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精選14篇)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關于朗讀:
。1)大部分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展現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瞬息萬變的特點
(2)個別學生能通過朗讀的語氣讓聽者感受文字表達的意思。
關于背誦:
(1)半數學生能在課堂中概括提示背誦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學生能在選擇背誦其中的幾個句子。
關于運用:
。1)將學習課文積累的語言運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夠在教師提供的語境中填寫書本中積累的語句。
教學重點:抓“神奇”研讀全文,體味廬山云霧的神奇之美。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沒有)我也沒有,廬山位于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廬山觀賞一下風景。
。ǔ鍪菊n件)這里是巍峨聳立的龍首崖,這是美麗的三疊泉,秋天的植物園,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齊放的花莖,這里是幽靜的石門澗,大天池,蒼翠欲滴的山腳,……廬山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文學家、藝術家的青睞,宋代詩人蘇軾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廬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給忘了,你們知道是什么景色嗎?(廬山云霧)對啊!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揭開廬山云霧神秘的面紗。
2、那就讓我們在文字創造的美妙意境中去領略大自然賦予廬山的神奇云霧。(齊讀課題)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觀其概
1、朗讀目標:請同學們認真的默讀課文,用心去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并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
2、學生自由朗讀
3、讀過課文之后你最想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廬山云霧的特點?(生發言)
4、廬山云霧特點可真多,這些特點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處最吸引你呢?(教師隨機板書)
三、再讀提出問題共解疑
過渡:作者帶我們領略過了這么美的云霧,我們趕快停下腳步認真、仔細地欣賞一會兒。
1、引出研讀專題:請同學們用勁地、大聲地讀一讀課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你喜歡的云霧特點?為什么?遇到問題,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課件出示)
2、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文,師巡視指導。
四、精讀潛心會文領其意
五、展讀聯系生活話感悟
1、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1)誰喜歡山間路上看到的云霧?為什么?(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師隨機板書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間路上的云霧是瞬息萬變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讀一讀嗎?
。3)師指導朗讀
。3)剛才有那么多同學喜歡山間的云霧,你們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覺得他有沒有表達出你的心情?(說說理由)
。4)生讀,
師領讀:師(霧來時),生(風起浪涌);(霧去時),生(飄飄悠悠)
師:男同學讀霧來時這一句,女同學讀霧去時這一句。
師:同學們,這云霧的變化簡直太快了,讓人有“風起浪涌”的感覺,有“飄飄悠悠”的感覺,有“像帷幕”一樣的感覺,更像“輕紗”一樣的感覺,現在請你自己再讀一讀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霧。
3、教師根據學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霧來時,很大很大;霧去時,很輕很輕。霧濃時,什么也看不見;霧稀時,淡淡的一層。以此句與文中原句作比較——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讓個別學生帶著體會讀。
5、有誰喜歡山鎮牯嶺的云霧?說說原因。(有感情)師板書
6、生讀、組讀、班讀。
7、指導學生嘗試用
“廬山云霧變幻無窮,時而,時而。”的句式說說云霧的變化。風娃娃喜怒無常,時而___,時而___.____,時而___,時而___。
師:剛才,我們從九江出發,在山間路上領略了云霧的瞬息萬變,在山鎮古嶺感受了云霧的悠悠之情,F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剛才是通過怎樣的一種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第3、4自然段?
生整理,師總結。
師: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來歸納,非常好。我們也可以這樣歸納剛才的學習過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其次是劃出體現云霧特點的詞;再次是品讀用詞的準確生動,最后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這只是眾多學習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如果你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那就更加好,現在請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自己去讀讀廬山云霧中稱為最壯觀的云海,讀完之后,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還等什么呢?趕快行動吧!
生:自由讀
師:誰來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時候的云海?(雨過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陽光照耀下的云海)。
師:你最喜歡什么時候的云海?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生讀并體會
師:雨過天晴的云海別有一番味道,瞧這萬傾白云轉眼匯成了一片“汪洋大!(出示課件),看上去,無邊無際,簡直是太壯觀了,所以課文中這樣說,生讀“云海茫茫,波濤起伏,青峰秀嶺出沒在云海之上,變成了云海上的小島!
請把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讀中去吧!齊讀
生繼續回答
生:讀句子——雨后的夕陽如同一輪火球,燃燒在云絮翻飛的銀濤雪浪之上,將云絮染上斑斕的色彩。微風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練;又如萬朵芙蓉,競相開放。
師: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廬山云霧的顏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聲的告訴我們,廬山云霧中最壯觀的要算云海。(板書:壯觀)
師:誰知道這句在文中的作用(過渡),文中還有一句請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嗎?
師: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語言更美,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好嗎?(師配樂范讀)
師:你們也來讀一讀吧,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生:配樂齊讀。
師:是的,這廬山之美景,廬山之神奇真讓人留連忘返,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廬山云霧吧。有個要求,請同學們把看到景用課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來(播放課件)
學生邊看課件邊回答。
師:欣賞了這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時此景,你一定會有許多話要說吧?請說一說(出示課件:望著這美麗的廬山云霧,我……
。
師:這多變、多情、多彩的廬山云霧曾使無數游客被折服,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無不贊嘆,這《情歸廬山》的詩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讓我們來讀讀這首詩。生各抒己見。老師總結:同學們,當你高興時,不要忘記來到大自然,你會更加熱愛生活;當你心情煩惱時,請來到大自然的懷抱,你會心情舒暢、豁然開朗;當你遇到挫折時,請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你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在學習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讓我們笑對人生吧!
情歸廬山
廬山,像奮蹄的白馬,昂揚向上。
廬山,你吸引了李白、蘇軾、陶潛,
多少文人墨客為你潑墨揮毫,抒寫你不老的青春。
啊,廬山,云遮霧罩的廬山,如真似幻的廬山。
你給了我夢一樣的溫馨。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2篇課文,整個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古詩兩首》《廬山的云霧》《錫林郭勒大草原》和《趙州橋》!稄]山的云霧》是這個單元的精讀課文,本課文通過對廬山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云霧的描寫,贊美了廬山秀麗的景色,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喜愛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基礎知識和能力屬于中上水平。根據中年級的學生還處于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習特點。我在設計教學時主要以直觀性、多樣性為主,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以及圖片欣賞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課文知識、培養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抓住重點句讀懂段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遣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聽說你們荔浦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們能不能給老師介紹介紹啊?(學生發言)
2、謝謝同學們,那今天哪,老師也帶大家去旅游,去看看我們美麗廬山的云霧。(引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然后說說這段主要描寫了幾幅圖。
2、學生舉手回答(共有四幅圖,1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2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3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4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3、通過指名朗讀,全班齊讀等方式,重點把握“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幫助學生理解這四幅圖
4學會用比喻句“……像…….”說話
5、學生畫圖,鞏固課文內容
6、指出省略號的作用
7、幻燈片展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的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
8、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板書:千姿百態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按照第三段尋找中心句的方法,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廬山的雨霧瞬息萬變)板書:瞬息萬變
2、指名回答“瞬息萬變”的意思
3、齊讀課文內容,體會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
4、理解“一瀉千里”的意思
5、指導朗讀,注意“一縷輕煙”讀的時候要輕一些,“一瀉千里”要讀出氣勢
6、指名朗讀第三段。
7、欣賞廬山云霧的圖片
8、這么美得風景,你想回去嗎?
9、齊讀最后一段
10、學習詞語“流連忘返”
四、總結
五、作業布置
完成14課的課堂作業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會聽寫主要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段落或句子,體會廬山云霧神秘和優美。
3.能給課文分段,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過渡句的有關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可用錄像、音樂和老師聲情并茂的解說創設情境)
2.揭示課題。
。ㄒ灰寣W生讀好課題;二要讓學生理解課題的重點在于云霧)
。ǘ┏踝x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廬山云霧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邊讀邊自學生字新詞,過一會兒聽寫。
3.反饋檢查
(第1題,學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沒有地方吸引我,老師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讓學生說一說從哪里看出來的,以引起全體學生的注意,加強學生對全文的感知。)
。ǖ2題,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聽寫,一方面是檢查自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重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例如可這樣進行聽寫:廬山云霧的變化非?,課文用了一個什么詞?霧來時,風起云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什么(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又像給山川披上了一層什么樣(飄逸)的外衣?)
。ㄈ┰僮x課文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直接描寫云霧優美的是哪幾個小節?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課堂交流)
2.課堂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3、4、5節描寫云霧的優美,那么,第1、2節呢?第6節呢?嘗試給課文分段)
3.回顧分段,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1)剛才,我們采用的是抓重點段的方法分段,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嗎?
。ㄈ纾鹤匀欢螝w并法等,要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且,要引導學生理解運用過渡句也可以分段,過渡句是: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這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哪兒來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確第二句的問句理解承上和啟下。)
。2)說明過渡句的兩個作用:一是連接上下文,承上啟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ㄋ模┚x課文
1.自由朗讀第二段(3、4、5節),你最喜歡學習哪一節?
(主要目的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
2.根據學生的喜好,組織學生自學。(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小節)
自學思考題:
(1)想想這一節寫了什么?
。2)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描寫云霧的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并有感情的朗讀。
(3)*仔細體會,你所劃出的句子為什么會寫的那么好?(有興趣的同學做)
3.課堂交流。
(1)朗讀句子,教師適時指導。
(2)教師適當點撥句子的寫法。
。ㄎ澹┳鳂I
1.抄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2、4節。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總分段式,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
。1)多媒體.課件展示廬山云霧的奇麗風光。
。2)練習說話:廬山的云霧
二、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想想喜歡的原因。
。2)交流相機給“秀麗”、“尤其”換詞。
。3)指導朗讀。
。4)小結并板書:多
三、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畫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體描寫云霧地千姿百態的?(讀書回答)
3、想想作者為什么能把這些句子寫得這么優美?(體會比喻句之妙)
4、指導有感情朗讀。
5、讓學生畫出不同位置的云霧。
6、根據板畫引背。
7、小結方法。
四、運用學法自學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想想讀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導學生想象省略號處還可補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六、.總結課文。
1、配樂朗讀或背誦課文。
2、誦讀古詩《望廬山瀑布》《題西林壁》
七、寫字教學
板書:
多
10、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生:喜歡)那你都去過哪里?
生:我去過……
2、你覺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美不勝收、風景如畫、山清水秀)
3、說到旅游,謝老師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好地方。它就是(點擊)位于我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邊的(廬山)板書(廬加拼音)。
4、指名讀。(兩名)!皬]”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生:廣加一個戶。
師:廬半包圍結構,廣字旁的撇要寫的長一點。(師描廣字)。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一)第一自然段
1、廬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請小朋友自己來讀一讀關于廬山的這段介紹,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
生自讀。
2、師: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還有(云霧)。
(1)師:誰能來讀準這些詞語?指名讀。評價:字音準確,聲音響亮。誰再來試一試?
(2)瀑是我們要學的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生:三點水加暴。
師:從山壁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來的水,我們就叫瀑布,所以瀑是三點水旁,那它右邊的暴,特別難寫,誰來說一說暴怎樣寫?
生:暴這樣寫:豎提、點、提、撇、點。
師:伸出小手,我們一起來寫一寫瀑。齊書空。
(3)師:在廬山的這些景物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霧。
師:(板書:的云霧)文中說這是怎樣的云霧?(變幻無常)。
誰來讀一讀這個詞語?指名兩名。
師:幻生字怎樣記住它?
生:幺部加橫折鉤
師:你能為幻找一找詞語朋友么:
生:幻想、夢幻
師:這些云霧變化多,而且沒有規律這就叫(生:變幻無常)
師:這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受。
師:誰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指名兩個,齊讀。
師:讀準了這些詞語,你會把這段話讀得更通順。自讀。指名讀。齊讀。
師小結:
廬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還是(生:廬山的云霧)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廬山的云霧,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二)
1、請小朋友們輕輕拿起你的閱讀文章,自己來讀一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2、生自讀2、3自然段。
3、師:很多小朋友讀好了書就坐端正了,學習習慣可真好。通過讀2、3段你還
廬山的云霧有怎樣的特點?
4、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5、師:你是一個非常會讀書而且會思考的小朋友(貼千姿百態瞬息萬變)誰再來讀一讀這兩個詞語?
生讀,兩人。你讀準了姿的平舌音。瞬的翹舌音可真準。
1、姿是一個生字,它是上下結構女字底。你能為它找一找近義詞么?(形態萬千、形態各異)
2、一起來讀準這兩個詞語。生齊讀。
(三)
1、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能讀通這一段嗎?自己先來試一試?
2、指名讀。一生讀。
3、文中還有些動詞你能讀準么?(出示)
籠罩纏繞系彌漫遮擋
(1)指名你讀準了罩纏繞遮的翹舌音。誰也能讀準?指名。
(2)課前預習了你知道那個詞語的意思?
A: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就是籠罩。(圖片)指名讀2名。
籠罩生字師范寫四字扁扁在上面,日字略寬,主題橫長又平。
生描紅。
B:纏繞動作
C:系多音字系上關系聯系一起讀一讀。
D:彌漫充滿、布滿(煙霧、水汽)我們就叫彌漫。(圖片)山谷里到處都是云霧,這就叫云霧(彌漫)山谷。
E:遮擋找近義詞遮住擋住指讀
(3)齊讀
(4)誰再來讀一讀這一段。指名,女生齊讀。
(四)
1、師:廬山的云霧不僅姿態多,而且變化快。(出示)誰來讀通這段話?
2、指名讀。評價:真了不起,句子都讀通順了。
這里有兩個詞語飄蕩和漂浮一個是(風)字旁,一個是三點水,為什么?
2、誰再來讀一讀?指名。
3、男同學讓我們一起來讀通這句話。男生齊讀。
(五)
1、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讓人都舍不得離開了,真讓人(流連忘返)啊。
2、指讀。返生字,反加一個走之底,返是回的意思,和它相反的就是往,往返是一對反義詞。
有沒有什么地方讓你流連忘返?
3、造句
三、詞語
1、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學習了文中的生字詞語。你能讀準么?
2、出示
變幻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
千姿百態籠罩纏繞系彌漫遮擋
瞬息萬變一縷一瀉千里四蹄生風漂浮
流連忘返云遮霧罩
(1)自讀
(2)指名分行讀。
(3)齊讀。
3、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廬山,那里的云霧變幻無常給廬山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讓人流連忘返。
4、那好你的課文,請1、2、3組小朋友分別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然后齊讀最后一段。
準備好了么?景色秀麗的廬山起!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及成因,培養學生了解和關注自然的興趣。
2.掌握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等說明方法。
3.學習生動的描寫和科學的解說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難點
1.了解生動的描寫和科學的說明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2.掌握文中運用的下定義、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學法指導
一、教師導入
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然而最神奇的還要數廬山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你們想去看一看這神奇的景象嗎?想去探尋云霧的成因嗎?那么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現代作家江祖凡的《廬山云霧》。
二、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看拼音寫漢字。
鄱陽湖繚繞蜿蜒
引qíng挾持翡翠
丙烷縹miǎo波光粼粼
薄紗附著物心曠神怡
tuǒ圓重巒疊zhàng掩bì
2.填空。
《廬山云霧》的作者是______,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
3.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課文的行文思路是:廬山————。
4.本文在表達方式上采用生動的描寫和科學的說明相結合,1—4自然段運用______,介紹了______;5—11自然段運用______,介紹了______。
三、合作探究
1.分析引用蘇軾的贊美廬山的詩有何作用。
2.有感情朗讀1—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廬山云霧特點的一個句子。
3.精讀5—11自然段,概括一下廬山云霧的成因。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1)這座山是東北——西南走向,長大約二十五千米,寬約十千米,南北狹長,略成橢圓形。
(2)按照氣溫不同,霧可以分成兩種,氣溫高于零攝氏度的叫做暖霧,氣溫低于零攝氏度的叫做冷霧。另外,由冰晶組成的霧叫做冰霧。
。3)在平原地區,尤其是在城市里,霧卻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比如城市的工廠區也往往多霧。
(4)有時候,一股云流順著陡峭的山峰一瀉千米,傾注到深谷中,好像一條瀑布,這就是廬山有名的“瀑布云”。
5.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
。1)這樣,長江的水和鄱陽湖的水大量蒸發,再加上廬山上植被豐富,也不斷蒸發出水分,這就是使廬山多霧的主要因素。
(2)消除暖霧比較麻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經濟、有效的方法。
課堂檢測
1、下邊詞語書寫錯誤的是
A波光粼粼翡翠B重巒疊嶂繚繞
C變幻莫測塵埃D心曠神貽挾持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1)只見,山峰如翡翠,屋頂似珊瑚,紅綠相間,絢麗奪目。
。2)山谷縱橫交錯,而云霧總是喜歡走入山谷的。
。3)綠水青山歷歷在目,滾滾長江蜿蜒如帶,鄱陽湖面漁帆點點,山下公路縱橫,梯田層層。
3、清晨,站在廬山上,如果是晴天,清秀的景色,歷歷在目。只見,山峰如翡翠,屋頂似珊瑚,紅綠相間,絢麗奪目?墒,回頭再看,山峰、屋頂全隱沒于一片云海之中。一陣陣云霧飄蕩起來,使你置身在云霧之間。濃云如煙霧,把一切都淹沒了;淡云似的薄紗,飄然而過。有時候,一股云流順著陡峭的山峰一瀉千里,傾注到深谷之中,好像一條瀑布,這就是廬山有名的“瀑布云”。
(1)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2)這段文字使用最多的修辭手法是什么?簡要分析在說明文中使用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3)這段文字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5
教師出示廬山的圖片,請學生背誦交流與廬山有關的詩詞。
字音字形可要掌握準確哦。
閱讀中注意歸納每段的說明內容,是理解全文的關鍵。
先獨立思考,再集體合作,確定最佳答案。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二、三自然段,通過品讀,感受作者文筆的優美。
2、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讀文字,感受作者的文筆,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廬山云霧.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
1、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美。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盡情地謳歌,盡情地抒寫,千古佳句流傳至今,你知道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這首詩(《題西林壁》)正是贊美了世界名山廬山的綺麗風景。你知道廬山嗎?
3、是啊,這正是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由于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下奇觀——廬山云霧(.課件顯示課題)請讀課題,再讀,有云霧的感覺。
正所謂瞬息萬變萬萬變,勝似夢境之迷離。就讓我們吟著大詩人蘇軾的詩邁步于廬山的云霧里,做一回神仙吧。(欣賞廬山云霧的風光片)
4、說說你此刻的感覺吧!
二、通讀課文
1、想看看描寫它們的文字嗎?打開課本讀讀課文,喜歡它,就用心把它讀通。
2、喜歡這篇課文嗎?能讀通它嗎?
3、請你再快速瀏覽課文,然后說說那些是你喜歡的段落。
4、把你喜歡的段落細細地反復地讀讀,把你的喜愛之情讀進去。
5、讀一段好文字能讓人心情愉快,而快樂是需要傳遞的。你再來品讀你喜歡的段落,然后想辦法讓你的伙伴也來喜歡它。
三、(根據學生意見)學習第三段
1指名學生說說喜歡的段落和理由。
。1)寫了來時去時濃時稀時的情景。作者的觀察仔細,用詞準確,一段美文渾然天成,讓我們更加迷戀廬山的萬種風情。(這個句子個別讀、男女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看著錄象配音讀。)
2、用了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富有韻味,讀來口齒生香。
3、音樂能讓朗讀更加靈動飄逸。(配樂讀)
4、廬山云霧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更加多姿多彩,的確是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啊(讀總起句)
6、連起來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霧多、時間長,總讓人感覺如在人間仙境中。
2、時而……時而,變幻莫測的廬山,正如一位仙女,猶抱琵琶半遮面,讀出這種感覺。作者僅用“時而”兩個分句就已寫盡它的神韻。山與霧渾然一體,難分彼此。
3、至此,我們忍不住還要感嘆——的確,廬山云霧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4、我們把兩段連起來讀,配樂讀。
五、小結說幻想:
作者的那支筆真神奇呀,廬山云霧真是千姿百態。還有待我們再去讀去品,去欣賞,去融入其中。望著美麗的廬山云霧,你能說出心中的無限遐想嗎?
六、課外延伸
多么浪漫美好的愿望啊,那么你可以點擊這些網址(提供幾個網址),神游廬山,一覽祖國好風景。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流連忘返”造句。
3、繼續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教學準備:
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知廬山云霧的奇麗。
一、談話導入,讀題解題。
1、上星期我們跟隨老師不但領略了長城運河的風采,也感受了南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老師要帶領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去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去游玩,大家開心嗎?(板:廬山)
2、廬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北瀕波濤滾滾的長江,南臨煙波浩淼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有著避暑山莊的美稱。說起廬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會的人跟老師一起背,好嗎?(師生同背)這首詩大詩人贊美的是什么?(廬山的瀑布)
3、這堂課,(板:的云霧)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是:廬山的云霧(生:齊讀)
4、讀了這個題目,你看課文的重點會寫什么?(讀題目要動腦筋,好多文章的題目會告訴讀者文章要寫什么。讀了這個題目,我們看出作者重點是寫廬山的云霧。)
5、質疑:現在,你們的腦瓜里會產生什么問題呢?(生質疑:為什么寫?有什么特點?)
6、你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那么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們是想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自己到書中找答案?(看來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是學習真正的小主人。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初步感知內容。
1、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順,并結合預習情況動動筆,讀懂的地方寫下批注,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生讀師巡視)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詞語)
廬山、瀑布、似乎、籠罩、系腰帶、變幻無常、千姿百態、一瀉千里
流連忘返、幽谷、游覽、彌漫、云遮霧罩、瞬息萬變、一屢青煙、神秘
漂浮、四蹄生風、騰云駕霧、飄飄欲仙
A.看看小朋友有沒有全讀準了這些詞(開火車,隨意點擊認讀,及時肯定)
似乎:即好象。(提示)似,多音字,大部分時讀[si],如:似乎,驕陽似火,似茫茫的大海;只有在“像……似的”的句式中,與“的”連起來讀翹舌音[shi]
系腰帶:系,多音字,當解釋為“打結”時讀[ji],如:系腰帶、系鞋帶、系蝴蝶結;更多的時候它讀[xi],如:關系、聯系、系統
B.這些詞中你們讀懂了哪些詞?能用朗讀和大家分享你的學習收獲嗎?
交流:
籠罩:像籠子一樣罩在上面。(手勢理解)
變幻無常:常,規律。
千姿百態:千百種姿態,形容很多姿態。(真的有這么多姿態嗎?用文中的句子來證明一下,讀——)
一瀉千里:瀉,很快地流。江河水流迅速。(正如李白詩句所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
流連忘返:舍不得離開。流連、留戀,都有舍不得離開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它們有一些細小的區別:流連,通常用于自然景色,名勝佳境等;而留戀,則用于對故鄉、母校、親人等。
幽谷:幽深的山谷
彌漫:(熱氣、水氣、霧氣)充滿、布滿(聯系實際:大霧天、浴室)
瞬息萬變:瞬,眨眼;息,呼吸。形容變化極快。
神秘:
C.同學們詞語掌握的不錯,下面老師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課文的朗讀情況了。(分組讀,邊讀邊想剛剛提出來的兩個問題,看看有哪些聰明又膽大的孩子能用簡短的話來解決那些問題)
D.同學們讀得很整齊,很流利,而且好多同學讀得還很有感情呢,老師相信他們一定讀懂了。現在有哪些同學已經找到那兩個問題的答案了呢?
(生答)你是從哪里找到答案的?
這兩個句子是二三兩節的中心句,概括了這兩個小節的意思,放在前面,起到了總起的作用,也叫總起句。后面的話全是圍繞它來寫的,這樣的寫法叫總分。
E.那么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嗎?
(1)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4)寫人們對云遮霧罩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
三、教學第一自然段
1、過渡:是呀,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人一種神秘感,難怪作者要來寫它呢。快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一下,哪些字詞讓你感受到作者對廬山云霧的情有獨鐘?哪些詞句又讓你感受到廬山云霧的神秘?
2、生朗讀思考,交流
3、引讀: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是因為那——,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
4、小結:我們班的同學真是了不起,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理解了生字新詞,讀通了課文,還初步解決了剛剛提出的兩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真是厲害,把掌聲送給自己。下面還有本堂課最后一項任務,掌握生字的書寫。
四、生字教學
1、學生自己看生字,提出注意點:瀑、幻、罩、系
2、辨析識記:幻(幼),廬(爐),瀑(暴),瀉(泄),返(飯、板)
3、好詞積累:三顧茅廬、風云變幻、天姿國色、迷途知返、返老還童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辨別組詞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
2、進一步認識過渡句,體會它的作用。
3、理解課文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緊扣云霧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趣(1分鐘)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多么令人心醉(板書)。有同學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廬山云霧為什么會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讓我們也走進廬山,去領略探究廬山云霧,去解開這個謎。
二、創設情境,進入角色。(5分鐘)
1、讀讀課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議一議,每個段落分別寫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霧。
2、交流:
師: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在——山間路上看云霧,第四自然段寫的是在——山鎮牯嶺看云霧,第五自然段寫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霧。板書(山間路、牯嶺、大天池、)
3、師問:哪個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ㄉ荷介g路;生:牯嶺;生:大天池)
(生發表不同意見。師:我們現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它為什么會令人心醉?)
三、體驗廬山云海的美,教學第五自然段(12分鐘)
現在讓我們拿起照相機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來,你選哪些畫面拍呢?老師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自己反復讀一讀,劃一劃,然后同桌議一議。
1、自讀體驗美,同桌交流。
2、協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說照片
。◣煟含F在請你介紹一下,你拍了哪個畫面的照片。生:……師:能不能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你拍的照片。生讀。)
。2)出示照片(看照片,說照片)
(師:這是某某同學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誰來說說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讀照片文字
。◣煟海ㄈ绻麑W生說不清)照片真美,我們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咱們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句話,體驗一下這種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張令人心醉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體驗一下這張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體驗文字美
。ㄟ@張照片哪個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讀一讀,再劃一劃有關詞語,想一想你從這個詞中體驗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學生談體驗
。◣煟耗銊澚四膫詞,從這個詞中你體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學生說不出)
師:大家再讀一讀,你還發現了什么?相信你們還會有新的體驗。
講到哪一句隨機出示句子。
1)生:每當雨過天晴,站在“大天池”等處俯瞰,只見萬頃白云轉眼間匯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應畫面
B、畫面上出示文字,讀文字
C、自由反復讀,劃出感受最深的詞,想想為什么劃這個詞,相互說說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边@個詞我感受最深,因為寫出了云海的氣勢。
E、品讀體驗,理解詞語:俯瞰,轉眼間(時間短)匯成(四面八方)萬頃、一片、汪洋大海(面積大)
那么大面積的白云一下子從四面八方匯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這樣的畫面,速度太快我們沒有辦法拍下來,類似這樣的畫面還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濤起伏,青峰秀嶺出沒在云海之上,變成了云海上的小島。(句式:詞語:云海茫茫、波濤起伏、出沒)
A、學生說拍了哪個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賞照片(你們看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們感覺怎么樣?)
C、生欣賞照片
D、師出示文字!霸坪!u”
E、咬文嚼字,體驗感悟。
師:把句子反復讀讀體會一下,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生……
F、齊讀,感悟
3)特別是太陽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絢麗動人。雨后的夕陽如同一輪火球,燃燒在云絮翻飛的銀濤雪浪之上,將云絮染上斑斕的色彩。微風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練;又如萬朵芙蓉,競相開放。(感受云海的“色美”與“形美”)
A、生:我拍了太陽照耀下的云海這張照片……
B、師:請你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你拍的照片
C、學生初讀
D、師出示照片欣賞照片(這是某某同學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誰來說說,它為什么讓你心醉?)
E、生說
F、師出示文字(多媒體)
G、齊讀
H、這張照片哪個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讀一讀,再劃一劃有關詞語,想一想你從這個詞中體驗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發表不同意見
J、理解斑斕、云絮翻飛、銀濤雪浪、火球、燃燒、染
K、理解比喻句,展開聯想
。ㄒ晃煌瑢W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師:場面壯觀,色彩絢麗動人
出示“廬山云海中最壯觀的要算云海”
師:用哪個詞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
生:壯觀。師:加上最。
。ㄈ⿴煟赫f說你這張照片是什么時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ㄋ模┑谖逍」澥崂恚ㄏ戎v時間地點,再講云海的美景),作者寫廬山云海就是先介紹了時間、地點,重點描述了云海壯觀的畫面,咱們再把這一段讀一讀,去感受廬山云海的壯觀吧!
(五)配樂讀
三、體驗霧美,學習第三自然段(8分鐘)
過渡:廬山的云海確實壯觀,令人心醉,剛才有同學對山間路上看到的霧印象很深,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話概括的寫出了霧的特點。
1、速讀
2、交流(說特點:瞬息萬變,趣味無窮)理解“瞬息萬變”
3、再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詞句寫出了廬山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劃一劃,同桌議一議。
4、交流
5、協作交流感悟美:
。1)生讀,隨機出示多媒體畫面
。2)反復讀,你讀懂了什么?
A、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生:“剛剛……轉眼間……”)說明變化快。
B、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重點品讀)
(3)學習“霧來時……去室時……濃時……稀時”
A、生:我覺得(……)這句話寫出了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B、師:整體感知:反復讀一讀,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
C、交流:生說!办F來時……去時……濃時……稀時……,比喻)
D、細讀,品詞品句
E、一邊播放錄象,一邊說感受。
師:霧來時……生:風起浪涌:師:(出示畫面)你感到濃霧的氣勢……生:風起浪涌,氣勢很大。師:讀霧來時。
師:霧去時,你感覺到了什么?生:飄飄悠悠(理解體驗)
依次體驗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體驗飄逸外衣
F、欣賞讀(配樂)
四、體驗霧氣的美麗,學習第四小節(5分鐘)
過渡:廬山的霧,真是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那么山鎮牯嶺的霧氣呢?
自由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詞句寫出了霧氣的令人心醉,你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然后與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處”隨機出示--朝夕相處
1、交流讀。
重點學習:
A、廬山霧時而冉冉升起,使人終日不見廬山真面目;時而霧氣團團相銜,浮游蕩漾。(理解冉冉升起,終日,團團相銜,浮游蕩漾)
B、牯嶺一半隱進仙境,一半留在人間。
C、句式:時而……時而……
a生:我覺得…………
b師出示“霧氣團團相銜、浮游蕩漾”“一半……一半……“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詞句
d細讀文字,小結:特別有感情,時間長
五、梳理
剛才我們從九江出發,來到廬山,在山間路上領略了廬山濃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又來到半山腰的山鎮牯嶺感受了廬山霧在牯嶺的時間長,最后我們來到山頂的大天池,去領略了云海的壯觀。
當我們體驗到了廬山云霧的特點之后,也就回答了上節課廬山云霧為什么會如此令人心醉這個問題了。
六、整體感悟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5分鐘)
讓我們再去感悟一下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再讀3、4、5自然段(音樂)
七、課堂小結(1分鐘)
1、說感受:欣賞了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著這美麗的廬山云霧,我真想……)
2、質疑:上一堂課我們提出的問題,這節課我們解決了。那么在我們腦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問產生了呢?(生問:……)這樣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又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的問題咱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廬山云霧是廬山的一絕,廬山象這樣的美景還有很多,有機會大家可以去上上廬山旅游網,去領略一下廬山的美;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上中國旅游網,去領略一下祖國美好的河山。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0
第3課《廬山的云霧》作業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單元10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并學會用“流連忘返”造句。2、學會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事物寫具體寫生動。3、學會圍繞中心句,對一處景物進行具體描寫。4、通過誦讀《廬山的云霧》,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經典作業設計案例作業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課文中出現了很多含有數字的成語,如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等,你能再寫出幾個嗎?學生積累含數字的成語。(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成語加法你會做嗎?敲碎打+絲不茍=箭雙雕鳴驚人+本正經=面三刀顧茅廬+步登天=海為家仙過海+氣呵成=牛一毛霄云外+望無垠=萬火急按要求仿寫成語。例:水流快——一瀉千里變化快——瞬息萬變看書快——( )答題快——( )時間快——( )吃飯快——( )學生積累成語并理解成語意思。(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 廬山的云霧還會有哪些樣子?還會有怎樣的變化?請你發揮自己的想象,畫一畫寫一寫。學生了解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與瞬息萬變兩個特點后,發揮想象進行書面表達。(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以“蘇州的園林堪稱一絕!睘橹行木鋵懸粚憽A私庹n文的第2、3自然段是總分結構,學生通過仿寫,掌握圍繞總起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之情。(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1
師:課后小練筆要求我們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大家回想一下,哪處景物給你印象最深刻?
(生沉思,似乎一時不能確定。)
師:小朋友,去過哪些風景名勝呢?
生:我去過沙家浜。
生:我去過暨陽湖。
。ㄓ械倪七嘴八舌地說什么時候和誰一起去的,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
。▽W生接二連三地說出了在沙家浜、暨陽湖看到的美景。
師:那好,大家仿照課文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述在沙家浜或暨陽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盡量用上 “秀麗”、“流連忘返”。
。ń淌依锕P尖飛舞;不一會兒,同學們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佳作。)
楊棟:暨陽湖的景色十分秀麗。那兒有青山、綠水,有竹林、亭子,有游船、小橋……真讓人留連忘返!
楊凱譯:沙家浜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站在大橋上往下看,清澈透明的河面上,幾只小木船在河中蕩漾,鸕鶿在船頭悠閑地梳理著羽毛;革命紀念館前兩門“退休”的大炮仿佛是守衛的士兵;更讓人流連忘返的是影視城的風味小吃,那海棠糕、臭豆腐、酒釀餅、糖炒栗子……現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
…… ……
反思:
語文課程回歸生活,不僅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堂學習與課外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實現語文與生活的綜合一體化。 這一教例的小練筆”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解決“寫什么”、“怎樣寫”的問題。教師巧妙地將素材定位于學生熟悉的家鄉風景名勝,找準了課文內容與生活的相似點。此時,學生有話可說、易于動筆,有情可訴、樂于表達。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 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一)情境牽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ǘ┱w感知,領會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ㄈ┱n件輔助,感悟精髓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5. 學習第4自然段
。1)置身于這“千姿百態”的云霧之中,你們舍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云霧,你們還想踏上回家的歸程嗎?來到廬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流連忘返”等四字詞語表達的意思,積累詞語,會用“流連忘返”造句。
2.默讀課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詞)讀懂每一段的內容。學習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總分構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清楚、具體地描寫一處景物。
3.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生動比喻等語言表達的意思,認識排比句,體會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美,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語言美、畫面美,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生動比喻等語言表達的意思,認識排比句,體會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美,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語言美、畫面美,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詞)讀懂每一段的內容,學習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總分構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清楚、具體地描寫一處景物。
前置學習活動:
1.通過自主預習課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自主預習課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大致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4.查找相當廬山的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認知——自讀美文,整體把握
。ㄒ唬┱勗拰耄沂菊n題。
1.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老師要給大家推薦一個不能不去地方:廬山。(板書)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廬山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2.齊讀課題,從題目看,這篇課文重點寫什么?
。ǘ⿵娀踝x 整體感知
1.出示詞語,檢查預習。
變幻無常 騰云駕霧 四蹄生風 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云遮霧罩 一瀉千里 流連忘返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是圍繞哪個詞語來寫的。(第一自然段總寫了廬山的云霧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別寫了廬山云霧的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2)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3)小結:全篇總分總的寫法。
環節二、實踐——重點突破,語意兼得
(三)圍繞“神秘色彩”,總體介紹廬山云霧。
1.這篇課文很美,好多同學雖然沒有去過廬山,但是讀了課文,也覺得那里的云霧非常美,有的同學還想去那里旅游。置身于廬山的云霧之中,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出示,齊讀填空。
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 、 的感覺。
“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是怎樣一種感覺呢?假如我們來到了廬山,看一看,你身邊是什么?你頭上是什么?你腳下是什么?(都是云霧)伸手摸一摸,你覺得在電視里看到過的誰也是這樣子的?(孫悟空、神仙等)說說這兩個詞語表達的意思?
2.這一段話通過人們置身于廬山云霧之中“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寫出了廬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讀出這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嗎?指名讀,齊讀。
。ㄋ模﹪@“千姿百態”,感受比喻之妙。
1.默讀第二段,畫出中心句,寫了云霧的哪些姿態?(交流:籠罩在山頭;纏繞在半山;彌漫山谷;遮擋山峰)
2.飄浮在山間的云霧時刻都在變化,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云霧的姿態?指名朗讀課文,看看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1)作者在這里采用了比喻的寫法,分別是怎樣打比方的?
籠罩山頭 → (白色絨帽)
纏繞半山 → (條條玉帶)
彌漫山谷 → (茫茫大海)
遮擋山峰 → (巨大天幕)
。2)再指名朗讀課文,注意邊聽邊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象把云霧的姿態展現在眼前嗎?說說作者的比喻好在哪里?
交流,預設指導
——“白色的絨帽”為什么要寫清是“白色”的絨帽?(體會云霧的顏色)比作“絨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體會云霧飄飄的感覺)讀讀這句話,把云霧的特點從“白”“絨”就體現出來了,要讀好。
——比作“一條條玉帶”,和“一條條帶子”相比,你覺得好在哪里?(引導抓住“一條條”體會云霧多;“玉”字寫出晶瑩剔透的美)讀讀這句話,多美的玉帶,要讀出這種美。
——比作“茫茫的大海”讓你感覺彌漫山谷的云霧怎么樣?(看不見遠方,到處都是,如同大海無邊無際),怎樣讀出這種感覺?
——“天幕”什么意思?大不大?“巨大的天幕”讓你想到了怎樣的景象?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3.同樣是云霧,作者為什么一會兒把它比作帽子,一會兒比作玉帶…… 是因為云霧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霧的形態也不一樣,這就是“千姿百態”。試著讀出這種變化。
4.作者看到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形象的比喻把廬山的云霧描寫的如此傳神?粗@些云霧讓我們也展開豐富的想象,那么廬山的云霧還可能像什么呢?練習說話。
課件出示幾張廬山云霧圖。
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______ 。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_____。云霧彌漫山谷,它是______;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_______。
所以作者說:“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第一句話-——齊讀)。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注意邊讀邊想象畫面。配樂朗讀,也可以嘗試根據提示背誦。
5.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
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現象——練習背誦課文(以讀貫穿學習的全過程)。
(五)自主感悟“瞬息萬變”,學習寫具體。
1.自學第三自然段。學生自學后交流學習收獲。
2.交流匯報
(1)“瞬息萬變”怎樣理解?從哪些詞語能感受到廬山的云霧變化得非常快?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剛剛還是…… 轉眼間……
明明是…… 還沒等……
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云霧的“瞬息萬變”。
(2)作者在這里又把云霧的姿態做了哪些比方,找出來。(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讀讀課文,從這些詞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幅畫面,你最喜歡哪個比方?說一說。
交流,指導預設
——“一縷輕煙”你能讀出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嗎?那輕到“隨風飄蕩”你能讀出來嗎?這樣的云霧在你身邊、腳下、頭頂,有沒有仙境的感覺?讀出這種感覺?
——“九天銀河”懂嗎?廬山的瀑布李白是怎樣寫的?(疑是銀河落九天)“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給你怎樣的感覺?(很壯觀)你能讀好嗎?
——“四蹄生風的白馬”是什么樣的?跑的快到什么程度?(理解“生風”)說明了什么?(云霧變化快)
——比喻成一座“冰山”你覺得形象在哪里?連起來讀一讀,把變化的快表現出來、
——這段話末尾的省略號說明了什么?請看著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想像云霧還會變成什么?(學生交流,練說句子)
(3)練有感情朗讀背誦。
。┳ァ傲鬟B忘返”,升華感情
1.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秀麗的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你們還愿意離開嗎?是啊,真舍不得離去,真令人—— “流連忘返” !齊讀 。
2.你能用“流連忘返”說個句子嗎。
3.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被廬山的云霧給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真是流連忘返,再一次美美地朗讀一下課文吧,試著背誦下來。
環節三、總結——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七)拓展應用,讀寫訓練。
1.交流二、三自然段寫法。(師總結: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著相似之處,段落開頭都用中心句總括了廬山云霧的特點,然后圍繞中心句再作具體描述,這樣寫,能抓住特點把事物描述具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具體描寫出我們的家鄉、學校某一處景物特點。
先回顧這一處景物的特點,用一句話寫出來。
再思考圍繞這句話,你要寫清楚哪些景物,把這個特點寫具體,還能試著打個比方就更生動。
嘗試寫話,評議修改。
3.推薦閱讀:作家老舍先生的《廬山云霧》,欣賞不同作者筆下的廬山云霧的不同風姿。
三年級《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4
一 導入:
廬山景色秀麗,山水怡人,廬山的云霧更是奇幻美麗。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板書課題
二 檢查預習:
1、認讀生詞:課文中有很多生詞,王老師把他們摘錄下來了。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大家讀一讀?
2、檢查讀文:生詞寶寶回到了文章媽媽的懷抱里,同學們還認識他們嗎?指四名同學起來讀課文。
三 賞析課文:(一)作者游完廬山后,在最后一段寫道:
出示: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釋:“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戀,忘記了回去)
作者游覽廬山十分留戀那兒的景色,都忘記回去了。廬山到底有什么景色呢?作者最喜歡什么?
學生回答
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那么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
。ㄓ绕洌
作者為什么最喜歡游覽云霧繚繞的廬山呢?
生答后,出示畫面。
師:在廬山上游覽、漫步,眼前飄浮的是云霧,迎面拂過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還是云霧,此時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駕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進入了仙境。讓我們體會一下這種云中游走的感覺吧!
指導朗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覽云霧中的廬山,感覺像神仙一樣。那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特點呢?(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請大家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各段圍繞那句話寫的,用橫線畫出來。
學生回答,指導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圍繞這句話寫的。
板書: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ㄈ┲v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學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這千姿百態的云霧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覺?(美 奇麗 神奇 美不勝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描寫出來的呢?(比喻)有幾個比喻句?各把云霧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廬山的云霧還可能有哪些形態嗎?請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繪出你想象到的各種姿態的云霧。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霧像是 。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
王老師非常喜歡。配音樂范讀。
從山頂到山谷,從上到下,廬山上千姿百態的云霧繚繞,這是多么神奇美麗的境界啊!指讀。
當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飄飄悠悠,正是因為有這千姿百態的云霧。指讀。
千姿百態的廬山云霧啊,我們都愛你!齊讀。
6、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變為我們自己的?
出示填空,師生合作。
。ㄋ模┚x課文第三小節:
1廬山的云霧不僅千姿百態還瞬息萬變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變化又快又多)
2、廬山的云霧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現很多很多的變化,作者是怎樣描述的呢?
學生讀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詞語體現了云霧變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來描寫的?分別把云霧比作什么事物?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點?
5、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廬山的云霧還可以變成什么?
6、瞬息萬變的廬山的云霧,這景致多么奇異,讓王老師驚嘆不已。配樂范讀。
你肯定也驚嘆于廬山的云霧吧!指讀。
這變化又快又多的廬山云霧太神奇了,太壯觀了。相信同學們都被吸引住了。齊讀。
7、這段文字寫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總結全文
1、游覽至此,我們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齊讀。板書:流連忘返
2、作者為什么能把廬山云霧寫出這么多姿態,寫出這么多變化?作者為什么能把廬山的云霧寫得這樣美呢?
(認真觀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
3、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下,學完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 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錄文中優美的詞語。
3、搜集有關廬山的詩句。
4、仿照2、3段描寫一處景色。
板書設計:
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
最愛云霧 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