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包粽子活動教案(精選2篇)
幼兒園中班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食品,對于粽子的形狀及特征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幼兒在欣賞端午節兒歌視頻中看到擬人化的粽子,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就產生了粽寶寶的一家創意泥工活動。本次活動幼兒已初步掌握揉、搓、捏、連接、浮雕等基本手法為前提,結合幼兒愛動手、愛探索的特點,引導幼兒用彩泥做出不同造型的人物面部形象,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圓、搓、尺子按壓、浮雕等技能制作粽子。
2、能大膽想象,借用輔助工具(尺子、塑料刻刀、小棒等)塑造粽子娃娃的`不同形象。
3、樂于在泥工活動中探索使用輔助工具和材料,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太空泥、泥工板、尺子、展示臺、刻刀、小圓棒等工具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談話導入,引導幼兒回憶對粽子的認識,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粽子是怎樣包起來的?
小結:端午節的粽子有三角粽、四角粽,都是用粽葉包著糯米或大棗、花生、肉等輔助材料做成的。
2、欣賞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引導幼兒發現粽子娃娃細節的制作技能。
(1)依次出示不同造型的粽子娃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糯米團的制作方法。
提問:這個粽子娃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怎樣做成的?白色的糯米團是什么形狀的?可以用哪些技能做出三角形的糯米團?誰來試一 試?
小結:三角形的糯米團可以用團圓、搓的技能制作,有棱角的糯米, 可以用尺子按壓成平面的技能制作。
(2)觀察粽葉的制作方法,引導幼兒運用尺子按壓、刻刀雕刻的方法制作粽葉。
提問:粽葉是怎樣做出來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將長長的粽葉壓的又快又平?粽葉上的葉脈是怎樣做成?
小結:將綠色的太空泥團一團搓成長條,放在泥工板上,用尺子將長條壓扁,并一端捏尖做成粽葉的尖端,然后用刻刀畫出葉脈。
(3)觀粽葉和糯米團的組合方法,引導幼兒制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3、請幼兒大膽想象,制作自己喜歡的粽子娃娃。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設計不同形象、不同姿態的粽子娃娃。
(2)鼓勵幼兒用各種技能表征粽子娃娃的表情、動作、姿態等細節。
(3)引導幼兒制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4、請幼兒將自己制作的粽子娃娃放在展臺,引導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1)自評: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粽子娃娃,引導幼兒講清楚自己的制作過程和形象特點。
(2)他評: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哪個作品?為什么?
幼兒園中班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糯米成熟了,我們農村喜歡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個孩子邊吃粽子邊走進活動室,過了一會兒,他興奮的跑過來說:“老師粽葉很好玩呀!”。我隨口問一句:“你是怎么玩的?”他說了好多好多,于是我就產生了“玩粽葉”這一主題活動,這活動也正好與“吳文化”有關。本活動的內容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平時都喜歡吃粽子,對粽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粽葉進行做做、玩玩,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體驗其樂趣。從而完成活動目標。
目標:
1、通過粽子,讓幼兒了解我們蘇州人過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2、在剪、貼、折的過程中,體驗玩粽葉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
準備:剪刀、膠水、橡皮筋、米、粽葉
過程:
一、引出活動
老師小的時候,到了夏天大家都會端著椅子到外面去乘涼,而且還會念一些童謠,你們想不想也來聽一聽?(想)
風涼嘟嘟,螺絲嗦嗦,鹽鴨蛋剝剝,粽子吃吃,蘿卜干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二、了解蘇州人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1、每年的什么節日我們蘇州人都要吃粽子呢?
2、端午節,我們蘇州人除了吃粽子這個風俗習慣還有一個風俗習慣,是什么呢?(菖蒲、艾葉、大蒜頭)
三、玩粽葉
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