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通用8篇)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1、認識:弗拉門戈。
2、欣賞《弗拉門戈》。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在欣賞《弗拉門戈》中,感知舞曲表現出的熱情、奔放、優美、剛健等各種音樂情緒。
2、學生能樂于參與欣賞、演唱、演奏、律動等活動,并且與同伴交流實踐后的感受和見解,分享學習過程3、通過音樂的欣賞以及學習和理解,希望能夠對西方的音樂有更多的掌握。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自主學習、體驗與合作學習等方式,在信息交流、聽、唱、奏、演等多種實踐活動中初步認識“弗拉門戈”這一體裁及其音樂風格特點。
三、知識與技能:
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揮等方式表現舞曲《弗拉門戈》。
教學重點
欣賞《弗拉門戈》,感知舞曲所表達的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
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現自己對音樂心情的體驗。
教學準備
一、教具準備:打擊樂器、口風琴、吉他、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預習:自主查尋、收集關于“弗拉門戈”的資料信息。
教學過程
一、邊欣賞音樂邊介紹西班牙。
通過背景音樂和文字說明,使同學們掌握一些有關西班牙的文化。
二、初步了解弗拉門戈
通過文字敘述,簡單了解弗拉門戈。
三、講述《弗拉門戈》的音樂內容
對節奏、速度、力度、節拍以及體裁進行了解。
四、完整欣賞《弗拉門戈》
說明:學生在完整欣賞舞曲時能夠鞏固舞曲主題的記憶,并且聽辨、感受舞曲主題情緒,培養學生獨立的音樂感受和見解。
說明:通過視頻欣賞,使同學們以一個更直觀的郊區去理解和學習作品,并使同學對作品有更深刻的記憶。引起學生共鳴,領悟音樂的美感,愉悅身心,獲取樂趣,從而激起學習的情趣。
五、回答問題以及小組探討問題
說明:拓展質疑,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歌曲和欣賞曲,領悟“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共同主題,增強“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熱愛自然、愛護自然”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日出》,感受、體驗單簧管、英國管、長笛所代表的音樂形象以及單個樂器和樂隊和奏所帶來不同效果。在聆聽音樂時想象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美。
(3)、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有關組曲的知識,了解音樂能夠表現自然界的美景。
教學重點:
聆聽音樂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
教學難點:
標題性作品的特點。
教前分析:
啟發學生“聆聽音樂,發揮想像”。這首樂曲都是標題性作品,富于描寫性。教師在開始時僅提出一個大概的命題和提示,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傾聽之后談談自己所想像的“畫面”,允許、鼓勵發表獨立的見解。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互相問好,開始上課。
二、導入課
師:聽一段音樂片段(日出的主題音樂),談談你對這段音樂的感受。音樂在描寫什么?
三、新課教學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剛才我們聽到的是美國作曲家格羅非創作于1931年《大峽谷組曲》第一樂章《日出》的主題音樂。
1、背景資料。
大峽谷是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河中游的游覽勝地,峽谷長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寬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寬度不足1公里,兩側谷壁呈階梯狀。1919年被辟為國家公園。大峽谷的景觀宏偉雄壯,氣勢磅礴。
《大峽谷組曲》全曲分五個樂章:第一樂章《日出》、第二樂章《赤色的沙漠》、第三樂章《羊腸小道》、第四樂章《日落》、第五樂章《暴風雨》。
2、唱主旋律。
師:下面我們把日出的主旋律再來熟練一下。
學生來一句句的跟唱。邊唱邊劃拍。再完整一遍結束。
3、師:完整欣賞一遍作品。同時邊聽邊思考: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大峽谷日出升起是一種什么景象?(壯觀、美麗)
師總結:同學們剛才講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細細的感受一下音樂是如何來表現漸漸升起的日出?
四、分段欣賞樂曲
師:下面來分段欣賞。首先欣賞的是引子部分。要注意聽出現的每一種突出的樂器是什么?
引子(先將引子部分完整聽一遍)。
師:思考:這部分音樂讓我們感受到什么?或者聽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或想法?
師:音樂在表現大峽谷的什么景象?(寧靜、空曠)用什么樂器?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根據唐詩《春曉》譜寫的抒情歌曲。歌曲構思精妙,節奏平穩,速度徐緩,曲調流暢、柔美,與詩句的結合自然貼切,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但又含義有緣深厚,給人無窮的想像。
全曲為2/4拍子,六聲羽調式,對比再現的二段體結構。A段四個樂句為典型的.起承轉合式樂段,旋律舒展優美。B段的前兩個樂句通過節奏、音區、演唱形式(二部合唱與朗誦)等變化與A段構成對比,特別是虛詞“嗚”的運用,有力地烘托了詩歌的情境,表現出歌曲的意境美。B段的后兩個樂句再現了轉句與和句,但力度加強,情感逐步推進,情緒更為激動。特別是全歌結束在高音“6”上,造成強收,強烈地抒發了對大自然、對美好春天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教學年級:
小學四年級
教學目標:
1.能充滿感情地學會演唱歌曲《春曉》,并體驗詞曲結合所表達的詩情畫意。
2.二聲部合唱的音準與協調。
教學重點:
用柔美和充滿激情的歌聲表達古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二聲部合唱的音準與聲部間的協調統一。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聽唱法、模唱法、教唱法、示范法
學習方法:
模仿——感悟——表現
教具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唱師生問好歌及音階歌。
二、創設情境,發聲練習 ——小樹長高了
教師:同學們,今天是三月幾號?(3月12日),是什么節日?(植樹節),那就讓我們種一顆小樹吧,讓我們伴著小樹一起長高。
三、學唱《春曉》旋律
解決合唱難點——春姑娘與春媽媽的歌
⑴模唱高聲部旋律——春姑娘的歌
①教師:小樹真的長高了,吐著嫩芽,迎風搖擺。小鳥兒也唱著甜美的歌從遠方飛來了;花兒綻放著燦爛的笑臉,小草也從泥土里探出了小腦袋……哦!春來了,春天真的來了。瞧!春姑娘婀娜多姿、花枝招展的,邁著輕盈的舞步,朝我們走來了。聽,春姑娘在唱歌呢!(教師范唱高聲部)
②指導學生模唱高聲部旋律。
⑵模唱低聲部旋律——春媽媽的歌
①教師:春媽媽也不甘示弱,聽,春媽媽怎么唱?(教師范唱低聲部)
②學生隨琴模唱低聲部
⑶二聲部合唱——春風春雨交響曲
教師:春姑娘如風,春媽媽如雨,春姑娘和春媽媽在一起唱歌就好比春風春雨交響曲。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國歌舞音樂的品種及其基本風格。
2、了解不同類型的演唱形式。
3、能夠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輕快、活潑、熱情的情緒演唱《愛我中華》。
4、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緒,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理解“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培養他們民族團結的思想。
5、通過學唱《愛我中華》,欣賞《走向復興》,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認識到民族的團結是國家昌盛的前提,激發學生奮發向睥精神風貌。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歌曲來提升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2、《愛我中華》音域跨度大,準確把握大跳時的音準,以及演唱時的精神氣氛。
三、教材分析
《愛我中華》是一首優秀的創作歌曲,是90年代初喬羽和徐沛東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作的主題曲。這首歌曲同學們都比較熟悉,歌曲為二段體結構,采用廣西壯族民間音調并進行了發展。前12個小節為第一樂段,后11個小節為第二樂段。第一樂段節奏明快、旋律清新流暢;第二段具有強烈的號召性和使命感,情緒激昂,充滿活力,表現了中華兒女愛中華的深厚感情。但第二部分音域跨度較大,速度快,學生很不容易掌握音準,可放慢速度,對比、模仿來解決。《走向復興》是一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華誕獻禮的歌曲。該歌曲的曲作者為印青;詞作者為李維福。
1、導入
教師通過PPT展示幾幅身著少數民族服裝人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分別是哪個民族?(采用搶答方式)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那么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
(學生回答,教師通過PPT總結有哪些民族?)這五十六個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區環境等的不同,因此他們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也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國人。因此我們要團結起來,我們是兄弟姐妹,我們是一家人,我們熱愛自己的國家。千言萬語匯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讓我們去學習這首《愛我中華》。
2、教師播放《愛我中華》視頻片段,讓學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3、教師介紹歌曲作者詞作者:喬羽(1927.11.16—)山東濟寧人。中共黨員。1946年初入晉冀魯豫邊區北方大學學習,開始在報刊發表詩歌和小說,還寫過秧歌劇。1948年畢業于晉冀魯豫邊區北方大學藝術學院。1948年華北聯大與北方大學合并為華北大學,調入華大三部創作室,開始專業創作。20__年4月9日,擔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是中國音樂創作界不折不扣的詞壇泰斗。著名歌曲歌詞:《我的祖國》、《讓我們蕩起雙槳》、《難忘今宵》、《夕陽紅》等。
曲作者:徐沛東(1954~),著名詞曲作者,是大陸流行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1970年考入福州軍區歌舞團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杜鳴心教授。1979年畢業,同年回福州軍區歌舞團任作曲及指揮。1985年調入中國歌劇舞劇院任作曲、指揮。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創作室主任、副院長等職。國家一級作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他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包括美聲、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藝晚會主題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盤個人作品專輯。包括《雍正王朝》主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亞洲雄風》、《辣妹子》、《愛我中華》等。
《愛我中華》是一首優秀的創作歌曲,是90年代初喬羽和徐沛東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作的主題曲。作曲家在創作時考慮到民運會是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一次盛會,既然是在廣西舉辦,最好要有廣西風格,但也不能全是廣西風格。所以在音調上盡可能像廣西的而又不全是廣西的,曲調上推陳出新。比如,“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襯詞“咳羅咳羅咳羅咳”則具有一種明顯的云南風格,整首歌曲發展顯得很大氣。
樸實的語言,簡潔的音調,深刻地反映出我國各民族的親密團結和愛國愛家的深厚情感,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愛國熱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盛傳。
《愛我中華》這首歌先后由韋唯和宋祖英演唱,傳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成為一首歌頌民族團結、少數民族聚會的必唱曲目。
4、教師播放音樂,學生學唱。音樂大部分學生很熟悉,基本會唱,因此教師只對個別音域跨度比較大的地方做一個提醒和教唱。
那么這首歌告訴了我們五十六個民族要團結起來,熱愛自己的國家。而接下來的一首歌就是告訴我們怎么樣去振興我們的國家,讓我們中國走向富強。它就是———《走向復興》。
5、教師簡介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
《走向復興》是一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華誕獻禮的歌曲。被選入新中國第三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成為將演出推向高潮的壓軸曲目。在舉世矚目的慶祝國慶六十周年大閱兵中,歌曲《走向復興》也成為聯合軍樂團演奏曲目之一,并且由北京各大中院校學生2500人組成的群眾游行合唱方陣對其進行了完整演唱。
6、教師播放《走向復興》MV,讓學生通過聆聽和欣賞,感受其進行曲式的風格,充滿自豪、剛勁、威武雄壯的感情和氣勢。
四、延伸拓展
總結這一單元學唱和欣賞過的歌曲,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演唱形式,并通過舉例讓學生加深印象。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化妝舞會》對阿根廷的音樂表出能力和音樂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通過為旋律畫小節線和為歌詞配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及興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為歌詞配旋律時,應注意小樂句與大樂句的關系。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分析:
《化妝舞會》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戶曉的樂曲,被人們稱為愛根廷的第二國歌,也是最早傳到我國的探戈舞曲之一。這首舞曲描寫一家醫院的大夫和病人,為慶祝狂歡節巍峨舉行化裝舞會的場景。其曲為g調,樂曲結構為復三步式。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這是一首描述慶祝狂歡節而舉行的化裝舞會時情景的樂曲。
方法:引導學生回憶和描述六一兒童節聯歡會時的情景,由此體會樂曲描繪的現場。
二、主要部分:
1、完整聆聽全曲。(要求聽出各種樂器種類)
2、介紹音樂背景。
3、復聽全曲,要求學生體會音樂情緒并為旋律劃小結線。
三、創編活動
1、如果我請你去參加化裝舞會,你會需要準備些什么呢?(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7)
2、舉行化裝舞會。
(1)化裝晚會將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學生開始分組討論,確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節。
(2)怎樣打扮自己呢?我為大家帶來了兩個面具,你們也來感受一下探戈舞的魅力吧。
3、學生隨音樂表演、師生評價(出示幻燈片8)
4、接下來我們來觀看一段真正的探戈舞表演,去領略一下探戈舞的魅力。(播放《探戈舞片段》)
四、感受音樂的意境:
1、要求學生充分的展示想象,分組討論音樂表現的情緒特點。
2、分段復聽,要求學生體會音樂上鮮明的民族風格。
五、感受、理解、創造
1、聽辨判斷,1—2種節奏感。
2、節奏模仿,由學生擊拍模仿。
六、由學生編創節奏
方法:根據音樂上的節奏類型,進行節奏的的自由組合創編。
七、結束
教師引導學生們回憶本科所學的內容,以加深印象。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主動思考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作用,其樂于和參與電影音樂在影視中的作用和特點。
2、能力培養:聆聽《悍牛與牧童》這首動畫音樂。能體驗、領會并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音樂所傳達的情感信息。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電影音樂的熱愛。
教學重點:
了解電影音樂的主題思想,在樂曲中運用了人的聲音和樂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讓學生體會其樂曲的風格特征。
教學難點:
樂曲的背景簡介、分析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短笛等。
教學方法:
講解法、討論法、分析法、欣賞法。
教學過程:
播放動畫片《悍牛與牧童》的音樂
1、音樂中聽到了什么聲音?(人聲、笛聲、牛叫、打擊樂器。)
2、根據對音樂的理解選配畫面。
3、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音樂所表現的是什么情景?
思考:
(1)壯漢們馴服不了牛時,音樂是如何表現的。(音樂極不協合,旋律出現了半音關系。)
(2)牧童馴服了牛時,音樂又是如何變化的。(音樂平穩流暢,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音樂的表現選擇畫面,講解音樂表現的特點,讓學生真正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
4、為什么只有牧童馴服了牛,說明什么道理呢?
(1)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
(人與動物要溝通,人要發解動物,愛護動物,帶給我們最深的是人與動物、大自然間的和諧與質樸的關系。)
(2)實踐與創造
看幾段動畫片片斷,你覺得用什么音樂相配好?并作下列練習:
(3)課堂小結
通過欣賞,電影音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多學習一些電影音樂,在以后的時間里再來探討。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唱《當兵的人》這首歌,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飽滿有力、連貫抒情的聲音,表達解放軍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豪邁情懷。
2、初步了解當兵人的生活,熱愛當兵的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當兵的人》
難點:歌曲演唱情緒的把握;附點音符、切分音符準確時值的把握。
三、教具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教學錄音磁帶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今天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度過這快樂的四十五分鐘,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曲,同學們聽一聽歌中唱的是誰?播放《游擊隊歌》聽后回答(唱的是游擊隊員、神槍手----),他們的戰斗生活是怎樣的?(艱苦),但是他們的是?(樂觀向上積極地)。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進行表揚。
2、師:這些游擊隊員、神槍手在現在我們稱他們為?(解放軍),說的最通俗一點就是“當兵的人”板書課題那現在和平年代,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還是讓我們來聽聽他們自己是怎么說的吧!
(二)、寓教于樂
1、播放《當兵的人》學生完整聆聽歌曲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當兵的人》,同學們想一想,歌中表達了解放軍怎樣的情懷?學生回答有難度的話可以提示(為了國家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一樣的風采在共和國旗幟上飛揚),生回答出(解放軍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豪邁情懷)
2、下面我們再來聆聽一遍歌曲(只放第一段歌詞),思考一下:歌唱家是懷著怎樣的情緒、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的?聽后小組討論一下(慷慨激昂、飽滿有力、積極向上、豪邁----)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鼓勵表揚
3、這首歌曲屬于進行曲體裁,(介紹進行曲)聽著這首具有陽剛之氣的歌曲我也想唱一唱,你們想聽嗎?聽后你們要回答我哪幾句唱的飽滿有力,那幾句連貫抒情?
A、1—16小節高音區有氣勢刻畫了當代軍人高大威武形象。
B、后16小節中低音區舒展親切發自內心的傾訴
4、聽了我的演唱,你想不想也唱一唱?下面就讓我們用步伐踏著節拍,隨錄音來跟唱一遍歌曲,并感受一下哪一句使你最激情?(唱唱自己喜歡的樂句)并引導學生感受“咱”字的力度處理(有彈性而有力的聲音要有先聲奪人之勢)
5、通過剛才的演唱你感覺有把握不準的或者不好長的地方嗎?解決難點:休止符、切分音、附點音符------
6、下面你們能不能隨著老師的琴聲把當代子弟兵那種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的豪邁心聲唱出來?(隨老師琴聲演唱歌詞)給予鼓勵表揚
7、我們來學唱第二段歌詞,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詞
8、我們來和歌唱家比賽好嗎?比一比誰唱的最豪邁,誰唱的最抒情!體會著歌曲的情緒,用飽滿有力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隨琴演唱)
(三)、才藝展示
1、體驗小小指揮家(44指揮圖示)
2、體驗小小歌唱家
(四)、拓展
想不想體驗一下當軍人的感覺?同學們應該見過軍人行進中的步伐吧?有誰愿意上來秀一下自己?模仿齊步走、正步走
(五)、課堂
通過學習《當兵的人》你有什么收獲?或是什么感想?想法?說一說聽一聽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有時也會遇到小小的挫折,我們要學習當兵的人那種樂觀、振奮的,以積極進取的投入生活。
七年級下冊音樂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通過對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賞與學習,激發學生喜愛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質樸美。
2、知識目標:通過聆聽、演唱、交流、表演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并了解湖北民歌的風格特點,了解本曲節奏方面的基礎樂理知識。
3、德育目標:通過對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賞與歌詞的理解,抒發同學們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是由民間歌手蔣桂英根據湖北天門的民間小調改變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了領唱和合唱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以重復的手法鞏固了主腔的地位。第二部分以擴充的手法將情緒推向高潮。其旋律表現出細膩,婉轉,抒情,高亢的特點,具有濃郁的南方民歌的風格。本歌以優美,輕快的旋律,表現出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幸福快樂的生活。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重點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
2、難點讓學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節奏方面的知識。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等直觀教學手段,進行討論練習等方法,完成此次教學內容。
教學教具:
地圖,大歌譜,視聽音響設備.電腦等教學設備。
學法指導:
1、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個別回答問題,讓其發揮獨創精神。
2、啟發學生自己探索,通過歌唱表演的方式給予表現機會。
3、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學,加強師生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言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浙江的民歌的情韻,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湖北民歌的音樂風格。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三首民歌。
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歌曲,回答哪一首是湖北民歌?
A《太陽出來喜洋洋》
B《小拜年》
C《幸福歌》
學生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今天我們欣賞的就是湖北民歌《幸福歌》。
師:(出示地圖)請問有誰能找到湖北省呢?
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湖北風光。
教師介紹湖北省的地理知識和人文景觀。
師:通過介紹,我相信大家對湖北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聽這首民歌,請同學們經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回答,《幸福歌》的特點?
(歡快,婉轉,抒情,高亢。)
教師介紹湖北民歌的風格和特點。
(湖北的民歌即抒情又比較高亢,歡快而熱烈,每段的結尾就會有眾人的吆喝呼應,節奏也是比較快的,有顯著的南方的民歌的特點。)
二、創造性表演
相信大家已經熟悉了本曲,用各自喜歡的表達方式來演繹這首《幸福歌》由老師做指揮來并分為三組:
A、舞蹈組同學隨音樂即興起舞。
B、歌唱學生演唱領唱部分。
C、部分同學隨音樂唱合唱部分。
(通過表演環節,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熟悉歌曲并且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體驗歌曲,使學生在幽默和歡快中感悟歌曲的內涵,從而達到熟悉歌曲,掌握知識點和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課堂小結
首先讓同學們自己回答學到了什么?老師再做點評。
今天我們欣賞了湖北民歌《幸福歌》,讓我們了解、感受了我國民族音樂的魅力;了解湖北民歌的風格特點和本曲節奏方面的基礎樂理知識。通過大家的互動表演,能熟悉這首歌曲,進一步的了解到這首歌的內在精神,培養學生熱愛黨和祖國的高尚情操。
師生告別:我們通過聽賞。共同感受了陜西民歌。有機會我們再共賞他的更多作品,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