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內容。
【教材分析】
本框題分為三個目:(一)傳統文化面面觀,(二)傳統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條主線,分析什么是傳統文化,為什么要繼承傳統文化,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內容與現實聯系非常密切,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外來文化的強烈攻勢下,不少學生盲目崇尚外來文化,追捧外來文化,甚少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了解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通過本框的學習,從直觀的賞析入手,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思辯中進一步明確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觀點。
同時高二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觸了解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這為教師引導他們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及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感悟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從學生生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通過豐富的圖片,音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強感性認識。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形成觀點,掌握知識。 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并且能學以致用。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體現新課改學生主體地位。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特別是紹興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和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文化的在今天的特點,
傳統文化作用的雙重性。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感受身邊文化
教師設疑: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稽山中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學校,她的前身是紹興府學宮,投醪河環抱著校園,那么有哪個同學能解釋一下“投醪河”的來歷。(來自越王句踐投醪出征的故事)
學生回答。
教師引出學校的校訓為“臥薪嘗膽”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思想,與越王句踐投醪出征有關。進一步引出學校所在的紹興市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歷史文化和山水風光為特色的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XX年文化積淀和25XX年建城歷史,文物資源極其豐富;秀麗的江南水鄉風光,眾多的名人勝跡,使紹興成為特色鮮明的旅游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學生來參加“跟著課本游紹興活動”,請在座的同學擔任導游,向同學們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那么大家會把紹興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介紹給同學們。當然了,要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主要通過哪些形式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