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精選12篇)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1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①、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二、整體感知
1、師講故事,生看課件演示。
2、孩子們,小蝌蚪找著媽媽了嗎?原來他們真的長得很不同。
三、學習課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么樣的?他們游的怎么樣?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們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只可愛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點,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臺匯報)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3、①師: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后,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并標上序號。
、、小組交流
、邸⒓w匯報,師相機貼出圖片
④、演一演:請生扮演小蝌蚪,講講自己是怎么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匯報)
4、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師貼圖
、佟W習第2段引讀: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么想法?于是,就——迎上去,問:為什么要“迎上去”?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么特點?
過渡:于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尋找自己的餓媽媽。
、、學習第3段,引讀:它們游哇游,看見了一只……連忙……叫……
為什么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餓心情?(急切)
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說?凑n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于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找著自己的媽媽。
③、學習第4段
引讀: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他們仔細一看,那只大青蛙披著…一定是自己的媽媽,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說。請生上臺表演這三種情況。
師小結:可見,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著說……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后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堋⑿∏嗤芏荚诟墒裁茨?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著贊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5、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提問: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讀全文。
小結:同學們小蝌蚪的成長多有意思呀!長大了的小蝌蚪幫了農民伯伯不少忙,我們要愛護它。
板書:18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黑灰*的身子
大腦袋、長尾巴
先兩條后腿
過幾天后兩條前腿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2
當學生剛接觸到新課文的時候,總是非常感興趣。怎樣有效利用第一課時學生的新鮮感、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課的開始我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引入,這對那些沒看見過蝌蚪的同學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過的同學就會邊看圖邊說出很多關于蝌蚪的知識。這其中當然包括書本中沒有的知識,拓寬了學習資源,也促使學生多讀課外書。
在學生說了很多關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勵孩子們進行朗讀比賽,看誰把小蝌蚪讀得可愛,讓大家喜歡。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孩子們都躍躍欲試。這樣先說后讀,把學生的口頭語言自然地過渡到書面語言,積累了表達能力和語感,也加深了對課文文字的理解。
老師的言語在課堂上也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在朗讀了第一段課文后,我用富有童話韻味的語言引導,“小蝌蚪們在水里快活地游玩著,有一天他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就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了。我們一起跟著他們去找好嗎?”
孩子們津津有味地開始了“尋找蝌蚪媽媽”的歷程——朗讀。
讀著讀著,他們就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小蝌蚪們原來是在快活地游來游去,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媽媽了呢?”“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可為什么小蝌蚪看見烏龜就去叫媽媽,烏龜的嘴巴并不寬啊!”……
孩子們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說明他們已經沉浸在課文里,思維活躍,作為一個探究者的角色在積極的學習了。這也讓我非常佩服孩子們的眼力,這是一群多么愛動腦筋而可愛的孩子啊。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蔽也]有馬上給他們答案,而是順水推“舟”,讓學生繼續讀課文,然后在小組討論,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不能解決的再一起來全班討論。結果學生都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時,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媽媽;而當小蝌蚪看見烏龜,是因為他們太想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從哪里看出來呢?“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
相信孩子,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四十分鐘的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吧!◆[2004-03-20]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3
當學生剛接觸到新課文的時候,總是非常感興趣。怎樣有效利用第一課時學生的新鮮感、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課的開始我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引入,這對那些沒看見過蝌蚪的同學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過的同學就會邊看圖邊說出很多關于蝌蚪的知識。這其中當然包括書本中沒有的知識,拓寬了學習資源,也促使學生多讀課外書。
在學生說了很多關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勵孩子們進行朗讀比賽,看誰把小蝌蚪讀得可愛,讓大家喜歡。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孩子們都躍躍欲試。這樣先說后讀,把學生的口頭語言自然地過渡到書面語言,積累了表達能力和語感,也加深了對課文文字的理解。
在朗讀了第一段課文后,我用富有童話韻味的語言引導,“小蝌蚪們在水里快活地游玩著,有一天他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就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了。我們一起跟著他們去找好嗎?”
孩子們津津有味地開始了“尋找蝌蚪媽媽”的歷程——朗讀。
讀著讀著,他們就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小蝌蚪們原來是在快活地游來游去,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媽媽了呢?”“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可為什么小蝌蚪看見烏龜就去叫媽媽,烏龜的嘴巴并不寬啊!”
孩子們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說明他們已經沉浸在課文里,思維活躍,作為一個探究者的角色在積極的學習了。這也讓我非常佩服孩子們的眼力,這是一群多么愛動腦筋而可愛的孩子啊。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并沒有馬上給他們答案,而是順水推“舟”,讓學生繼續讀課文,然后在小組討論,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不能解決的再一起來全班討論。結果學生都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時,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媽媽;而當小蝌蚪看見烏龜,是因為他們太想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從哪里看出來呢?“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
相信孩子,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四十分鐘的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3.能看單幅圖,理解課文意思。
4.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2.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強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第一課時
一、教學字、詞。
1.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讀)
2.自學生字。反饋:學會了什么?
3.師重點教:
蹲——右半部筆畫。
鯉、蹲——左半部最后——筆為提。
鼓——左上部上橫長下橫短。
碧——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凳上。(謎語)
4.生字連詞讀。
5.書寫生字、指導。
二、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整齊。
第二課時
一、讀題,導入 。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生:齊讀《小蝌蚪找媽媽》。
師:把題目讀得再好一點,《小蝌蚪找媽媽》。
生:再讀《小蝌蚪找媽媽》。
二、復習字詞。
師:讀得不錯,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生字、詞語、課文,還記不記得?
生:記得。
師:那好,我們來看生字卡片。
生:腦。
師:書空右半部分。
生:點、橫、撇、點、豎折、豎。
師:不錯,再看——
生:袋。
師:書空它的上半部。
生:撇、豎、橫、斜勾、點。
師:看,下面一個字可難了!
生:蹲。
師:數數,右半部分有幾畫?
生:12畫。
師:它的右半部那么多,我們來寫一寫吧!(生寫,師板書)
生:鯉。
師: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左邊這個魚字旁的最后一筆是提。
師:說得真好,你們看,鯉和蹲有什么相同地方?
生:魚和足作偏旁時,他們的最后一筆都變成提。
師:板書:鼓
生:鼓。
師:給它組個詞。
生:鼓氣、敲鼓、打鼓、鼓聲。
師:說得真好。我們讀生字讀得不錯,現在老師讓大家“開小火車”念,你們愿意試試嗎?
生:愿意。
師:我們來比比,看哪組“火車”最快、最好。
生:腦袋、蹲著、鼓著、蝌蚪、烏龜、鯉魚、變短了。
三、引人課文。
師:讀得真不錯。你們誰來告訴我,小蝌蚪是怎么樣的?你來說,我來畫好嗎?
生:小蝌蚪是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師:是這樣嗎?
生:不對,尾巴太短了。
師:噢,那就這樣吧,可以了嗎?
生:可以了。
師:奇怪了,書上為什么不說“長尾巴”,而要多加一個“長”字,變成“長長的尾巴”。
生:因為長長的尾巴比長尾巴感覺還要長一點。
師: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怎么樣是“甩著”,你們來做做看。
生:(做手勢)。
師:噢,是這樣!你們看(指生字卡片),你們做的動作和字很像的,瞧,這豎彎鉤多像一條尾巴!我們的中國字多有趣。寫一遍好嗎?
(生寫甩)。
師:字寫得很不錯,老師還有個本領,你想不想學。
生:想的。
師:那好,你仔細看著,不然你可學不會!(舉卡片)我會用“長尾巴”說“長長的尾巴”。你們會嗎?
生:會
師:好,你們也試試2(卡片出示)大腦袋。
生:大大的腦袋;
師:寬嘴巴。
生:寬寬的嘴巴。
師: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師:你們學得可真快!看,老師畫了多少小蝌蚪?
生:一只!一條!
師:看(打開投影),這兒有多少啊?
生:十二只!十三只:
師:有好多好多,數也數不清,我們可以用個什么詞呢?
生:一群!
師:真能干!還有一道題,你會做嗎?
生:什么題?
師:仔細看著!(師出示)池塘里有一群( )、( )、( )的小蝌蚪。
生:池塘里有一群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的小蝌蚪。
師:對!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就讀第一段。
生:(讀)
師:聽老師讀一遍,好嗎?(讀)你們也像老師一樣,讀一遍。
生:(讀)
師:這回讀得不錯,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怎么了?
生:長出了兩條后腿。
師:(師畫)是這樣的嗎?
生:是的。
師:好,請你們自己研究下面的課文,想想,他們找誰打聽媽媽了,怎么打聽的?都用筆在書上劃出來。
生:(邊讀邊劃)
師:學好了嗎?他們找誰打聽媽媽了?
生:鯉魚媽媽!
師:(出示——鯉魚)我現在來當鯉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你們向我打聽。
生:我們的媽媽在哪里?
師:誰向我打聽?
生:我!我!(搶著答)
師:不急,一個一個來!
生:(一次又一次地練習)
師:交換一下,你們念鯉魚媽媽,我念小蝌蚪。
(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師:誰愿意上來表演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動作都表演進去!
生:(表演)
師:來,評價一下,他們演得怎么樣?動作都到位了嗎?
生:“迎”還沒有做出來。
師:怎么樣是“迎”?誰來試試?
生:(表演“迎”)
師:嗅,原來這樣面對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出示黑板)
師:再請幾個小朋友來演一演。(生演)
師:他們這回表演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來:我們一起來把這一段讀一遍。
生:(齊讀)
師:讀得很好,老師有個問題,為什么小蝌蚪會去向鯉魚媽媽打聽他們的媽媽呢?
生:因為它們看見……
師:快看看書上的圖吧。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他們也想自己的媽媽了,所以去向鯉魚媽媽打聽了!
師:你說得真好!小蝌蚪在想念自己的媽媽了。我們就是這群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
生:(讀蝌蚪的話)
師: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游啊游,過了幾天——
生: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師:誰上來在黑板上畫一畫?其余的小朋友在書上畫。(請一人上來畫)
師:畫對了嗎?
生:可以。
師:為什么說是“又”長出兩條前腿。
生:它已經長出兩條后腿,后來長出兩條前腿,所以稱為“又”長出兩條腿。
師:你真會學習。老師再請你們自己學習下面的課文,劃出它們向誰打聽媽媽,怎么打聽的。讀懂課文再請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細地念。
生:(學習)
師:準備好了嗎?
生:好了。
師: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經在表演了,老師念一句,你們跟一句,邊讀邊演,行嗎?
師:連忙追?怎樣才是連忙追。最后的那位小朋友你來追前面的這位小朋友。(生演)
師:誰上來表演這一段?(學生表演)
師:你們演得真好。我們再來讀讀這一段。
四、總結、布置作業 。
師: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而烏龜媽媽卻說,蝌闐媽媽是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服,捉蟲還頂呱呱呢?到底誰說得對?
生:都對!把它們倆的話合起來就通好了。
師:那你來說說,蝌蚪媽媽是什么樣兒的?
生:四條腿,寬嘴巴,長著大眼睛,被著綠衣服,捉起蟲來頂呱呱。
師:其實,蝌蚪媽媽就是誰啊?
生:青蛙。
師:剛才,你們幫老師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有沒有什么問題要老師、同學幫你解決的?
生:(提問)
師:請大家在課題下面寫上蝌蚪的特點,在課題上面寫上蝌蚪媽媽的特點。
(第三課時略)◆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2、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準備 CAI課件、帖圖、青蛙及蝌蚪頭飾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①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诰G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講故事,生看課件演示。
2、孩子們,小蝌蚪找著媽媽了嗎?原來他們真的長得很不同。
三、學習課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么樣的?他們游的怎么樣?
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們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只可愛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么樣的?
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臺匯報)
3、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賻煟盒◎蝌皆陂L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
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后,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并標上序號。
、谛〗M交流
、奂w匯報,師相機貼出圖片
、苎菀谎荩赫埳缪菪◎蝌,講講自己是怎么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匯報)
4、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辛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師貼圖
、賹W習第2段
引讀: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問……
為什么要“迎上去”?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
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么特點?
過渡:于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尋找自己的餓媽媽。
②學習第3段
引讀:它們游哇游,看見了一只……連忙……叫……
為什么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餓心情?(急切)
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
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說。
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于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找著自己的媽媽。
、蹖W習第4段
引讀: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
他們仔細一看,那只大青蛙披著……
一定是自己的媽媽,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說。
請生上臺表演這三種情況。
師小結:可見,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著說……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后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苄∏嗤芏荚诟墒裁茨?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著贊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5、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四、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演一演這個故事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要認識的字:灰、迎、阿、姨、追、頂、披、鼓。
2、要會寫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語氣,盡可能體會、表演課文某一個片段。
情感目標
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話劇所需頭飾(幾只蝌蚪、大鯉魚、小鯉魚、烏龜、青蛙)。
2、有關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實物”帶進課堂。
學生準備
1、有條件的到河邊觀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動物的生長過程(以圖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報課前預習
師: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前,我們布置了預習任務,現在請同學們來匯報:通過讀課文,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觀察小蝌蚪(或查閱有關小蝌蚪的知識),你又發現了什么?
師生交流。(略)
設計理念:此處提前布置的預習體現了兩個任務:一個是讀書,另一個是讀“自然”這本大書。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勵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了解課外知識,進而愛小動物,愛大自然。
二、初讀課文,簡述梗概
1、師:同學們,大自然中生活著我們人類的許多好朋友,它們和我們一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生活著,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會發生數不清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請大家快來看一看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幾遍(要讀充分)。
2、出示6幅圖畫于黑板,引導幫助學生簡述課文。
設計理念:二年級復述難不難?“簡述”顯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圖畫,再加上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課文大概(真正的課堂上學生還時有發揮呢。,此時的復述,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體的印象,同時又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看、說、記的能力!
這個環節出現早不早?實際教學證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課前的預習及復述前的讀書要“充分”!俺浞帧辈皇呛翢o問題,而是有足夠的遍數,使學生能夠對課文留下印象,這時的復述,就是建立在這個“印象”的基礎上完成的。
三、“玩”中學字詞
1、師:同學們,讀了幾遍課文,你們就講得這么好,真不簡單!有幾個“小淘氣”想和大家捉迷藏,你們敢不敢?好,請看黑板上這些字——(出示14個生字)——已經藏進課文中了,我喊“預備——開始”,你們拿起筆,開始找,找到一個,叫三聲它的名字,馬上用筆把它圈起來,別讓它跑了!
學生圈、讀生字詞。(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個別稍慢的學生要適當幫助指導)教師出示卡片,進行“讀詞大賽”!
2、“謎語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學生給每個生字編個謎語(可從音、形、義各方面充分發揮想象),形式應多樣活潑,用說出來、畫出來動作表演出來等形式都可以。
。3)個別競猜:編謎語的同學“單挑”同學猜謎語。
(4)分組打擂競猜。
3、“詞語接龍”。
規則:用生字組詞,分組在一定時間內說得多而對的為勝。
。1)各組成員分頭準備,在集中到組里,確定發言同學,其他同學可準備補充。
。2)各組比賽,教師相機調控。
4、“句子選美”
教師出詞語,分組派代表說句子,最后全體參與評出“最美”的句子。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有兩個特點:一是體現了識字、學詞、說句的層次性,步步為營,比較扎實。學生如何認識字?其實正如認識人,見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這個環節中,字單獨出現過,在詞中出現過,又在句中出現,反復出現,使學生和它漸漸“熟悉”;二是靈活多樣的形式。自始至終,學生們既在“玩”,又在學,而且是在愉悅地、自主地學。在“玩”中發展思維,在“玩”中發展學生聽說的能力,開發他們“創造記憶”字詞的綜合學習能力,在“玩”中又培養了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四、生字書寫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師生交流:它們“美”在哪里?
附參考:“女”:一個美麗的女孩,跳完舞后做優雅的謝幕動作。
“亻”:一個身子挺拔的同學,昂首挺胸,站得筆直。
“口”:一張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樣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規!
2、師生觀察交流偏旁書寫的規律。
3、教師示范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小組內評比出優勝者,進行鼓勵表揚!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觀察交流:怎樣寫,它們看起來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寬,它(氵)太寬了“可”就過不去了。
“姐”——“姐”是個美麗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寫美麗。
“呢”、“呀”、“哪”——注意那張美麗的小嘴(口)。
此處宜采取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這樣使許學生對難點、重點更易接受,更直觀。
如“河”、“借”——左右兩部分,好比兩個朋友照相,誰胖些,誰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讓,胖的略出。)
。2)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書寫。
。3)“小小書法家”評選。
、傩〗M內評選出優秀者。
、趦炐阏叩淖仲N于教室《書法家》展框。
③請獲勝者上臺介紹經驗。
設計理念:靈活、新鮮的語言設計,力求把“死”的變成“活”的,“枯”的變“榮”!每個字都是一個生命,或活潑,或俏麗,能靜會動!漢字有魅力,更應該有魔力!讓每個孩子從心里愛它,看它時怦然心動,寫它時心曠神怡!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動詞如“披”“露”“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心情及身體上的變化。
4、通過教師引導學習第二段,掌握自學三、四段的方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認識生字和第一段。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本課生字。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么?它的身體有什么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借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并讀準字音。
2、在認識生字新詞的基礎上,借助拼音讀課文,要讀通每一句話。
3、檢查自讀效果,逐段指名讀課文,并領讀生字詞,其余學生注意認真聽,讀后師生議論,予以評價,注意指導下面幾個字的讀音:“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后鼻韻母,要讀準。
群:讀qxn,不要錯讀成q0n。
捕:讀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四、結合看圖,讀講第一段: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1)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能夠讀懂那些詞?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注意指導以下幾個重點詞語:
一群:指許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結合學生平時生活實際還可以說“人群,建筑群”。
對“甩著”、“快活”、“游來游去”幾個詞的理解要對照畫面,啟發學生想象。最好通過觀察實物或錄像。在朗讀中體會“甩”這里是擺動的意思,例如“牛甩著尾巴”。
快活,游來游去能夠說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興。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著。
2、指導朗讀第一段,要讀出有趣、高興的語氣。
3、投影出示課后練習2的(1)題,口頭填空,齊讀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正確答案:池塘一群腦袋黑灰色甩著快活
五、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8
活動目標:
1、利用周圍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戲場地。
2、大膽的利用肢體語言,連貫有序的進行游戲。
3、進一步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動重點:
能根據音樂大膽的用肢體語言,連貫有序的進行表演游戲。
活動難點:
在活動結束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動準備:
繼續豐富游戲環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激發幼兒表演興趣。
二、回顧上次游戲,提出要求。
(一)小朋友們,上次我們表演了《小蝌蚪找媽媽》,在故事中你喜歡扮演什么角色?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鼓勵幼兒從表情、動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ǘ┬∨笥褌兩洗伪硌莸亩挤浅5陌簦裉靹P紅老師還請小朋友來表演,在表演之前凱紅老師有幾個要求:
1、能按順序進行表演,沒有輪到自己表演的時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時能大聲的進行對話及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
3、遇到問題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進行協商解決。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靜的觀看別人表演。
三、引導幼兒利用周圍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戲場地,指導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戲的樂趣。
(一)按照幼兒的意愿選擇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ǘ⿴熡坠餐贾脠龅。
(三)幼兒開始表演。
四、評價游戲,結束活動:
(一)在這次表演中你覺得誰表演的比較好?為什么?
(二)你覺得還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變得更好?
延伸活動:將頭飾等材料放到表演區,供幼兒繼續表演。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9
《小蝌蚪找媽媽》劇本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里爬出來,撲通一聲跳
進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
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里游來游去,非?鞓贰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里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大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里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白鵝“吭吭”地叫著,游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哥來‘各各各’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只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各各各”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來‘各各各’的………”
青蛙聽了“各各”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為什么跟您不一樣呢?”
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后腿來;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四條腿長齊了,脫掉了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里翻起跟頭來:“!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
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游玩去了。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學會圖文結合理解圖書的內容 ,在閱讀中體驗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與快樂。
2、通過閱讀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長過程。
3、懂得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大書本、 插入圖片小蝌蚪五張,活動前讓幼兒飼養小蝌蚪,觀察并記錄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大書,引起幼兒觀察封面引出主題。
1、遮蓋書名和青蛙提問:封面上有誰?猜猜它們的媽媽是誰?長得跟它們一樣嗎?
2、展示書名,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想故事內容。
二、閱讀大書。
(先遮蓋文字),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中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好聽的詞匯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理解故事內容。再嘗試圖文結合用完整的一段話來講述每一頁畫的主要內容。
1、圖一:這是什么季節?青蛙媽媽生的卵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慢慢地變成了什么?(豐富詞匯黑黑的、圓圓的)鼓歷幼兒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
2、圖二:有一天小們蝌蚪碰到了誰?它們想起了什么?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鴨媽媽與小鴨子體態動作感受它們的親密與快樂。
3、圖三:小蝌蚪看見誰?它長得怎樣?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說的?大魚又是怎么說的?
引導幼兒觀察并想像它們是怎么說。(豐富 詞匯又寬又大)
4、同法出示圖四、圖五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它們的特征,大膽的想象它們的對話,并用連慣的語言描述。(豐富詞匯一蹦一跳)5圖六:小蝌蚪會找到媽媽嗎?她長得怎么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鼓勵幼兒大膽預測故事的結局并與同伴輕聲交流猜想。
三、引導幼兒討論。
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么? 教育幼兒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四、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隨音樂做動作,離開教室。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11
活動目標
1.練習原地轉圈和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尋找目標后能快速行動。
3.遵守游戲規則,奔跑時能夠避免碰撞。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青蛙、鴨子、白鵝頭飾各一個。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學會表演“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引起興趣。
幼兒跟著教師學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操吧!點點頭呀點點頭,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彎彎腰呀彎彎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
2.玩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介紹游戲規則。
“小蝌蚪”邊念兒歌邊自由地游來游去,當念到“轉個圈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時,就原地轉圈仔細想;當念到“快去找媽媽”時,首先看清媽媽在哪里,然后趕緊跑到媽媽身邊。
(2)教師與配班教師分別帶上青蛙、鴨子、白鵝不同的頭飾,組織幼兒游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青蛙”進行游戲。
注意提醒幼兒在奔跑時注意避讓,防止碰撞。
3.放松活動——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青蛙,放松并整理各種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范文 篇12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童話,內容生動有趣,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培養學生上課傾聽的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猜謎語的方法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上課伊始,我神秘地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則謎語,想不想猜猜?同學們異口同聲說:“想!崩蠋熣f出了謎語,學生猜出是小蝌蚪。然后,直接進入課題。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我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并要求學生仔細聽。
a、老師范讀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我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我側重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適時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并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