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通用2篇)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1
幼兒手工課經常用到的材料“膠水”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內容。通過引導幼兒積極猜想和自主探索的方式,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會探索、分享過程和展示成果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喜歡并主動參加自制膠水的探索活動,并積極圍繞問題進行探索。
2、初步學習使用實驗探索有關的材料與工具。
3、感知牛奶與醋混合后的黏性特點,嘗試利用這個特點制作膠水。
重點:
探究制作膠水的材料與方法。
難點:
感知牛奶與醋混合后的黏性特點,并利用這個特點制作膠水。
紙條、小毛刷、廚房用的細眼篩子、小勺、玻璃杯、發酵粉、清水、鹽、
白糖、醬油、牛奶、食醋、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引出活動的內容。
(1)教師講述弗雷德的故事
故事:小螞蟻弗雷德最近迷上了做手工,保羅的生日快到了,他想在保羅的生日帶來之前做好手環送給它做生日禮物,但是當它在制作手環的過程中卻發現,用來粘手環的膠水用完了!
(2)師:小朋友們,剛剛故事中的弗雷德遇到了什么困難?他需要什么東西?
(3)激發幼兒制作膠水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做出膠水?
(4)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想與實驗。
(1)小朋友,你們猜猜這幾種材料中誰和誰混合在一起才能做成膠水?
(2)解讀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為每個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記錄表,第一列是今天實驗中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的所有材料;第二列是猜想欄,請你猜一猜哪四種材料混合在一起能制作出膠水,請把你猜想的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第三列就是去實驗驗證后的結果怎樣。如果你按照猜想的方法步驟實驗成功了,用什么方法記錄?沒有成功用什么方法記錄?幼:成功用勾勾表示,沒有成功用叉叉表示。
(3)實驗規則:
1、請小朋友首先用鉛筆在猜想欄里選出你猜想的哪些可以制作出膠水的材料。
2、實驗結束以后請把你實驗驗證的結果記錄在驗證欄里,并把記錄表帶回座位進行分享。
(4)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操作,探索制作膠水的方法。
(三)實驗分享
師:小朋友們,你們通過自己猜想的能制作膠水的材料,再經過自己的實驗操作,膠水制作成功了嗎?遇到了什么問題了沒有?請小朋友們來分享一下。
師小結:其實呀!制作膠水選擇材料最關鍵,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制作出膠水,選擇對了材料還得需要正確的方法和步驟,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制作膠水中必需的材料和正確的方法吧!
(四)出示制作膠水的步驟圖,幼兒進行觀察學習。并嘗試按照步驟圖再次嘗試制作膠水。
(1)幼兒觀看制作膠水步驟圖
玻璃杯里先倒入半杯牛奶,再放入兩勺醋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后用篩子放在另一個玻璃杯上進行過濾,將篩子上過濾出來的塊狀物倒進另一個空杯子里,再加入適量的發酵粉,再滴幾滴水,攪拌后就可以用來粘貼啦!
(2)幼兒再次操作實驗
(五)總結歸納實驗成果。
(1)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
(2)總結和歸納:牛奶中含有蛋白質,當牛奶與醋混合攪拌后,就會出現一些白色的、粘稠的塊狀物,這些塊狀物具有很強的黏性,再加入發酵粉進行攪拌以后就會把這種黏性變得更強!膠水就是運用這一原理制作出來的。
(六)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的手環都制作成功啦!接下來請小朋友們把你粘貼制作的手環送給你喜歡的老師或者小朋友吧!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能積極猜想哪些材料能制作膠水,并能根據自己猜想中的材料進行制作膠水,但是發現自己猜想的材料無法成功做出膠水有些失落感,但后面通過觀看正確制作膠水的步驟圖并按照步驟圖成功做出膠水,而且把手環也做好了以后就成就感倍增!不足之處就是: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缺乏,所以在猜想生活中什么材料可以做出膠水,很多孩子都無法回答。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好奇是幼兒的天性,動手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應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讓幼兒在動手中獲得對科學的興趣以及提高探究的能力。整個活動我遵循5-6歲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科學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讓他們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并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征或某個事物前后的變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科學探究中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鵪鶉蛋是幼兒早餐經常吃的食物,一次早餐活動,一位小朋友問老師“為什么鵪鶉蛋身上有斑點,不像雞蛋一樣白凈,鵪鶉蛋可以祛斑嗎?”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同時進行幼兒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我利用醋的酸性腐蝕能力,可以使鵪鶉蛋上的斑點脫落的現象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白醋能去除鵪鶉蛋的斑點,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
2、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對實驗進行操作、記錄、講解。
3、喜歡參加科學實驗活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白醋能去除鵪鶉蛋的斑點,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
活動難點: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對實驗進行操作、記錄、講解。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鵪鶉蛋、白醋、透明塑料杯、盆(水)、牙刷、毛巾、肥皂、洗衣粉、鑷子等。
2、PPT課件、幼兒實驗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森林里要舉行盛大的舞會,小動物們都在精心裝扮自己,鵪鶉蛋寶寶也想參加。可是它身上長滿了斑點,很傷心。它想,要是我把身上的斑點去掉,該有多好啊!
教師:寶貝們,你們有什么方法能幫助鵪鶉蛋寶寶把身上的斑點去掉嗎?(幼兒自由討論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幼兒自主嘗試鵪鶉蛋祛斑的方法
1、教師介紹水、毛巾、牙刷、肥皂、洗衣粉常見清潔用品,請幼兒猜想用這些清潔用品能不能去除斑點,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猜想,并說明記錄表(一)的記錄方法。
2、幼兒嘗試用清潔用品去除鵪鶉蛋的斑點,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說明規則,幼兒進行實驗。
3、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一),集體討論總結實驗結果。
教師:常見的清潔用品可以祛斑嗎?
4、教師小結:鵪鶉蛋上的斑點牢牢粘在蛋殼上,用一般的清潔用品很難去除。
三、認識白醋,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探究“給鵪鶉蛋祛斑”實驗
1、教師(播放課件):鵪鶉蛋還是很沮喪,怎么辦呢?對啦,我們去找熊醫生問問。熊醫生說:“我給你們一瓶神奇的水,你們去試試吧!”
教師:熊醫生給我們的神奇的水是什么呢?
2、認識白醋:教師出示白醋,請幼兒看一看、聞一聞。
3、幼兒分工合作進行白醋祛斑實驗。
教師:白醋真的能把鵪鶉蛋的斑點去掉嗎?我們去實驗室試一試吧!
(1)出示實驗材料,說明記錄表(二)的記錄方法。
(2)提出實驗要求:
幼兒兩人一組分工合作實驗,一人負責操作實驗;一人負責完成記錄表(二),并講解實驗結果。
(3)幼兒小組分工合作自由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幼兒實驗記錄表,講解實驗中的發現和結果。
教師:請講解員將實驗結果進行講述。
4、教師小結:原來,白醋里有一種叫醋酸的東西,它能將斑點和蛋殼分離開,我們就很容易去掉鵪鶉蛋上的斑點。
四、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1、教師: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作用呢?(幼兒自由表達想法)
2、幼兒觀看課件,教師總結:
醋常常用在燒菜中,去除腥味,又能產生酸酸的味道;醋可以當調料,增添美味;醋具有保健的作用;
醋可以殺菌消毒;醋酸可以去除污垢。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到班級進行陳醋、蘋果醋祛斑實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基本達成,活動中通過兩次實驗操作,讓幼兒知道白醋能去除鵪鶉蛋的斑點;通過遷移生活經驗了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以此達成認知目標。活動中第三個環節認識白醋,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探究“給鵪鶉蛋祛斑”實驗達成技能目標: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對實驗進行操作、記錄、講解。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于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并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系,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伙伴關系,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次活動也存在不足方面,如:在說明實驗規則環節不夠清楚細致,導致有的幼兒在操作時混亂,沒有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猜想環節,應該把記錄表展示出來,給幼兒充足的思考時間,教師還是過于把控時間。科學活動必須注重嚴謹性和科學性,教師的語言需要更精準、更具科學性,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對我有所進步,在今后的科學活動中能夠積累經驗,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