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16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戎、諸、競”3個生字,會寫“戎、嘗”等5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能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4、能理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學習王戎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教學難點:
1、能理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學習王戎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你想認識我嗎?那可要仔細聽了,
吾姓李,名群芳,猶愛讀書也。
你聽明白了什么?請學生回答。我們的古人就是這樣介紹自己的,你也能這樣向大家介紹自己嗎?(課件出示:吾姓——,名——,猶愛——也。)請學生介紹。我們中國的文字可真有意思。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介紹《世說新語》這本書。
2、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認識生字“戎”“戎”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斗、戰爭的意思。
3、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解題。取:摘道旁:道路旁邊。
二、檢查預習,熟讀課文
1、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糾正字音,指名讀朗讀課文。及時點評,隨機糾錯。
2、聽老師讀課文,劃出節奏,讀好停頓。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指導朗讀,學生自由練讀,要求注意停頓,讀出古文的節奏。
4、多種形式朗讀。
學生個人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總結古文學習方法一:反復誦讀
三、借助注釋,理解文意
(一)猜文意
借助注釋,試著四人小組說一說每個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好標注。
(二)交流匯報理解古文,體會人物精神
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交流一:第一句。
課件出示: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①交流理解嘗的意思,課件出示:嘗:曾經
你是怎樣知道的?借助注釋是我們學習古文的另一種好方法。
②交流諸的意思,引導學生看插圖理解。諸:眾多組詞:諸位、諸多。這句話的意思是王戎七歲曾經和眾多小孩一起去游玩。
③拓展:看圖補充句子:嘗與諸小兒。
交流二:第二句。
課件出示: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交流三:第三句。
課件出示: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交流四:第四句。
課件出示:取之,信然
(三)讀一讀,背一背
小古文大家都理解了,相信你們肯定能讀得更好了,自由朗讀課文。這篇小古文文字簡潔,根據提示背誦課文。
(四)講故事
同桌練習,學生上臺展示。預設:如果學生講不好,就引導可以加上動作、表情、想象等把故事講得更生動。
四、方法遷移,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用了兩個學習小古文的方法反復誦讀、借助注釋。弄清楚了這篇古文的起因、經過、結果。
2、下面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學習王戎的另一個故事《王戎觀虎》,要求:輕聲誦讀兩遍小古文。借助注釋,四人小組內說說這個故事。課件出示:
王戎觀虎魏明帝于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①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②,戎湛然③不動,了無懼色。注釋:①承間:趁機。②辟易顛仆:驚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詳沉靜地。
那你還覺得王戎是個怎樣的人?
五、書寫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諸唯學生觀察,老師范寫,學生每個寫兩個。
2、展示點評生字。同桌互評。
六、總結課文
1、背古文,說故事。回家后請大家把這篇小古文背給家人聽,并用自己的話和她們說說這個故事。
2、推薦閱讀《世說新語》,出示《世說新語》目錄,激發閱讀興趣。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二、學習重難點:
體會什么是尊嚴,學習通過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語言,表現人物的品質。
四、學習準備: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五、學習時間:2課時
六、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許多新的啟示。
二、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四、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做到熟讀成誦。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點,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走近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正式上課前,張老師先和大家來一個熱身小活動,我說上句,你們答下句。
人心齊,泰山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這兩句話和現代我們說的話一樣嗎?有何區別?語言簡練。像這樣的語言叫文言。由文言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書:文言文
今天,我們也將要學習一則文言文小故事,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寫生字“戎”字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斗、戰爭的意思。
指名讀題。你關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兒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讓我們帶著對題目的理解,一起來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書。
1、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聽老師讀課文。
2、這則文言文一共幾句話啊?(四句)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讀好它嗎?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文章3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嘗試停頓。
3、你們將字音讀準了嗎?檢查字詞句,開火車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講諸的意思,競正音,競是什么意思?爭著)
4、把這些句子送進文章里,你還會讀嗎?試著讀全文。誰來挑戰?
三、釋書。
1、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到底講的.是什么意思呢?請各位同學結合書中的注釋,四人小組,一人一句說說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補充。
2、誰做勇敢的第一人上臺來和大家說一說你對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學認真聽,過會他說完,你可以進行評價或補充。一句一句地說。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們現在能讀好他們了嗎?指名讀,齊讀。
4、誰再來完整的說一說全文的意思。指名說
5、這則文言文其實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下面請同學們,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可以加上恰當的內容,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
6、你講的真好!就請你將課文再次讀給大家聽一聽,注意讀準節奏,讀書故事的韻味。
7、這短短的49個字,你會背了嗎?自己背,指名背,齊背
四、尋書
1、同學們,為什么王戎說“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2、從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個什么樣的人?聰明,善于思考。
3、王戎除了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還是一位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篇有關于王戎的文言文。
4、請同學自己讀一讀,根據老師所給的注釋,能不能看出王戎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5、看你們讀的這么投入,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讀,王戎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勇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6、同學們,文言文難嗎?看,你們讀了一遍就能讀懂了!可真厲害!讓我們為自己鼓一次掌!
7、這兩篇關于王戎的文言文出示出自《世說新語》,全書有一千多則文言文,里全是這類有趣的小故事。推薦大家進行課外閱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學習運用抓住重點詞體會課文內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3、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壁虎的有關知識,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課時劃分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根據掛圖簡介壁虎,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壁虎的常識性課文,請用一句話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紹一下。
2、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
3、好,我們今天進一步學習有關壁虎的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抽生讀課文,注意準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自悟:課文介紹了壁虎的哪些特點?可分為幾個部分?
2、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
3、派代表匯報學習結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文,了解特點
你對課文的哪部分感興趣?可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選擇其中一個部分展開學習,注意用上以前我們學過的學習方法。
1、復習學習方法:如“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抓重點詞句法”、“反復朗讀,讀悟結合法”等。
2、自選學法自由組合合作學習。
二、匯報交流,深入理解
1.從壁虎的外形,你體會到了什么?
2.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了壁虎確實是名副其實的虎將?
(1)捕捉蚊子、蒼蠅、飛蛾。抓住描寫壁虎動作的詞,如“伸長”、“躍起”、“張開”、“吐出”等分析體會。
(2)捕食蝎子。抓住“面無懼色”、“毫不在乎”、“大發虎威”、“縱身一躍”等詞進行體會。
(3)用同樣的方法體會壁虎胃口很大、能飛檐走壁、巧妙避敵、喜歡清靜、機警的特點。
3.可借助多媒體教學,重點理解第六段。
(1)讀讀畫畫: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橫線勾出來。
(2)可借助媒體演示體會壁虎是怎樣“丟卒保帥”的。
(3)多種形式讀,體會壁虎的機靈可愛。
4.借助多媒體教學,體會壁虎冬眠的情景,說說哪些動物也像壁虎一樣冬眠。
5.總結交流、讀寫結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壁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3)讀寫結合:運用本課所學方法,觀察、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板書設計
吞食蟲子
捕食蝎子 名副其實的虎將
胃口大
10 飛檐走壁的虎將 飛檐走壁
巧妙避敵 大自然的神奇
靜靜冬眠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按課后作業中有關鯨的幾個方面的提示,給課文分段
2,能正確地拼讀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詞在句子中的意思;能按課后的問題讀懂課文
3知道鯨的形體,類屬及生活刁性,培養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能按照鯨的形體,類屬及生活習性這3方面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理解鯨是哺乳動物,不屬于魚類
三,教學準備:
鯨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能正確地拼讀注音的生字,理解部分新詞
2按課后問題的分段提示給課文分段,初步知道鯨的形體,類屬及生活習性
3學習第一段,體會鯨的龐大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讀題(注意正音),從課題中知道了些什么(體裁,揣測)
出示鯨的掛圖通過看圖,你知道鯨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生活在海洋里,形體像魚,很龐大等)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鯨的知識
2自學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通讀課文
(2)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嘗試自己解決
(3)引逐段默讀,劃出每個自然段中概括鯨的特點的句子
3檢查自學
(1)出示帶生字的詞,讀一讀
(2)請學生挑選易讀錯的生字詞領讀
特別注意:"鯨,斤"的區別,哺,壽(翹舌音)
(3)板書"肺",強調右半部分筆順
(4)討論難理解的詞語(酌情處理,上胯,鰭,須板等詞可利用掛圖或簡筆畫幫助理解)
(5)說說鯨有哪些特點交流中相機引導朗讀有關段落,明確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注意正音)
4,根據課后習題2,給課文分段
討論中引導學生明確以下兩點:
(1)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地說鯨是哺乳動物,第3,4自然段介紹鯨的胎生,用肺呼吸的特點,進一步闡述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應歸并為一一段
(2)第5,6自然段分別講鯨在吃,睡兩方面的特點,均屬鯨的生活習性,應歸并為一段
5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思考課后習題1
(1),圈劃最能表現這一特點的詞句
(2)討論:課文怎樣生動地寫出鯨的龐大
①出示課后習題3
(1),比較兩個句子意思表達上有什么不同(后者采用舉例,列數據的說明方法,引發讀者想象,更深切地感受到其嘴巴的寬大)
②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到鯨的龐大引導邊想象邊朗讀
(3)小結:課文抓住鯨龐大這一特點,采用了對比,列數據,舉例等說明方法,具體生動地寫出了鯨的龐大
網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三段,繼續按課后的問題讀懂課文
2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讀讀,畫畫,寫寫,進一步了解鯨的形體,類屬及生活習性,培養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1根據課后習題1(2),(3),自學第二,三段
2圍繞課后習題,四人小組范圍內交流討論
3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完成其中一,二項作業
(1)讀短文,然后聯系課文第二段內容展開想象,補寫蝦將軍的說話內容
一天,太平洋地區舉行規模盛大的魚類運動會許許多多各色各樣的魚都游到一個指定的海峽,并順利地通過蝦將軍把守的賽場大門一條小鯨得到消息,也急忙趕來參加,當他正準備游進賽場大門時,被蝦將軍擋在門外鯨覺得莫名其妙,便問:"我為什么不能進去"蝦將軍說:"因為你不屬于魚類,所以不能人內參賽"鯨既委屈又生氣,振振有辭地說:"我的名字是’魚’字旁,人們也常叫我’鯨魚’,我怎么會不屬魚類呢"蝦將軍很有耐心地解釋說:鯨聽后想了想,覺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填表,并說它們是怎樣吃食的
種類
吃什么
怎么吃(動詞)
(3)把鯨呼吸,睡覺的特點,用簡筆畫形式畫下來,配以文字說明
4交流討論,相機指導朗讀
5你對鯨哪一方面的特點最感興趣,重點讀那一自然段
6總結全文
(1)學習課文,你對鯨有什么新的認識還有什么疑問(鼓勵學生到課外查找資料釋疑)
(2)縱觀四篇常識性課文,你認為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7作業(任選一題)
(1)分類摘錄采用舉例,對比,打比方,列數據等說明方法的句子,讀一讀
(2)課外觀察一種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點,用上常用的說明方法,寫一段話
板書:重量
體形很大長度
胎生說明方法
鯨哺乳動物舉例
用肺呼吸列數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習性
怎樣睡覺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劫奪”“嗥叫”“急不可耐”“故技重演”“心滿意足”“群起而攻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馬蜂和棕熊的特點。
3、自主勾畫課文中描寫生動的詞句,體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劃分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材簡析
二、解釋字詞
撩:挑弄,引逗。
節日:這里指熊在夏秋兩季可以大飽口福,猶如過節般高興。
第1段只有一句話,介紹了熊的特點是“愛撩蜂”,吃蜂蜜。在教學時指導學生通過換詞法理解“撩”,聯系下文理解“節日”。
蜂蛹:蜜蜂雄性幼蟲封蓋后到羽化出房前這一變態時期的營養體,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營養食物。
劫奪:搶劫,掠奪。在學2段時先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這個詞語。到教學4、5、6段時,再抓住對大棕熊撕蜂巢、搶蜂蜜時傳神的動作描寫,進一步理解“劫奪”。
三、了解課文
第2段主要介紹了馬蜂的特點:體態大、毒性大、巢房大、蜂蛹大、攻擊性大,而且專門偷吃蜂蜜。
教學這一段時,可以結合課后題1,讓學生帶著“馬蜂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讀書,重點讓學生抓住第2句話,感受被馬蜂刺到的嚴重后果。抓住“攻擊”和“抗擊”,體會馬蜂與工蜂戰斗的激烈。
猖狂:狂妄而放肆。
緊扣第3句中“地上落了一層層的工蜂”,抓住“一層層”,進一步體會馬蜂和工蜂之間戰斗的激烈,以及馬蜂在偷吃蜂蜜過程中的“猖狂”。在讀爺爺的話時埋下懸念:熊能收拾如此猖狂的馬蜂嗎?
這是一個過渡句。
嗥叫:野獸吼叫。
急不可耐:形容非常迫切的樣子。
第5段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熊的特點:在山崖下打轉,吃不到蜂蜜時的“心急”,主要通過“急得團團轉”“嗥叫”等描寫來體現;想出妙招,從山崖往下滾時的“聰明”,主要通過“瞧了又瞧”“穩穩地站定”來體現;撕開蜂巢,吃蜂蜜時的“貪婪”,主要通過“得意”“一下”“撕開”“急不可耐”“大嚼”來體現。
教學時引導學生勾畫這些讓人印象深刻,最能表現大棕熊特點的詞句,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悟,并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大棕熊的特點表現得如此充分?對動作、神態的細致描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6段可以分作兩個部分:第一是馬蜂大戰棕熊,棕熊劫奪成功。第二是棕熊故技重演,從山崖上滾下來,禮貌告辭。
教學第一部分,學生勾畫出對馬蜂的描寫后,可以緊扣“群起而攻之”這一關鍵詞,從“數以萬計”體會“群”的勢力的強大,從“叮”“咬”“蜇”體會“攻”的氣勢的逼人,從“把大棕熊叮成了一團大蜂球”體會“群起而攻之”的瘋狂。學習大棕熊吃蜂蜜的'情景,可以和第2段中的“劫奪”結合理解。一個“任”字,表現出劫奪時的志在必得,無所顧忌,“護住”又表現出熊的聰明,而“大嚼”“足足”“心滿意足”等動作、神態充分表現了大棕熊的貪心。教學時讓學生緊抓重點詞句品讀,既要通過朗讀體會到戰斗的激烈和棕熊的貪婪,更要在讀中悟到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第二個情景時,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故技重演”,聯系第5段內容理解,棕熊又用了和剛才一樣的方法從山崖上滾了下來。也要提示學生,雖是“故技重演”,可是也有不同,思考:不同在什么地方?引導學生讀書,體會到棕熊的收放自如:剛才是“穩穩地站定”,現在是快要沖到小屋前時,它“突然剎住了身體”;剛才是“大聲嗥叫”,‘連續轉了兩三圈”,現在是“似乎很禮貌地向我們大吼一聲”,然后“搖搖擺擺地走了”。從熊吃飽以后的表現,又可以體會到它可愛、有趣的特點,于是棕熊的形象就變得豐滿了。在朗讀時,引導學生把我們的“緊張”和棕熊心滿意足后的那種閑情逸致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把握大意
1. 默讀課文,想想每段的意思。
2. 交流、點撥。
3. 試著說說全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1. 學習第1、2段,初步感知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點。
(1)自讀、勾畫能表現馬蜂、棕熊特點的句子。
(2)交流、引導:重點抓“劫奪”體會熊的貪,抓“三針刺”體會馬蜂的毒性大,攻擊性強。
2. 學習第3段,著重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1)默讀思考:在馬蜂與工蜂的戰斗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馬蜂的“攻擊性強”?
(2)交流。
3. 學習第4、5、6段,勾畫描寫生動的詞句,著重體會馬蜂“群起而攻之”的強勁和棕熊“劫奪”過程中的聰明、貪婪、可愛。
(1)勾出描寫生動的詞句,自讀體會。
(2)交流感受,指導朗讀,重點圍繞“劫奪”,從上山崖時的聰明、吃蜂蜜時的貪婪、下山崖時的可愛三個方面了解熊的特點;圍繞“群起而攻之”,體會馬蜂攻擊性強的特點。
(3)師引讀5、6段。
三、總結全文,悟得方法
1. 讀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能把馬蜂與熊的特點寫得生動、傳神?
2. 交流、總結:抓住極具特點的神態、動作進行描寫。
四、課外作業,加強練習
1. 布置小練筆。
2. 反饋修改。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面對不同的情況,向別人介紹自己。
2.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自我介紹,有禮貌地提出意見。
教學重難點
對象和目的不同,介紹的內容有所不同。
教學策略
首先利用本單元課文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交流興趣。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自我介紹”這一話題的興趣,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設置的情境,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能在不同的情況下,相應調整介紹自己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談話導入,提出任務。
師導入:通過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有許多新的收獲。如,描寫人物,要抓住其語言、動作的特點,我們要把這種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向別人介紹自己:和別人初次見面、轉學到新學校、應聘校報記者……面對種種情況,我們應該怎樣自我介紹呢?今天的口語交際,我們就來討論討論。(課件出示:自我介紹)
2.小組討論,明確要求。
(1)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選擇或創設一個情境,試著作自我介紹。介紹前,想一想是要向誰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紹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2)師指名讀要求。
(3)同桌討論交流自我介紹時要注意些什么;師指名交流。
(4)師小結:自我介紹時,要明白向誰介紹自己,了解介紹自己的目的,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本次口語交際重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討論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要求,全面互動,能把教師的單向灌輸變為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按要求去交流。同時,有了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目標與要求也落實到了每位同學的心里,使交際活動有所成效。
板塊二 選擇情境,全班交流
1.引導生明確面對不同的情境,自我介紹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課件出示課本中創設的情境。
(2)師指四名生分別讀一種情境。
(3)明確不同的情境下,自我介紹應該側重的方面。
①師引導: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場合,我們介紹自己的.內容應該進行怎樣的調整呢?請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②四人小組內互相討論,相互補充,明確注意事項;師巡視指導。
③師指名交流。
(4)師小結:轉學到新的學校應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應聘校報記者時,應著重介紹自己的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報名參加電視臺“我是小歌手”節目,應著重介紹自己在唱歌方面的特長及取得的成績;去車站接不認識你的客人時,應該著重介紹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別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認出你。
2.生選擇情境,小組內交流,互說互評。其余同學認真傾聽,適時補充,提出建議。
3.示例:
大家好,我叫,之前在××學校讀書。因為爸爸媽媽工作調動,所以轉學到了這里。我性格活潑,平時最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耍、游戲;我有很多愛好,如打籃球、看電影、唱歌等,真誠地希望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探討交流;我對人友善,也很溫柔,希望在這里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愉快地學習。
4.師生共評:評一評上臺交流的同學在自我介紹時有哪些優點,還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才能說得更清楚,提出建議。
5.第二次全班交流,要求根據同學們的建議改正不足。
6.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1)師引導:在今天的交流中,你最欣賞誰的自我介紹?請你根據他選擇的情境的特點,給他評個獎。(建議學生設計小小歌手獎、優秀小記者獎、最佳新人獎等)
(2)生評議。
7.四人小組內再次創設情境進行交流,爭取做得更好。
【設計意圖】學生創意的火花需要教師去點燃。在課堂結束之際進行評獎活動,既是對學生口語交際活動的一次總結評比,也是再次燃起學生創意的火花,讓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評價的契機。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設立對應的獎項,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又一次考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錘煉語言的好機會。
“口語交際”的學習是語言的習得與思維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應注重“體驗”二字,重點把握:
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的發展離不開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揣摩、比較、運用才能獲得新的發展。
“口語交際”的教學不僅應該注重“說”的能力的培養,還應該強調說出濃濃的“交際味”,同時兼顧“聽”的能力的培養與“聽”的習慣的養成。
正確處理好語言發展與知識獲得、綜合性能力發展的關系。在“口語交際”的學習中,重點應該是發展語言,同時培養學生針對不同情境運用不同方式介紹自己的能力。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作者簡介。
2、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速讀課文。
說說讀了課文后你讀懂了什么?
2、檢查反饋。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3)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7、8自然段。(機動)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較:這三段話之間有什么不同點?
(引導學生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領悟作者觀察、描寫之巧妙。)
(2)嘗試將這三段話按樹根、樹枝、樹葉的順序改寫成一段話。
(這是一項語言表達練習,同時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來自于課文的什么地方?
(寬泛的問題,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心理空間,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①理解“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B、有感情朗讀句子。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二、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課文。
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句段。
三、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介紹“鳥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歷史與現狀,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2、嘗試用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選做題)◆
板書設計:
遠看:一簇簇的綠葉 綠的可愛 許多棵
榕樹 一棵 兩棵 這男國的美麗的樹
近看:數不清的枝丫 枝上又生根
鳥的天堂 那么多的綠葉 不留縫隙
到處是鳥聲 到處是鳥影
鳥群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枝上叫 飛起來 撲翅膀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教案# 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來自己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
習作
◆啟發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發。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寬帶網
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遨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教學反思:
第二組
教學內容本組有四篇課文、詞語盤點和語文園地三大版塊。
本組4篇課文,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課文,兩篇精讀和兩篇略讀。是以“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除課文之外,還在“語文園地”里安排了“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
教學目標1.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討論解決;
2.初步了解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方法。
3.本組課文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講誠信故事的,語文園地中
口語交際,要求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每一件事,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強調學習的遷移,讀與說的結合。
4、另外,課文中的故事內容有一定的時代感,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認識,受到真誠待人、重諾守信、寬容理解良好品質的教育。
教學重點讓學生潛心讀書,走進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內容,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并通過揣摩、品味作者對人物語言、行動及外貌描寫等詞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運用一些真實的事例來交流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教學措施本單元教學按搜集像片、課文圖片、初步感知------課文具體解讀-----讀練綜合運用的思路來組織教學。
教學時數10—13課時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0
復習內容:《學標點》。
復習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常用標點符號。
2、通過學習,懂得運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復習重難點:通過學習,懂得運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復習準備:小黑板、相關練習題。
復習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
二、進入標點符號的.王國。
1、出示標點符號,介紹它們的特點。
2、出示句子,說明常用標點符號的用途。
三、進入實踐階段。
根據教師出示的句子,理解意思,填入相應的標點符號。
各小組進行比賽。
四、進入訓練場。
五、教師巡堂指導。
六、教一首有關標點符號的兒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文,背誦古文。
2、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學習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3、學習王戎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文,背誦古文,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學習王戎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掌握文言文學習的多種方法,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課題
1、出示圖片,猜故事。
2、對比故事,說相同。
3、揭示課題,引啟發。
二、初讀課文,讀準確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指導。
3、相互評議,讀出節奏、情感。
4、多種方式練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讀明白
1、引導學生回顧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2、運用所學方法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3、師相機出示提示,學生練說文意。
4、師生合作疏通文意。
(1)指名說一說。
(2)師生議一議。
(3)即興演一演。
(4)嘗試再“補充”。
(5)復述練說功。
四、再讀課文,知人物
從“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等句子中,可以體會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1、討論并指名回答。
2、師相機總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等)。
3、多看,多思,就會有與眾不同的發現。生活中你有這樣的體會嗎?
五、拓展延伸,讀“一類”
出示《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朗讀古文。
1、挑戰闖關:“文言秀才——文言舉人——文言進士——文言狀元”。
2、根據注釋,猜測大意。
3、學生探討,概括楊氏子禮貌、機智、聰慧等品質。
4、引導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有關描寫人物機智言論的篇章,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六、總結,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王戎不取道旁李》。
2、運用學過的'文言文學習的方法,閱讀有注釋版本的《世說新語》,將其中有關人物機智言論的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2
一、班級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析
二、復習內容和重難點復習內容 :
七個單元23篇必學課文、聽說訓練、習作訓練及練習
復習要求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掌握本冊中多音字的正確讀音,并能根據拼音寫出已學的漢字。
2. 復習掌握本冊所學的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復習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進一步培養正確使用漢字的能力。
3. 復習掌握部首的幾種特殊情況,能在字典中選擇恰當的意思。
4. 復習掌握本冊《詞語表》中的詞語,懂得意思,能口頭或書面運用。
5、復習正確轉述別人的話,復習講述一件完整的事,復習聽寫一段話的能力。
6、復習能借助重點詞句,背誦指定的課文。復習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方法。復習課文與課題之間的聯系。復習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和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7. 熟讀23篇課文,理解內容,并能按要求朗讀課文或背誦、默寫課文。
8、復習有順序地有重點地觀察圖畫和周圍事物的方法,能有條理地記述一件事;復習留言條、信件的書寫格式。
復習重、難點
1、 從漢語拼音入手,正確認讀、默寫學過的詞語,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讀音和組詞,掌握拼音的標調規則,能正確區別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練背誦指定的課文段落以及練習中的讀讀背背和成語。
3、 根據每個單元的訓練類型進行訓練講解,使學生正確掌握,靈活運用。
4、 加強閱讀訓練,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5、指導學生寫好作文。認真審題,正確選材,敘事完整,條理清楚。
三、每單元重難點及應知應會
第一單元:
正確認讀32個生字,規范,美觀地書寫2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講課文和練習1中的“讀讀背背”;能用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滲透用詞造句,仿照例句寫句子;寫擬人句;
第二單元:
正確認讀33個生字,規范,美觀地書寫2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講課文和練習2中的`“讀讀背背”;能用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滲透用詞造句,仿照例子寫句子;懂得從表面文字理解深層含義;會正確運用標點符號;會續寫童話故事。
第三單元:
正確認讀37個生字,規范、美觀地書寫2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講課文和練習1中的“讀讀背背”;能用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句;滲透用詞造句,仿照例句子,學會寫生活中的新發現
第四單元:
正確認讀43個生字;規范、美觀地書寫30個生字,整體感知課文,感受課文內容。認識單元中的生字新詞及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第五單元:
第五單元的課文內容是關于自然界動物的,內容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學生較感興趣。學生調動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就能體悟到課文的含義。學生對大自然充滿好奇,但對自然界的許多奧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單元的內容一是豐富了學生的見識,二是了解了動物間的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感情。只要教師把文章的重點—傾聽并揣摩鳥語、天鵝勇敢奉獻的精神、螞蟻、羚羊逃生時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學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第六單元:
第六單元環保篇,是關于保護環境、改造環境、美化環境的教育;說明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是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大事,告訴人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生態平衡。
第七單元;
1、認識單元中的生字新詞含單元的處處留心,口語交際,8個成語和《古今賢文》
2、整體感知課文,感悟物人物的內心情感的精神,領悟樟樹的象征意義
四、復習措施
1、 采取單元復習和各種歸類復習相結合的方法,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認真地分析,采取結對子、一幫一等方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提問、多輔導。
3、教會學生復習方法,先全面復習每一課,再重點攻有關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
4、采用多種方法,比如學生出題,搶答,抽查,學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5、優幫差,加強合作與督促。
6、課堂上教會學生抓住每篇課文的知識要點,重點突破,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并相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畫面。
3. 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閑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重難點:
1. 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預習:
1. 自學生字,熟讀三首詩。
2. 借助注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 搜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第1課時
教學目標: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學都出去旅游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導讀準后鼻音
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 讀熟三首詩
2. 借助注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 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匯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 抄寫生字。
2. 讀、背三首詩。
第2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 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云:少(孤)慢慢飄走(閑)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 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閑、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了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悶時所作,因此通過眾鳥高飛、孤云閑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 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 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2)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 詩人通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 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為詞牌。
2. 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注釋。(舊:過去 勝:超過)
3. 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么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天空布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著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比較、比喻)
4. 請聯系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后的反問句寫完整。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 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 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 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桂林山水(2個課時) 返回目錄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人,激發興趣;
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
二、整體感知,帶人情境。
1.范讀課文。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三、精讀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5)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漓江水的靜、清、綠,為什么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
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全班交流,并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為畫面配音,其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學生注入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真可謂一舉多得,設計絕妙。)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學單元目標,讀寫結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范讀。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板書:美如畫)
3、學生齊讀最后一節。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對于《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能領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同學們也游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勝古跡。
2.說一說,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領情課文脈絡,初知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三、再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五、課堂小結
1、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錄音范讀。
出示提示,指導學生分段。
(第一段:老師親自做了一件小藍裙送給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藍裙給周圍帶來了令人高興的變化。)
3、課文講了一見什么事?
學習生字:讀生字,重點指導。
抽讀生字卡,給生字組詞。
4、指定小組分段朗讀課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藍裙說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貢獻”嗎?
5、老師在學期結束時,親手做了一條小藍裙給了一個對班級貢獻的.小女孩。下面會發生什么?下節課我們去了解。
讀課題。
質疑課題。
6、聽錄音。
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根據提示,學習給課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7、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口述課文大意。
學習生字。
8、小女孩對班級的貢獻最多。
“貢獻”就是為集體做的事情,為班級著想。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邯鄲學步》這二則寓言故事的內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邯鄲學步》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導入新課,出示預習提綱。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一則寓言。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展示交流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湊數。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⑶板書小結,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喜歡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結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檢測反饋
一、讀拼音,寫詞語。
gāo chāo zī shì mó fǎng làn yú chōng shǜ
( ) ( ) ( ) ( )
二、近義詞 ,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三、加偏旁組成新字,再組詞。
( ) ( ) ( )
第二節
1、總結學法,遷移學習。
師生共同總結學習第一則寓言的方法,然后分學習小組自學第二則寓言。
2、 出示預習提綱
步驟:提出問題→自讀自悟→小組交流。
3、集體匯報學習情況。
a.那個學走路的人為什么要爬著回去?b.他是怎樣學習走路的?c.像他那樣學本領行嗎?d.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四、熟讀升華,超越文本
1、熟讀這兩則寓言。
2、小組再度合作,選擇其中一則寓言演一演。
3、匯報表演。
4、模仿記者采訪“南郭先生”和“那個燕國人”。
五、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六、檢測反饋,拓展訓練。
1、選擇其中一則寓言,續寫寓言故事。
2、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小學弟、小學妹聽。
板書設計: 邯鄲學步
姿勢不好看 機械模仿 爬著回去
課后反思:
學生在輕輕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覺地就達到了教學目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使他們的想像力與口語交際能力相結合,整個教學過程還精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能正確讀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讀寫"孫悟空、腦血栓、血漿、編故事、懾子、恭恭敬敬"等詞語。
教學難點: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播放兒童歌曲《孫悟空},配以孫悟空騰云駕霧的畫面。
教師導語:同學們,大家一定很喜歡孫悟空吧!那么,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因為孫悟空神通廣大)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一一《神通廣大的."小孫悟空"》。
(板書課題:神通廣大的"小孫悟空")
2.學生齊讀課題,圍繞課題質疑。
二、自讀課文,掃清生字、生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圈畫出文中的生字、生詞。
(1)出示生宇卡片,指名認讀,教師正音。
(2)指導書寫。
"栓"是左右結構,左邊"木"的最后一畫是"..",不是"~"。
"懾"是左右結構,右上邊是"耳",右下邊是"雙"。
"液"是左右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
"恭"的下面是"以”不要寫成"小"。
(3)學生交流自己對生詞的理解。
(4)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
3.再指名開火車頭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通順。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思考:為什么說這個"小孫悟空"神通廣大?
(因為它治好了爺爺的病)
3.指名讀課文第1-4自然段。
(1)爺爺得的是什么病?(腦血栓)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腦血栓的資料)
(2)"小孫悟空"是怎樣幫爺爺治好病的?(及時清理了堵塞腦血管的隸奇主槳
.教師小結。
"小孫悟空"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本領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學習吧!
四、課堂小結
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