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精選7篇)
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 篇1
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在若干動物圖片中將不屬于十二屬相的小動物找出來。
2、請幼兒把自己找出的圖片給老師和小朋友們看一看。找對的交給老師,找錯的,請幼兒將它送回去。
(一) 音樂游戲。
1、引導幼兒回憶曾經做過的音樂游戲《猜面具》,并說一說歌中是怎樣描述小動物的。
2、啟發幼兒將原來的歌詞替換成十二屬相中的小動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
4、當唱到“吵醒了小馬”時,教師啟發幼兒說出今年是兔年,還沒有過完,不能現在就把小馬吵醒。
通過了解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拓展幼兒的思維。
1、幼兒討論:外國人有沒有屬相?
2、教師介紹:十二屬相是中國人很早很早以前發明的用來 紀年的。(紀年就是選一種東西做為某年的標志來代表和表示這一年)所以外國是沒有屬相的。象屬相這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產生或發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傳統的。
3、啟發幼兒說一說你還知道什么傳統的事或物。
結束部分:通過讓幼兒說一說“過年”的所見所聞,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扭起秧歌來。
延伸活動:小小中華傳統文化展
收集各種各樣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的手工藝品和服裝服飾,通過展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激發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八冊第三單元第3篇課文。課文介紹了我國是茶的故鄉,介紹了茶葉的種類、喝茶的好處及中國茶具的質地和造型,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小品文。課文中有詞句看似平常,其實寫得很美。其中課文把品茶是一種精神享受寫得很吸引人。
教學目標:
1、知道茶葉的種類、飲茶的好處,知道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茶具質地多、造型美。
2、激發學生對茶的研究興趣,初步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3、自主探究課文語言文字,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自主探究課文內容,激發對茶的研究興趣,初步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難點:感受品茶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各類茶的實物、西湖龍井茶、透明玻璃杯、課題推薦和課外閱讀推薦資料。學生:課外閱讀有關茶的書或文章。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已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梳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臻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它還指出語文課程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基于這樣的課程理念,在鉆研教材時,我特別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試圖去繁就簡,返璞歸真,回歸語文教學進行語言實踐、發展語文能力的本位。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得到情感的熏陶,抒發美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趣解“茶”字。(課件出示“茶”)分析“茶”字。“茶”字由什么組成?“人”在草字頭之下,木字底之上,意思是人在草木間,誰能不喝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歸大自然,做一回草木間的茶人,一起來說一說茶。(課件出示茶園圖,板書課題)2、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說茶的?指名說:(板書:種類、好處、茶具)
二、自主探究,重點感悟。
1、選擇你最感興趣的1-2個方面,大聲地讀讀課文,讀完了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選擇學習,教師巡視點撥。
3、交流:
(1)了解選擇情況。
(2)找幾個和你選擇同一內容的同學交流一下你讀懂了什么。
(3)大組交流。種類:
○1出示句子:從制作方法來看,茶可分為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和緊壓茶6大類。出示茶的的實物、簡單介紹。指導讀:(指導讀好頓號)
○2出示句子:著名的“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廬山云霧”等綠茶中的珍品。理解:珍品。指導讀:小結:我國茶葉的種類那么多,無愧于真“茶的故鄉”的盛譽,所以課文第2自然段一開始就說——(引讀第2自然段)課始,從趣解“茶”字激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以綠色茶園的畫面,營造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氣氛,投入到做一回草木間茶人的角色中來。復習上節課所學的茶的三方面內容,利于引導進入下個導學生環節的自主探究。這一環節中,采用選擇性學習,讓學生重點研讀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內容。接著又安排了找小伙伴交流的環節,旨在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在交流時,不僅可以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還能從小伙伴那里獲得更多的自己所沒有讀出的信息。為了避免選擇性學習中學生只讀了自己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在大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讀、人人參與讀,讓每個學生充分感受品茶的悠閑自得。
好處:
○1實用價值。出示句子:盛廈,喝上一杯涼茶,解渴消暑;吃了飯以后,喝杯熱茶可以幫助消化;看書倦了,呷幾口清茶,既清醒頭腦,又保護視力。理解“消暑”:炎炎夏日,你喝上一杯冰可樂是什么感受?喝杯涼茶也是這種感覺。理解“呷”:接線員名表演,評議。指導朗讀:
○2精神享受飲茶的'精神享受來自于什么地方?
A、品茶講究茶葉的色、香、味。
B、品茶的過程。出示句子:要是你想品嘗“西湖龍井”,請在一只透明的下班杯或白色瓷杯里,放入少許茶葉,然后用杭州虎跑泉水沖泡。品茶的時候,別急于喝。先觀茶姿,清水綠葉;再聞茶香,清香漂逸;最后嘗味,回味甘甜。這樣細細品嘗,樂趣無究。教師配樂表演品嘗“西湖龍井”的情景。(邊表演邊用這段話敘述)指導讀這段話。
○3增進友誼。
A、客人來了,敬上一杯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聯系課文第1段:因為早在4千多年前,我們祖先就已經把茶作為日常飲料了。
B、課件出示周總理在梅家塢與國際友人邊品茶,邊交談的照片用導語聯系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茶具:○1質地多。○2造型美。出示句子:茶具的造型十分優美,有方形的、圓形的和扁平形的,有南瓜形、梅竹形和各種運動形的。能工巧匠給茶具刻上精美的花鳥山水、飛禽走獸,因而茶具就成了一件值得觀賞的藝術品。(課件出示各種造型的茶具圖片,具有典型代表的)學生自由議論。看了這么多琳瑯滿目、多姿多彩、造型優美的茶具,在讀的指導中,根據每片段傳遞的不同情感,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看一看實物;或從不懂之處入手;或觀看老師表演,創設品茶的情景;或看看多姿多彩圖片。在直觀的圖片前,學生有了情感的積累,讀時就特別投入。這樣以讀促學,以情導學,效果比較好。 教學中,教師考慮到教材之間的內在的聯系。比如,課文第1自然段中寫到;我國是茶的故鄉。課文后面的幾個自然段中寫到茶的幾個方面人內容都是圍繞“我國是茶的故鄉”寫的。
三、總結延伸。
2、如果現在讓你再來說茶,你想說茶的哪些方面呢?學生自由談。
3、推薦茶史(茶葉起源、傳說、典幫、飲茶史、制茶史……)深深茶藝(茶藝表演、茶詩、茶諺、茶聯、茶樂……)濃濃茶情(茶禮、茶俗、茶的傳播、茶與名人……)繽紛茶具(茶具歷史、茶具種類、茶具精品、茶具選配……)名茶薈萃(中國十大名茶、名茶制作、名茶鑒別……)
4、推薦課外書和網站:
《中國少兒百科全書——自然》《茶藝》《茶文化與科學飲茶》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時,以美的導語體現教材中的內在聯系,讓整堂課構成一個回環的結構。此時,學生已有了對課文的深入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茶文化讓他們自豪不已。這時回歸課題,讓學生再來說茶,學生表現得興味盎然,提出了許多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這時向學生推薦課外研究的關于“茶”的5個課題。現在的學生正處于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收含有、處理信息的能力將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此時向學生推薦了幾本課外書和幾個相關的網站,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只看這幾本書,只上這三個網站瀏覽,而是向學生滲透獲取信息的途徑;向別人請教,到課外書或網上查找,以獲得更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
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打年糕的主要過程,嘗試動手參與打年糕,感受過年的傳統習俗。
2、學念童謠,體驗民間過年歡樂祥和的氣氛。
活動準備:
打年糕的視頻及圖片,年糕的成品,和附近能打年糕的家庭聯系。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討論交流。
你知道這些人在干什么嗎?
他們是怎么“打年糕”的?
用木桶把米蒸熟→用石杵搗→用木棍搟→用線切割→晾在竹片上
人們為什么在正月里要打年糕?(過年的習俗,討個好彩頭,寓意年年高)
2、觀察年糕成品。
你吃過手工制作的年糕嗎?
還有哪些不同的年糕?(機器制作的)
年糕可以怎么吃?
3、學習朗誦童謠《吃年糕》。
了解了手工制作年糕的過程,我們一起來學學童謠吧。
4、參觀年糕制作。
帶領幼兒到幼兒園附近的能制作年糕的家庭,請幼兒親自觀看年糕的制作。
幼兒參與用石杵搗米粉。
嘗一嘗剛做好的年糕。
附:童謠
吃年糕
搖啊搖,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請我吃年糕。
糖蘸蘸,少吃塊,
醬油蘸蘸吃半塊。
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民間小吃的名稱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嘗試用團圓、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間小吃。
3、通過品嘗,感受民間小吃的美味,體驗與哥哥姐姐一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糖葫蘆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湯團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條制作材料:面粉、發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電磁爐、電飯煲、油、糖、一次性臺布。
活動過程
一、欣賞民間小吃圖片,激發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你吃過哪些民間小吃?”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并欣賞圖片。
3、聽哥哥姐姐介紹集中民間小吃的由來。
二、請爺爺奶奶介紹各種民間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兒在中班哥哥姐姐的帶領和幫助下參與民間小吃制作活動。
1、幼兒分區域進行制作。
2、教師各區域指導重點。
糖葫蘆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串山揸的技能。
湯團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團圓的技能。
油條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搓長條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滾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嘗民間小吃。
鄉土教育:民間藝術、民間游戲、民間特產搬上了舞臺。有“印板糕 ”、“ 剪紙”“ 打年糕” “ 西瓜燈十八韻”等民間制作,有“ 棉花糖”、“ 冰糖葫蘆”、“ 爆米花”等民間物品的品嘗,有 “ 拔河”、“ 捏泥人”、“ 穿項鏈”、“搓稻草”、“ 印染”、“唱戲曲”等民間游戲的游玩,還有特產品嘗店和名勝、名人介紹屋等觀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家長們帶著孩子重溫了兒時的游戲,跳竹竿、走高蹺、丟手絹,一起品嘗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環保時裝走走模特秀,欣賞爺爺奶奶們的戲曲表演。笑容寫在孩子們的臉上,回憶蕩漾在家長的心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實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知道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增強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 能說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屬相,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關心。
3 知道屬相共有十二種并包括哪些動物。初步了解其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屬相;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
2 教具:十二屬相的大圖片一套;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每名幼兒若干小動物圖片(其中抱括十二屬相)。
4彩帶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年齡及屬相,并說一說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屬相。
二、通過觀看動畫《十二屬相的故事》,知道屬相有十二種及分別是哪十二種動物。
1、師:屬相到底有多少種?又都有些什么動物?聽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2、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看完動畫,教師提問:
屬相有多少種?
十二屬相包括哪十二種動物?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動物圖片,不要求幼兒按順序)
4、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了解十二屬相的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是誰。(教師同步調整十二屬相的順序)
三、通過操作活動和音樂游戲,加深幼兒對十二屬相的認識。
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茶的故鄉在中國,家鄉也生長茶葉,初步感受茶文化。
2、了解茶的故事,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3、了解茶的簡單制作步驟。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受中國茶文化,激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難點:說說你看到的茶葉制作簡單過程
活動準備:
1、茶壺、淡茶水。
2、《神農和茶的故事》
3、茶制作圖片
4、功夫茶藝表演視頻。
5、觀察家長制茶或聽家長講講如何制茶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茶具,引起興趣。教師:老師今天想請小朋友品嘗一種飲料,小朋友愿不愿意?(出示茶壺)這是什么呀?
二、品嘗淡茶水,感受茶水特性
1、教師:品嘗了飲料,小朋友要說說你感覺這個飲料怎么樣?
2、幼兒與同伴、老師交流。
3、小結:茶壺是用來泡茶的,把茶葉放進壺里用熱水一泡就有了茶這個飲料。茶水有綠綠的顏色,茶的味道香香的,有點苦又有點甜。
三、聽茶葉的故事
1、教師:你們知道我們喝的茶是怎么發明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神農和茶的故事》
2、教師:茶是誰發明的?神農用茶葉干嘛呀?為什么叫茶葉呀?
3、幼兒回答
4、小結:茶是中國人發明的,茶的故鄉在中國,茶不僅味道好,而且有好多功效,對人的身體有好處。
四、說說茶葉制作過程
1、教師:我們南義也有茶場,有許多茶葉。有的小朋友家里也制作茶葉,你能說說茶葉怎么制作的嗎?
2、請一些幼兒向其他幼兒說一說。
3、觀察茶葉制作的圖片。
4、小結:茶葉一般在春天和秋天的時候,茶農上山把茶葉采摘下來然后再打鍋里炒,把水分炒干,之后再把茶葉揉成細細的,最后再曬干,茶葉就基本做成啦。
五、欣賞功夫茶藝表演1、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茶葉也是一種文化呢,叫茶文化。這里有一個茶文化的表演,叫功夫茶,你們知道什么叫功夫茶么?
2、教師:功夫茶是指在泡茶品茶的時候有自己嚴格的程序,是要經過學習才能會的,而且很好看,所以叫功夫茶。
3、欣賞功夫茶藝表演視頻。
中班傳統文化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種類。
2、了解中國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學習茶藝中的禮儀,儀態端莊,先客后主等。
4、體驗泡茶,品茶的快樂。
【活動準備】
茶具,各種茶葉,茶袋,VCD短篇,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種各樣的茶袋。
師:“請小朋友來聞一聞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師:“現在請小朋打開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樣的茶葉,你認識嗎?”
師:“如果你不認識沒有關系,現在去我們就去認識一下他們。”
播放幻燈片。
請小朋友再次觀察茶葉,你認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嗎?紅色袋子里的茶葉為碧螺春,梅紅色袋子里的茶葉為毛尖,藍色袋子里的茶葉為龍井,綠色袋子里的茶葉為普洱茶,黃色袋子里的茶葉為鐵觀音。
二、了解中國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飲茶是最先從哪個國家開始的嗎?”
師:“現在我請小朋友在錄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師:“你們找到答案了嗎?”
師:“對,中國是第一個開始飲茶的國家,我們把飲茶看作是優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茶葉的種植都是從中國學來的。你們作為中國人,心里是什么感覺啊?”
幼:“開心,自豪,高興。”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師:“小朋友你們自己喝過茶嗎?好喝嗎?你們都喝過什么茶?”
“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喝茶嗎?喝茶有哪些好處?”
“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還有防齲齒抑制癌細胞的作用。”
四、茶藝。
師:“茶既然有那么多好處,你們現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師:“今天老師就為小朋友們泡制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鐵觀音。”
教師示范茶藝表演,請幼兒觀賞。在茶藝表演中滲透文明禮儀,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紹茶具名稱。
2、溫杯。
3、泡茶。
4、品茶。
師:“中國是禮儀之邦,謙虛,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東西與別人分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這第二道茶是味道最香甜,最好的。今天來了那么多客人老師,我們就把這最好喝的茶獻給他們好不好?”
請幼兒給老師奉茶,然后幼兒品茶。
五、幼兒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師巡回指導。
師:“你們想不想嘗一嘗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現在請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家庭作業:請小朋友回家后為自己的爸爸媽媽泡制一道茶,消除他們一天的勞累。
六、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從目標、內容來看,內容圍繞著目標而展開,運用多媒體和實物教學孩子很感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到了有益的經驗,了解了茶的不同種類,了解了中國的茶文化。同時增強了民族自豪感,體會到了品茶泡茶的樂趣。在讓幼兒認識各種茶葉時,時間應多一點,把實物與幻燈片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孩子會更直觀印象也會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