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最光榮主題教案(精選3篇)
勞動最光榮主題教案 篇1
現在的小學生大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全家人都圍著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在轉,被寵壞了。在學校生活中,這些學生反映出來的就是缺乏勞動習慣和勞動素質,而且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影響他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生活實例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2.體驗勞動的快樂,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從小培養愛勞動的好習慣。
3.增強勞動觀念,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排練詩朗誦、小品、合唱等節目。
2.準備視頻、收集照片等教學所需。
活動過程
一、觀寓言故事,惜勞動之果
1.觀看視頻:《葡萄園里的寶藏》。
2.談感受。
3.欣賞詩朗誦《勞動之歌》,明白幸福生活的來源,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聯生活實例,知勞動表現
勞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為一名小學生,你們認為都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勞動呢?
1.欣賞圖片(好的勞動表現:學校、家里、社會)。
2.談感受,進而追問在學校、家里、社會都需要做哪些勞動。
3.觀看小品表演:《值日一幕》。
4.敢說敢當環節。此環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最棒的孩子。(生大膽說,互揭短,批不足,談啟示)
。1)適時出示圖片(壞的勞動表現:學校、社會)。
。2)適時引出讀書也是一種勞動,是腦力勞動的重要表現,只要把功課學好,長大為祖國作出貢獻,那就是一種勞動。
。3)適時出示一些辨析題:
小宇在校大掃除時表現的特別積極,老師表揚了他;氐郊液,媽媽讓他把垃圾丟到樓下垃圾桶里,他卻只顧看電視。
烏云密布,眼看要下雨了,鄰居王奶奶不在家,衣服還晾在外面,小蘭趕緊跑去收了起來。
小杰每天放學回家就坐在飯桌前等待爸媽把菜上齊,飯端好。
小雅都是自己疊被子,自己整理書包,并且主動洗碗,打掃衛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生判斷并說理由)
三、品名人故事,懂勞動之益
勞動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他們無一不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去創造自己的一切。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名人的勞動故事吧。(課件出示:麥當勞老板的勞動故事)
1.看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或者你想到了什么?
2.小結:孩子們,類似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成功有時候不在乎學識的高低,而是在乎細微之處,只有我們關注細節,從小事做起,熱愛勞動,我們才能出類拔萃,走向成功。
四、評勞動明星,形榜樣引領
課件出示評選要求:
在校園做熱愛勞動的好學生;
在家里做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在社會做熱愛勞動的好公民;
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請孩子們說說自己心中的勞動明星,并講述理由。(評出勞動明星,并進行頒獎。)
五、唱勞動之歌,渲勞動光榮
勞動是高尚的。最后,讓我們用歌聲來表達對勞動的崇高敬意,用歌聲來傳達我們的志向,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吧。ㄈ帻R唱《勞動最光榮》)
勞動最光榮主題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成人的勞動,萌發幼兒尊敬勞動者的初步情感。
2、激發愛勞動的情感,感意為集體做事。
3、了解成人的'勞動,激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預備一些小水桶、抹布、小刷子等工具,供幼兒勞動之用。
2、選擇人物(如商店售貨員,汽車的司機,廚房的廚師,馬路上的警察),帶領幼兒觀察成人的勞動。
3、創設環境:老師和幼兒共同收集材料,布置成人勞動成果展覽會(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預備一些成人勞動的照片和圖片。
活動過程:
1.在選擇好的地點觀察成人的勞動
2、師介紹一下,幼兒園廚房、清潔工等、園外售貨員、交通警等。帶領幼兒觀察成人的勞動,可以是一個對象,也可能是幾個對象。在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成人勞動,并通過與成人交談,了解勞動的辛勞與愉樂。
3、引導幼兒:誰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我們出門可以坐車,餓了可以去飯店吃飯,買東西可以進商店,……非常方便,你們知道誰給我們送來這些方便?”問幼兒如果沒有他們的勞動,我們的生活將會怎么樣?
4、參觀勞動成果展覽會,教師應從幼兒的喜好、愛好出發,引導幼兒參觀,如在參觀前可提示“你最喜歡哪樣東西,它有什么用(點明這些東西是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等等。
活動結束:
告訴幼兒可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幼兒園做好小小值日生。
勞動最光榮主題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唱:《勞動最光榮》、《理發師》、《風車依呀呀》。
2、欣賞:《狩獵波爾卡》、《森林中的鐵匠》、《猴子蒸糕》。
3、根據音樂設計適當的表演、律動。
4、合作創編、表演《猴子蒸糕》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能較正確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風車依呀呀》《理發師》。
2、理解《勞動最光榮》的詞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3、欣賞樂曲《狩獵波爾卡》《森林中的鐵匠》,感受音樂活潑、樂觀的情緒和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積極展開想象。
教材分析:
1、《勞動最光榮》這是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1954年“全國文藝創作評獎”中獲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贊美了“勞動最光榮”。歌曲為五聲宮調式,帶變化的兩段體。
2、《風車依呀呀》這是一首農村兒童生活題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反映了農村孩子從小愛勞動、關愛父母的好品質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曲調歡快、活潑,富于兒童情趣。歌曲為不規則的一段體,由五個樂句構成。其中,第五樂句和反復后的結束句為擴充樂句,用襯詞“依呀呀”的多次重復進一步展現了兒童天真、純樸的形象和熱愛勞動的美好心靈。
3、《狩獵波爾卡》這是著名作曲家—奧地利的約翰施特勞斯1875年的管弦樂作品。該作品于同年10月5日首次演出。樂曲為復三部曲式。
4、《森林中的鐵匠》這是德國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創作的管弦樂作品。有人曾將此曲與艾倫貝格的《森林水車》和奧爾特的《鐘表店》并列為三首著名的描繪性標題樂曲。
5、《理發師》這是一首熱情、歡快的澳大利亞民歌,生動地表現了理發師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把理發師為他人服務時的愉快心情表現得栩栩如生。歌曲為大調式、單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
6、《猴子蒸糕》這是一首根據壯族民歌音調編曲而成的敘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敘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請小狗幫助時,未能得到小狗的幫助,便自己動手解決了問題。當猴子蒸好糕時,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攔和“嘲笑”。
教學重點:
1、積極創設、營造教材主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逐步領悟、形成“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勞動”、“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的情感、態度。
2、繼續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連貫流暢地演唱歌曲、表達感情。
3、在創設的情境中欣賞器樂作品,積極展開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歌曲《風車依呀呀》第11-16小節音區偏高,容易出現喊唱的毛病,應從情感表達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引導。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勞動最光榮》。
2、歌曲《理發師》。
教學目標:
1、了解《勞動最光榮》的內容,熟悉歌曲音調,初步模唱歌曲。
2、能較準確而有表情地演唱《理發師》,并隨伴奏進行表演。
3、在實踐活動中領悟“勞動最光榮”之道理,樹立“愛勞動”,“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的意識;培養大膽表現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導入《勞動最光榮》。
2、播放范唱錄音。
3、按歌曲節奏帶領學生分句朗讀歌詞,引導學生了解詞意。
4、播放范唱錄音,引導學生再次完整傾聽后,組織學生隨范唱錄音輕聲跟唱。
5、學生隨伴奏錄音輕聲演唱,教師在必要時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結、談話導入《理發師》。
7、創設情景,觀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發師》范唱表演。
8、組織討論,讓學生說說看到的情境。
9、教師朗讀歌詞一遍后,分句帶領學生朗讀。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學生輕聲唱詞兩遍。
11、跟隨伴奏帶演唱。
12、引導學生作表演唱。
隨筆:了解《勞動最光榮》的內容,初步能模唱歌曲;能較準確有表情的演唱《理發師》,并能跟隨伴奏進行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風車依呀呀》。
2、用自選的樂器或效果聲模仿風車聲插入演唱作伴奏。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唱《風車依呀呀》,并通過演唱及表演活動,感受歌曲的風格、情趣。
2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并在演唱表演的過程中,促進“勞動光榮“、“關愛父母”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
1、隨伴奏復習《勞動最光榮》《理發師》演唱。
2、聯系上兩首歌曲表現的內容,設計話題導入《風車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錄音。
4、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情緒,了解歌曲表現的內容和情感。
5、再次播放錄音范唱。
6、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結合歌曲找答案、談感受。
7、帶領學生分句朗讀歌詞兩遍。
8、隨伴奏琴聲,分句模唱歌詞二至三遍。
9、隨伴奏輕聲、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結合歌曲情緒,指導唱好結束句。
11、啟發思考,讓學生在演唱中適當地加入“模仿的風車聲”。
12、小組商量,設計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組形式表演唱。
隨筆:初步會演唱本歌曲,通過演唱及表演活動,感受歌曲的風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