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幼兒園教案(精選3篇)
節日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人們歡慶“十一”節日的錄像帶。
2、錄音機和《唱支節日歌》音樂磁帶。
3、鋼琴一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發聲練習:師生問好歌曲《好娃娃》、《大雨小雨》、《春雨沙沙》、《我的好媽媽》。
2、律動練:《日常生活模仿動作》、《手腕轉動》、《學做解放軍》、《我們大家做的好》
二、基本部分
1、通過欣賞錄像帶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幼兒欣賞“人們歡慶節日”的錄像帶。
引導幼兒談談:小朋友你們看到人們是怎樣慶祝“十一”國慶節的?(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錄像帶里的內容)從而引出本活動內容。
教師幼兒回答:“小朋友說的真好,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和節日有關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唱支節日歌》。
2、學習歌曲。
幼兒欣賞歌曲《唱支節日歌》,感受歌曲歡快、喜悅的特點。
師提問: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歌曲的名字叫《唱支節日歌》。
師提問:小朋友你聽到了歌里唱了什么?(讓幼兒大膽的說己在歌曲里聽到的內容教師唱出幼兒的回答)
3、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學唱歌曲,提醒幼兒學會聽前奏開始演唱。
(1)請幼兒跟隨教師按節奏完整的學念歌詞兩遍。
(2)請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
先請幼兒小聲跟隨教師演唱一遍。
再請幼兒大聲跟隨教師演唱一遍。
4、教師啟發幼兒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5、請個別幼兒下來演唱歌曲。
6、全班幼兒齊唱歌曲《唱支節日歌》一遍。
三、結束部分
1、歌表演《我的朋友在哪里》。
2、活動下課。
節日幼兒園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的方法制作“月餅”,并用輔助材料印出花紋。
2、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個,小盤子六只。
2、幼兒玩超市游戲用的貨架。
3、幼兒認識過月餅。
教學過程:
1、由故事導入課題,引起制作“月餅”的興趣。
2、遷移已有經驗,交流和討論。
3、觀察教師制作“月餅”,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過程。
(1)認識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示范,了解制作的'過程。
4、自由嘗試制作月餅。
5、欣賞自己做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
節日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學習在一定范圍內大膽地進行作畫,并正確使用剪刀,制作簡單的燈籠。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初步體驗制作燈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小燈籠。
2、蠟光紙、剪刀、筆、彩線、膠水、紙杯、飲料瓶、抹布等。
【活動過程】
導入:孩子們你們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元宵節)在這個節日里你們吃過什么?(湯圓)玩過什么?(燈籠、煙花……)
1、教師出示自制的燈籠
提問:你們覺的這幾個燈籠漂亮么?(好漂亮)和你們元宵節買的燈籠有什么區別?(我們買的燈籠是用電池,還帶音樂,這個是用蠟燭的;圖案也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你能看出這幾個燈籠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紙杯、飲料瓶、彩紙)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元宵節各種喜慶的節日)
2、觀察操作材料,了解制作燈籠的方法
(1)觀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現在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用什么材料也制作一個漂亮的燈籠呢?(幼兒互相討論制作燈籠所需的材料)
(2)教師講解示范制作燈籠的方法
先選定材料——用鉛筆畫圖案再用剪刀剪下——在材料的對稱邊穿上毛線——毛線上綁上小木棍——最后把蠟燭固定在燈籠中間。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展示作品
手提燈籠,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開展《正月十五打燈籠》的民間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