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精選8篇)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體驗畢業離園時的惜別之情,記住這一美好而難忘的時刻。
2、萌生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過程:
一、我們的故事
1、觀看大(二)班全體成員的照片。
2、回憶在一起的往事。
A、談談開心、有趣的事。
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已經在一起生活三年了,還有的小朋友已經四年了呢,在這段日子里哪件事讓你覺得很有趣,很快樂的?(幼兒自由討論,個別介紹)
B、談談有意義、感動的事(幼兒介紹)
3.小結:
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我們發生了許多事,有快樂的,有有意義的,還有很感人的,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讓我們在家庭里健康成長。
二、我們的朋友
1、 幼兒園里還有很多朋友在關心著我們的大家庭,讓我們覺得更加溫暖,你們知道嗎?
2、和幼兒園一些朋友互動。
1.老師對我們提希望。
2.我們對弟弟妹妹提希望。
3、小結:
在我們幼兒園的生活里,還有許多許多大二班以外的朋友在關心著我們,幫助著我們,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在一起的日子真溫暖啊!
三、我們的留念不久你們就要畢業,離開我們輔延中心幼兒園了,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啊?你們要記得回來看看我們,我們幼兒園也歡迎你們回來看看。
四、我們最想做的事情
1、說說在幼兒園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2、看實情滿足孩子愿望。
3、幫助孩子留住這美好的瞬間,交換聯系號碼。
祝愿孩子們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有空常回家看看!老師們永遠在心底里愛著你們!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個同學都有學地好的經驗,體驗和共享成功的喜悅;知道成功的學習與個人多種良好素質的關系,其中包括學習的方法、態度、習慣等等;獲得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做學習小主人的經驗和體會;體驗時間的寶貴,逐步養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某班級的班級黑板報的小記者們發現班上有不少同學在某一方面學得特別好,準備在近期的黑板報上辦一個“學得好”的專欄。為此,他們采訪了一些同學了解一下他們學得好的原因。
二、小采訪。
1、看圖,了解小記者們采訪到的內容。
2、如果小記者采訪到你,你會給他們介紹些什么呢?希望你能說得具體些。(同桌討論)
3、如果你是小記者,你會采訪班上的哪位同學呢?(同桌討論)
4、指名做小記者,隨意采訪同學。(多名分別采訪多位)
三、做學習的小主人。
1、班級黑板報的小記者們在采訪中發現,學得好的同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做學習的小主人。你知道怎樣做學習的小主人嗎?
2、看圖了解:定學習目標
定學習計劃
做功課時管住自己
獨立思考
3、你覺得還有什么呢?
四、學會提問題。
1、那么,怎樣才叫學得好呢?來看看下面兩位同學的爭論:
(1)沒考第一,就是不如考第一的人學得好。(2)雖然沒考第一,但他和考第一的同學一樣好。
你贊同哪種觀點?說說你的理由,在班級里討論一下。
2、班級黑板報的小記者們在繼續的采訪中還聽到了下面的不同看法。
指名讀讀三種看法。
3、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先寫一寫,在說一說)
4、那么怎樣才能提出好問題呢?
(1)讀讀書上的四種方法。
(2)你覺得還有嗎?
5、聽小故事,說說你受到的啟發。(提出問題比知道問題的答案更重要)
6、小記者們在采訪中還發現,班上有一些同學喜歡獨立思考,不愿向他人請教,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鬧出些笑話。(看圖上的一個笑話)
7、你知道有的同學不愿意求助的原因是什么嗎?(補充書上寫的話)
8、小記者們一致認為,這些同學不依賴他人的學習習慣是好的,但總覺得他們似乎還缺少點什么。你有什么建議嗎?
五、一分鐘有多長
1、班級黑板報的小記者們在采訪中還發現,學得好的同學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抓緊每一分鐘時間去做功課,做完功課后痛痛快快地玩。
2、劉沂的經驗是一分鐘可以做許多事,浪費一分鐘就可能耽誤好多事。他的經驗可信嗎?
3、小試驗:(1)閉上眼睛,感受一分鐘有多長。
(2)一分鐘能寫多少字。
(3)一分鐘能做幾道數學題。
4、說說你的感受。
5、討論:你是怎樣抓緊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呢?
6、聽故事:《德國人走在鐘表上》
六、大家一起來總結。
1、通過采訪,我們了解了這么多,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
2、學得好的同學有什么共同之處?(填寫表格)
3、你自己的獨特經驗是什么呢?(填寫表格)
4、將你自己喜歡的有關學習的名言寫出來。
教師提供名言供學生參考。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厚薄,引出對長短、多少、大小等比較。
2、經歷具體分類活動的過程,初步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
3、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4、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并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主題圖、
教學重點:
重點是學習按指定標準或自定標準讀對物品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難點是能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小明邀請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們想到他家去參觀嗎?(出示放大的主題圖)
師:瞧,這就是小明的家。誰能說說小明家都有什么 利用小明搬家導入本課,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學習數學的愿望。
二、 學習比較、分類
1、 引導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課件出示例題圖片。
教師引導:小明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呀!他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
教師小結:因為媽媽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媽媽的衣服最多。那么除了可以比較誰的衣服最多,還可以比較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比較
、、誰的衣服最長?誰的衣服最短?;
、、媽媽和小明誰高誰矮?;
、邸⒛倪叺鸟R大?哪邊的馬。;
、、哪個水晶球大?哪個水晶球。;
2、師: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幫媽媽整理衣服,他還能幫媽媽做什么? 對于學生說出的例子,如果可以運用分類的知識,就引導學生進行分類,并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
學生可能想到的
①、幫助媽媽整理廚房里的碗筷;
、凇椭鷭寢屨砜蛷d的里的物品;
③、幫助媽媽整理勞動工具;
教師小結:看,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數學知識。其實,分類的知識不僅僅在這方面有用,還有許多用處呢!
三、解決問題
、、哪本書最多?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一題圖,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圈的,并說理由,與其同學進行評價。
、、比一比誰輕?誰重?。 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二題圖,學生討論完成。完成后請小組派代表說一說自己小組分類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引導學生說一說還發現了什么。
、、哪團線長?你還能比較什么? 教師出示自主練習第三題圖,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在適當的( )內畫對勾。
、荨⒄l拿最合適? 請有代表性的組派代表介紹分法并說明理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練習時,組織課堂上的實踐活動,由教師、大同學、小同學進行比較。在兩兩比較的基礎上,最后通過推理得出誰的手最長。 對物體的比較,有直接比較,還有借助生活經驗進行推理比較。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數學知識?你還能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時候能用到分類的知識嗎?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培養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五、課外活動
培養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回家幫助家人分類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說一說自己分類的方法,請家人給你評價。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關愛長輩的情感。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注重評價方式靈活化、過程化。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4
設計思路盤、碗、碟、杯是孩子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一次剛吃完飯,幾個孩子拿著筷子丁丁當當敲個不停,其余的孩子也都跟著模仿起來,看到孩子們對丁丁當當的聲音特別感興趣,我產生了針對孩子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生活用品來設計教學的念頭,所以我設計了這節教學活動。在這首歌曲中既有唱歌部分,還融入了孩子們喜愛的節奏,使他們感知了歌曲旋律、體驗了打擊樂與唱歌相結合的音樂活動的樂趣,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體驗打擊樂與唱歌相結合的音樂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課件、
2、各種質地的敲擊樂器,盤、碗、碟、杯。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玩“木頭人”的游戲。即請幼兒和老師一塊兒練聲,每一樂句結束時,做一個木頭人的動作。
2、玩“拍節奏”的游戲。教師引導幼兒拍出不同的節奏。
3、幼兒自由敲擊樂器。教師在活動室放置一些不同材料的小樂器,如紙盒、塑料板、小鐵桶等物品,讓幼兒自由探索,去敲擊這些物品,教師觀察并引導幼兒敲擊不同的節奏。
4、教師范唱歌曲提問:
(1)、歌曲里面誰在歌唱?
(2)、誰沒有歌唱?
5、教師出示課件,幼兒欣賞課件,學唱歌曲。
6、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分為四組音塊(盤、碗、碟、杯),隨歌曲一塊演奏。
7、幼兒創編節奏。
8、幼兒討論:“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會唱歌呢?” “我們再出去找一下吧!”
活動延伸:把歌曲中“盤、碗、碟、杯在歌唱”的歌詞讓幼兒創編,如“鍋、筷、勺、叉在歌唱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5
教育要求:
1、 通過觀察實物,圖片,感知香蕉的顏色,形狀,構造,味道,科學食用方法,生長地方,誰栽培。
2、 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時要適量,培養幼兒不吃獨食,愿意與他人分享。
3、 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在美術活動中學習制作香蕉。
教學準備:
1、 實物:一串香蕉,圖片,結香蕉的樹(香蕉園)
2、 彩色油泥和棕色,綠、黃紙。
香蕉的故事(課題一)
教學課程:
1、 出示香蕉園圖片,引起幼兒注意,這些叫什么樹?(香蕉樹),提問:香蕉是長在什么地方的?它和桔子長得一樣嗎?桔子是一個一個長在樹枝上,看看香蕉是怎么長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許多香蕉長在一個把子上。(1和許多)
2、 出示香蕉,這是從香蕉樹上摘下來的,數數有幾根?每人發1根香蕉,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提問:香蕉是什么顏色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彎彎的象月亮)摸在手里怎么樣?知道怎么吃法嗎?(請一位幼兒剝給大家看,老師示范正確的剝法,再請一位幼兒上來試試)然后請小朋友都練習剝香蕉,吃香蕉。
提問: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覺怎么樣?(滑滑的,甜甜的,涼涼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嗎?
3、 香蕉皮應該放在哪里?(在家,在幼兒園和在外)教育幼兒不亂扔亂拋,讓幼兒練習把香蕉皮丟到指定地方。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道常見的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的意義,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規會給自己、家人、他人和公眾帶來傷害,樹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教學準備:
常見的交通布置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認識交通標志嗎?你都看到哪些交通標志?
二、認識交通標志
1、連一連。
你認識這些交通標志嗎?請將標志圖與其所表達的意思連起來。
2、畫一畫。
你在回家的路上見到哪些交通標志?將他們畫出來,先小組交流,在全班交流。
三、我是小交警
讓學生戴上“轎車”、“自行車”、“卡車”等頭飾,三位學生分別舉紅、黃、綠牌,代表紅燈、黃燈、綠燈,兩位同學手拿紅、綠牌代表行人過街燈,一位學生扮演交通警察:“請大家聽我指揮!
四、怎樣過馬路
1、在農村公路上沒有交通標志的地方,我們應該怎么走?
(岔道口,左看看,右瞧瞧。)
2、在有交通標志的地方,你是怎樣過馬路的?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請你等一等。)
3、你闖過紅燈嗎?你知道這很危險嗎?
4、你能收集一些交通安全用語嗎?你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交通安全用語。
(如:須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
五、小資料
違反交通法規會產生什么后果?說一說你所知道的事例。
六、討論會
1、不注意安全,受害的只是自己一個人嗎?我們一起開個討論會吧!
七、大家一起玩
還記得我們一年級時曾經玩過的那盤棋嗎?讓我們補充一些內容,再玩一次吧!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僦拦竦纳矸輳暮味鴣硪约笆裁词菄。
、谡J識居民身份證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標
培養樹立學生的公民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能維護中國公民的形象。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教學難點:懂得憲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樹立憲法意識。
教學過程:
一、目標解讀、預習反饋
1、導出新課,解讀《導學案》的學習目標:
。1)課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圖片。
(2)談一談你是怎么理解中國人,美國人等不同身份的。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單元的第一課《公民意味著什么》。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至少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1)知道公民的身份從何而來以及什么是國籍。
(2)認識居民身份證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3、檢查《課前預習案》的“預習自測”部分,學生匯報。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難問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組內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精講點撥。
1、課件出示第23頁的知識窗。
交流:你知道國籍是什么?它是怎么獲得的?
2、認識身份證。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個小卡片,它能代表我們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證。
、傧日f一說身份證是什么樣子的?居民身份證的正面和背面分別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證上獨一無二的信息是什么!裆矸葑C號碼
②了解身份證號碼的不同含義。
公民身份證號碼由18位數字組成,各有不同的含義:第1——6位是地址碼,7———14位為出生日期碼,15———17位為順序碼,第18位為校驗碼,如果校驗碼為10,則用x代替。
、酃裆矸葑C的有效期。(課件出示課本25頁相關鏈接)
、苌矸葑C用處知多少?
住酒店辦理住宿登記,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在郵局郵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機上打印火車票,在手機營業廳辦理業務
板書設計
做合格公民,樹立良好形象
幼兒園幼兒生活教案 篇8
教材分析:學生通過對幾首音樂作品的欣賞,對音樂在生活、音樂在社會中的功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音樂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為場景配置音樂。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音樂伴隨我們終生”的道理。
教學目的:
1、了解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那些樂曲是“實用音樂”,那些樂曲為“背景音樂”,
初步能為生活中不同場景配置背景音樂。
2、能識別音樂中的情緒,利用聽覺和視覺產生創造想象力。
教學難點:
通過音樂欣賞了解音樂中的情緒,重點失去分“實用音樂”和“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1、 學生聽《歡迎進行曲》,又節奏的進入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感受、引導進入課題
1、A、實用音樂
師問:剛才播放的音樂曲名是什么?
2、教室講解生活中的音樂大致分為兩大類:即“實用音樂”和“背景音樂”,并解釋其定義。實用音樂:用音樂來烘托氣氛,配合完成某項具體任務,稱作“實用音樂”,如儀式音樂、治療音樂等
3、《歡迎進行曲》屬那一類?
4、播放《搖籃曲》,并簡介“勃拉姆斯”。和《歡迎進行曲》比較,在音樂情緒上有什么不同?(前者音樂情緒熱烈、激昂;后者安靜、祥和。)
5、放《婚禮進行曲》,學生說出音樂的情緒,教師小結
。1)、上面三首樂曲都屬于“實用音樂”,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再一次強調“實用音樂”的實用性。
。2)、請同學舉出三首實用性音樂的例子(國歌、隊歌、葬禮進行曲)
B、背景音樂
1、解釋“背景音樂”:又稱“環境音樂”,是一種為辦公室、休息室、超級市場、飯店等不同環境而使用的陪襯音樂。在商業和旅游上,“背景音樂”起到了一定的經濟作用。
2、課件打出一個商廈,播放一段配音:在商業上,背景音樂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研究顯示若在超級市場播放徐緩優美的音樂,可以使顧客不知不覺的放慢腳步,同播放快速音樂相比,銷售量增加38%。
3、教室準備四首樂曲片段:a、《獻給愛麗斯》 b、《西班牙斗牛士》c、《魚舟唱晚》d、《威廉退爾序曲》
4、師:假如你是一位列車長,請根據背景音樂的特點,選擇最適合旅游心理的音樂(同學討論回答并說處理由)
三、課堂小結:
音樂可以使人振奮精神,陶冶情操,開發智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熱愛音樂,就是熱愛生活。
四、布置作業:
1、請學生從生活中找出3首“實用音樂”、“背景音樂”的例子
2、請同學為學校食堂配兩首“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