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公開課動物之最教案(通用2篇)
大班科學公開課動物之最教案 篇1
一、教學理論依據:
《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發現問題。追隨幼兒園大班孩子的特點,喜歡小動物,親近自然,樂于動手動腦發現問題并能通過簡單的判斷你推理,了解事物的一些簡單的本質特點。所以我讓孩子圍繞"動物與生活環境的簡單關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動物保護色奧秘的活動,讓幼兒感受自然,培養幼兒觀察思考的習慣。
二、實施策略;
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應采取恰當的方法讓幼兒自主愉快的發現問題。《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加嘗試。"為滿足幼兒對動物充滿好奇的天性,本次活動我采取以下策略:
1、情景導入法:通過設置情景集中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
2、發現法:通過為幼兒提供進行發現活動的圖片材料,是他們自己嘗試探索,發現知識,充分體現幼兒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
3、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本次活動我以游戲"我來幫幫你"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既能更好的達到活動目的,又能很好的鞏固所了解的知識。
三、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動物為了生存利用保護色來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2、通過觀察操作,培養幼兒善于觀察,樂于思考的習慣。
3、感受"保護色"的神奇,萌發探索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讓幼兒了解有些動物是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萌發探索動物保護色的愿望2、難點:理解什么是動物保護色。
五、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竹節蟲,蜥蜴,北極熊,蜜蜂等動物圖片;3、小動物卡片若干;4、花園背景圖;5、教學資源。
六、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集中幼兒注意力,激發興趣。
(森林里要開一場盛大的舞會,動物們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咦,怎么這么安靜?動物們都去了哪里?我去打聽打聽,做聽的動作。原來,動物們開舞會的時候,飛來了一只老鷹,老鷹餓的肚子咕咕叫,想要抓小動物吃掉來填飽肚子,動物們害怕極了,都藏了起來,藏在哪里了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進行提問,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動物保護色。
(1)、青蛙圖片:
提問:這是誰?它藏在了哪里?
青蛙和草叢的顏色怎么樣?
它為什么要藏在這里呢?
小結:青蛙藏在草叢里,青蛙和草叢的顏色很相似,老鷹不容易發現它。
(2)、枯葉蝶圖片:
提問:這張圖片里藏著一只小動物,你發現了嗎?
它藏在了哪里?你認識它嗎?
枯葉蝶的顏色和大樹的顏色怎么樣?
它為什么藏在大樹上?
小結:枯葉蝶藏在了大樹上,它身體的顏色和大樹的顏色很像,老鷹來了沒有發現它。
(3)、花螳螂圖片:
提問:它是誰?
它藏在哪里?為什么藏在這?
小結: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花螳螂,它藏在和自己身體顏色和相似的花朵上,老鷹來了發現不了它。
過渡語:青蛙,枯葉蝶,花螳螂,它們可真聰明,都藏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相似的地方來保護自己,老鷹來了都沒有發現它們。那森林里還有哪些動物也藏好了?
2、出示圖片材料,請幼兒自己觀察交流,感知發現動物保護色,萌發幼兒探索動物保護色的愿望,培養幼兒觀察思考習慣。
個別提問:你找到了誰?它藏在了哪里?
你覺得它為什么會藏在這里呢?
小結:大自然中的動物們可真神奇,它們身體的顏色和生活的環境特別相似,遇到危險時,它們會用身體的顏色來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現,我們把動物身體的這種顏色叫做動物保護色。
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們都藏好了嗎?小螞蟻藏在了哪里?小青蛙藏在了哪里?
小結:小動物們都藏得很好,都能用自己的保護色保護自己,它們說謝謝大家。
5、播放教學資源,了解動物保護自己的其他方法。
小結:壁虎遇到危險時斷掉自己的尾巴來救自己,刺猬會蜷成一個球,敵人不敢靠近,狐貍放臭屁,它們辦法可真多。
七、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科常活動,科學活動要求教師的語言更精準、更簡明扼要,有豐富的知識的儲備及很強的操作活動掌控能力。在本次研討活動中,我對動物的保護色的知識做了一次認真地功課,因此當幼兒說到某種動物保護色時,都能準確地進行判斷。在目標與環節方面,我覺得目標與環節是匹配的,環節是很清晰的,一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動物的保護色;第二個環節就是通過分辨、討論認識了解哪些動物是有保護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第三個環節就是經驗的遷移,激發幼兒進一步的探索。在第三個環節中,我運用了讓幼兒拼圖找出動物,幼兒的興趣很高,操作也很快樂,都能找出動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大班科學公開課動物之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分類,讓幼兒進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
2、發展幼兒的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根據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并理解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動物卡片
3、動物的家背景圖片2張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閉上眼睛聽并說出你聽到了什么,把眼睛睜開再看一遍,說出你看到了什么。
2、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特征嘗試分類
3、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那個動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歡吃什么?
4、引導幼兒根據已往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與家禽、家畜、飛禽和野獸有關的知識,并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①師:除了這些動物,小朋友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屬于哪一類?
②師: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
5、游戲:動物找家玩法:教師準備動物卡片,動物生活的背景圖兩張,讓幼兒拿上卡片看一看手上的動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就把它貼到什么地方
6、知識擴展觀看《動物世界》,豐富幼兒有關動物的知識,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動物奧秘的欲望。
在今天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動物特別感興趣。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但是活動過程中,課件上出現的動物種類有限,有些動物只能借助于圖片讓幼兒認識、觀察,因此教師在幼兒對動物認識經驗的把握不夠準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環節中對幼兒思維鍛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