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活動分類教案(精選5篇)
幼兒數學活動分類教案 篇1
故事背景: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要建一個自己的超市。他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物品。老師說:“小朋友們,我們要把這些物品分類擺放倒架上,請你們先將物品紛紛類,并數一數每種物品有多少件,然后統計出每種物品的數量。”老是說完后。小朋友們就忙碌碌起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按物體的名稱用途和甚至進行分類,初步探索統計方法。
2.是幼兒愿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統計的過程和結果。
3.要用兒童過分工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故事掛圖《我們見超市。》;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統計表。
學具準備:
幾個圖形卡片組。玩具。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回憶去超市的經歷。
2.教師出示故事掛圖《我們見超市。》,講故事并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教師;小朋友們從家里帶了了什么物品?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每種物品有多少件
二,集體活動。
1.創建超市。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超市的構成。
教師:我們要見一個超市需要做哪些準備?
(2)教室引導幼兒用教室里的物品充當超市的貨架。收銀臺。貨物。購物筐。
(3)教師引導幼兒擺放物品。
1教師出示各種物品(玩具,生活用品。食品。)引導幼兒辨別。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我們都準備了哪些物品。
2.教室引導幼兒投入如何將物品分類擺放。
教師:想想怎么樣擺放物品能夠合理?讓顧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教師提出分類要求:任意物品的歸類擺放要整齊合理。要輕拿輕紡。與同伴商量。相互合作。
3.教師引導幼兒按物品的名稱。用途性質進行分類規范。讓幼兒嘗試在總分類進行子分類。
4.教室組織幼兒觀察超市。說一說物品的歸放是否合理,為什么?
2.統計。
(1)教室引導幼兒觀察超市中擺放的物品。并討論問題。教師:超市里都有什么物品?
他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呢?該怎樣統計呢?
(2)教師提出要求。統計時要認清楚你統計的是什么物品。數量是多少呢?
(3)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1.幼兒自由選擇物品進行記錄。(記錄的方法有幼兒自己決定。)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想出更合理的統計方法。
3.教師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各自的統計情況。
3.講述。
(1)教師請部分幼兒講授自己的統計情況。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驗證。
(2)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并想一些更為合理的統計方法。
(3)教師出事統計表。引導幼兒根據統計表進行統計。
三·操作活動。
第一組: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玩具柜里的玩具。
第二組: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學界中的各種幾格形狀。
四、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班里的各種物品。
(2)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幼兒園廚房里的各種食物。
(3)園內完成《操作側》第47/48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分類統計各種物品,例如:衣服、食品等,并幫助家長整理房間。
(2)家庭完成《親自冊》第47/48頁。
幼兒數學活動分類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觀察和操作,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
2.嘗試按兩種以上的特征將物體分類。
3.有一定的觀察和比較能力,能大膽講述自己的分類方法。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四座不同的小房子;大小、顏色不同的積木若干;大小、顏色不同的各種水果玩具若干。動物小狗、小雞、小貓、小鴨的頭飾。
2.學具:操作卡、鉛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教師出示小貓、小狗、小鴨、小雞的頭飾。
師:小動物在森林里蓋房子,讓我們看看這些房子漂亮嗎?(出示四座小房子,讓小朋友觀察。)
2.引導小朋友觀察,并說出每座小房子的不同特征,如房頂的形狀、顏色;有沒有窗戶;門的形狀、顏色等,鼓勵小朋友大膽的說出這些房子的`各種特征。
3.小動物找家:教師以小動物的口吻說出這些房子的各種特征,請小朋友為小動物找到家。
如:"汪汪汪,我的房子是紅色的圓頂房子",那么請小朋友根據這兩個特征,為小狗找家。同上方法,根據教師的指令,按兩個特征為其他小朋友找家。
4.四個小朋友分別戴上小狗、小雞、小貓、小鴨頭飾,任選一個房子,說出兩個特征。如:"我的房子是沒有窗戶的小房子"。
二、操作活動
1.分積木。
(1)每個小朋友一盒大小、形狀、顏色的積木,自己先練習按兩種特征分類。
如:"紅色的大積木在一邊,其他形狀的放另一邊。"
(2)教師口述指令、小朋友找出積木舉起來。
如:"黃色的圓積木"。小朋友就把符合這兩個特征的積木舉起來。
2.幼兒游戲(按幼兒的特征分類)如:"請穿紅衣服的女孩子起立。""請扎辮子、穿藍衣服的小朋友站起來。"……
3.操作卡練習:給餅餅涂顏色。
幼兒數學活動分類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逐級分類。
2、引導幼兒熟練地運用電腦進行數學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引導幼兒從不同特征、范圍進行分類。
材料創設:多媒體課件一套、多媒體學件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引導發現幼兒探索經驗交流幼兒進一步探索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森林里,獅子大王為小動物們造了三幢小洋房。小動物們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幼兒講述)
2、師:只有三間房,這么多動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獅子大王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討論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范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或者其它特征來分。
二、分散活動:(二次分類)
1、師:小動物們住在一起后,覺得不舒服。它們請獅王再為它們造房子。這一次獅王為每一間小洋房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里動物搬到兩間小房子里去。
幼兒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
3、師小結:小朋友分的方法很多:有的按動物翅膀多少分,有的按動物腳的多少分,有的按動物的叫聲分……
我們發現只要找到動物的一個特征就可以將它們分開來。
三、幼兒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著么大,獅王再請你們幫它一個忙。兔媽媽生了許多小兔子,長得差不多分也分不清,請你們分一下,一樣的放在一起。
2、幼兒電腦上操作。
3、幼兒自由交流分法。
幼兒數學活動分類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學習按物體的某種相同特征(用途、顏色、大小、形狀)的東西可以歸成一類,培養幼兒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按大小、顏色、形狀進行分類,注重幼兒在對物品進行分類的同時,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動準備:
實物:蘋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車、樹葉、籃球;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具:蘋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車。(教師問:小朋友,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可以怎樣分?)
2、幼兒小組討論。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類。
(2)按形狀分類。
引導幼兒說出:我是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蘋果、皮球是圓形的,梨和車不是圓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蘋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車是玩具。
3、以拾落葉的情節出示樹葉,樹葉大小、顏色不同。
問:我們要把這些樹葉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可以有幾種分法?
幼兒討論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類。
(2)按顏色分類。
引導幼兒說出:我是把顏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動。
分積木:啟發幼兒按積木的大小、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5、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在其他領域中滲透分類的意識。
2、教師可利用日常環境讓幼兒學習分類,比如:可以對秋天的落葉按照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還可以對水果、蔬菜按照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
幼兒數學活動分類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養成有條理整理事物的習慣。
2、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按數量分類。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錄象、操作圖片、小動物圖片、小房子、實物若干、玩具柜、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一家人”復習鞏固數字
師: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都有一個家。小朋友,我們玩一個一家人的游戲呀?老師先說游戲規則。
游戲:“你有家,我有家,我們都有一個家;數一數,拉一拉,我們幾個是一家。”念完兒歌,幼兒趕緊找到相應數目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圓圈內。(教師說10以內的數量)
師:小朋友一家可以在一起玩游戲,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熊一家在做什么?
二、幼兒通過看課件,初步感知按數量分類的意義
1、師:小熊的爸爸媽媽要出門了,他們告訴小熊,自己在家把房間的玩具整理好,我們來幫幫小熊,它的玩具應該怎么整理?
2、幼兒動手操作各種分法后匯報自己是怎么分的。
3、師幼共同觀看課件中小熊的分法,說一說小熊是怎么分的?
4、教師小結:小熊是按數量分類的,就是把數量相同的物體放到一起。
三、通過操作游戲鞏固按數量分類
1、游戲:“送小動物回家”
(1)師:小熊整理好了自己的玩具,高高興興和小伙伴去玩了,天黑了,小動物們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2)教師說游戲規則:請小朋友數一數小動物的只數,有幾只小動物就送到幾號房子里,每個小朋友只許選擇一種小動物。(教師提醒幼兒要數準小動物的數量后,在把他們送回家。)
(3)幼兒集體游戲
(4)師:你把小動物送到哪座房子里了?為什么?
2、游戲:“娃娃家超市”
(1)師: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開心嗎?今天,娃娃家超市里的東西不知道被哪個淘氣包弄亂了,小朋友愿不愿意幫幫老師把它們按數量擺好?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分類情況。
3、擴展:按其他標準分類
(1)師:小朋友,你去過超市嗎?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擺放的?
(2)幼:把吃的分一類,把玩的分一類……
(3)師: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超市的錄象,看看錄象中的物品是怎么擺放的?
4、教師小結:超市里的東西可以按種類、用途、顏色等標準分類,這樣擺放可以方便顧客買東西,看起來也比較整齊。
5、幼兒按照自定標準把物品重新分類。
6、分好后,幼兒分組完娃娃家超市游戲。
四、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