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通用17篇)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以優美明快的的語言,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留戀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三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意思的方法。但對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生動形象地描寫還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感悟文章語言富于變化的特點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在讀中內化語言,積累背誦。
【教學目標】
1. 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2.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二)整體感知,理解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課件: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彩。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結:看來,漂浮在水面要用“三點水”的漂,而“隨風飄蕩”就是“風字部”的飄。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ㄈ└星槔首x,體會特點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導朗讀第2句。女同學讀描寫籠罩在山頭的云霧的句子,男同學讀有關纏繞在半山的云霧的句子。
。6)云霧的位置不同,姿態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云霧的千姿百態?
。7)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領略云霧不同的姿態吧!教師來讀第一句話,每一組同學讀云霧的一種姿態。邊讀邊想,通過這樣形式的朗讀,你又發現了什么?
(這段是按照先總起再分述的形式來寫的。)
(8)嘗試背誦。
讓我們把這美景、這優美的文字,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咱們試著背一背好不好,先回憶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霧都是什么樣的?自己輕聲試著背一背。
誰愿意試著背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小聲的和他一起來背。
現在我把表示云霧不同位置的詞語也去掉了,你還能行嗎?我們一起來!沒有把握的同學可以看著書讀一讀。
(9)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4)云霧的變化不僅姿態多,更神奇的是——它變化的速度還特別快!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嗎?自己先試一試。
。5)快看看這云霧又變成什么了?(課件出示四幅畫面。)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霧的樣子寫在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霧說變就變——(學生嘗試填空)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轉眼間就變成了————……】
【課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師: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可是一眨眼,它又變了: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變成了————】
(6)總結:就在我們一眨眼一喘息的時間,這廬山的云霧就有這么多的變化,這就叫“瞬息萬變”。你覺得“瞬”在這里表示什么?
5. 學習第4自然段
。1)置身于這“千姿百態”的云霧之中,你們舍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云霧,你們還想踏上回家的歸程嗎?來到廬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ㄋ模┛偨Y全文,擴展延伸
1. 雖然我們戀戀不舍,但我們終究要告別廬山,揮揮衣袖作別這變幻無常的云霧。最后我請同學們推薦3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我們游覽廬山的感受!
2.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在其他地方,山間的云霧又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推薦你們兩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霧》、《黃山云!,還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廬山云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這三篇文章,領略不同地域的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云霧的不同特點。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ㄒ唬、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選自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比喻和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ǘ⒄n時安排: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文中的字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導學第二、三段,體會廬山的特點,掌握運用“總——分”的寫作手法。
。ㄈ、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聯系,所處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ㄋ模、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ㄎ澹⒔叹邷蕚洌合嚓P課件。
二、說教法:
1、這一部分內容分別描繪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都是運用形象的修辭手法,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導學——自主學習”的學法遷移,使學生不但從語言文字中得以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直觀教學法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易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選用了幻燈機等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使學生入情入境,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又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3、為了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段內容不但描繪得情境美,而且語言也美,運用入情入境的朗讀,能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領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說學法:
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會“漁”比會“魚”更來得重要。在新的課改理念下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得法的學習方法指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把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
根據課文分別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我運用了“讀課文——找特點——說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的方法導讀“千姿百態”的內容,然后學法遷移,學習“瞬息萬變”的內容。這樣,學生有法可循,樂于去學,既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學會了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
2、總體概括了對廬山總的感受怎樣?
【通過學生的回答,反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信息,了解學生在學新知識前所具備的前提!
。ǘ、誦讀學文,體驗感悟:
1、導學第二自然段:
、佟⒛x學文,這個自然段寫出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②、為了介紹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從那些方位具體的來進行描寫的呢?
、、此時的作者身在廬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說說你最喜歡此時廬山上那個方位上的景色?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讀出你的喜愛來?(個別讀,評比讀,集體讀。)
、堋⑿〗M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領會作者描繪廬山云霧時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總——分”的段落結構,比喻、擬人的運用。)
、、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背誦。
、、師生共同小結學習的方法:讀課文——找特點——談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
【以上教學體現了教師的“導學”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初步領會了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從中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2、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運用學法遷移自主學習本自然段。
②、檢查自學的情況,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3、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我們置身其中感受了“美麗”嗎?如果老師讓你們馬上離開!你們愿意嗎?(教師相機引導體會“流連忘返”)
4、為什么廬山的云霧能夠讓人流連忘返呢?(師生共同對全文“內容和寫作手法”進行總結。)
5、正因為廬山云霧的如此秀麗!所以,古往今來就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賞。詩人李白和蘇軾就分別留下了《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的千古絕句。(師生共同欣賞)
四、作業延伸:其實在咱們的祖國,像“廬山云霧”這樣美麗的景色,就如同撒滿夜空的星星一樣多。說說你見到的美麗景色,并仿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寫下來。
五、說教學評價:在本課的教學中,課堂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和表達為主線”的原則。既展開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悟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又讓學生展開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層次明,結構清楚,主要講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和“瞬息萬變”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廬山的云霧、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熱愛之情。(附:板書)
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 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總 分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ㄒ唬┣榫碃恳胄抡n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ǘ┱w感知,領會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三)課件輔助,感悟精髓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5. 學習第4自然段
。1)置身于這“千姿百態”的云霧之中,你們舍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云霧,你們還想踏上回家的歸程嗎?來到廬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積極、愉悅的課堂情境下,在教師的點撥、引導、啟發下,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會有靈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當堂背誦。
2、初步認識總分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廬山云霧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自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總分段式。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配套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秀麗、變幻無常、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流連忘返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過渡:廬山的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讓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畫出來想想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具體描寫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并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2請三位同學上黑板,寫出云霧一種姿態,讓生說說畫的是什么,
3引導學生畫出兩種姿態,師生共評。
4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一下云霧,生齊讀課文。
5那么廬山云霧是這四種姿態嗎?它還有哪些姿態呢?
6讓學生畫,指名上黑板畫,生解說內容,師生共同評點所有內容。
三、 自學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讀,②這一段的構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學的要求,讀懂第3自然段的同學請談自己的感受。
。1)讓學生讀課文
讓學生評價
再讓學生讀課文
學生評價
。2)讀書時不僅要正確、流利,還要有感情,才能給別人帶來享受,請你們談談自學時,讀懂了什么?
讓學生說,引導就弄懂這段話的中心句,總分構段方式。理解“瞬息萬變”的意思,引導學生體會具體的語境,確切地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巧妙地點撥學法。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用筆畫出描寫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詞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寫“瞬息萬變”這個特點的。
讓學生說一說
4、作者就是這樣抓住“瞬息萬變”這個特點,展開豐富想象,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這個特點寫得具體形象的,我們一齊來讀這一段。
5、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號,它表示什么?生說
6、想想看,云霧還會變出哪些樣子?
生說
誰能用上一些詞,把你們剛才想到的連起來說?
學生自己說,指名說
7、這么多的樣子,用一個詞來概括就叫——
生齊讀千姿百態。
云霧的變化這么多,這么快,也用一個詞概括叫做——
生齊讀瞬息萬變
8同學們自己讀懂了課文,真了不起,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討論解疑。
9現在,讓我們帶著對廬山云霧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齊讀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為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 生齊說流連忘返 )
“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你能用“流連忘返”說一句話嗎?
五、總結,升華
教學后記
本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有獨到之處,語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學設計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下面談談教后的幾點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視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語言文字重在感悟,讓學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內化領悟”,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減少老師的分析、講解、還是以讀為主,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詞語。
二、注重朗讀,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并注意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學科整合滲透,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畫一畫廬山的云霧,與美術學科整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5
作者:王玉梅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1
《廬山的云霧》教學思考
王玉梅【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文字優美的 文章,我在教學時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抓住想象的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象。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我注意到了這兩處,為了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刺激了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覽途中,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把光盤中云霧的景色放給學生看,那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云霧,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我還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
三.審美表達,豐富學生的語感。
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我用光盤呈現多幅廬山云霧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看和想象,體驗美感?春笪夜膭顚W生自由發言,讓他們用這樣的句式來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 !痹谶@樣的情境之下,學生的感受是十分豐富的,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馬上來到這里,感受你的瞬息萬變。” 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親自站在大天池畔,伴著夕陽,欣賞絢麗多彩的云海。”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美麗的身影。”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 學習課文,認識總分段式,學習第三、四自然段的寫法。
2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與難點:
1、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背誦第一自然段,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2、體會遣詞造句的優美,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習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板書課題)
2、請看學習目標:(略)
3、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通過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精讀感悟。
。ㄒ唬┚x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讀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匯報、交流!
5、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6、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畫不同姿態的云霧,其他同學在下面畫。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精讀第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找出:
(1) 中心句。
(2) 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學生自學,小組合作。
3、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ㄈ⿲W習第4自然段。
1、齊讀這一自然段。
2、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
三、總結:
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
四、課堂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14、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像絨帽,像玉帶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萬變: 眼前的——剛剛是——轉眼 流連忘返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鳳凰語文網 點擊數:122
《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知識拓展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中國著名風景游覽區及避暑勝地。位于江西九江市南,北近長江,東濱鄱陽湖,交通便利。它屬中亞熱帶濕潤山地氣候,以春溫、夏涼、秋爽、冬寒為特點,森林蔭郁,植物豐富。年均溫度較近在咫尺的九江市低5.6℃,7月均溫低7.0℃。故當江南暮春時期,廬山卻正當桃李始華之際;長江中下游盛夏酷暑時,廬山卻溫和如春。山上云霧縹緲,年平均霧日191天。3—5月多為霧月,月均霧日多達20天;7月霧日較少也達13天。廬山山體主要由砂巖構成,山勢雄偉,加以降水豐富,故多瀑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采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二自然段按山頭—山腰—山谷—山峰的順序,以豐富的想象、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飄浮于廬山不同方位的云霧的獨特姿態。第三自然段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以“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著力刻畫出云霧變化之多;用“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強調廬山云霧的變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
全文層次分明,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教學建議
1.讀書指導
(1)初讀感知
課前可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搜集有關廬山風景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深化體驗作準備。
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理解部分詞語。在初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精讀感悟。
學習本文,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方法寫出廬山云霧的奇麗的。師生可共同搜集一些有關廬山云霧的圖片資料,通過看圖,想象,朗讀,以及讓學生自己練說等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感受云霧的美。
學習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等詞句,指導學生看圖,讀文,想象,讓學生仿佛置身與其中,體會廬山云霧無處不在又要變幻無常,飄忽不定的神秘感。
學習第二自然段,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后,放手讓學生選擇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云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
學習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語句以及文中的省略號,感悟 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省略號處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云霧還會在瞬間由什么變成什么。
2.積累內化
本文語言優美,教師要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弄清表達方式。
3.遷移運用
(1)“流連往返”一詞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的學習理解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什么地方曾讓你流連往返,久久不愿離去,用“流連往返”說句子。
(2)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4.實踐活動
(1) 搜集有關廬山的圖片資料,古今詩文,在班中辦展覽會。
。2) 課外做小導游,向自己身邊的人介紹廬山的云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揭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
2.簡介“廬山”
3.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廬山最神奇的就要數廬山的云霧了,那么,“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
。1)出示詞語
變幻無常 增添 千姿百態 籠罩 系在
遮擋 一瀉千里 流連往返 幽谷 游覽
彌漫 天幕 瞬息萬變 馬蹄
。2)指名讀,齊讀
3.自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討論交流。
幽谷:幽深的山谷
彌漫:充滿,布滿
瞬息萬變:短時間內變化快而多
流連往返: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瀑布: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象掛著的白布。
溪流:從山里流出來的小股水流
變幻無常:形容變化速度非常快,沒有規律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瀉千里: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來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態:形容形狀非常多
4.全文共有幾自然段?開火車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5.討論交流
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第三自然段:寫廬山云霧變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云霧流連往返。
6.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什么特點?
三、 指導書寫生字
四、 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 精讀課文
。ㄒ唬┲该首x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些什么?
2.導讀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先總體概括了作者對廬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4.此時此刻,仿佛你已經升上了云端,駕起了云霧,在天上行走,進入了仙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尋找“騰云駕霧”的感覺。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試著背誦。
。ǘ┏鍪镜诙匀欢
1.這一節有幾句話?
2.自瀆第二小節,這段話寫了云霧有什么特點?找出中心句,用“ ”畫出。
3.為了介紹云霧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進行描寫的?(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運用了比喻、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云霧的不同姿態)是啊,廬山云霧真美!
4.小結:作者為了說明廬山云霧的特點,先總寫“云霧千姿百態”而后再從“山頭、半山、山谷、山峰與山峰之間”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進行具體地描寫,我們稱這種構段 方式為“總----分”關系。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
6.討論學法:
出示: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景象—有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ㄈ┻\用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ㄋ模z查自學情況,討論交流。
廬山的云霧一會兒時間就千變萬化,一會兒一個樣,“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剛剛還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瞬間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贊美了廬山的云霧變化之快。
過度:正因為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無數游人流連往返。
(五)齊讀最后1自然段。
為什么廬山會讓人流連往返呢?(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三、 總結全文
1.配樂朗誦
2.練習背誦
四、 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提供 高子陽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廬陽教育論壇 點擊數:119
《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采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二自然段按山頭—山腰—山谷—山峰的順序,以豐富的想象、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飄浮于廬山不同方位的云霧的獨特姿態。第三自然段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以“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著力刻畫出云霧變化之多;用“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強調廬山云霧的變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
全文層次分明,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揭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
2.簡介“廬山”
3.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廬山最神奇的就要數廬山的云霧了,那么,“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
。1)出示詞語
變幻無常 增添 千姿百態 籠罩 系在
遮擋 一瀉千里 流連往返 幽谷 游覽
彌漫 天幕 瞬息萬變 馬蹄
。2)指名讀,齊讀
3.自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討論交流。
幽谷:幽深的山谷
彌漫:充滿,布滿
瞬息萬變:短時間內變化快而多
流連往返: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瀑布: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象掛著的白布。
溪流:從山里流出來的小股水流
變幻無常:形容變化速度非常快,沒有規律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瀉千里: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來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態:形容形狀非常多
4.全文共有幾自然段?開火車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5.討論交流
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第三自然段:寫廬山云霧變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云霧流連往返。
6.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什么特點?
三、 指導書寫生字
四、 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 精讀課文
(一)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些什么?
2.導讀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先總體概括了作者對廬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4.此時此刻,仿佛你已經升上了云端,駕起了云霧,在天上行走,進入了仙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尋找“騰云駕霧”的感覺。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試著背誦。
。ǘ┏鍪镜诙匀欢
1.這一節有幾句話?
2.自瀆第二小節,這段話寫了云霧有什么特點?找出中心句,用“ ”畫出。
3.為了介紹云霧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進行描寫的?(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運用了比喻、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云霧的不同姿態)是啊,廬山云霧真美!
4.小結:作者為了說明廬山云霧的特點,先總寫“云霧千姿百態”而后再從“山頭、半山、山谷、山峰與山峰之間”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進行具體地描寫,我們稱這種構段 方式為“總----分”關系。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
6.討論學法:
出示: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景象—有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ㄈ┻\用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四)檢查自學情況,討論交流。
廬山的云霧一會兒時間就千變萬化,一會兒一個樣,“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剛剛還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瞬間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贊美了廬山的云霧變化之快。
過度:正因為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無數游人流連往返。
。ㄎ澹R讀最后1自然段。
為什么廬山會讓人流連往返呢?(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三、 總結全文
1.配樂朗誦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2.練習背誦
四、 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提供依戀晴
轉載自廬陽教育論壇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教師之家網 點擊數:90
《廬山的云霧》片斷賞析【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第一范文.com】
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正是有了千姿百態的云霧。它都有哪些姿態呢?請學生自讀第二小節,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
生:(邊讀課文邊畫。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的不同,所展現的云霧也有所不同。)
師:(教師巡視,同時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
(黑板上的學生和下面的同學都在繪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好像一條條的玉帶,系在了山腰間。
生2:我畫的是山頂上的云霧。這些山頂上的云霧好像一頂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頂白色的小絨帽,所以我把云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云霧。
師:同學們,他們畫的好嗎?
生1: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著他們的畫,我仿佛就看到了廬山的云霧。
。ㄈ煌瑢W都露出了笑臉。)
生2:老師,我覺得半山腰的云霧還要再畫上面一些,那樣就更準確了。
(老師點頭同意,并請那位同學上來修改。)
生3:老師,書中還寫了兩種云霧的姿態,他們沒有畫出來。
師:你讀書真仔細,老師就請你來畫。
生:上黑板快速的繪畫。(這位同學的繪畫水平較好。)
師:請你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生:有時云霧彌漫了整個山谷,這時的云霧就好像茫茫的大海一樣,而有時云霧又好像一塊巨大的幕布,把山峰都給擋住了。
師:你說得真好,畫得就更好了。(同學們鼓掌)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一下云霧。
。ㄉx課文)
師:我們看了四種云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不至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生:(學生積極舉手)
師:選了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生:動手畫。
師生共同點評所畫的內容,想象合理就行。
………
【評析】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這部分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第一范文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轉載自教師之家網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廬山的云霧》是s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山云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云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因此我把”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于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么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云霧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的云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F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通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一)、談話導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著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著提問:”在廬山眾多景物中,作者最喜愛的是云霧,你從哪里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秘)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秘”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秘的云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游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云霧、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云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并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接著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的?請用筆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的云霧,使他們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通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他們找出:
(1)中心句
(2)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后,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并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三)、總結
總結貴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使學生充滿向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四)、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后說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1
一、教材淺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云霧的形態、顏色的描寫,贊美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v觀全文的內容,可按“古人的贊美→特點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為六大段。其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體現了本單元教材的教學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當作為本課文的教學重點。
仔細品讀全文,我們還能領會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言簡意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議論的辦法,增強了贊美的感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氣呵成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氣勢,采用比喻、對比、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云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領會文章的語言美、感受廬山云霧的景色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并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ㄒ唬┳⒅厍榫车慕虒W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于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云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導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啟發性的小結、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云霧的好奇心。
②教師的配樂表情朗讀,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云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弁队捌募皶r展示。再現課文情境,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升華。
、芤远喾N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廬山云霧的贊美之情。
、萁處熞猿錆M感情的課堂環節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蕩漾。
。ǘ┳⒅貙W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俨捎弥笇ёx第3小節——師生共讀第4小節——獨立自學第5小節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谝宰x范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煞轮校瑢W會舉一反三。
、圩⒁庹n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著。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云霧,感受廬山云霧的美之后,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儆蒙稀吧衩、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②按要求找、劃出描寫云霧的詞句并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③模仿例句,發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詞的理解,并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堋澳x→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皞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么景物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云霧)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云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云霧是充滿神秘的,廬山云霧是令人心醉的,F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好嗎?
。ǘ┘氉x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云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云霧?
2.議:剛才,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云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云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ㄒ哼@些地方的云霧各有什么特點?現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云霧有什么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了廬山云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②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么?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云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為什么?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并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才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云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
16.匯報交流。在生匯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傩∝堘烎~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②雨斷斷續續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云霧對山鎮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云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這就是云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方法,自學第5小節。
21.集體交流匯報。出示檢測題:
a.云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云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峰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根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云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哪些詞句連接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并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家鄉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ㄋ模┳鳂I。
1.片斷練習:《家鄉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本上的第3、4、5、6題。
附板書設計
廬山云霧
登山路上 濃霧 瞬息萬變:剛剛……轉眼間……
霧來時……霧云時……
霧濃時……霧稀時……
山鎮牯嶺 霧氣 朝夕相處,時而……時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 云! 延^絢麗 云海茫茫,波濤起伏
云絮翻飛,色彩斑斕
本課時采用這種對應式的板書:一、便于體現出廬山云霧的特點;二、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三、體現了文章的重點,使板書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說教材
《廬山的云霧》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云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云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因此我把”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于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么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云霧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的云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通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
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1。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一).談話導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著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
,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著提問:”在廬山眾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愛的是云霧,你從哪里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秘)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秘”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秘的云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游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云霧、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云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并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接著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的?請用筆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的云霧,使他們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通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他們找出:
(1) 中心句
(2) 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后,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并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三)、總結
總結貴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使學生充滿向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四)、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后說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附板書:
3、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像絨帽,像玉帶
是大海.是天幕
神秘的云霧 瞬息萬變: 眼前的——剛剛是——轉眼流連忘返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2
《廬山的云霧》說課稿
如東縣掘港小學
一、 說教材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來自于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本文以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方式描寫了祖國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特點,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對大自然美好風光的喜愛之情!
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是能夠積極思考,勤于動腦,有樂于思考、質疑的習慣!但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創新能力方面的表現還不足,比如說想像力不夠豐富、在感情朗讀的時候,不能夠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等!
針對以上的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為以下幾點:
1、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學會背誦!
2、 學會本課生字表中的十個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詞語只讀不寫!并且根據相應的文本環境去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學會用“流連忘返“造句。
3、 讓孩子通過文本的閱讀認識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特點,體會到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對大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
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讓孩子通過文本的閱讀認識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特點,體會到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對大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
二、說教法
針對本文的實際情況,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多媒體播放廬山云霧的秀美風光,同時在欣賞美景之時,用相對柔緩的音樂作為背景襯托。這種用圖畫展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的方法,深深的撼動了孩子的心靈、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孩子進一步認識了解廬山云霧的興趣!
2、 閱讀指導法: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講讀代替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閱讀。在學習過程中,我引領學生通過初讀、精讀、活讀來把課文讀短、讀細、讀活,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
3、 信息搜集法: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課預習的時候,就要求學生回去搜集有關廬山云霧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在閱讀文本時進行比較,更是培養了學生在搜集信息之后處理信息和同學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說教學流程
對于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提出,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流程:(一)交流信息,揭題導入(二)初讀感知,理清脈絡(三)精讀感悟,品讀課文(四)拓展延伸,形成積淀。
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ㄒ唬┙涣餍畔,揭題導入
新課伊始,我會問孩子們:“課前大家都搜集到了很多關于廬山云霧的資料了吧!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孩子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互相交流! 在語文課上交流信息,既增強了學生對廬山云霧的認識,架設起文本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又實現了課程資源的共享。
在介紹完資料之后,我隨即板書課題《廬山的云霧》,讓學生齊讀課題,并讓學生說說,看到這個課題有沒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的!讓學生自由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文本,帶著迫切想解決問題的執著開始與文本之間進行對話!
。ǘ┏踝x感知,理清脈絡
學生即將帶著疑問走進文本的閱讀。x)
在讓孩子讀課文的時候,要提出閱讀的要求:1、讀通讀順句子,讀的過程中做到“三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2、在讀的過程中,完成生字的認讀,理解相關詞語的知識;3、初步整體掌握課文的內容!
接著讓學生通過交流互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1,2-3,4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感悟,品讀課文
在了解課文大概內容的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讀細。在分析文本第二部分內容的時候,直截了當的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廬山云霧有什么特點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的二、三小節,從中圈劃中描寫云霧特點的關鍵詞語。w現了新課程中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方式,從而更親近文本!)
在這兩段文本的交流中,我引領學生著重地抓住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特點。根據學生的思路,相機教學!
分析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抓住“千姿百態”這個詞語,讓孩子自己從文中來找讀描寫云霧千姿百態的語句!從而了解到為了描寫云霧的千姿百態,作者按照“山頂——山腰——山谷”的順序,依次用比喻聯想等方法描寫了云霧的千姿百態!
此時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圖來讓孩子進一步走入文本:進一步理解它像茫茫大海、像巨大的天幕!
在看圖結束之后,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其他形態的特點,配上柔緩的音樂,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他們感受到云霧的姿態很多的時候,可以讓他們順著這樣的思路,自己展開想像,想想還可能會有什么形態呢?
當分析第三自然段的時候,主要抓住“瞬息萬變”這個詞語,可以小組合作學習,來了解它是如何瞬息萬變的!在孩子們匯報學習成果的時候,要抓住 “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來了解云霧變化很多!抓住“剛剛、轉眼間、明明是、還沒有完全看清楚”來體會云霧變化時間很短!抓住“……”來了解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的情況很多,具體有什么呢?可以讓給學生大膽想像的空間,讓他們的智慧在想像的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就要適時的進行對文本的閱讀指導,為了體現閱讀的自主性,可以讓孩子在閱讀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用自己熱衷地方式來讀一讀!可以采取自由讀、同桌互讀、小組聽讀等方式 !在文本的學習之中,給足時間讓孩子在讀中體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具體分析完這兩部分之后,帶領孩子們來看這兩部分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知道這是總分的寫作方法!在平常的作文當中經常會運用到這樣的方法!由此給出一定的范圍(運動會上,同學們的表現;春暖花開的時候,校園花圃里的花的形態),從兩個題材中選擇一個讓學生們去討論怎么運用這樣的寫作方法!課堂上教者也可以在孩子們充分地說后,花時間讓孩子們動筆寫寫,加深對這種方法的運用!
在課文最后一小節的學習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流連忘返的意思!并讓孩子試著舉例說出什么時候會流連忘返呢?從而為接下來讓孩子學會用“流連忘返”造句打下堅實的基礎!
。ㄋ模┩卣寡由,形成積淀。
在孩子充分地與文本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對話之后,我會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如果你當時在廬山,見到了這樣的云霧,你會說些什么呢?在此環節中,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時的課堂氣氛也會達到很高潮!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便會在口中滔滔不絕的說出來,學生的情感將會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四:板書設計
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 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3
班級:徐州市大馬路小學六(4)班
第一課時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寫兩個字。(板書:廬山)認識嗎?
生:(齊聲讀)廬山。
師:你們聽說過廬山沒有?有人去過嗎?
生:我沒有去過,但我爸爸去過,他跟我說過。
生:我看電視時,知道有一個(座)山,叫廬山。
生:我是看地圖時知道廬山的。
師:同學們背誦過很多古詩,有沒有人是在詩中了解廬山的?
生:《望廬山瀑布》!叭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評:教學要有的放矢。摸清學生對廬山的了解為介紹廬山作準備!
師:同學們,廬山在我國江西省的北部,緊*長江邊。毛主席寫的“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寫的就是廬山。廬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將來有機會你們都要去看一看,F在,我在“廬山”的后面加三個字。(師板書:的云霧)加了這三個字,課文的題目就是“廬山的云霧”!驹u:這種“聚焦”式的出示課題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讀這個題目,你看課文會重點寫什么?
生:這篇課文會重點寫廬山上的云霧。(師在“云霧”的下面加上點。)
師:讀題目要動腦筋,好多文章的題目會告訴我們要寫什么。讀了這個題目,我們看出作者重點要寫它的云霧。現在你腦袋瓜里面還會有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要寫廬山的云霧?(師板書:?)
生: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稀奇的?
生:廬山的云霧是什么樣的?(師板書:?)
師:這兩個問題,于老師都明白。你們是想讓我告訴你們,還是自己到書里找答案?
生:在書里找答案。
師:有的同學可能想要老師直接告訴答案!袥]有這樣想的?
生:(齊聲)沒有。
【評:簡單的是最有效的。于老師只賣了一個“關子”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簡潔!】
師:好。打開書,拿起筆,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詞語作個記號,同時想一想剛才提的兩個問題。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相機板書:幽谷、變化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千姿百態、彌漫、瞬息萬變、一瀉千里)
師:這些詞語的意思我也懂,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們,你們是希望我現在告訴你們,還是希望自己讀書,聯系課文去理解?
生:我愿意聯系課文理解。
師:你們是學習的主人!蠹彝鈫?
生:(齊聲)同意。
師:請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能讀出感情來最好。同時,一邊讀一邊思考你們剛才提的兩個問題和黑板上詞語的意思。這些詞語的意思一讀書就懂,不要老師講。學生自由讀書,讀得很認真。教師巡視指導,不斷的給予以鼓勵。)
【評:學生讀書時,于老師不斷地在學生中間走動,或表揚,或點撥,或糾正錯讀。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關注著他!
師:讀了幾遍了?
生:我讀了三遍。
生:我讀了兩遍。
師:讀得很仔細。于老師最擔心的是同學們書讀不好,誰愿意讀第一段?(請一位同學讀,讀得很流利。)
師:這兩句話里面有5個生字,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學生自由讀第一段。)
師:讀得真好。5個生字認識了嗎?(生齊聲:認識。)記住它們。請你接著往下讀。(學生接著讀書。)
師:讀得真好,正確、流利而且有感情。注意看,這一段有一個詞。(師板書:尤其)“尤其”這個詞,可以換一個什么詞?
生:可以換成“特別”。
師:“特別是廬山的云霧”。既然可以換成“特別”,那么“尤其”后面的話應該怎樣讀才有味道?前面的話應該怎樣讀?(師在“尤其”的前后加上“……”號。)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
師:誰愿意讀一讀?(請一位同學讀。)
生:(讀)“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師:好不好?
生:(齊聲)好。
師:誰愿意再練一練?(請一位同學讀,讀得很投入。)
師:一聽就很神秘。他強調的是后面的“尤其是變幻無常的云霧,”他的語氣讀得很重,提醒人們注意這一點。一齊讀一讀,體會一下。
(學生齊讀。)【評:抓住重點詞“尤其”指導讀書,既解釋了詞義,又揭示了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精巧!】
師:大家想一想。作者為什么不說“尤其是廬山的瀑布,更是雄偉壯觀”呢?
生:因為課題是“廬山的云霧”,主要寫的應是云霧,而不是瀑布。
師:噢,明白了,因為課題是“廬山的云霧”,所以他要特別強調云霧。謝謝你。剛才有好幾個同學劃出的不理解詞是“騰云駕霧、飄飄欲仙”請你們讀這兩句話“在山上游覽……”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動作。通過你們讀課文的動作、表情、語氣,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
(學生讀這兩句話。有的站著,有的坐著。讀到那兩個詞語,有些學生做起了動作。)
師:我請三位做動作的同學到廬山來游覽。(三位學生上來)(師指著黑板前說)這是廬山的小道,你們到這里來高興不高興?(三人齊聲說:“高興。”)那請你們笑一笑。(三人嘿嘿笑了幾聲。學生和聽課教師見狀哄堂大笑)這笑聲怎么有點哭的聲音,再笑一笑。(三人又嘿嘿地笑了幾聲)【評:相機讓學生放松,方法巧妙。只有放松情緒,才能把學生的才能發揮出來。這方面,于老師是高手。這也是于老師挖掘學生潛能的奧妙所在。】看下面的老師,都在山下,我們在山上。游覽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隨便走走,不要緊張。注意,山上山下到處是云霧。其他同學讀書,請他們三位做動作。
生:(齊聲)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邊走邊看)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三人伸開雙臂,上下擺動作飛行狀)(聽課教師中發出一陣笑聲)
師:做得好。我看你馬上就要變成神仙了!膀v云駕霧”還可以怎么做?
生:我覺得還可以像孫悟空那樣。(說著模仿孫悟空打眼罩遠眺的動作)(師生哈哈大笑)
師:你剛才怎么沒有做出來?大家再讀書,讓她做一做這個動作。
(學生讀書,女生做動作,逗得大家大笑。)
師:我也跟著成為神仙了。她這樣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記》里的孫悟空,他騰云駕霧。(說著,于老師單腿直立,手掌翻遮在額前,作孫悟空遠眺狀。)(師生哈哈大笑)在你們心里不是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齊聲:是的。)這樣就讀懂了“騰云駕霧”!帮h飄欲仙”懂了嗎?(齊聲:懂了。)馬上就要成為神仙了?戳怂麄儽硌莸膭幼,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讀書,就會讀得更漂亮!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要讀得美一點!驹u:還概括的、抽象的詞義為生動具體的動作,生動、形象,使學生學得有滋有味。這才是“閱讀課”!】(學生齊讀第一段。)
師:誰來讀第二段?
生:(讀)“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師插話:千姿百態,劃這個詞的同學請注意,下面的話就是解釋千姿百態的。)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師:“千姿百態”懂了嗎?(齊聲:懂了。)注意,我們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中寫的景象。請大家一齊讀二三兩句,要一邊讀一邊想象,看腦子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也就是要“過電影”。(學生齊讀二三句,教師板畫四座山峰。)
師:你們腦海里出現沒出現畫面?(齊聲:出現了。)我請四個同學,誰腦海里出現了“像是戴在山頂的白色絨帽”的形象?(請兩位同學)誰腦海里出現了“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的形象?(請兩位同學)請你們在山峰上畫出你想像出的形象,其他同學仔細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四位同學畫,其他同學看。)
【評:板畫是于老師的“絕活”。這次,他讓學生參與畫,在畫中理解了詞義。真是“一畫勝百言”。閱讀就是“還原”,在于老師的課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師:懂了,從你們的畫中,我看出你們讀懂了,只是,你們的畫畫技巧還有待提高。再一齊讀下面的兩句。(學生齊讀)這兩句話的畫面書上有。(邊說邊出示投影)(指著畫面說)這就是云海,云霧彌漫整個的山谷像天邊的大海;云霧遮擋了山峰,又像巨大的天幕。好不好看?(齊聲:好看。)通過想像,通過觀察,這一小節一定會讀得更漂亮。讀。(學生齊讀這一節,讀得很投入,很精彩。)【評:這叫以畫促讀,以想象促讀!
師:放下書,誰愿意把這一節讀給大家聽?
(請一位同學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好象來到廬山,見到了廬山的云霧。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同學們一、二兩段讀得都很好,比我讀得好。我在備課時感到最難讀得是第三段。我一連讀了七、八遍都沒讀好,最后我又認真地讀了三、五遍。我讀了十來遍才讀好的。同學們,你們覺得第三段難不難讀?(生齊聲:不難。)唉,怪了,我怎么覺得難讀?既然這樣的話,我就請你們跟我比賽。敢嗎?(生齊聲:敢!)請你們先練習一下,然后和我比賽。
【評:這就是“蹲下來看學生!庇诶蠋煛敖怠毕伦约旱乃,目的是提高學生水平!
(學生自由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準備好了嗎?(生齊聲:好了。)誰愿意和我比一比?(學生都舉了手)手舉高的,我不找,因為我知道你們都很厲害。我找一個手舉得不高的。(找一女同學)我想她不會比過我的。請大家當裁判。
(女學生讀書,讀得流利,有感情。)
師:壞了,找錯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
生:朱麗麗。
師:不該找朱麗麗,該找朱麗。兩個“麗”當然厲害。說真話,聽了她的朗讀,我不敢讀了。
生:不要緊。
師:怎么不要緊?
生:你一定會讀得很好,我支持你。
師: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怕。別說朱麗麗,就是朱麗麗麗……我也不怕。說是這么說,不過我還有點膽怯。這樣吧,找個同學替我跟她比,誰愿意?(學生紛紛舉手)
師:為了有把握,請大家再練一練。朱麗麗可非同一般。(學生練得非常起勁。練后,請一女同學讀。)
師:你可要好好讀,替我爭光呀!
(女學生讀得流利,有感情。)
師:怎么樣?比過她沒有?(生齊聲:比過了。)朱麗麗,您說比過你沒有?
生:和我差不多。
師:差不多,就是說差一點,差得不太多。是嗎?不過,也得謝謝你替我參加比賽。
生:謝謝你給我一次比賽的機會。
師:真好,握握手。有照相的嗎?給我們照張相。(環顧四周)很可惜,我們不是領導人,不然早有人照了。(師生大笑)我非要找個超過她的。(找一位男生)沉住氣,一定經超過她。
師:怎么樣?超過沒有?(齊聲:超過了。)朱麗麗,你說超過了沒有?
生:他讀得比我好。
師:多謙虛!謙虛是美德。不過我覺得,他讀分號時沒有你停頓的好。誰再來替我比?找我的一家子,于瑾瑾來替我比。大家聽好。(于瑾瑾同學讀,讀得很好。)
師:姓于的讀得怎么樣?朱麗麗你說怎樣?
生:好。
【評:于老師是一位好演員,又是一位好導演。他這里“導”、“演”了一場讀的比賽。把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都“哄”了出來。這是“重情趣”的最好體現!
師:大家說呢?
生:好!
師:好就好在于瑾瑾同學讀的“剛剛”、“明明”。(板書“剛剛”“明明”)“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鳳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你們說快不快?“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懂了嗎?(生齊聲:懂了。)“瞬”就是眨眼,“息”就是喘氣。一眨眼、一喘氣的工夫就是“萬變”,能不快嗎?再讀一讀。
師:剛才,有幾位同學替我比賽,給于老師增了光。還要不要我與她比?(生齊聲:要!)是不是要出我的洋相?(生齊聲:是。聽課教師大笑。生又趕忙齊聲說:不是。)
生:于老師看你的本領了。
師:不是出洋相,是看我的本領。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我下面親自與朱麗麗比,請大家當裁判。(師讀,讀得好。但在最后故意把“一座冰山”讀成“一座座冰山”)
生:讀錯了!多讀一個字。
師:多讀了一個什么字?
生:把“一座冰山”讀成“一座座冰山”。
師:我看差不多,這樣讀也行。
生:不行。前面是“一匹白馬”,后面就要“一座冰山”,不能變成“一座座冰山”。
【評:妙!多讀了一個字,讓學生多了一次品味課文的機會!
師:噢,原來這樣。謝謝同學們給我指出了錯誤。書讀到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廬山的云霧的確太迷人,所以作者都不想回去了。請齊讀最后一小節。(生齊讀最后一小節)
師:讀了這么長時間的課文,這些詞語的意思,心里是不是明白一點了?(生齊聲:明白了。)雖然不一定能說出來,但心里能明白就行。想不想看看廬山的云霧?(生齊聲:想。)如果有些詞語還不太明白,看看錄像就清楚了,請大家看錄像。(學生看配有課文朗讀的廬山風景錄像)
師:美不美?(生齊聲:美。)看了錄像,這些詞語是不是更明白了?(生齊聲:是)還有哪個詞沒有懂?
生:幽谷。
師:看黑板(師板畫山峰之間的山谷,指畫)這就叫山谷。“幽”不好解釋,山峰之間,光線暗不暗?山谷深不深。你說大山之中,靜不靜?還有些讓害怕?(生:是。)大概這就是“幽”的意思。這些詞語要真正理解,還要多讀書,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增多,才會真正理解。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許多外地的老師,他們明天要在市內游覽一下。你最希望他們到哪個地方游覽?(學生舉手)不要說,先寫下來。徐州有什么好玩的?把你最希望他們去的地方,寫一段話用上“尤其”。把希望去的地方的原因簡單地寫一寫,最好是用上“千姿百態”和“流連忘返”。這些老師中還有一些“美食家”。什么是“美食家”知道嗎?就是“好吃”!請你把徐州的小吃也介紹一下。也可以把你們的學校寫一寫。寫成一段話。寫字,要注意優勢。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介紹玩的。(找一女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生:徐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們這里有6大景點。(師插話:把第二次“我們徐州”刪去。)有龜山漢墓、云龍山、云龍湖、淮海戰役紀念塔、戲馬臺和楚王陵。我希望老師能去云龍山游覽一下。云龍山一定會讓大家流連忘返。
師:我發現一個問題,沒有“尤其”這個詞?看看在哪里加上。
生:在“我希望……”前面加一句。
師:回去改一改,還有介紹玩的嗎?
生:徐州有許多好玩、美麗的地方。有云龍公園、南郊公園……尤其是云龍公園,里面什么都有。有千姿百態的青松,有水平如鏡的小湖,還有許多花卉。你去了一定會流連忘返。
師:有介紹學校的嗎?
生:我希望老師去我們美麗的學校,我們會把我們的本領給大家看。(師插話:把我們成果展示給老師看。)尤其是我們的鼓號隊,還在全國的比賽中獲過第一名呢!如果老師們看了鼓號隊的表演一定會夸我們的。
師:好。還有介紹吃的嗎?老師們現在最需要吃的。(笑)
生:徐州有很多小吃。有“小土豆”、“肯德基”、“老三房”、“麥當勞”等。尤其希望老師們去“麥當勞”,里面什么都有,有雞腿、面包、飲料等。如果你去,絕對會不舍得離去。吃了這頓,還想那頓。(大笑)
師:其實是你吃了這頓想下頓。我代表老師們謝謝同學們的介紹。
【評:學以致用好!皩憽奔醋寣W生練習了運用所學的詞語,又發展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這就是讀寫結合,就是于老師說的“重遷移”!
【總評:這是情趣盎然的語文,這是實實在在、以讀為本的語文實踐課。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教育科學的啟迪。首先,于老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這是他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的表現。設疑、激趣,使學生沒有感到是在上課,好像是在和于老師一起交談、活動。特別是在讀第三段時,于老師導演了一場比賽,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做了一回學習的主人。讀書聲、討論聲、笑聲,洋溢在教室中。其次,練的方式靈活多樣,科學有效。解詞有章有法,在讀中悟,在畫中解,在動作中體現……。讀書目的明確,要求具體,一層一層地深入。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實實在在,寫得也生動活潑,而且有的放矢。】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
2、進一步認識過渡句,體會它的作用。
3、理解課文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緊扣云霧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趣(1分鐘)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是多么令人心醉(板書)。有同學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廬山云霧為什么會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讓我們也走進廬山,去領略探究廬山云霧,去解開這個謎。
二、創設情境,進入角色。(5分鐘)
1、讀讀課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議一議,每個段落分別寫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霧。
2、交流:
師: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在——山間路上看云霧,第四自然段寫的是在——山鎮牯嶺看云霧,第五自然段寫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霧。板書(山間路、牯嶺、大天池、)
3、師問:哪個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ㄉ荷介g路;生:牯嶺;生:大天池)
(生發表不同意見。師:我們現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它為什么會令人心醉?)
三、體驗廬山云海的美,教學第五自然段(12分鐘)
現在讓我們拿起照相機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來,你選哪些畫面拍呢?老師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自己反復讀一讀,劃一劃,然后同桌議一議。
1、自讀體驗美,同桌交流。
2、協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說照片
。◣煟含F在請你介紹一下,你拍了哪個畫面的照片。生:……師:能不能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你拍的照片。生讀。)
。2)出示照片(看照片,說照片)
。◣煟哼@是某某同學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誰來說說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讀照片文字
。◣煟海ㄈ绻麑W生說不清)照片真美,我們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咱們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句話,體驗一下這種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張令人心醉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體驗一下這張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體驗文字美
。ㄟ@張照片哪個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讀一讀,再劃一劃有關詞語,想一想你從這個詞中體驗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學生談體驗
(師:你劃了哪個詞,從這個詞中你體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學生說不出)
師:大家再讀一讀,你還發現了什么?相信你們還會有新的體驗。
講到哪一句隨機出示句子。
1)生:每當雨過天晴,站在“大天池”等處俯瞰,只見萬頃白云轉眼間匯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應畫面
B、畫面上出示文字,讀文字
C、自由反復讀,劃出感受最深的詞,想想為什么劃這個詞,相互說說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边@個詞我感受最深,因為寫出了云海的氣勢。
E、品讀體驗,理解詞語:俯瞰,轉眼間(時間短)匯成(四面八方)萬頃、一片、汪洋大海(面積大)
那么大面積的白云一下子從四面八方匯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這樣的畫面,速度太快我們沒有辦法拍下來,類似這樣的畫面還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濤起伏,青峰秀嶺出沒在云海之上,變成了云海上的小島。(句式:詞語:云海茫茫、波濤起伏、出沒)
A、學生說拍了哪個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賞照片(你們看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們感覺怎么樣?)
C、生欣賞照片
D、師出示文字!霸坪!u”
E、咬文嚼字,體驗感悟。
師:把句子反復讀讀體會一下,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生……
F、齊讀,感悟
3)特別是太陽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絢麗動人。雨后的夕陽如同一輪火球,燃燒在云絮翻飛的銀濤雪浪之上,將云絮染上斑斕的色彩。微風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練;又如萬朵芙蓉,競相開放。(感受云海的“色美”與“形美”)
A、生:我拍了太陽照耀下的云海這張照片……
B、師:請你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你拍的照片
C、學生初讀
D、師出示照片欣賞照片(這是某某同學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誰來說說,它為什么讓你心醉?)
E、生說
F、師出示文字(多媒體)
G、齊讀
H、這張照片哪個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讀一讀,再劃一劃有關詞語,想一想你從這個詞中體驗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I、生發表不同意見
J、理解斑斕、云絮翻飛、銀濤雪浪、火球、燃燒、染
K、理解比喻句,展開聯想
(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師:場面壯觀,色彩絢麗動人
出示“廬山云海中最壯觀的要算云海”
師:用哪個詞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
生:壯觀。師:加上最。
。ㄈ⿴煟赫f說你這張照片是什么時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ㄋ模┑谖逍」澥崂恚ㄏ戎v時間地點,再講云海的美景),作者寫廬山云海就是先介紹了時間、地點,重點描述了云海壯觀的畫面,咱們再把這一段讀一讀,去感受廬山云海的壯觀吧!
。ㄎ澹┡錁纷x
三、體驗霧美,學習第三自然段(8分鐘)
過渡:廬山的云海確實壯觀,令人心醉,剛才有同學對山間路上看到的霧印象很深,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話概括的寫出了霧的特點。
1、速讀
2、交流(說特點:瞬息萬變,趣味無窮)理解“瞬息萬變”
3、再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詞句寫出了廬山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劃一劃,同桌議一議。
4、交流
5、協作交流感悟美:
。1)生讀,隨機出示多媒體畫面
。2)反復讀,你讀懂了什么?
A、游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彌漫窗外的濃霧。(生:“剛剛……轉眼間……”)說明變化快。
B、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重點品讀)
(3)學習“霧來時……去室時……濃時……稀時”
A、生:我覺得(……)這句話寫出了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B、師:整體感知:反復讀一讀,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
C、交流:生說。“霧來時……去時……濃時……稀時……,比喻)
D、細讀,品詞品句
E、一邊播放錄象,一邊說感受。
師:霧來時……生:風起浪涌:師:(出示畫面)你感到濃霧的氣勢……生:風起浪涌,氣勢很大。師:讀霧來時。
師:霧去時,你感覺到了什么?生:飄飄悠悠(理解體驗)
依次體驗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體驗飄逸外衣
F、欣賞讀(配樂)
四、體驗霧氣的美麗,學習第四小節(5分鐘)
過渡:廬山的霧,真是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那么山鎮牯嶺的霧氣呢?
自由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詞句寫出了霧氣的令人心醉,你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然后與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處”隨機出示--朝夕相處
1、交流讀。
重點學習:
A、廬山霧時而冉冉升起,使人終日不見廬山真面目;時而霧氣團團相銜,浮游蕩漾。(理解冉冉升起,終日,團團相銜,浮游蕩漾)
B、牯嶺一半隱進仙境,一半留在人間。
C、句式:時而……時而……
a生:我覺得…………
b師出示“霧氣團團相銜、浮游蕩漾”“一半……一半……“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詞句
d細讀文字,小結:特別有感情,時間長
五、梳理
剛才我們從九江出發,來到廬山,在山間路上領略了廬山濃霧的——瞬息萬變,趣味無窮;又來到半山腰的山鎮牯嶺感受了廬山霧在牯嶺的時間長,最后我們來到山頂的大天池,去領略了云海的壯觀。
當我們體驗到了廬山云霧的特點之后,也就回答了上節課廬山云霧為什么會如此令人心醉這個問題了。
六、整體感悟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5分鐘)
讓我們再去感悟一下這令人心醉的廬山云霧,再讀3、4、5自然段(音樂)
七、課堂小結(1分鐘)
1、說感受:欣賞了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著這美麗的廬山云霧,我真想……)
2、質疑:上一堂課我們提出的問題,這節課我們解決了。那么在我們腦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問產生了呢?(生問:……)這樣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又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的問題咱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廬山云霧是廬山的一絕,廬山象這樣的美景還有很多,有機會大家可以去上上廬山旅游網,去領略一下廬山的美;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上中國旅游網,去領略一下祖國美好的河山。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5
第3課《廬山的云霧》作業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單元10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并學會用“流連忘返”造句。2、學會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事物寫具體寫生動。3、學會圍繞中心句,對一處景物進行具體描寫。4、通過誦讀《廬山的云霧》,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經典作業設計案例作業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課文中出現了很多含有數字的成語,如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等,你能再寫出幾個嗎?學生積累含數字的成語。(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成語加法你會做嗎?敲碎打+絲不茍=箭雙雕鳴驚人+本正經=面三刀顧茅廬+步登天=海為家仙過海+氣呵成=牛一毛霄云外+望無垠=萬火急按要求仿寫成語。例:水流快——一瀉千里變化快——瞬息萬變看書快——( )答題快——( )時間快——( )吃飯快——( )學生積累成語并理解成語意思。(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 廬山的云霧還會有哪些樣子?還會有怎樣的變化?請你發揮自己的想象,畫一畫寫一寫。學生了解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與瞬息萬變兩個特點后,發揮想象進行書面表達。(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以“蘇州的園林堪稱一絕。”為中心句寫一寫。了解課文的第2、3自然段是總分結構,學生通過仿寫,掌握圍繞總起句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之情。(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理解“流連忘返”、“飄飄欲仙”、“瞬息萬變”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流連忘返”、“秀麗”造句。
3、繼續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閱讀感悟,抓住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三、教學準備:
投影、錄音
。ㄒ唬┱勗拰耄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2、其實,廬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霧了,今天我們就讓我們在文字創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書:廬山的云霧
。ǘ┏踝x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
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態(zi tai)遮擋(zhe dang)
B、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
①第一節:
這小節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
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萬千。
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
、诘诙潱
絨帽(rong)纏繞(chan rao)
系ji系鞋帶
xi關系
這小節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
彌漫:(霧氣)布滿、充滿。
纏繞:環繞。
千姿百態:姿態萬千,各種各樣。
、鄣谌」潱
這小節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
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
、艿谒男」潱
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ㄈ┩阑プx,把課文讀流利。
默讀,理清文章脈絡。
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2、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3、廬山云霧瞬息萬變。
4、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四、教學結束:
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3、朗讀課文。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教案 篇17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展示目標:(2分鐘)
學會生字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麗。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請在5分鐘內完成):
a、認讀生字,讀準字音,練習組詞。
b、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重點理解文中的10個詞語。
c、自讀課文,將課文讀正確?凑n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情況(10分鐘):
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及時正音。
b、說說你懂得了哪個詞語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討論課文大意。(8分鐘)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2、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流利。
五、課堂作業(15分鐘)
1、抄寫生字。
2、練習感情朗讀課文,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3、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揭示目標:(2分鐘)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出示教學目標: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會廬山云霧的奇麗。
二、指導自學
(一)、精讀課文第一節:(4分鐘)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出示自學指導一)
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什么?
2、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么感覺?(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3、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到嗎?試著讀一讀。
(二)指導學習第二小節:(出示自學指導二)(6分鐘)
1、自由讀第二小節,想一想:這一小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哪些語句寫出了云霧的千姿百態?畫出相關的句子。
3、找出比喻句,說一說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的云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的方法:讀——劃——品——讀
(三)、精讀課文第三小節:(出示自學指導三)(5分鐘)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
想一想:這小節主要寫了什么?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變化又快又多)
3、自讀,找出描寫云霧變化快變化多的句子?
4、想像一下,廬山的云霧還可以變成什么?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到這里,老師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個詞語說明此時的作者忘記了回家?這時你想說什么?
(五)、知識拓展(2分鐘)
出示關于廬山的相關圖片。
三、拓展運用,我是小導游。(6分鐘)
1、同桌互相練習向游客介紹廬山的云霧。
2、誰來當小導游,向我們介紹你眼中的廬山云霧?
四、課堂作業。(15分鐘)
1、朗讀、練習背誦課文。
2、仿照第2、3小節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3、讓我們來當小畫家,把廬山云霧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