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草原教案(精選3篇)
錫林郭勒草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2、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激發情感,想象創新,自編自創一首小詩或續寫歌詞。培養學生想象創新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遼闊美麗,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情感,想象創新,自編自創一首小詩或續寫歌詞。
教學用具: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初步感知課文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6課——《錫林郭勒大草原》
2、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讀課文的時候,你想怎樣讀?
3、(感受大、廣闊),齊讀課題
引:哪一個自然段讓我們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第二自然段)
二、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先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那兒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的,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從這兒能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無邊無際,而且都是綠色,很美。)
除了廣闊,還感受到了什么?(美麗)[板書]
讀出你的感受來。
(2)(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這里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里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這樣寫,還有這種感受嗎?(品詞品句)
草原上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極了。
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
(比較,感受,重點理解到處都是,很廣闊,有趣。)
自己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讀
再讀讀這兩句,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的朗讀)
還能從哪兒感受到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3)(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一洼洼說明湖水很多,清亮說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么?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們再讀讀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么呀?
(4)(還有各種各樣的野花。有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著陣陣清香。不光有綠色,還有其它花的顏色點綴著,還散發著清香,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為草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有有,還有,散發著陣陣清香。
2、教師配樂范讀。請同學一邊看畫面,一邊聽,感受錫林郭勒草原的美麗。
3、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表達喜愛之情)
1)、請學生放聲自由讀
2)、指名讀,感受廣闊美麗
3)、小結: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最后是。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我們知道草原不僅是廣闊美麗的,而且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2、輕聲讀讀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為有什么,才使錫林郭勒大草原成為一個歡騰的世界?
(1)說(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說話。)
(2)訓練語言(因為矯健的雄鷹……所以……)
(3)小組同學連起來說說。
(4)聽錄音:小牧民多么快樂,所以神氣的揮舞著鞭子放聲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創新
今天,我們來到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廣闊美麗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表達喜愛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畫畫,唱歌,寫詩)
我們一起創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學了課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聯系課文內容,表達自我感受)
請小組的同學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創作。
展示創作并評價(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五、課后作業
錫林郭勒大草原現在是什么樣的呢?還這么美麗嗎?請同學們課下做一次小小的調查或訪問,寫一篇調查報告。
錫林郭勒草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草原的熱愛之情。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在字里行間感受大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教學重點:
學習抓中心句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創設情景
生:一邊欣賞,一邊體會,交流草原給同學們留下什么印象。
師:這節課我們就走進那天堂般神奇秀美的大草原,去欣賞草原風光。
板書課題:錫林郭勒草原
二、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抓住中心句
1、指名檢查讀書情況。
2、說說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對哪些段落或哪句話的描寫最感興趣,在書上標畫出來,并試著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廣闊、美麗、是個歡騰的世界)
3、學生匯報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三、抓重點段,感悟品讀
(一)第2自然段
1、下面同學們輕聲讀一段這段,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談談你的體會。
2、匯報交流
3、小結過度(點擊課件)
又是什么讓草原變得歡騰了呢?請同學們默讀第4段,畫出作者描寫的具體事物。
(二)第4自然段
1、這段作者抓住了不同事物的不同動態寫出來大草原的`歡騰。你們聽草原上傳來了聲音。(點擊課件)
2、師引讀全段
3、小結教師小結:草原美的就像一首歌,所以小牧民放聲歌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
(三)、學生試背課文。
1、師:有很多描寫草原的文章,也有很多表現草原風情的藝術作品,你們想不想再讀一讀?(課件發文章)
2、學生匯報,可以讀課文,可以讀詩歌,或者唱歌,展示自己所查閱的資料等等。
四、拓展閱讀,回扣中心句
錫林郭勒草原教案 篇3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而美麗的。
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著陣陣清香。
草原不僅美麗,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
矯健的雄鷹自由地飛翔,百靈鳥在歡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閑地嚼著青草,小馬駒蹦蹦跳跳地撒著歡兒,跟著馬群從這邊跑到那邊。偶爾還會看到成群的黃羊,它們跑起來快極了,像一陣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散落著一個個圓頂的蒙古包。小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神氣地揮舞著鞭子,放聲歌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
教材簡析
《錫林郭勒草原》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寫景文章,語言優美、生動,描寫的是居于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馳名中外的天然牧場——錫林郭勒大草原。課文向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廣闊又歡騰的草原生活圖。課文脈絡清晰,結構整齊,層次分明,修辭手法多樣,抓住典型景物進行描寫,畫面生動,情感真切。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身心特點,用課件創設草原美景的情境,使學生們置身于其中,在良好、愉悅的狀態中讀、想、說、問、議、演,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維。
教學目標
1、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認識本課11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錫林郭勒草原的遼闊美麗。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準備
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配樂磁帶、草原風景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歌曲,想一想歌曲描繪的是什么景象?(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看后、聽后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想親自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快樂讀書屋”,去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看看吧!(板書課題)
2、錫林郭勒是什么意思?
錫林郭勒是蒙語,意思是有草有水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到內蒙古的錫林郭勒草原去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或請教他人,多讀幾遍。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讀音。
3、集體交流讀書所得,了解學生自主讀書情況,說說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交流、概括出:廣闊、美麗、歡騰)
三、細讀質疑,合作探究
1、細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不懂的地方。
2、同桌討論,共同探究。
3、默讀課文,思考:你從哪里可以看出草原是“廣闊、美麗、歡騰”的?
4、小組交流、匯報。
四、集體交流,品讀悟情
1、集體交流:為什么說草原是“廣闊、美麗、歡騰”的?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讀一讀。
2、師: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美麗讓我們流連忘返,下面就請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3、結合文字,播放相應的課件:草原風景畫面,讓學生在有了對文字的感受后,再欣賞真實的景觀,提升對文章的感悟。
4、指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再讀給大家聽(播放伴奏音樂),師生評議。
5、把自己最喜愛的片段多讀幾遍,試著背下來。
五、展示歌詞,讀中抒情
這么美麗的草原,不僅是草原人的,也是我們的。(出示:歌詞)這是內蒙古的歌手格格瑪演唱的。接下來,我們用我們的心去讀這首歌詞。
全體起立,齊讀: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
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彩霞。
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灑。
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六、認識生字,會讀會用
1、學生自讀生字,同桌互相說一說識字的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快速認讀生字。
3、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加深對字的認知。
4、開火車認讀生字。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指導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的《五彩池》,感悟景色的美麗。
也許是因為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投入了太多的專心,亦或是上課的過程中自己太過于精力集中,成功的講完這一堂課看著聽課的老師們微笑著滿意的走出課堂時,一陣心慌,一陣暈眩,一陣身心疲憊。設計這種以作文教學的方法貫穿整篇課文的教學這一想法,是學生開始進入三年級,開始接觸作文就萌發出來的。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能有這種別出心裁的創意是我自己以前也沒有想到過的,主要是學生三年級之后一直想在作文教學上有所突破,也許是整日冥思苦想如何進行作文教學的緣故吧,于是就有了這種滲透寫作方法的創新教學。
整堂課上的很成功,學生認識到了先概括描述后具體描寫的寫作方式,學會了如何運用過渡段過渡句,學會了描寫一個優美的事物要用上一些優美的詞象的修辭手法。
也出現了一些非意料中的事情,開始的檢查讀生字詞,沒有想到叫起來開火車讀的一部分學生對一些生字的讀音都不夠準確。第二組出現的五個多音字很多學生都讀不準字音。關于這一環節,課前設計時沒有想到會有障礙,認為學生一遍就能讀準確,強調一些注意事項很快就過去的。現在想想以往聽的一些公開課,這一環節都毫無障礙的順利通過純粹是花架子,那么多的生字,學生怎么可能全體都一下子就脫離音節熟記認識呢?而要上成實實在在的一堂公開課,就免不了要花費一些時間知道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學,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來背誦課文,這一點做得很成功。野草、野花、湖水都是靜止不動的,這種描寫叫做靜態描寫,作者通過描寫展現了草原的靜態美,由此引導學生猜出相對的會飛會跑的事物的描寫就是動態的描寫,這一步做的非常成功。找出做橋梁作用的過渡段,認識過渡段的作用,也很成功!
由于陌生的生字比較多,多音字比較陌生,指導讀準字音上計劃外指出了幾分鐘的時間,顯得最后學習過渡段的教學環節顯得有些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