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活動教案(通用5篇)
藝術教育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我班幼兒年齡小,活潑好動,特別喜歡游戲活動。身體是每個人都有的,是幼兒熟悉的,《身體音階歌》將音樂與幼兒身體相互聯系,讓幼兒感受不同的身體音階以及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喜愛,我特設計此音樂游戲活動。
活動名稱:身體音階歌(音樂游戲)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活動,讓幼兒感受身體音階。
2、愿意參與音樂游戲,體驗活動的快樂。
3、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身體音階歌》《你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音樂《你好》,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和小朋問好。
二、基本部分
1、游戲"我說你做"
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我說你做",游戲規則是老師說出身體的名稱,小朋友指向身體的部位。
2、播放音樂《身體音階歌》
(1)幼兒跟隨音樂做動作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幼兒欣賞音樂)
師:好聽嗎?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起來好嗎?
(2)幼兒圍成圓圈,再次跟隨音樂玩音樂游戲。
師:現在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我們跟著音樂動起來。
3、再次播放音樂《身體音階歌》
現在請客人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音樂游戲好嗎?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還想不想玩?我們出去外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好嗎?"(帶領幼兒出活動室,自然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藝術教育活動教案 篇2
【活動來源】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愛動物是幼兒的天性,愛模仿小動物更是小班幼兒突出的特點。通過組織幼兒欣賞美術作品中動物的不同形態,可以讓幼兒感知、探索藝術作品中動物的形、色、動態之美,增進對動物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的認知,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激發幼兒運用藝術方式感受美、表達美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幼兒對賞活動的興趣。
2.能力與知識目標: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和大膽的表達能力。
3.技能目標: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從線條、色彩、形態等方面觀察欣賞作品的藝術之美。
4.創造力目標:想象畫面所表現的意境。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一幅、音樂。
2.環境準備:活動前幼兒對公雞的外形特征有所認知。公雞視頻、多媒體課件、《公雞》彩噴作品動物樂園區域創設。
【活動過程】
一、觀察講述,外形認知
二、欣賞作品,情感表達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欣賞韓美林的《大吉圖》。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鼓勵幼兒之間、師幼之間交流。
3.通過對各部位順序的觀察,引導幼兒初步從線條、色彩、形杰等方面欣賞作品。
你們就指到.哪里。老師說到公雞的哪里(教師和幼兒共同做游戲,引導幼兒從上到下觀察,
雞的頭、雞冠、脖子、身體、翅膀、’腳、尾巴各部位,顏色、花紋、條等特點。)
4、向幼兒介紹畫家韓美林
欣賞:韓美林司公雞
三、進一步欣賞,加深理解
引導幼兒欣賞韓美林不同的《公雞》圖,感受作品不同的藝術之美。
教師分別出示1、2、3、4幅公雞圖,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幼兒回答:你喜歡哪幅作品?你覺得哪里漂亮?你猜猜它在干什么?
四、情境表演,情感升華
藝術教育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簡單符號、打擊樂器、表演動作、表情及嗓音等來表現音樂。讓幼兒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2、在游戲過程中,培養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與他人共享活動空間的能力。3、根據故事和圖形譜提供的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形象和內容。
活動準備:
課前請幼兒查找有關森林動物的資料,重點了解獅子的動作、聲音及生活習性。
自制教學軟件。自編故事一個。獅王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初步了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二、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樂曲的理解。
在一個黑洞洞的大森林里,居住著獅王和許多小動物,每當風吹樹搖時,遠處隱隱傳來了獅王的吼叫聲。忽然,猴子從樹上滑下來報告說:“獅王駕到”。樂隊吹起了號角,獅王大搖大擺地走出來,獅王得意地大聲吼叫,向小動物們,樂隊用號角聲為它伴奏,狐貍為了討好獅王,帶領小動物們為獅王跳舞,獅王高興的大聲吼叫,和小動物們做起了游戲。
三、提問:
1、這個故事里有誰?
2、故事里有哪些聲音?(吹號、獅吼。并組織幼兒模仿吹號和獅子吼叫的聲音。)四、看圖譜聽音樂。
1、出示圖譜,提問幼兒看懂了哪些符號?請幼兒根據故事情節說說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2、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樂曲,教師邊指圖譜邊講解,幫助幼兒理解圖譜。
3、教師再次播放音樂,同時用教鞭在樂譜上隨音樂的進行移動,指示出音樂與圖譜的匹配關系。
4、引導幼兒討論為樂曲編配打擊樂器,并聽音樂看圖譜為樂曲伴奏。
五、自由的動作表現。
1、教師引導幼兒為樂曲創編動作,并隨樂進行表演。
2、教師戴上獅王頭飾,組織幼兒分配其它角色,跟隨音樂完整表演。
3、請一名幼兒擔任獅王,其余幼兒和教師一起扮演小動物,聽音樂完整游戲。
六、在音樂聲中自由扮演小動物歡快的出活動室。
藝術教育活動教案 篇4
一、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對稱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狀,并能用已學過的各種變化的線條和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
3、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二、準備
1、課前已欣賞過蝴蝶標本、圖片,知道蝴蝶的基本形態。
2、紙、剪刀、鉤線筆、蠟筆、膠水、回形針;蝴蝶頭飾一個。
3、《梁祝》樂曲,錄音機。
4、創設春天美麗的情景。
三、過程
主要環節:感受美——創作美——表現美——感受美
情景設計:創設春天美麗的情景,能讓幼兒親身地感受,以直觀的、具體的美來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這一環節,是為后面的創作活動作鋪墊的。
1、欣賞蝴蝶的美。(出示蝴蝶圖片的展版)
(1)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蝴蝶)
(2)這些蝴蝶長得什么樣呀?它們有什么特點?你們可以走上來仔細地欣賞一下。
(3)集中:你覺得這些蝴蝶怎么樣?
(4)討論:什么地方很漂亮?(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蝴蝶的'圖案美、對稱性等特征)學習詞:對稱,兩邊一模一樣叫對稱。請你來找一找蝴蝶有哪些地方是對稱的?(引導幼兒說出蝴蝶兩邊的花紋、圖案、顏色、大小等是一樣的)
(評析:第一環節是一個感受蝴蝶美的過程,以《梁祝》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給了孩幼兒子聽覺上的美,展示各種蝴蝶圖片讓幼兒欣賞,給了幼兒視覺上的美。因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這一環節是為了給后面的創作作鋪墊。)
2、創作蝴蝶的美。
(1)蝴蝶真的很漂亮,你想自己扮成蝴蝶嗎?(出示蝴蝶頭飾,引起制作興趣(2)動動腦筋看,老師是怎樣把這個蝴蝶頭飾做出了;來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剪出對稱的蝴蝶?(把紙對折后,畫上蝴蝶的半個身體,再沿著線剪下來)
(3)小朋友可以在蝴蝶身上畫上各種線條或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我們來比比看,誰做得蝴蝶頭飾最漂亮。
(4)幼兒制作蝴蝶頭飾。(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各種線條和圖案裝飾蝴蝶)
3、幼兒頭戴蝴蝶頭飾進行表演。
(1)小朋友做的蝴蝶頭飾真美啊,你們可以相互介紹一下。
(2)聽了這段音樂感覺怎么樣?想干什么?讓我們一起扮作一只美麗的蝴蝶到花園里去玩耍吧!
(評析:最后一個環節為幼兒創設表現美的機會。讓幼兒在優美的樂曲聲和創設的環境中表演,相互欣賞著美麗的蝴蝶頭飾,從整體上感受到了美,從而幼兒會產生一種知覺美。)
藝術教育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通過語言與藝術相結合的方式,以散文詩為切入,利用優美的配樂朗誦形式,使幼兒感受到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同時萌發創作的愿望,培養幼兒以多種形式表現文學作品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繪畫方式表現散文詩“七彩的風”。
2、鼓勵幼兒相互學習,交流經驗,使幼兒了解單色版畫創作技巧。
3、通過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萌發幼兒大膽創作的愿望。
活動準備:
學具:音樂《春野》;線描畫;圖畫紙、彩色筆;單色版畫工具材料;
知識經驗:幼兒對成語詞匯有一定掌握;部分幼兒有單色版畫創作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討論,導入活動
猜謎:“水皺眉,樹搖頭,草彎腰,云逃走。――打一自然現象”(風)
“風有顏色嗎?”“為什么?”
“現在,請你們輕輕閉上眼睛,聽聽兒歌中的風有沒有顏色?都有哪些顏色?”
教師配樂“春野”,朗誦散文詩,同時出示詩歌掛圖。
提問:“這幅圖畫漂亮嗎?為什么?”
“看著這幅圖畫,回想一下,這首散文詩中都有哪些顏色的風?”
“為什么說他們有顏色?”
“散文詩中都用哪些成語描述了風帶給大自然的色彩?(引導幼兒重點理解:鮮艷奪目、一片金黃、清脆欲滴、碧波蕩漾等詞匯)
“你喜歡這些有顏色的風嗎?為什么?”
二、討論繪畫創作的內容
“想一想,在我們生活周圍,在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彩色的風?它給哪些事物帶去了美麗的色彩?”教師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想象一下,冬季的風會是什么顏色的?它把北方的大地和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怎樣的顏色?”“秋天呢?夏天呢?”
三、幼兒繪畫創作(配樂),教師指導
“今天,小朋友可以通過版畫、線描畫、蠟筆畫的.形式,進行創作,請你們先想好,自己所要表現的畫面,選擇哪種繪畫方式效果最好。”
教師引導幼兒用鮮艷的色彩表現不同季節中“七彩的風”。對繪畫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引導,并對有創造性作品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
(部分有單色版畫創作經驗的幼兒,可主動教授沒有經驗的幼兒,增強相互之間的交流。)
四、評價活動
教師請幼兒分別講述自己的繪畫作品,教師可根據幼兒畫面所要表現的內容,隨機的引入恰當的成語,幫助幼兒作品增加美感。
延伸活動:
安排一節語言活動,展示幼兒作品,幫助幼兒以散文詩創編的形式,記錄畫面主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