卡片正音
(2)聯系上下文或理解詞語。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
3、出示問題:
(1)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
(2)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
(3)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
4、自學探究: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能回答這三問題的句子,并做上記號。
5、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你自學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嗎?
三、指導寫字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繼續研究問題。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文中引號的作用。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國際互聯網與我們息息相關。
4、用“奇妙”“甚至”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詞語。
2、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國際互聯網是什么樣子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
3、指名讀,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織成了一張團團包住整個地球的“大網”……起來的。
(1)齊讀
(2)國際互聯網有什么特點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網)
(3)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它的大呢?(巨型、團團包住、大網、無數條、億萬臺)
(4)我們再次用朗讀體會這張團團包住的巨大的網。
(5)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聽老師的朗讀,并且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把這張能把地球“團團包住”的神奇的網。
(6)讓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這張神奇而巨大的網。(齊讀)
(7)這里的“網”是指一般的網嗎?那它指什么?(國際互聯網);這里的“線”是指一般的“線”嗎?
(8)“網”不再指普通的網,“線”不再指普通的“線”,它富有了新的含義,所以要在“網”和“線”上加雙引號,這篇課文里的很多詞語都加上了雙引號請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義。
(9)引讀:這里的線不再是指普通的線,這里的線有的是看的見的;也有的是看不見的,這些“線”上飛速流動著、它們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鐘內跨過傳到。
理解“地球村”,說說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2、同學們,國際互聯網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國際互聯網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來傳遞文字、聲音、圖象等信息的。
(1)情境體驗,了解關系。
學到現在我們也比較累了,來輕松一下。
(2)現在老師不是你的老師了,角色變一變,就當一回你們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幾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紙,準備寫回信。我兒子在一旁就嚷嚷開了:“媽,都什么年代了,干嗎不上網,發電子郵件啊?”“年輕人什么都愛趕時髦,什么網不網的,寫封信,老朋友照樣能收到。孫子、孫女們,是奶奶有道理呢,還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網發電子郵件只要幾秒鐘,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寫信了,打個電話,也只要幾秒鐘就能聽到老朋友的聲音了?
(如果你上網,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呢!)
是嗎?那可太奇妙了,我還真想看看幾十年未見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樣了?我年紀大了,出門諸多不便,我能在國際互聯網上看到我最喜歡的京劇嗎?我能買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能在網上學到英語嗎?那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3、訓練語言,發揮想象。
(1)既然國際互聯網那么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么呢?(齊讀第三小節)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的呢?你從哪個符號看出五個方面呢?
(3)那就讓我們再次體會一下國際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極大的方便。
引讀:人們可以……(這是娛樂)
可以和……(這是休閑)
可以和……(這是學習)
還可以……(這是工作)
甚至……(這是生活)
“……”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互聯網還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網上會診、網上交易、網上下棋、網上儲蓄)
(5)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6)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
4、總結: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與人類有什么關系,但這只是網絡知識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學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三、作業: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讀課文。
4、搜集資料
板書:
縱橫交錯
巨大無比
奇妙的
構造神奇
傳輸迅速
國際互聯網
信息快捷
生活方便
極大方便
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