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匯總(通用15篇)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狀、結構,積累有關蛋的知識經驗。
2、初步培養幼兒比較、判斷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與同伴分享的意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讓幼兒自己從家里帶來各種各樣的蛋,將蛋藏在教室四周的樹林里。
2、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內裝鴨蛋、雞蛋、鵝蛋、鵪鶉蛋等。
3、人手一只塑料碗,每桌中央放一空碗、擦手巾。
4、將幼兒家長、教師收集的有關蛋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墻上。
活動過程
。ㄒ唬┩嬉煌
1、看看摸摸猜口袋
教師:你們猜猜看口袋里裝了什么?(啟發幼兒運用視覺、觸覺來猜)
2、教師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寶寶,讓幼兒數數有幾只并說出蛋的名稱
3、找找蛋寶寶
讓幼兒自由到樹林邊找蛋寶寶,互相看看比比。
教師:你找的是什么蛋?什么蛋寶寶大?什么蛋寶寶。
。ǘ┰囈辉
1、引發吃蛋的愿望
教師:你喜歡吃蛋嗎?要吃到蛋先要做什么?(提醒幼兒將剝掉的蛋殼放入碗中)
2、幼兒自由探索,嘗試區分了解生蛋和熟蛋。
教師:你們的蛋都可以吃嗎?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樣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樣的?
3、幼兒討論交流
4、歸納小結
(三)嘗一嘗
1、讓幼兒嘗嘗熟蛋。
2、啟發幼兒將熟蛋與別人分享。
。ㄋ模┭由旖處熎穱L咸蛋并與幾名幼兒分享,
提示幼兒:為什么你們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其他蛋的愿望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小班孩子們很活躍,對各種蛋特別感興趣。唯一缺點就是,這事一節科學課,科學課是讓孩子們自己探索、操作的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2
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復制的方法,并學習用各種復制的手段去嘗試復制。
。2)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復制物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準備:
。1)幾組不同的材料:拓模復制(泥油及模具),印藍紙復制(印藍紙及白紙),印章復制(印章及白紙),透明紙復制(透明紙及圖書)
(2)電腦.打印機.復印機;錄像片:餅干的制作過程。
過程:
。1)引起幼兒對復制的興趣。 教師:這里有一幅漂亮的圖畫,想發給每人一張,可是一幅幅地畫實在太慢了,請小朋友幫助想一個辦法,能很快地得到許多一樣的畫。
。2)幼兒操作各種材料,探索嘗試各種復制的方法。 A.介紹各種材料。(每組一種復制形式) B.幼兒初步嘗試復制,教師應積極給予幼兒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C.建議: 幼兒換一種方式再次實踐,嘗試復制的多種方法。
。3)拓展幼兒有關復制的經驗。
討論:
還有什么是復制的東西?錄像:餅干的制作過程。 先運用電腦.打印機.復印機復制出許多小圖案,然后發給小朋友。(如五角星.小花.小動物等圖案)。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3
活動目標:
1、在疊紙盒的過程中,學習比較高矮。
2、學習用測量工具測量高矮。
3、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事先請家長與孩子在家中進行練習制作;
2、每位家長自己收集好各種紙盒子;
3、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一、講解活動規則:
把盒子一個一個的往上疊,不要讓盒子倒下來,一分鐘內誰疊得高,誰就勝利。
二、幼兒疊高比賽:
要求:
1、速度要快;
2、不要干擾旁邊的同伴;
3、時間到告訴老師疊了幾個盒子;
三、學習測量:
1、認識零刻度線;
2、認識工具上的數字;
3、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對準零刻度線,測量工具要放直。
四、評出最高獎。
用測量的結果來評出最高獎。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4
一、 設計意圖
孩子們都喜歡種子,每天孩子們吃水果都會遇到種子,這個資源易得,種子的外形變化多而且有有趣味,種子與植物密切相關, 此主題的價值在于:種子來源于大地、自然,是很好的教育利用自然資源。幼兒可以通過尋找種子,對種子的種類、形狀、顏色、構成、利用有認識,幼兒自己進行種植記錄來了解種子的生長過程,從而和春天加以聯系,知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了解種子的傳播方式,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它的利用價值。整個活動可以使幼兒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二、 預設的網絡圖:略
三、 總目標:
1. 在生活中收集種子,感知了解種子和果實的關系,體驗種子的多樣性
2. 通過為種子觀察、分類,培養幼兒的觀察統計能力。
3.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夠有條理地講述自己的發現和和想法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4. 通過觀看課件與視頻,感受自然的生動有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活動準備:
。ㄒ唬、各種各樣的種子的'收集、種植與觀察
(二)、在生活中討論種子的來歷,生長的位置,種子的差別
五、活動過程:
觀察和自由談論收集的種子:
1、 從什么果實里收集的種子?
2、 種子的不同樣子?
誰知道種子是什么樣子的?
結合幼兒帶來的種子一起觀察與討論:
1. 幼兒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經驗
2. 教師總結幼兒的想法:尤其是談到的傳播方式,重復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注意大家的不同認識。
例如: 香蕉種子、菠蘿種子是怎樣的。 最大的種子是什么?
播放種子的相關課件:種子的樣子和成熟后傳播的方法向中心型、發散型、無序型。
1. 討論:剛才看到了哪些種子?
2. 他們分別長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小結;種子的傳播方式,種子的多樣性,成熟后是怎樣傳播的?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討論初步了解平衡的意義
2、通過操作明白物體是如何保持平衡
二、活動準備
1、科學材料蝴蝶玩具組
2、準備文具筆
3、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游戲
師:小朋友們今天啊,我們來做了平衡游戲,大家抬起自己的一只腳站立,看能不能站穩?(幼兒操作)
師:那現在我們把雙手張開,左右擺動看能不能比剛剛站的更穩?站得更加久?(幼兒操作)
師:通過這個小游戲,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平衡了嗎?知道怎樣保持平衡了嗎(幼兒回答)
師:平衡是指物體保持一種狀態,就像剛才我們單腳站立張開雙手那樣保持著站穩那樣的動作就是平衡。那要怎樣才能保持平衡呢
今天啊,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一起來試試看怎樣保持平衡?
。ǘ┙處熓痉墩故緦嶒炦^程并讓幼兒操作如何才能保持平衡
1、老師展示蝴蝶平衡實驗器具、硬幣
2、老師先示范實驗給幼兒看(讓幼兒學會實驗的步驟)
3、讓幼兒自己操作親身感受物體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4、輔助觀察能力較弱的幼兒讓他們完成實驗并能了解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5、幼兒操作后老師通過提問來引導他們知道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師:小朋友們現在知道蝴蝶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嗎?(幼兒回答)
師:哦,小朋友們還不明白是嗎?沒關系,我們再做個實驗讓小朋友們能更清楚些。
6、通過再一次的實驗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如何保持物體的平衡
師:看老師手上拿了什么?(幼兒回答)
師:是筆,那現在啊,老師把蝴蝶放在筆頭上,你們看蝴蝶站穩了嗎?為什么?(幼兒觀察并回答)(還可以讓他們用手指代替筆來完成這個實驗)
師:對啦,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蝴蝶可以保持平衡是因為蝴蝶的嘴巴,蝴蝶的嘴巴部分是整個蝴蝶的重心,所以啊,蝴蝶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三)小結
師:今天啊,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蝴蝶保持平衡是因為他的嘴巴是蝴蝶的重心,所以蝴蝶可以保持平衡,通過這個讓我們知道了,只要找到物體的重心,以器物支撐在物體的重心上,這樣就可以平衡的托起物體讓他不會掉落了。
師: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回去考考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懂不懂,也可以做實驗給他看,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相連方法,萌發探索興趣。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發現的相連現象。
活動準備:
回形針、夾子、小西紅柿、竹簽、白紙、繩子、雙面膠、積木。
活動過程:
1.游戲:找朋友
(1)聽到音樂響時,去找朋友。當音樂停下時,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朋友連起來。
(2)引導幼兒說說你和好朋友是怎樣連在一起的?
。3)教師小結。
2.兩兩連一連
。1)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幼兒說出名稱
。2)找兩件相同的東西,用你喜歡的方法把它們連在一起。幼兒嘗試操作。
。3)分享交流:你是選用哪兩件東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們連在一起的?
。4)教師小結。
3.借助他物連一連
(1)有些東西兩兩連在一起很牢固,有些東西兩兩連在一起一碰就散了。能否讓連在一起一碰就散的東西也連得更牢固些。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給予一定的幫助。
。3)分享交流:你是選用哪兩樣東西的?用什么方法使它們牢固地連在一起的?
。4)教師小結。
4.生活中的連一連
。1)請幼兒說一說平時還見過哪些東西是連在一起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或方便?
(2)延伸。除了我們剛剛發現的這些現象外,生活中這樣相連的現象還很多,我們回家再找找,把你的發現記下來告訴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與體驗用管子使物體改變運動方向的方法;
2.在玩中初步感知生活中管子的輸送作用。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管狀插塑的經驗。
材料準備:自制設計圖紙;2米長粗管子人手一根;各種配套水管轉接口若干;乒乓球、小汽車等滾動的輔助材料;玩具球門人手一個;管弦樂曲一首;臉盆一個(接水用);水一大瓶。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管子,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1.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這這么多的管子,你們在哪看到過它們?”
2.教師小結:哇,管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不不在,我們就跟管子做游戲吧!”
二、探索管子的玩法。
1.介紹材料及玩法。(師:老師準備了很多的小玩具,請你們想辦法讓小玩具從管子的這頭進去,從那頭出來。)
2.幼兒自由探索各種玩法,教師指導。
3.有針對性的請個別幼兒說說玩的方法并演示。
4.教師小結:平放管子用力推就能把東西推出來,抬起管子不用力也能試物體從管子里出來。
三、加深難度,探索讓球從管子轉彎進球門的方法。
1.師:我的球門轉彎了,你們能把球送進球門嗎?
2.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轉接口
3.幼兒自由選擇不同轉接口,玩球進門的游戲。(引導幼兒嘗試使用不同的轉接口游戲)
4.請個別幼兒玩法。(師:探索有失敗也會有成功,不過不斷嘗試總會成功的。)
5.教師小結:管子與管子的好朋友相互合作,就能使球轉彎。這就是管子的神奇作用,可以按照我們的需要轉彎。
四、聯系實際,按圖合作設計管子路線。
1.出示示意圖,觀察水怎樣從水廠送至新建小區。提問:一共有幾根管子?
2.集體合作根據示意圖連接水管。
3.驗證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將一瓶水從管子一頭倒入另一頭驗證結果)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熱水快點變冷的多種方法。
2、體驗參與實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塑料杯;溫度計;擦手干毛巾;冰塊;濕毛巾;小臉盆(中間加水);調羹;扇子;每組一塊記錄板、記號筆。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我這兒有杯熱水,這杯水一直放在這里,結果會怎么樣呢?
。ㄋ疁貢陆,熱水會變冷)
2、設計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方案。
。1)“你們有哪些辦法能讓熱水快點變冷?
“請你們三人一組,把你們商量的方法一個個記錄在格子里!
。2)幼兒分組討論并設計,教師巡回指導并了解幼兒的設計意圖。
。3)小組交流。
3、提出實驗要求。
。1)“現在我和你們來做個實驗,我不用你們的那些方法,讓熱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鐘內下降到幾度。你們就按照你們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本領大熱水的溫度降得低。
。2)引導幼兒分工實驗。
。3)實驗步驟:
小組商量各自的實驗項目——倒好熱水測量溫度并記錄——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5分鐘后再次測量水溫并記錄——做好一項后再做其他的。
。4)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交流討論。
。1)“你們一組用了哪些方法使熱水快點變冷的?實驗后的水溫是幾度?下降了幾度?(幼兒分組介紹)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實驗與非實驗的不同。
“為什么我的這杯水溫度下降慢,而你們的熱水就下降速度快呢?”
。ㄎ覀冇昧烁鞣N方法讓熱水里的溫度散發出來)
5、教師小結:
生活中許多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方法,用調羹攪拌、兩個杯子相互調換、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氣流通、添加冰塊、放在冷水里---,這些方
法都能能將熱水的熱量傳遞到冰塊和冷水里,使熱水的溫度降低,達到降溫的作用,而沒有實驗的熱水它只能將熱量慢慢的傳遞到空氣中,所以它的降溫速度就會比較慢。(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或留疑)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9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聲音辨別樂器,并能找到相應的擺放位置。
2、能仔細聆聽聲音,按規則操作。
二、活動準備:
1、鈴鼓、三角鐵等樂器
2、活動材料第6頁
三、活動過程:
。ㄒ唬┦裁礃菲髟诔瑁
1、教師一次介紹樂器的名稱并演奏,幼兒根據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指認“(樂器名)在哪里”。
2、請幼兒閉上眼睛聽樂器發出的聲音,辨別是什么樂器在唱歌。
3、請個別幼兒蒙上眼睛,聽聽什么樂器在哪個位置唱歌。
。ǘ菲髟谀睦?
1、出示格子底板,將鈴鼓、三角鐵、圓舞板、雙向筒、鼓的圖片貼在相應的格子里。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或幼兒)一次演奏五種樂器。幼兒睜開眼睛,根據聽覺辯論“十字格”中相應的樂器。
(三)樂器位置在哪里?
1、翻到幼兒操作材料第6頁
2、請幼兒先用手指做連線動作,確定之后再把樂器和十字格中相應位置的“▲“連上線。
3、巡回觀察,給需要幫助的幼兒提供指導。
(四)活動延伸:
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使幼兒知道樂器的名字。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10
目標
1.體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2.萌發對手影游戲的興趣。
準備
1.已有做手影游戲的經驗。
2.掛圖。
3.臺燈若干。
4.故事磁帶。
過程
1.它們是誰。
――幼兒觀察掛圖,自由交流。
――根據幼兒的熱點話題設疑:你看到了什么?新房子中為什么總會出現黑影?它們到底是誰?
2.誰是新鄰居。
――幼兒帶著問題,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哪些小動物成了新鄰居?
――房子里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么回事?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11
活動意圖:
“我有一雙小小手”是省編幼兒園主題活動教材中班下冊,“我用感官去發現”這一主題中的二級主題內容。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引導幼兒通過認識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培養他們從小善于觀察和發現的好習慣,教育幼兒用自己的雙手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克服困難,增強責任感,使幼兒養成熱愛勞動和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雙手,體驗玩小手游戲的快樂,并在愉快的氛圍中用小手大膽表演。
2.學會保護自己的小手。
3.能大膽表達,創編動作,發展創造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投影儀、PPT課件、音樂磁帶、衣服、動物頭飾(貼紙)。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1.謎語激趣
師:小朋友,老師說個謎語,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十個好朋友,你有我也有。五個在左,五個在右。只會干活,不會開口。
幼:我們猜到了,是我們的雙手。
師:真聰明,猜對了,是我們的一雙手。下面,我們作個游戲吧。
2.拍手游戲,引出課題。
組織幼兒聽《小手拍拍》的音樂,邊聽邊做“拍手操”。
二、認識小手的基本構造
1.觀察講述,認識小手
師:剛才我們是用什么來做動作的?
幼:我們的小手。
師:你們的小手可真能干,F在請你們舉起自己的小手給老師看一下。啊,你的小手真白、真干凈,來和老師拍拍手吧!
(2)引導幼兒看自己的小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師:同伴間相互比比看,我們的小手大小是不是一樣的。
幼:不一樣,我的大,她的小。
師:我們的.兩只小手還有很多一樣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幼兒相互找小手一樣的地方。)
師小結:咱們的手有很多一樣的地方,我們都有兩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每一只手都有五個手指頭。手指上還有手指甲、手心和手背。
2.介紹并了解小手各部位的名稱。
師:向幼兒逐一介紹并說出,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名稱。
3.引導幼兒看大屏幕課件,師幼共同做手指操(手指寶寶睡覺)
師幼:同做手指操,讓幼兒加深印象,鞏固手指名稱。
4.一起唱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
三、了解小手的本領及用途
師:說說你們自己的小手有什么本領?
幼:吃飯、穿衣、上廁所、做游戲等。
(1)玩“手指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師:我做你們說:看老師伸出的手指,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師:我說你做:幼兒表演讓某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的動作。
師:你們的小手真是太靈巧了,下面,請你們用靈活的小手來疊一下自己的衣服吧。(看誰疊得又快又好)
(2)師幼評議,評選優勝者。
師:示范疊衣服的步驟:衣服要放平整,關上兩扇門,兩手抱一抱,點點頭,彎個腰,衣服疊好了。
師:大家做的真好,我們的小手真的聰明能干!
師:小朋友們,下面,我們看看小手還會表演什么動作?(課件演示)
①小手可以表示數字(1—10個數字)
②小手還會說話:(動作演示)再見、打電話、真棒……
師:我們的小手還有一個特殊的本領,看看這是什么?(出示投影展示手影動作)
師:看老師的手變變變,變成了什么?(變成小鴨、小羊、小貓、小白兔等)
師:我們的小手還能做手影游戲,咱么一起試試吧!
(鼓勵幼兒戴各種動物頭飾或貼紙,自由表現,大膽表演)。
四、活動總結
師:如果我們沒有小手會怎么樣?
幼: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也做不好
師:我們應怎樣去保護自己的小手?
幼: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手的清潔衛生;
師:每天擦一些護手霜;不玩刀子等銳器,不玩危險游戲……。
師: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呢?我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老師和小朋友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我們的小手才會更能干。下面跟著老師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拍手操》吧。
幼兒隨著音樂做《拍手操》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回家后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利用晚上的燈光繼續玩手影游戲,并想想影子像什么?(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2.回家后幫父母做一些事情,第二天早上來告訴老師。
本次活動結合幼兒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等特點,通過對手的了解和實踐活動,讓孩子學著用自己的雙手去幫助他人,教會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12
活動目標
1.了解元旦的含義,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2.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材料
課本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圖講述:
請幼兒翻開課本第34—35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幅小圖,說一說圖上畫有什么,人們在做什么。
2.教師小結
新年就是新的一年,新年的第一天稱為元旦。為了迎接新年,人們一般會在元旦前后舉行一些慶;顒樱Q為迎新年。
3.啟發幼兒回憶過新年的情景,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過新年的感受。
4.鼓勵幼兒積極參加迎新年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愿望。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13
活動目標
1、觀看石頭的外形,比較石頭的輕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欣賞三角龍灣風光片,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龍灣美景,感受家鄉美——火山湖
3、看圖及小片,了解火山、火山石及地球的結構,
教學重點、難點
石頭外形、輕重的原因
地球的構造,火山噴發、火山石的形成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三角龍灣系列自然景觀;地球的構造;火山噴發、火山石的形成。
物質準備:火山石、灣風光片、火山噴發圖片及小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假期就要開始,有的小朋友要與家人一起去外地旅游,這是一件好事,可在游玩的過程中,誰能做一個有心人哪?大家可以看一看,在你們的桌上放著大小不一樣的物體,是什么,小朋友們都知道,可你們動手試試看,有什么感覺呢?
二、實際觀察:
1、幼兒動手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
2、幼兒匯報比較結果:(有的石頭大、有的小、有的輕、有的重、外形)
3、談話:誰知道為什么大的石頭卻要輕,這是不合常理的呀?有誰能知道老師是從那里找到這樣石頭的?老師這有一個小片子,給你們看一看。
4、幼兒觀看龍灣風光片
5、啟發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龍灣景區的自然美景。
6、談話:老師今天給大家看的既大又輕的石頭就是從龍灣景區拿回來的,那里這樣的石頭有好多,為什么那里的石頭會這樣哪?讓幼兒先說一說(老師已提前讓幼兒收集相關的知識)
小結:因為那是一個火山湖,是火山噴發形成的。
7、幼兒看圖及火山噴發的小片(讓幼兒自己說一說對火山的了解,課前已安排收集)
8、小結:火山噴發,并不是山噴火,而是地殼內的巖漿在地球動力中,在好大的力量的作用下被擠壓所形成,就象一個小塑料袋裝滿了水,你不斷壓掄,就會噴水一樣。火山它噴出的液體,冷卻以后就形成了火山石。
9、幼兒觀賞火山石盆景,引導幼兒做一個有心人。
三、活動延伸:小朋友,在自己要去玩的地方,要發現美,創造美(撿拾一些樹根、石頭等),提示幼兒,不能為了自己的喜好去損壞大自然(可照相留念)。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14
活動目的:
1.感知許多物體(或圖形)可以分成相等的幾份,理解等分的含義;
2.嘗試運用等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3.喜歡等分物體的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使用過刀具,能安全使用刀具。
物質準備:紅、綠兩色同樣大的圓片人手一份;長方形、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紙片人手一份;剪刀、小刀、小盤子、筆若干;蘿卜片若干;、米、紅棗、花生仁若干;工具:塑料刀、剪刀、自制量杯果凍杯“分數圓片與數字連線”的作業單人手一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入課題讓幼兒用過操作初步理解等分的概念。
1.介紹玩法:魔術城里的這些東西,老師請小朋友去找一樣東西來分成一樣多的幾份,等下告訴老師。
師介紹材料:你想想看怎么分可以分得一樣多?你想把它分成幾份?這是什么?你怎么分可以分得一樣多?
幼兒操作材料:
第一組:紅、綠兩色同樣大的圓片、等邊三角形紙片
第二組:正方形紙片人手一份
第三組:花生仁若干,小袋子若干
第四組:繩子和剪刀若干
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2.分享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東西分?分成幾份?怎么分?
3.師梳理等分的概念:把一種東西分成一樣多相同的的幾份就是等分,有的小朋友是分成二份就是二等分,有的小朋友分成四份就是四等分。如果分成三份那會是幾等分?
二、幼兒分組再次操作,鞏固等分的概念。
1.介紹記錄要求:
2.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幼兒自由選擇小組操作活動)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能否根據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4.操作材料:
第一組:分米
第二組:分糖果、花生
第三組:分飲料(顏料水)
第四組:切豆腐干、蘿卜片等分現象
幼兒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你用什么辦法?你分成了幾份?小結:小朋友用了目測法、計量法、數數法等方法對這些東西進行了等分,想想看平時的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用等分也可以用這些方法去操作。(提示:客人來了分東西、小朋友班級里面分書本、橡皮泥等)
3.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分享等分餅干(華芙餅)
延伸活動:小朋友平時遇到什么事可以用等分的方法然后記在班級的這張記錄表上告訴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匯總 篇15
教材分析
風箏起源于中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陽光明媚的春天,正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風箏種類繁多,顏色艷麗,高高飄揚在空中的風箏令幼兒心馳神往。中班幼兒對風箏是熟悉的,但對風箏的種類卻比較陌生,開展此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孩子了解一些獨具地方特色的風箏文化,感知風箏的多種多樣,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各樣的風箏,感知風箏的造型、顏色等特征,知道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與同伴交流分享搜集的風箏的知識。
3、感受我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風箏的課件,音樂、各種風箏展覽,風箏的輪廓畫若干。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課題,激發幼兒欣賞風箏的興趣。長長一根線,掛在天空中。不怕風來吹,只怕雨來淋。
2、欣賞各種各樣的風箏實物和圖片,了解風箏的起源。
。1)觀看課件,欣賞風箏展,了解各種各樣的'風箏。提問:你欣賞到了哪些風箏?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小結:蝴蝶風箏,魚形風箏、蜈蚣風箏等,風箏的種類很多,顏色多樣,但它們都有一條長長的線牽著。
。2)引導幼兒了解風箏的起源。
、儆^看課件,了解“龍”形風箏。提問:這是什么樣的風箏?龍代表什么?小結:“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風箏就誕生在我們中國,是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的。
、诼牴适隆讹L箏的起源》。
提問:是誰在很久很久前發明了風箏?小結:風箏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墨子的人發明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
3、觀看課件,欣賞特殊風箏圖片。
。1)了解夜光風箏。提問:這只風箏很特別,上面有什么?(一亮一亮的小燈)這叫夜光風箏。它適合在白天放還是晚上放?為什么?
。2)看課件了解最大和最小的風箏,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提問: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6000米長,重200公斤,這樣的風箏一個人能放起來嗎?怎樣才能放起來?(需要很多人幫忙、合作、團結)
世界上最小的風箏,只有零點幾厘米長,比蚊子還小,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你知道最長的風箏和最小的風箏是哪個國家的人制造的嗎?你覺得我們中國人怎么樣?
小結:世界上最長的風箏和最小的風箏都是中國人制造的,中國人真了不起!我們要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活動延伸
觀看課件欣賞不同風箏圖案,引導幼兒裝飾風箏。
。1)欣賞不同風箏的圖案和顏色。
。2)幼兒動手操作裝飾風箏,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多種材料裝飾出漂亮的風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