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精選13篇)
《可能性》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6單元可能性。98—102頁例1、例2。
【教材分析】
關于“可能性”這一內容,本套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單元,本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單元安排的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是概率論中研究得最早,在社會生活中又廣泛存在的一種隨機現象,它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試驗的全部可能結果只有有限個,比如說為n個。
(2)每個試驗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等可能性事件在概率論發展初期即被人們所關注和研究,故這類隨機現象通常又被稱為古典概型,本單元的例1、例2和例3及相關練習都屬于古典概型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對可能性有了初步認識。已經對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現象有了初步體驗。同時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對分數也有了初步認識。本單元內容是在此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之間的因果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設計簡單的游戲方案。
3、感受可能性在某些事件中隨事件的變化而變化。
4、加強對學生概率素養的培養,增強學生對隨機思想的理解。通過探究游戲的公平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用推理的方法找出等可能性與游戲公平性之間的因果關系。
【教學難點】
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憶舊引新:
通過模擬摸球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了解學生對可能性的已有認知,即:能
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能描繪可能性的大小,從而引出本課學習內容。
二、試驗驗證,探索新知:(體會等可能性與公平之間的聯系)
。ㄒ唬課件:出示踢足球開場的情形:
提問:你認為用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
學生解釋,教師抓出重點詞語:機會相等,進行及時的提升。
數學上把機會相等叫做可能性相等,或是等可能性
小結過渡:那你認為出現正面或反面的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引發學生用具體的量表示可能的大小。
學生表達:(50%、1/2、等)
。ǘ┰囼炋骄。通過試驗驗證拋硬幣的公平性。
提問:大家猜想一下,如果讓你把一枚硬幣重負的擲幾次,正面與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會是多少呢?
生:1/2或不一定
引發是否公平的猜想,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驗證。
1、課件出示試驗要求:略
2、小組試驗
3、反饋:
通過反饋得出結論:隨著實驗的次數越來越多,出現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就越來越接近1/2。那我們就理性的認為出現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從而說明擲硬幣決定誰先開球的方法還是比較公平的。
三、及時應用,深化知識:
課件出示:玩飛行棋的游戲。
(一)利用可能性、修改公平方案
出示:小紅:用我制作的轉盤吧,指針指的顏色與誰的衣服新顏色相同誰先來。
你認為公平嗎?轉到三個人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板書:、
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呢?
學生口頭敘述修改方案,教師相應的演示。分別說明修改后的可能性是多少。突出可能性相等。
利用大家制作的轉盤來開始游戲。
。ǘ┯螒蛑械臄祵W問題
1、預測
在游戲中提出問題:擲出每個數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如果投擲60次估計大約會擲出多少次6?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小結:這只是理性的思考結論。利用可能性的知識預測某些事件發生的一個概率
2、在單雙數中體會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
出示小軍:我發現每次擲出的數,不是單數就是雙數,擲出單數或雙數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學生思考后回答:或者
說一說分別是什么意思。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利用轉盤演示單雙數的出現概率,加深學生的理解。
通過演示讓學生認識到擲出每個數字的可能性與擲出單數或雙數的可能性的聯系。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一)開鎖(體會可能性的隨著總數的變化為變化)
1、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有6把鑰匙和6把混亂的鑰匙,要想把這些鎖都打開怎么辦?
2、以用所有鑰匙開一把鎖為例。先開第一把鎖,你認為可能是幾號鑰匙?你猜對的可能性是多少?
3、依次去開后面的鎖。每次都追問猜對的可能性是多少?
4、為什么猜中的越老越多?出示所有分數。
小結:看來在某些時候可能性會隨著事件的發展不斷變化的。
。ǘ┬∮螒。(略)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ㄒ唬┙虒W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ㄒ来伟鍟阂欢ǹ赡懿豢赡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
。ǘ┙虒W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可能性》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況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見面時使用、 在交朋友時使用。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放在幾個信封里,然后分給每個小組,同學們按要求填寫名片。同學們添完名片后小組討論。
師:在制作的名片中發現了哪些規律?
學生會從性別、屬相、姓名等進行回答。例如:有幾個男的、幾個女的、有屬豬的、有屬鼠的。
二、新授
師:請同學們記好你們組各種屬相的人數,我們來做摸名片的游戲好嗎?
生:好。
師:游戲是這樣的:把你們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張,每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亂順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屬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屬鼠的可能性大。因為我們組屬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屬豬的可能性大,因為我們組屬豬的多。
為了讓同學們更清楚結果,教師先不回答,將名片發給各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去做這個游戲--摸名片。讓學生親歷知識探索的過程,獲得直觀的感受。在摸的過程中,每摸一次讓學生作下記錄去探索其中的規律。
在做完游戲后集體討論其規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結果,實際的結果與原來的猜測是否吻合。并引導學生用特定的詞語描述,如:“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爾”“經常”等。
有的同學會說摸到了幾次屬豬的,幾次屬鼠的.,幾次男的,幾次女的等。讓學生自己在游戲中去發現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師:從這個游戲中,大家體會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確實是有大小的。你能說
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嗎?
同學們會舉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師可以給予提示,如:拋硬幣,猜拳,抽獎等。
三、課堂練習
1、教師事先準備好兩個盒子里面放好黃、白兩種顏色的球,數量相等,將全班學生分男、女兩組,雙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黃球不得分,男同學給女同學記分,女同學給男同學記分,看誰的分數高。
師: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麼球?摸到什麼球的可能性更大?
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的進行探索游戲。
2、自主練習第6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可能性》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根據可能性事件與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關系能設計合理的游戲規則,解決實際問題。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義,用分數表示等可能性
難點: 能設計合理的游戲規則,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白球、黃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玩個比賽好嗎? 這里有三個盒子,盒子里都裝有了6個球,老師想跟同學比賽,看誰能摸得到白球,比比誰的運氣好(老師盒子里裝6個白球,學生的一個裝6個黃球,另一個盒子里裝了3個黃球和3個白球)
師生比賽。
思考:你能猜出老師運氣好的奧秘嗎?
估計回答:
1、老師的盒子裝的'全是白球,所以一定摸到是白球。
2、一個盒子里裝除了白球還有其他顏色的球,所以摸到的可能是白球。
3、還有一個盒子沒有裝白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書: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事物可能發生,有的事物不可能發生。今天我們來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
板書: 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同學們最喜歡課外活動,你們看參加課外活動的小朋友可多了。
引導學生看課本圖
老師讓我們紅隊先開球吧!還是讓我們黃隊先開球吧!…
誰先開球呢?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公平的辦法。
學生匯報
1、石頭 剪子 布
2、轉轉盤
3、拋硬幣
介紹:國際足球比賽一般采用拋硬幣辦法決定誰開球,你們認為拋硬幣的方法公平嗎?為什么?
我們來做拋硬幣實驗來驗證。
2、活動體驗,感受過程
拋硬幣游戲
游戲規則:
1、豎著把硬幣放在20厘米左右的高處讓硬幣自由落在桌面,每組拋20次。
2,用“正”法在草稿紙上做好記錄。
3,拋完后,小組長統計本組的情況并填好記錄表,組內同學共同校對。
4,活動時我們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靜。
四、鞏固拓展
放學以后,你喜歡做什么?(看動畫片)你喜歡看什么動畫片?
1、(出示課件:小明喜歡看動畫片《電擊小子》小麗喜歡看《羊羊快樂的一年》,但只有一臺電視機,該怎么辦)
生:他們可以抽撲克牌解決
生:可以用“石頭、剪子、布”來解決
生:可以擲骰子來解決
……
師:你們的方法很好,我們再來看小明和小麗的辦法好嗎?
。ㄕn件:擲一枚正方體決定誰看動畫片。小正方體共有6個面,每個面上標有數字1,2,3,4,5,6。如果朝上的數字是6,則小明看,如果朝上的數字不是6,則小麗看。)
生:老師,這樣不公平 。
生:是呀是呀,小麗要耍賴了。
生:我給他們改游戲規則吧!改為如果朝上的數字是1,2,3則小麗去,如果朝上的數字是4,5,6則小明去。
生:這個辦法對他們來說是公平的 。都是3/6=1/2
師:你想的辦法也很公平。
小軍不看動畫片,他喜歡下飛行棋,你玩過飛行棋嗎?怎樣玩的?擲一個正方體骰子,朝上的面數字是幾,就走幾步。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寫著1,2,3,4,5,6,擲出每個數字可能性一樣嗎?
生:可能性都是1/6 師:如果我們把這個正方體改成長方體,擲出的可能性一樣嗎?為什么?
師:長方體的六個面不一樣大,所以每個面朝上的可能性不相等。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在游戲中知道了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個數表示,例如,擲硬幣擲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擲一個正方體的骰子,每個面擲出的可能性都一樣。
《可能性》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第三冊青島版第93—95頁,分類統計。
教學目標:
1.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
2.感受分類的多樣性,體會分類統計的統計的意義,進一步提升初步的統計觀念。
3.經歷分類統計的過程,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1、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完成相應的統計表。
2、能用分類統計的方法來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大海嗎?(喜歡)你們去過大海嗎?(去過,沒去過)。說說你們在大海上都看到了什么?(藍色的大海,海鷗,等等)老師知道有一群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到海里去游泳了,咱們一起去看看,好嗎?閉上眼睛,現在我們已經坐上火車了,嘟嘟,睜開眼睛吧,我們到了,(出示圖片)說說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ㄔO計意圖:談話導入使學生很自然的引入課題,“閉上眼睛”使學生有一種神秘感,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此環節學生們暢所欲言的談自己在大海上看到的情景,滿懷激情的去求知)
評析:從學生感興趣的大海入手,通過輕松愉快的談話,一下子拉進了師生的距離。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是活潑好動,想象力是豐富的,教師創設:閉上眼睛,坐上火車,同時加上教師模仿“嘟嘟”的火車聲,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正因為教師創設的情景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生睜開眼睛看到大海圖片時,才會表現出驚訝、激動的樣子,使學生很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課中。
二、自主探究
1、引導看圖提問題;師: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一群人在海里游泳,海;師:那你們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問題嗎?;
生1: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只船?;
生3:沙灘上有多少人?;
生4:有多少個女孩在游泳?等等,;
師:大家是不是還有好多問題要問啊,那你們知道觀海;
1、引導看圖提問題。
師: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一群人在海里游泳,海面上有一些船,還有一把傘,還有坐在沙灘上觀海的人,遠處有小島,島上還有寶塔,等等。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師:那你們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問題嗎?
生1: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只船?
生3:沙灘上有多少人?
生4:有多少個女孩在游泳?等等,
師:大家是不是還有好多問題要問啊,那你們知道觀海的人提出了什么樣得問題嗎?
。ǔ鍪菊n件;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剛才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和觀海人體的一樣,有的包含在這兩個問題里,這節課我們先來幫這位觀海人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好嗎?
(師板書問題: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設計意圖:在觀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問題意識。此環節學生幾乎都想把觀察到的說出來,并且提出了好多有價值的問題,從而看的出學生們思維是十分活躍的,有很強的問題意識)
評析:“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教師恰當地對學生進行了表揚評價,鼓勵了學生,同時為下面學生繼續觀察畫面提供了努力方向,只有仔細觀察畫面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注意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要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的多。此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了問題意識。同時此環節的設計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既避免了學生不提問題、直接進行新課的死板,又避免了學生提出很多問題,不知從何入手。
2、解決問題,對分類統計的研究。
片段一:師:看第一個問題,老師讀題,咱們先來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樣的人?
學生1:有男的,女的。
師:哦,你這是按性別來分類的,是嗎?
學生2:有大人小孩;師:哦,你是按年齡來分類的,是嗎?
學生3:有戴游泳圈的,又不戴游泳圈的
師:哦,你是按有沒有游泳圈來分類的。
學生4:有戴游泳帽的,不戴游泳帽的
師:哦,他是按什么分類的?學生齊答是按有沒有游泳帽來分類的。
學生5:還有穿衣服的和不穿衣服的。
師:噢,你們同意嗎?(學生的意見不一致)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很細致,其實他們都穿這衣服了,只不過他們穿的衣服有的潛在水里我們看不到。
老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分得也很仔細。
片段二:師:那大家想想咱們把這些游泳的人分類,對解決這個問題有沒有用。坑。好,咱們就試一試。ǔ鍪窘y計表)知道這表的名稱嗎?(生答:統計表)恩,對,咱們來一起看一看:類別誰知道是什么意思?(是分類情況)大家同意嗎?那類別這一欄填什么呀?誰知道?(填分得什么)
師:比如說填什么?(生答男女)。如果是按大人小孩呢?(分別填大人,小孩)同意嗎?同意。那人數是指什么?(就是各類的人數),合計是什么意思。浚ò阉鼈兗悠饋淼臄担┩鈫幔客。
師:大家能根據剛才你們的分類填好這張統計表嗎?好,請你們的組長把表一表二拿出來兩個人共選一張來填,如果你們兩個都不想用這兩種分類方法,你們就選表三,用你們的分類方法來統計。兩個人一個數的一個填得,看看哪組填的又快又好,老師就把他們的統計表展示出來。如果看不清屏幕上的圖的話,可以借助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照片,也在你們的桌子上,如果你有困難請舉手,老師隨時幫助你。好,開始填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合作填統計表)
評析:通過觀察統計表激起學生們以往學過的知識,感受知識的系統性。此環節能看的出部分學生對以前的知識掌握良好,部分同學借助集體的力量對知識進行了復習,學生感受到了分類統計的多樣性,又通過兩人合作填統計表無形當中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還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創新的機會。
3、反饋展示。
師:我發現有的同學已經填完了,填完的請用眼睛告訴我,好,誰來展示一下你填的統計表?講一講你是怎么填的?師:其他的同學是不是也想展示你們的統計表。浚ㄊ牵。┠呛,看準了,和他的不一樣的請拿過來,不過要有秩序噢。▽W生紛紛展示,對于填得很好的獎勵小粘貼)
觀察這些統計表,從每種統計表中可以讀到什么信息?
生1:男生10人,女生11人,合計21人,
生2:我在表二中能知道大人多少人,小孩多少人,等等
師:是不是通過這統計表咱們就很容易掌握游泳人的情況。浚ㄊ牵├蠋煱巡煌诸惖慕y計表放在一起請同學們來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是合計一樣,不同的是分類不一樣。
師:你這是個重大的發現,老師要把它記下來。板書其中的發現:分類不一樣,合計相同。
評析:此環節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說出所讀到的信息,有利于學生理解分類統計的必要性,從而體會了分類統計的意義」
4、總結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這種統計的方法就叫分類統計。(板書:分類統計)師說:剛才咱們是根據什么填的這表?根據分類啊,那我們叫它分類統計好不好?那我們在分類統計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要數仔細,合計要算對。
5、解決第二個問題。
師:解決第二個問題可不可以用你們剛才的分類統計法來解決呢?(可以)那好,來,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樣分類呢?你們可以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來一起份一份。待會看那組分的種類多。
6、反饋展示。
。1)看哪組坐的好就先讓那組來說一說!
生1:分為大船,中船,小船;
生2:分為粉色的,紅色的,還有藍色的;
生3:分為汽艇,客船,油輪
師:大家觀察得非常細。有關解決第二個問題的統計表也躺在信封里,還是請組長安靜又快速的拿出表二來,兩個人填一張表,和剛才一樣一個數,一個填;
(2)誰想來展示一下你的統計表?先說一說你是安什;
生1:我是按顏色分類的,黃色的有五只,藍顏色的有;
師:大家同意嗎?有和她不一樣的分類統計的嗎?
評析:此環節學生在有分類統計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來;
三、應用拓展
1、師:今天咱們幫觀海人用分類統計的方法解決了,;
2、師:今天是老師第一次和大家上課,我想了解一下;等,然后再算出合計來,
只要有一個數,一個填?凑l填得又快又對。(學生自主填統計表)
。2)誰想來展示一下你的統計表?先說一說你是安什么分類的,然后再說說你是怎樣填的?
生1:我是按顏色分類的,黃色的有五只,藍顏色的有三只,粉紅色的有兩只,合計是十只。
師:大家同意嗎?有和她不一樣的分類統計的嗎?(學生紛紛展示)
評析:此環節學生在有分類統計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來填統計表,再次經歷了統計的過程,感受了分類統計的多樣性。學生們能夠積極自主的填統計表,合作意識也有所提高。
1、師:今天咱們幫觀海人用分類統計的方法解決了,我想他肯定會很高興,你們呢?(高興)出示課件練習1,看這些花漂亮吧,就像你們高興的臉蛋一樣。你們認識這些花嗎?(月季,太陽菊,)都是什么顏色的?(紅的,黃的)你們能用今天學過的分類統計的方法來統計統計嗎?(想)好,請大家打開課本第94頁,看到了嗎?開始填吧!我要把最大的貼粘畫獎給田的又對又快地同學。ㄕ故荆u價)
2、師:今天是老師第一次和大家上課,我想了解一下咱們班的人數情況,你們可不可以用今天學過的分類統計的方法讓我了解一下?分男女,分扎辮子的不扎辮子的,分年齡,分高矮,分胖瘦,等等,然后再算出合計來,(只要有理就給與肯定。實際驗證一下,采用比較明顯的。)
評析:在學生掌握了分類統計方法的基礎上,充分讓學生來運用知識進行實踐,進一步體會分類統計的意義,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分類統計的方法)那是不是這種方法只用在咱們校園里呢?(不是)那老師給大家布置一小任務,放學回家把今天學到統計方法教給你的家長,并且討論一下在什么地方還可以用到分類統計的方法,回來了告訴大家,好嗎?
《可能性》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游戲活動、生活體驗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合理判斷,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學準備:
1、學具:彩色筆1盒、學習答題卡等。
2、教具:課件、紙盒(3個)、乒乓球(白色和黃色各12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喜歡)玩過“剪刀、石頭、布”的猜拳游戲嗎?
1、先讓學生以同桌的形式試一試,再請兩名同學到臺前玩猜拳游戲。玩之前猜一猜:誰會贏呢?舉手表決,你們支持誰呢?
2、猜拳2-4次,出現不同的結果,問:你們猜對了嗎?
3、教師小結:剛才的猜拳游戲中,有可能是自己贏,也有可能是對方贏,這就是一種可能性。(相機板書課題: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猜拳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摸球游戲,探究新知
師:(出示1號盒,教師搖一搖)聽一聽,猜到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讓學生猜一猜,再開始摸球游戲)
1、初步感知確定性事件。認識“一定”、“不可能”
。1)、出示裝有8個白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猜你摸到的結果嗎?用一句話來表示。(學生猜測,板書:一定)
(2)、出示裝有8個黃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猜你摸到的結果嗎?我們可能從這盒子里摸出白球嗎?(板書:不可能)
你們為什么那么肯定?(板書:確定)
2、初步感知不確定性事件。認識“可能”
出示裝有4個黃球和4個白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用一句話猜猜你摸到的結果。(板書:可能)
當事情的結果是不確定的,我們用“可能”來描述。(板書:不確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摸球游戲活動,在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中,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做出合理的判斷。
三、聯系生活,鞏固新知(教學例2)
師:原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對下面幾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現象進行準確的判斷和說說理由嗎?
1、觀察課本第105頁的例2,思考后在書上作出判斷。
2、與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匯報,小結。
重點提示:圖1教師借助視頻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地球每天都在轉動”是一定的;圖5通過一些圖片資料展示,讓學生理解“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是可能的;圖6借助調查資料顯示讓學生明白“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是一定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學例2,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相互聯系的。
四、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1題。
。1)、指明學生判斷事件可能性的方法。
。2)、重點提示:圖1大王花像糞便一樣臭,再列舉緬桂、蘭花等花是香的花,所以“花是香的”是不確定的。圖2教師可播放“月球的運動”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月球繞著地球轉”事件發生的必然性。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2題。(按要求涂一涂)
。1)、要求學生讀懂題意后再涂一涂。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重點提示:圖1的5個小方塊全部涂成紅色即可;圖2的5個圓形只要不涂成藍色,其它顏色和五顏六色都可以;圖3的五個錐體至少有1個或2個以上黃色。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在下面的句子里用上“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些詞。)
[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想一想、說一說練習,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鞏固強化可能性知識。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指名說,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可能性》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幫助學生建立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概念,數學 - 可能性的大小。
2.學會初步判斷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3.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
教學工具:多媒體展示儀,因特網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多媒體展示:
情節:同學們在開聯歡會,老師要求每人表演一個節目,用抽簽的方法決定。
小莉在抽簽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讓我抽到唱歌………。(停)
2.置疑:同學們,你們說,小莉肯定能如愿以償嗎?
生發表意見:
繼續放情景:(兩個結局)小莉抽到了表演唱歌的簽;小莉沒有抽到。
師:我們不能確定這類的事情,它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
3.情景2:過年了,放鞭炮,小剛又蹦又跳,還大聲叫著:我又長大一歲嘍。
畫外音:小明每年都肯定會長大嗎?
生發表意見:
小結,媒體展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或一定不會發生,例如,太陽肯定會發光,地球肯定每天都在轉,月亮不可能從東方升起。我們稱這類事件叫做“確定事件”;而有些事情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我們稱這類事情叫做“不確定事件”
二.探索:
1.初步判斷:(利用電腦選題系統來選擇)
。1)人只要活著,總會變老。
。2)三天后會下雨。
。3)地球每天都在轉。
(4)一個人從出生現在沒吃過一點兒東西。
。5)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6)每天都有人出生。
。7)在地球上,拋一塊石頭,它必然會向下落。
。8)拋一枚硬幣,它出現正面。
學生邊討論邊完成。
2.反饋:
用可能,不可能和肯定的詞語來匯報完成的結果,小學數學教案《數學 - 可能性的大小》。
3.科學探索:
多媒體播放紀錄片:(片斷一)自然界中的花有很多種,有的花有濃郁的香氣,有的花沒有香味,還有的花有很刺鼻子的味道。
(片斷二)天文知識記錄片,太陽系中的衛星和恒星的科普知識。
(片斷三)人們在廣場上放風箏。
銀幕顯示選擇牌 : 一定 不可能 可能
事項: 花是香的 月亮繞著地球轉 石獅子在天上飛
師;用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來定義事件。
4.摸棋子游戲:
電腦展示:兩個透明的箱子,一個里面都是紅棋子,一個里面有紅,蘭,黃三色棋子。
畫外音:小朋友,讓我來摸以摸,猜一猜。
那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旗子:
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
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
生討論:確定出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并說明理由?
三.鞏固聯練習:
1.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說一說
出示練習3;學生自由討論,生活中,自然界中,哪些事件一定發生,哪些事件不可能發生,哪些可能發生。
2.用電腦操作系統完成涂色。
。1)要求摸出的一定要是紅色的方塊。
。2)摸出的不可能是蘭。
。3)摸出的可能是黃色。
用“紅色”,“藍色”,“黃色”來做題。
四.總結。
《可能性》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通過摸球,裝球等活動,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獲得概率的思想。
數學思考
通過摸球,裝球等活動,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獲得概率的思想。
問題解決
培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重點
感受體驗有些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難點
。豪斫猓嫖觥翱赡堋,“一定”,“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活動流程圖
活動內容和目的
活動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活動二:
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來個比手氣游戲,每組派2個同學,一個摸球,一個上黑板記錄。哪一組小朋友摸到代表喜氣的紅球次數最多,哪一組就獲勝。“今天,智慧爺爺帶了個幸運王冠想戴在我們班一位扎兩條小辮的女小朋友頭上,誰可能會成為這個幸運的小天使呢?她坐在第一大組,猜猜她可能是誰? ( 學生猜測 )師強調可能。
指一男生,可能會是他嗎?(不可能),為什么呢?
智慧爺爺悄悄告訴大家,那是穿紅衣服的女孩,你能判斷出什么結論嗎?一定嗎?
為什么不猜a a ,bb了?
在智慧爺爺沒給我們縮小范圍之前,可能是aa ,也可能是bb,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時是不能確定的,都有他的可能性,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本領“可能性”
二 創設情境 探索新知
小朋友們喜歡玩游戲嗎?智慧爺爺帶來了三種顏色的球,裝在四個口袋里,我們
每組推選代表。下面的同學先猜一下,哪組可能獲勝呢?(學生猜測)智慧爺爺悄悄告訴大家,第一組一定會勝。李老師不相信,你們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試試!
活動三:
動手實踐
宣布規則:摸的同學不許看,每人摸5次。開始后,李老師說第一次,你們開始摸,說了第2次才能摸第2次。記錄的同學看好你們組小朋友摸到球的顏色,摸一次就在對應顏色旁打鉤。(學生摸球)
他們都摸了5次,分別摸出了什么球?哪一組獲勝了?
看到這樣的結果,你們是不是很驚訝啊,智慧爺爺告訴小朋友,他為什么猜得那么準呢?原來這四個口袋里分別有秘密呢?你能猜出來嗎?請大家在小組里商量商量。
誰來大膽猜測一下第一組的口袋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都是紅球。(打開看一下)那么任意摸一個,會是什么情況呢?
一定是紅球。如果學生能說出一定,教師表揚。小朋友的這個詞用得真好。(師板書一定)。
學生猜測一下2、3、4組口袋里分別有什么秘密?
一一出示可能,不可能。
小結: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發現在全是紅球的袋內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在沒有紅球的袋內任一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在既有紅球又有其他顏色的球的袋內任一摸一個,(有“可能”是紅球。)
三 找找好朋友
智慧爺爺覺得小朋友們剛才的表現非常棒,決定再和大家做個交朋友的游戲?,他請來了一些小伙伴和大家來做好朋友。大家看看,都是誰來了?
。ǔ鍪拘『诎澹謩e貼有米老鼠,唐老鴨、藍精靈,史諾比,機器貓,小兔,貓)你想和誰教朋友呢?
每個小動物下面都有號碼,老師給每組發一個股子,你轉到幾就能和幾號小動物交朋友了?
四人為一組,先小組里猜猜自己可能會轉到哪個朋友,輪流自己轉轉,每人轉1次,看看分別轉到了誰。
集體交流:你們通過轉轉發現,除了可能和米老鼠交朋友,還可能和誰交到朋友?還可能呢?
誰交到唐老鴨了?為什么沒有人交到呢?(沒有7號)所以我們不可能交到。
李老師想和2號的小動物交朋友,你能設計一個股子,不管怎么轉,一定是和米老鼠交到朋友?小組商量一下。
四 摸果凍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智慧爺爺拿來三種口味的果凍招待小朋友和你們的新朋友。
(1) 出示3袋果凍,全是草莓味,桔子味和草莓味,檸檬味和橘子味。
問:“從每袋內任意摸一個果凍,一定是草莓味的嗎?
小組商量討論,集體交流
(2 ) 如果你最想吃檸檬味的果凍,你會到哪個口袋里摸,不愿到哪個口袋摸呢?為什么?
五 小小裝配員
智慧爺爺今天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果凍,在分給大家之前,還想考考小朋友的智慧呢?你們愿意接受智慧爺爺的考驗嗎?請小朋友當小小裝配員。按定單要求裝果凍,看哪組合作的又快又好。
訂單:1 隨意拿一個,一定是草莓味的
2 隨意拿一個,可能是草莓味的
3 隨意拿一個,不可能是草莓味的
一一出示定單,說說是怎樣放的,為什么那樣放。
六 說說可能性
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是可能發生的,有些事是一定發生的,有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
選擇:
1 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定,不可能,可能)
2 公雞下蛋。(一定,不可能,可能)
3 明天考試我得100分。(一定,不可能,可能)
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你能不能利用這三個詞來說說生活中的事情。
同桌交流互說,全班交流
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們要做個有心人
七;出示轉盤,分布均勻,轉動指針,會停哪呢?
出示另一轉盤,分布不均。(標設獎品)商家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八 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問題與情景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ɑ顒右唬
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今天,智慧爺爺帶了個幸運王冠想戴在我們班一位扎兩條小辮的女小朋友頭上,誰可能會成為這個幸運的小天使呢?她坐在第一大組,猜猜她可能是誰? ( 學生猜測 )師強調可能。
指一男生,可能會是他嗎?(不可能),為什么呢?
智慧爺爺悄悄告訴大家,那是穿紅衣服的女孩,你能判斷出什么結論嗎?一定嗎?
為什么不猜a a ,bb了?
激發學生興趣
。ɑ顒佣
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你們說得很對,做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個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生: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長方形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而且很直。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個角!
2.對,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生:兩條長邊,兩條短邊!
師示: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生: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學生說不準確,教師給予指導。)
師: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
。ń處煱鍟簩呄嗟。)
[先讓學生觀察圖形的邊,得到一個猜想,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證明他們的猜想,體現了觀察→猜想→證明的認知過程。對于學生可能用的多種方法,教師就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現?
生: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師:你能想辦法來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能相等嗎?
(學生動手證明,可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巡視給予指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
。ㄈ嗤瑢W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生:我先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成正方形,在這個正方形上剪出四個三角形,就做成了風車,當這個風車轉起來就是一個圓!
[讓學生在做風車的過程中,體會多種圖形間的轉換和聯系。]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a.拿出2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拼在一起(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拼法)!
生:
b.拿出四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生:
[以親切的談話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很自然地引出了長方形,找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方便了下面長、正方形邊的特征的教學。]
[利用學生的觀察,引出對邊的概念。]
[利用圖形卡片的拼組,體會圖形間的聯系及邊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對于學生的不同拼法,教師應給以鼓勵,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新理念。]
。ɑ顒尤動手實踐
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是可能發生的,有些事是一定發生的,有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
選擇:
1 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定,不可能,可能)
2 公雞下蛋。(一定,不可能,可能)
3 明天考試我得100分。(一定,不可能,可能)
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你能不能利用這三個詞來說說生活中的事情。
同桌交流互說,全班交流
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很多,我們要做個有心人
;出示轉盤,分布均勻,轉動指針,會停哪呢?
出示另一轉盤,分布不均。(標設獎品)商家為什么這樣設計呢?動手實踐
[以幫助小強設計地板磚為引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以地板磚的樣本拼組,感受圖形的對稱之美。]
《可能性》教案 篇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04頁“可能性”。
二、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黃色和白色乒乓球各5個。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目標確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觸過,但作為數學中的概率知識來學習還是第一次,對他們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重組教材,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胖R技能目標、;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學生能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經歷猜測和簡單的試驗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概括其結果。對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進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態度目標:在游戲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并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在和伙伴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教學重點:有關概率知識對學生而言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設計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升華為理性認識尤為重要,所以我把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領悟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總數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為本節課的難點。
3、教學策略選擇:
根據學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實際,本節課選擇了演示、觀察、操作、啟發、和情境性等教學策略,改變以往的學習方式,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重視體驗等多種學習策略,力求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整堂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學習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幾種情況與“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老師教得輕松自然。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作用從傳統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學生在“猜球”、“摸球”、“選球”等充滿情趣的情境中玩數學、學數學,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今天帶了一個袋子,里面裝了很多乒乓球,有黃色的,有白色的,大家能猜一猜老
師摸出的球會是什么顏色呢?
二、展開
。ㄒ唬┱J識“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讓學生自己動手摸摸看,具體感知摸出來的情況。
師:誰愿意說一說他們摸球的情況?
師:“大家說得很好,那誰能把這些情況用一句話既清楚又簡單地表達出來呢?”
引導學生說:在摸球的時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黃球,摸到球的顏色不能肯定。 小結:象這樣當答案不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可能”這個詞來表達。(板書)
2、再次感知(摸球)
師將白球全部拿出去,只留黃球,再開始摸。師第一個摸出是黃球。接著走到學生中,學生參與摸球。
師:摸出來的球會是什么顏色?為什么?一定嗎?
【備選】當學生回答不一定時,打開盒子驗證一下。
小結:當我們知道結果只有一種情況時,可以用“一定”這個詞來表示。(板書一定) 如果在這個裝著黃球的盒子里摸出一個白球,你認為可能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可能)
3、小結并揭示課題。
通過剛才的摸球游戲,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回答。
師: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種情況”,這種情況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學習的“可能性”。(板書)。當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這個內容我們下節課再來介紹。
4、教學實踐:
自己選球放袋子里,實現“可能”“一定”和“不可能”三種情況。
。1)選好球后放入袋子里,使得摸出的球“一定”是白色。
(2)選好球后放入袋子里,使得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白色。
(3)選好球后放入袋子里,使得摸出的球“可能”是白色。
師: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自己可以創造一些可能性的事件。
(二)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書P105插圖)
2、練習二十四
。ㄈ、鞏固練習(準備的補充練習)
。ㄋ模、總結
這節課大家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可能性》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可能性和概率是七年級下冊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的第3節內容。這是在學生通過具體情境了解了必然事件、不確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體情境中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意義,會用列舉法(包括列表、畫樹狀圖)統計在簡單問題情境中可能發生的事件的種數的基礎上,對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進一步學習和提升。通過一些簡單的事例,初步認識概率的意義,導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為0,必然事件的概率為1,不確定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這樣的安排完全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分步到位,螺旋式上升的整體設計。
教材中通過以下步驟建立概率的意義:通過實例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定義概率——在等可能性的前提下用比的形式來表示概率。其中第3個步驟“等可能性”這個前提十分重要。課本通過說理的方法來讓學生認識等可能性。有關概率的概念,本教科書將在八年級下冊學習頻數和頻率的基礎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級上冊學習。因此在本章教學中盡量不隨意提高要求,主要是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進一步使學生了解概率的產生與發展是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
(二)學情分析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遵循啟發式原則,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本節課采取發現與探究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教師組織、引導、合作的作用,凸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經歷實際問題的情景,這是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的唯一途徑。教學中應通過大量的實際例子,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樣認識兩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計算等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對學生來說不太容易。 涉及一些簡單事件的概率計算,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認識概率的意義,以及在等可能性的條件下概率的一種直觀表現形式。這是學生學習了事件的可能性后的一個自然延伸。在教學中,應注意所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領域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應注意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事件的可能性與概率的意義。這些不僅是學習本節的關鍵,對于學好本章及至以后各章也是很重要的。
【教學目標】
1、 了解概率的意義
2、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3、 會用列舉法(包括列表、畫樹狀圖)計算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
進一步認識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率的意義及其表示
難點:例2涉及轉盤自由轉動2次,事件發生的條件構成比較復雜,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引例:小紅與小李被同學們推選為班長,獲票數相等,誰擔任正班長哪?老師決定用抽簽的辦法來決定:做4個紙團,其中只有1個紙團里寫有“正”字。由小紅從中任取1個紙團。抽出有“正”字的紙團,就決定由小紅擔任正班長。這個辦法公平嗎?如果不公平,怎樣改正才會使之公平?
分析:小紅從4個紙團中抽出寫有“正”字的紙團的可能性是 ,即小紅擔任正班長的可能性是 。如果小紅抽到寫有“正”字的紙團,就決定由小紅擔任正班長,這個辦法不公平。然后由學生共同合作討論,得到改正的方法。而且,這改正的方法不止一種。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合作精神,讓學生積極參與。
解答:這種抽簽決定正班長的辦法是不公平的,如果僅對小紅而言是不公平的。如果小李也按這個辦法實行,小李擔任正班長的可能性也是 ,也就是說,雙方獲勝的可能性相同。這個辦法才是公平的。(改正的方案不唯一)
。ㄟ@樣的引入,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素材與學生現實緊密結合,從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而促進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鼓勵合作學習。從多角度思考,采用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創造積極合作、討論的氛圍。)
(二) 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從此題解答中可以得到,在客觀條件下使小紅與小李抽簽勝出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稱機會均等)那么才是公平的。而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況:教師可舉一些描述實際生活中有關可能性大小的幾個例子:
、傩∶靼俜种倏梢栽谝环昼妰却蜃50個以上,即小明在一分鐘內打字50個以上的可能性是100%。
、谛∪A不可能在7秒內跑完100米,即小華在 秒內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弁ㄟ^搖獎,要把一份獎品獎給10個人中的一個。每人得獎的可能性是 。
接著類似的可以讓學生自己結合生活經驗獨立舉一些例子。
(這樣的安排是使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并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合理、正確都予以高度肯定,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學生難免犯錯,但相信同學之間也能糾錯。教師放手讓學生在互相討論和互相評價中得以提高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生評價中,集思廣益,能體會到如何更完善和辨證地分析問題。)
然后教師歸納,在教學中我們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稱為事件發生的概率,一般用 表示。事件 發生的概率也記為 ,事件 發生的概率記為 ,依此類推。
如果我們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各種結果的總數,并且知道其中事件 發生的可能的結果總數,那么就可用以下式子表示事件 發生的概率:
強調:概率的數學意義是一種比率,這個概率公式適用的條件——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結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這一點學生容易疏忽。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再舉一些實例加以辨別各種可能結果的可能性是否都相等。
例如:任意拋擲一枚硬幣,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兩種結果。由于硬幣質地均勻,拋擲時具有任意性,所以出現“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認為是相等的。適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而對于“投籃”,雖然也只有兩種可能結果:“命中”與“沒命中”,但由于投籃的命中率與投籃者的技術水平相關,“命中”與“沒命中”的可能性通常是不相等的。
(三) 講解例題,綜合運用:
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義后,就可以應用本節課的概率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例1:任意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當骰子停止運動后,朝上一面的數是1的概率是多少?是偶數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數的概率是多少?是負數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由于一枚骰子有六個面。當骰子停止運動后,每一個面朝上的可能性都為 。即為等可能性事件。因此可用概率的公式計算。
解:任意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當骰子停止運動后,朝上一面的數有可能性相同的 種可能,即1、2、3、4、5、6。所以朝上一面的數是 只有 種可能,即朝上一面的數是 的概率 ;是偶數的有 種可能,即2、4、6。所以朝上一面的數是偶數的概率 ;是正數的有 種可能,即1、2、3、4、5、6。所以朝上一面的數是正數的概率 ;是負數的可能結果有 種,即所有可能的結果都不是負數,所以朝上一面的數是負數的概率 。
一般地,必然事件發生的概率為100%,即 。不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為0,即 。而不確定事件發生的概率介于0與1之間,即 。
。ɡ1的目的主要鞏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教師著重講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驟。解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判斷是否適用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然后統計所有可能的結果數和所求概率的事件所包含的結果數,再把它們代入公式求出所求概率。)
從例1中自然引出必然事件的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為0,不確定事件的概率為 。
(四) 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做一做:
1、 從你所在小組任意挑選一名同學參加詩朗誦活動,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ǜ鶕嗉壐餍〗M的實際人數回答)
2、 轉盤上涂有紅、藍、綠、黃四種顏色,
每種顏色的面積相同。自由轉動一次轉盤,
指針落在紅色 區域的概率是多少?
指針落在紅色或綠色 區域的概率是多少?
。1/4,1/2)
(五)變式練習,拓展應用:
例2:如圖所示的是一個紅、黃兩色各占
一半的轉盤,讓轉盤自由轉動2次,指針2
次都落在紅色 區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
紅色 區域,另一次落在黃色 區域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
(1)由于轉盤上紅、黃兩色面積各占一半,轉盤自由轉動一次,指針落在黃色 區域和落在紅色 區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統計所有可能的結果數,讓學生自己列表或畫樹狀圖。應注意轉盤的兩次自由轉動意味著事件的發生分兩個步驟,各種可能包括了順序的因素。
(3)統計所求各個事件所包含的可能結果數。
解:根據如圖的樹狀圖,所有可能性相同的結果數有4種:
黃,黃;黃,紅;紅,黃;紅,紅。
其中2次指針都落在紅色 區域的可能結果只有1種,所以2次都落在紅色 區域的概率 ;
一次落在紅色 區域,另一次落在黃色 區域的可能有結果2種,所以一次落在紅色 區域,另一次落在黃色 區域的概率 。
變式:在例2的條件下,再問:第一次落在紅色 區域,第二次落在黃色 區域的概率是多少?講解時注意讓學生自己分析同例2的第二問的區別。從中求出變式的正確的解答為 。
(本環節主要讓學生體驗變式中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倡題后反思。)
(五) 反思總結,布置作業: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反思有什么樣的收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參與反思的學生更多。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后布置作業,有助于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說明:
本章計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只涉及簡單的獨立事件。一般每次取1個,最多取3次。教師應把握好教學要求。
《可能性》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建大的統計圖、統計表及初步認識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統計與可能性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做出預測的基礎。由于該單元的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要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學習,借助操作實驗等實踐性活動逐步體會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夠借助實驗,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初步體會統計的工具性。
教學重點:
能夠借助實驗,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統計的工具性。
教學過程:
。ㄒ唬⿲W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名片
。ǘ┟▽傧啵
1.提出活動要求。
把小組的名片和在一起,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
張,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去,打亂順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屬相的可能性大?
2.小組同學先猜測,各選擇代表一種屬相。
3.實驗驗證。組長將組員每次摸的情況記錄并統計。
4.根據統計情況,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
小結:從這個游戲中,我們體會到了事件只要存在,就有發生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存在數量越大,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存在數量越小,發生的可能性越小。
。ㄈ┟猩
1.說明活動要求:活動要求同前。
2.活動前,數數各小組內男、女生的人數(一樣多)估計摸到誰的可能性大?
3.小組開展活動。
4.全班交流統計結果。
5.根據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檢測反饋
自主練習第1題
1.女孩從箱內摸糖(10個草莓,20個巧克力)
2.男孩從箱內摸糖(10個草莓,10個巧克力)
他們分別摸出哪種糖的可能性大一些?為什么?
課外拓展
完成自主練習的2、3、4題。
《可能性》教案 篇12
復習目標
1、 經歷猜測、試驗、收集與分析試驗結果等活動過程。
2、 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區分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
3、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舉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復習內容
一、基礎知識填空
1.在一定條件下,肯定會發生的事情稱為 必然事件 ;在一定條件下,一定不會發生的事情稱為 不可能事件 ;必然 事件與 不可能 事件都是確定 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的事件稱為 不確定 事件。
2.在“轉盤游戲”中,哪個區域的面積大,則指針落到該區域的 可能性 大。
二、典型例題
例題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確定事件?
。1)一年有12個月; (2)擲一枚一元硬幣,停止后國徽朝上;
(3)明天要下雪; (4)1/4周角=1直角;
。5)任意買一張電影票座位號是奇數;(6)小明的生日是2月30日;
(7)一條魚在白云中飛翔。
分析與解:(1)、(4)是必然事件;(6)、(7)是不可能事件;
(2)、(3)、(5)是不確定事件。因為(6)中2月只有28天,不可能有30日,所以是不可能事件。
注意:在判別事件是確定還是不確定,關鍵是根據一定的條件弄清它是一定會發生或一定不會發生,還是無法肯定它會不會發生。
例題2:醫院的護士給病人注射青霉素類藥水時,要先做皮試。但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只有大約千分之一的人對青霉素過敏,但護士為什么每次都這樣做呢?這樣做是不是多此一舉?
分析與解:青霉素過敏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但它總是有可能發生的,我們不能確定每一個注射的病人都不會過敏,因此“青霉素過敏”這一事件是可能事件。為了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先做皮試,此種做法不是多此 一舉。
注意:“不太可能事件”雖然可能性很小,但它仍有可能發生。
例題3:一只螞蟻在如圖所示的一塊地板上爬行,這塊地板由黑白兩種不同顏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地磚鋪成,爬行一段時間后,螞蟻停在哪種顏色地磚上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分析與解:
因為白色的塊數是10,黑色的塊數是6,白色區域的面積大,所以螞蟻停在白顏色地磚上的可能性大。
注意:有關可能性問題,有時可通過比較各種區域所占面積的大小來確定。
例題4:袋中有4只紅球、2只白球、1只黃球,這些球除了顏色以外完全相同,小華認為袋中共有三種不同顏色的球,所以從袋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紅球、 白球、黃球的可能性一樣大,小強認為三種球的數量不同,摸到紅球、白球、黃球的可能性肯定也不同,你認為誰說的正確,并說明理由。
分析與解:
注意:此題中摸到各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小只與該球的顏色有關,與該球的大小、形狀等其它因素無關。
三、課時
1、能舉例說明生活中的不確定事件,并能用“不可能”、“有可能”、“幾乎不可能” 等詞語描述它們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初步學會求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與同伴充分交流的良好學習方式。
四、課外作業
《可能性》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內容屬于概率范疇,意在幫助學生分清不確定的現象和確定的現象,使學生能定性地認識事件“可能、不可能、必然”發生的含義.讓學生學會怎樣用觀察的方法去認識身邊的不確定現象的數學規律.
(二)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一些不確定的現象,但他們對這些不確定現
象的觀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暫的.同時,學生對未知的事物又充滿好奇且敢于質疑,很愿意投人到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去.在學生小學階段已學的有關事件可能性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通過實例體會到可以用列舉法來獲得各種可能的結果數,從而使學生的認識達到升華.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進一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意義.
2.了解必然事件、不確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3.會根據經驗判斷一個事件是屬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還是不確定事件.
4.會用列舉法(枚舉、列表、畫樹狀圖)統計簡單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的結果數.
【教學重點、難點】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意義,包括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事件分類.
2.用列舉法(列表、畫樹狀圖)統計簡單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的結果數,需要較強的分析能力,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基于對教材、教學大綱和學生學情的分析,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注重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對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意識的培養.這里沒有用“使學生掌握…”,“使學生學會…”等字眼,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映了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體現了新教材,新理念.)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引題
同學們做過拋擲硬幣的游戲嗎?請你試一試拋一枚硬幣10次,把結果記錄下來,看看有幾次正面朝上,有幾次反面朝上?
做完游戲后,提出問題:
(1)拋擲硬幣10次,每次都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可能嗎?可能性大嗎?
(2)在剛才的游戲中,可能正反面同時朝上嗎?
(3)在剛才的游戲中,還有哪些事件一定會發生?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事件一定不會發生,有些事件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有些事件必然會發生。
引出課題:認識事件的可能性。
(利用學生都感興趣的小游戲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他們迅速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同時加強了人文數學的教育)
二、觀察、思考、鞏固
(一)觀察和思考:你能舉出幾個生活中必然發生,不可能發生,可能發生的例子嗎?(請大家發言)
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而且在我們所學的各學科中也有很多例子.(利用多媒體展示“鐵杵磨成針”“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這三個成語故事和天氣預報的動畫)
同時給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概念:
在數學中,我們把在一定條件下必然會發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certainevent);
在一定條件下必然不會發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event);
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叫做不確定事件(uncertainevent)或隨機事件.
(這里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和動感十足的多媒體展示,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鞏固、檢測、反饋(利用題組區分概念):
在課件巾設置能力區分度不同的三組題,以利于同學們正確理解概念.
1.頭腦運動會(設置一組容易題,以快速搶答的方式請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正確答案,對于沒有把握的問題也可以向其他人求助.)
問題:下面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確定事件?
(1)打開電視機,它正在播廣告;
(2)拋擲10次硬幣,結果有3次正面朝上,8次反面朝上;
(3)將一粒種子埋進土里,給它陽光和水分,它會長出小苗;
(4)黑暗中我從我的一大串鑰匙中隨便選中一把,用它打開了門;
(5)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擲得的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6)從一副洗好的只有數字1到l0的40張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張,卡片上的數比6小;
(7)一個普通的玻璃杯從10層樓落下,落到水泥地上會摔破.
2.頭腦風暴.
例在一個箱子里放有1個白球和1個紅球,它們除顏色外都相同。
(1)從箱子里摸出一個球,是黑球.這屬于那一類事件?摸出一個球,是白球或者是紅球.這屬于哪一類事件?
(2)從箱子里摸出一個球,有幾種可能?它們屬于哪一類事件?
(3)從箱子里摸出一個球,放回,搖均勻后再摸出一個球,這樣先后摸得的兩球有幾種不同的可能?
(列表或畫樹狀圖是人們用來列出事件發生的所有不同可能結果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而且可以避免重復和遺漏,即直觀又條理分明.)
不可能事件 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黙|的值
a的倒數
若a+b=0(a,b的之間關系)
3.個性空間(設置一組稍難題,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問題1:列表造句:
問題2:(1)有2種不同款式的襯衣和2種不同款式的裙子,各取一件襯衣和一條裙子搭配,問有多少種搭配的可能?
(2)籠子里關著一只小松鼠(如圖),籠子的主人決定把小松鼠放歸大自然,將籠子的門都打開.松鼠要先經過第一道門(A,B或c),再經過第二道門(D,或E)才能出去.問松鼠走出籠子的路線(經過的兩道門)有多少種不同的可能?
(在完成了兩組區分度不同的練習之后,對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激發學習興趣都有幫助,至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達成)
(三)完成課本課內練習.
三、概括、梳理、升華
1.采用談話式小結.教師提問:
(1)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最大收獲是什么?
(2)你對哪一點最感興趣?
(3)你受到哪些啟迪?
(4)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這種小結方式很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學生容易投入和參與,讓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想法,把總結評價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同時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知識整理與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會被再度調動起來,從而起到認知升華的作用)
2.判斷一個事件是屬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還是不確定事件.用列舉法統計簡單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的結果數.
四、布置作業
1、課本作業題
2、1999年,全國少工委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顯示,46.9%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8時的睡眠時間標準,請你在班級里也做一次調查,你的結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