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為大班教案(精選4篇)
健康行為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體驗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 知道遇到突發事件時的安全處理方法。
3、 會正確判斷日常行為,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表述。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 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實物:七巧板拼圖、醋、鈴鐺。
2、多媒體課件
3、標記圖若干張、展示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體驗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戲活動“猜猜猜”,用耳、鼻、眼進行判斷。 師:猜--猜--,猜一猜,我們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問你
(1)什么樂器在歌唱?唱著什么歌?(鈴鐺 x x x )
(2)什么氣味飄過來?(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圖形來?
2、教師小結:哇,原來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這么大啊!
(二)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蟲子飛進耳朵里
1、觀看錄像1(內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們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蟲飛進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難受。)
問:哎呀,發生什么事了?小蟲飛進了蘭蘭的耳朵里,這可怎么辦?(相互討論)
2、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觀看課件:媽媽用手電筒照蘭蘭的耳朵,小蟲飛出來了)
問:蘭蘭找到了誰呀?會發生什么事? 小蟲為什么會從耳朵里飛出來?
教師小結:如果以后遇到小蟲飛進耳朵里,我們不要著急,可以自己先用手電筒試一試,不行時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二:積木塞進鼻子里。
1、 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教師:我們的鼻子有時也會生病,那會怎樣?鼻子塞住會有什么感覺?(體驗鼻子塞住的感覺)
2、觀看錄像2(內容:吃完午飯,玲玲在區角里玩積木,不小心把積木塞進了鼻子里,氣也透不過來。)
(1)分組討論:玲玲可能會用什么辦法取出積木?
(2)小組匯報,取出積木的方法。教師用圖標展示:用棉簽、鑷子等工具取出來;用手挖、擤鼻涕、打噴嚏取出來;請醫生、老師、長輩等大人幫忙解決。
(3)集體討論: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哪種方法是不安全的,為什么?
(4)集體模仿擤出異物的正確方法: 按住沒有積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結:遇到這種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試一試,如果不行馬上請大人來幫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觀看錄像3(內容:戶外活動時,東東在沙池邊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睜不開了。)
2、幼兒選擇處理方法
第一種:東東用手揉;第二種:請大人幫忙。
2、兩隊說出選擇的理由。
3、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傷,請大人幫忙才是最安全的。
問:在我們生活中,有時不小心也會發生危險的事情,如果發生了,我們怎么辦?
總結:當我們遇到危險的事情時,應該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試一試,不行再馬上請大人幫忙解決。
(三)判斷日常行為。
1、觀看錄像4(三段內容:對著耳朵喊、用鉛筆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車里看書)
問:你發現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有什么危害?
2、觀看錄像5(五段內容:口含筷子去盛飯、倒滑滑梯、躺著看書、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綠色植物)
問:請你用一句話告訴他:應該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輕輕捏捏小鼻子,再來深深吸吸氣,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輕輕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輕輕揉揉小耳朵,從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我的全身都舒服。
活動反思
《綱要》強調:“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主體發展,關注幼兒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有效探討的引導者、個性發展的支持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1、 良好氛圍的營造者
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兒不想、不能、不敢參與活動,與教師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教師就應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在活動中,運用游戲“猜猜猜”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現,個體、小組、集體的問題討論等形式引發幼兒學習熱情,最后用我們來做“保健操”進一步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有效探討的引導者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幼兒是以自身主動的學來積極建構自己這一建筑物。而教師的“教”則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學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帶領幼兒完成探討過程的。首先通過問題:“如果小蟲飛進了你的耳朵,你會怎么辦?”“玲玲可能會用什么辦法取出積木?”再為后面“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獲取安全的處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在隱性的引導中,使幼兒積極、主動進行探討,體驗學習的快樂。
3、個性發展的支持者
《綱要》中指出:“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拋出了問題:“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兒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有的意見是正確的,有的意見存在一定危險性。這時我沒有馬上否定幼兒的意見,而是鼓勵其他幼兒大膽發表不同的看法,并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總結。在這里,我的觀點是,傾聽不同幼兒的聲音,支持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
4、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處理中,我與幼兒一起參與判斷、辯論,充分感受師幼關系的平等和諧,也讓幼兒在幫助、教導教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幼兒探討“哪種方法是安全的?”過程中,我們都發現有個別幼兒說理(如:醫生是有豐富經驗的、是專門給病人看病的……)比教師考慮的更全面,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確實,師幼互動是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從中汲取經驗與成長的養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這正是我們每個教育者所期望的。
健康行為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懂得隨地吐痰是不衛生、不文明的表現。
2.結合圖片和討論,知道有些病菌會通過空氣傳播疾病,了解隨地吐痰傳播病菌的危害。
3.逐步養成不隨地吐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了解隨地吐痰不僅會污染生活環境,而且還會危害身體健康。
圖片(小朋友隨地吐痰)
2.請小朋友回家向爸爸、媽媽咨詢有關痰和病菌傳播的危害。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使幼兒明白:我們不能隨地吐痰,隨地吐痰是不文明、不衛生的行為。
2.教師引導幼兒參與討論:
在我們的痰里面,有什么?
你知道痰里面的病菌是怎樣傳播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談談痰傳播疾病的途徑。
3.教師小結:生病的病人身體內有很多的病菌,吐出的痰里也村有許多的病菌,這些闥如果被人踩了,就把細菌帶到了各個地方;這些痰被太陽曬干了,痰里的病菌會跑道空氣中,就會被吸入我們的身體內,傳播各種病菌,危害人體的健康。
4.組織幼兒討論:
自己在生病痰多的時候,如何保護他人的健康和環境的衛生?
使幼兒明確衛生要求:不能隨地吐痰,咳嗽時不要正對他人,并且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嘴巴。
如果你有痰呀,怎么辦呢?
幼兒與教師共同討論并得出以下的結論:
①吐在垃圾箱中。
②如果附近沒有垃圾箱,可以把痰吐在紙頭上,等有了垃圾箱再扔進去。
③可以把吐在廁所里,用水沖掉。
2.了解病菌傳播的多種途徑。
你知道哪些疾病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呢?(感冒、肺結核等)
你還知道哪些疾病,它們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播的?
(教師舉例,如:紅眼病——接觸傳染)
健康行為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守時的重要性,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
2.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幼兒操作材料《健康·做個守時的好孩子》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不守時的煩惱》。
提問:小虎不守時表現在哪里?小虎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回家,遇到了哪些不開心的事?為什么會發生這些事?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分組交流討論:怎樣做個守時的孩子?
3.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做個守時的好孩子》
(1)幼兒看看、說說圖片內容。
(2)按照要求看圖連線。
4.模式游戲"小學生課間10分鐘"。
玩法:提供材料,讓幼兒操場上自由活動。10分鐘后,教師發出信號,幼兒收拾材料回到指定的地點,比比誰最守時。
附故事:不守時的煩惱
小虎從來沒有時間觀念。媽媽說吃飯時間到了,小虎不聽,還要玩。爸爸說睡覺時間到了,小虎不理睬,繼續看電視。老師說上幼兒園不要遲到,小虎經常遲到。小朋友說:"如果大家都像你,這個世界要亂套。"小虎不相信。
小虎早上起床,想吃早點。媽媽說:"早餐時間已過,早點都吃完了。"小虎只好自己去買早點,可是所有的食品店都關門了。小虎問:"上班時間到了,你們怎么不開門?"營業員說:"我們沒有時間表,想什么時候營業就什么時候營業。"小虎氣壞了。他來到幼兒園,老師說:"廚房阿姨上班遲到了,來不及做早點。"這可好,小虎餓得受不了了。下午放學,別人都回家了,小虎的爸爸還沒來接他,急得他打電話問爸爸:"爸爸,您怎么到時間不來接我?"爸爸說:" 急什么,我還要同朋友聊天呢。"這天,小虎很晚回到家,他想看的兒童片已經播完了,急得他直叫喚:"今天真是亂成一團。"
健康行為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合理的飲食結構,培養科學進餐的好習慣。
2.嘗試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對食物搭配感興趣。
3. 主動和同伴交流,并能對自己和同伴的設計進行恰當的評價。
活動準備:
各種食物圖片、盤子,健康金字塔范圖、營養師標志、肥胖及營養不良兒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幼兒嘗試第一次挑選自助餐。
1.導入。以營養師的角色將幼兒帶入游戲情境。
師:小朋友,這里是哈哈餐廳,我是哈哈餐廳的營養師。
2.談吃自助餐的經驗:挑選食物的注意點。(教師加以總結)
3.幼兒為自己挑選一份自助餐。(把食物圖片貼在盤子里)
4.和身邊的伙伴交流所選的食物。
5.挑選幾個選擇菜肴具有代表性的幼兒,請幼兒討論他們的自助餐搭配是否合理。
6. 營養師針對幼兒挑選食物的情況進行小結。
二、借助范圖,逐層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
1.營養師介紹 “健康飲食金字塔”:(分五層)
A.介紹第一層
在金字塔的底層是我們平時進餐中最重要、也是吃的最多的食物,想一想幼兒園家里平時吃的,你們覺得會是什么呢?(分別出示最底層圖片)谷類食物有哪些?為什么要吃谷類食物?
小結:谷類食物能為我們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讓我們有足夠的精神和力氣來生活和運動,所以我們離不開谷類食物。
歸納兒歌:“寶塔底層最重要,谷類食物營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