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練習課教案(通用15篇)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辨析乘法運算定律。
2、能初步運用乘法分配律優化計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通過辨析,鞏固對乘法運算定律的認識。
教學難點:
變乘法分配律及其變式的認識與掌握。
預設過程
一、辨析作業錯例
能對前一天《作業本》中的第2題進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組算式正誤,并說明理由。
2、復習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及字母表達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個數=積+積
二、擴展乘法分配律
選擇一個正確的算式。
35×(2×5)=
a、35×2+35×5 b、(35×2)×5
67×77+77×33=
a、77×(67+33) b、67×(77+33)
(40-2)×25=
a、40×25+2×25b、40×25-2×25
104×25=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a、125×(3+4)
b、125×(3+4+1)
1、請學生根據運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選擇正確的算式。
2、著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練習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與p38-8
1、說說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沒有用到,為什么?
2、先判斷每組算式的結果是否相等,再選擇每組中的一題計算一下,說說為什么選擇這一題。
3、用乘法分配律計算p38-6,指名板演,并講評。
4、獨立完成p37-4與p38-8,說說哪種方法更好。
四、總結
今天,你用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個數=積+積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牢固掌握中間、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 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基本訓練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說說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綜合訓練
1、對比練習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計算并驗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題
(1)一個數乘63得7560,這個數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數是24,商7余11,被除數是多少?
四、提高練習
+7004÷34=300 (- )×26=3640
五、課堂
六、課堂作業 《作業本》p43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節約資源和環保教育。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利用有關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平均數的定義
2、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課堂練習:
(一)基本訓練
師:我們已經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習題。
1、判斷:
⑴小華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矮。( )
⑵全體同學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潔同學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3分,小明的語文成績是93分。( )
2、小麗家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況如下圖:
看圖填空:
⑴圖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議是( )。
3、以小組為單位(6人一組)統計你家上個月用水情況,制成統計圖:
姓名合計
用水量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后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二)拓展訓練:(課件出示)
1、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這個小組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買來5筐蘋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組的成績好?
4、選擇題:想一想:下面哪個列式才對?
5、小麗期末考試中三門的平均成績是96分,其中語文是89分,英語是100分,她的數學成績是多少?
6、小華期末考試中四門的平均成績是92分,其中語文是96分,科學和英語都是87分,他的數學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書,小麗有22本書。小芳送幾本書給小麗,他們兩人的書就同樣多?
三、練習小結。
四、作業
1、復習課本第42、43頁的內容。
2、做課本第45頁的第5題。
3、收集資料: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及作用。
附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的練習課
(一)平均數的定義: 幾個不相等數-----→相等的數
(求平均數)
1、移多補少
2、計算方法:
(1)先求出總數----→ 把各個部分數加起來。
(2)再求平均數----→ 總數÷份數=平均數
(二)平均數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總數÷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份數=總數
總數÷平均數=份數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計算能力。
知識目標:體驗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
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策略:
在小組間交流合作的基礎上,提高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一課我們學習了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你們還記得嗎?老師考一考你們好嗎,看題目。
6÷=÷=÷=÷=
2÷=÷=÷=÷=
通過提問,全班訂正,導入新課。并評價。
二、用小黑板出示下列題目。
3x=x=10x=25x=
提問學生解方程的規律,并指名說一說第一小題的解法。
其它題目獨立作,全班訂正。
三、課本第三題
指名說出題目的意思,然后解答,全班判定。
四、第四題
1、先獨立計算,全班訂正。
2、小組間交流發現了什么規律。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整數除以分數
除以真分數商大于整數
整數除以分數除以1商等于整數
除以假分數商小于整數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牢固掌握中間、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 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基本訓練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說說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綜合訓練
1、對比練習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計算并驗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題
(1)一個數乘63得7560,這個數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數是24,商7余11,被除數是多少?
四、提高練習
+7004÷34=300 (- )×26=3640
五、課堂
六、課堂作業 《作業本》p43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第35頁練習四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三位數不進位加豎式計算的方法,比較熟練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確地解決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說說每個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練習四第2、3題。
(1)請學生完整敘述題目。
(2)獨立完成,并說說為什么用加法(或減法)解答。
2、完成練習四第4題。
(1)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貴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帶幾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學生估計,如果有學生通過口算說出要帶68元,要引導他進行估計。
3、完成練習四第5題。
(1)學生討論,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說說自己的.想法。
四、解決問題練習
1.補充:
(1)少先隊員種了36棵楊樹,種的梧桐樹比楊樹多20棵,種了多少棵梧桐樹?
(2)少先隊員種了56棵梧桐樹。種的楊樹比梧桐樹少36棵,種了多少棵楊樹?
①學生讀題,獨立完成。
②請說說每題的解題思路。
2.出示:
(1)動物園有孔雀16只,黃鶯比孔雀多3只?
(2)學校書法小組有38人,美術組比書法組少6人,________?
①請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說說為什么提這個問題。
②學生解答。
五、全課
在解答這類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時,一定要先弄清誰多誰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選擇正確的方法來解答。
六、作業練習四第1題。
教學后記: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誰能說說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課本第73頁第11題。
2、課本第73頁第14題。
說說這些是什么樣的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3、課本第73頁第13題。
說說從圖上可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思考一下,該怎樣列式?
三、鞏固新知
1、課本第73頁第12題。
2、課本第73頁第16題。
四、全課小結
課后反思:略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即方程法、算書法。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學生合作學習,愿意交流,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找單位“1”和等量關系的方法。并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書法解答問題。
教學策略:
分析百分數的意義,找準標準量,寫出關系式,列方程和算數式,比較這兩種方法的不同點。
教學準備:畫有百分數信息的表格和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一說用方程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用算書法解答呢?
二、練習
1、出示72頁“練一練”的第4題,分析表格信息資料,提問:學校圖書館共有多少本書?然后把統計表填寫完整。
做這道題時,先引導學生從第橫行中的數據入手找等量關系:總本書×20%=科技類(2400),求出總本書后,再求出學科類和故事書占總本書的百分比。
2、實踐活動
統計你家上個月的支出情況,支出項目可分為食品、服裝、書包等。算算每個項目的支出占總支出的百分之幾,繪成統計表。
三、課堂總結
學生談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練習課
總本書×20%=科技類(2400)
教學反思:略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能力。
3、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
教學重點
能運用有關面積方面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能力。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可愛的小熊聽說同學們今天要上一節活動課,它非常想和大家一起來做游戲。但是河馬老師要求它必須答對下面這道題才能來到這兒。它能順利通過考試嗎?請你也來連一連。
一枚小紐扣1平方米
電燈開關的正方形底座1平方厘米
一張方桌表面1平方分米
二、學中做
1、完成“練習二”第7題。
2、學校要在樓后的長方形空地上建造花壇以美化校園。請你根據圖示,求出ABCD四塊花壇的總面積。
3、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里。
(1)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草坪,占地面積是1。
A.平方米B.公頃C.千米
(2)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比
A.面積同樣大B.長方形面積大C.正方形面積大
(3)至少用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可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A.2B.4C.8
(4)測量土地時,一般用做單位。
A.平方分米B.平方千米C.平方米
4、完成“練習二”第8題
5、一個長方形果園長78米、寬50米,面積是多少?如果在這個果園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
三、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選適當的單位填空。
①一個魚池占地2500
②天安門廣場的面積大約是40
③教室的面積大約有50
④我國領土大約是960萬
⑤媽媽的手掌大約1。
(2)完成“練習二”中的數學游戲。
(3)寧寧假期去鄉下的奶奶家玩。正巧叔叔要搭一個花棚。他先打下了四個樁,定下了長方形的四個頂點。量了之后,長是24米,寬16米。他正準備用塑料搭棚,寧寧說:“叔叔,我還能圍出一個更大的地方。”寧寧把好方法講給叔叔聽,叔叔連忙說好。同學們,你能圍出更大的地方嗎?
2.實踐應用。
(1)完成“練習二”中的實踐活動。
①為小明家的廚房鋪地磚選擇合理的設計。
②根據要求設計圖案。
(2)最近,佛山正在爭創國家衛生城,市政府決定加強城市建設,擴大綠化面積,把占地1公頃的正方形廣場平整擴展,使得每一邊都向外延長100米。新廣場將有多少公頃?你知道怎么算嗎?
作業設計
1.小黑板的作業。
2.“口算”對應的練習和五星級的同步的練習。
板書設計
練習課
學校要在樓后的長方形空地上建造花壇以美化校園。請你根據圖示,求出ABCD四塊花壇的總面積。
教學后記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誰能說說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本第72頁練習十六的第6題。
判斷算法是否正確,不對的改正。
2、課本第72頁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新知
課本第72頁第8題。
先說說得數十位上的數字,再計算。
四、全課小結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熟記1-4的乘法口訣。
2、熟練運用乘法口訣做乘法算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背誦1-4的乘法口訣。
2、做第6題
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說出用哪句乘法口訣。
二、重點練習
1、做第7題
學生做完認真比較加法和乘法的不同點,錯誤的說出原因。
2、做第8題
教師讀題,學生填出符號,教師講解。
3、做第9題
學生自己填寫,并說出乘法口訣。
4、做第10題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用乘法算式做。
2×3=6(人)
3×3=9(人)
4×2=8(人)
教師強調如何列乘法算式。
三、
請學生再次背誦乘法口訣。
四、作業
第6題。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鞏固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加深加法意義的理解,為退位減法的學習做準備。
2、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和創造的氣氛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引導學生在辨識的練習中體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挑戰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重點: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技能。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比較熟練而準確的進行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學習了關于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你們有哪些收獲呢?指名匯報。
2、得真不錯。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獲。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索,鞏固知識。
1、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5題。教師巡視、指導。做完以后請小朋友在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名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 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這些計算對嗎?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把錯誤的改正過來。指名匯報,并說出錯誤應該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9題。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5、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仔細讀題,理解題意后完成填表。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觀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指名匯報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6、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8題。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現在它們正在為誰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鬧,你能幫幫它們嗎?
7、怎樣做才能解決它們的問題?指名匯報。
8、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10題。請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完成。教師巡視。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課堂: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學生從知識、方法上進行。
四、隨堂練習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熟練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系。
2、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重點難點:
熟練計算10以內加減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瞧,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們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課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練習
1、課件出示松鼠過早
看,松鼠媽媽有6顆松子,小松鼠有4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那你能算出來嗎?
2、你們可真聰明,小松鼠們要出門去采果子了,他們要動腦才能拿到自己的籃子,出示題卡。
小松鼠手上的數用10去減,得到的結果就是籃子上的數。
比一比,哪個同學做的快?
3、小松鼠提著籃子高高興興地出門去,在路上遇到了美麗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課件出示P68孔雀圖
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媽媽和兒子比賽撿松子,撿完了他們擺在地上比誰撿的多。
課件出示P68 8 獨立看圖并填空
5、P68 7 看鄰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數一數屋后的冬瓜
三、練習
第。68面的第9、10題 看松鼠來到了學校,你看圖中哪些可用7+3=10來表示。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復習鞏固小數的讀、寫及其大小比較,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2.能夠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數加減計算的問題,并列出正確的加減算式。
3.能夠利用小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具體的應用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學完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初步認識了小數并會進行簡單的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練習課教學。在練習中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復習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及其計算,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上,看學生是否能把學過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同時,應注意學生進行小數的大小比較及其計算的策略。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學生基本上來源于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但這些家庭的大部分孩子又因為父母的“忙”而缺乏家庭所給予的學習上的必要輔導。作為一所民辦學校,從20xx年開始課改實驗,學生都比較喜歡上數學課。學生能靈活地思考問題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動手能力有所提高。
(一)活動一:看一看,比一比
1.師:新的學期我們又擁有了許多新的課本,又可以學到許多新的知識,這學期學校又發了哪些新書呢?拿出來看一看。
2.一本數學書的價錢是多少元?也就是幾元幾角幾分呢?其余書的單價你知道嗎?同桌互相介紹一下。
3.老師手中有一本科技書,它的價錢是多少?你能在你的新書中找一本比科技書貴的書嗎?再找一本比科技書便宜的書。(讓學生說明比較的理由。)
4.小組合作:一名同學拿出一本書,其余同學分別找比它便宜或比它貴的書。
(二)活動二:想一想,算一算
1.師:在這些新書中,哪本書最貴,哪本書最便宜?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以下兩個問題:
(1)這兩本書相差多少元?
(2)這兩本書一共多少元?
2.讓學生對以上兩個問題獨立列式計算。
3.全班交流:你認為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小數加減時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
4.根據這些新書的價格,你還能提出有關小數加減計算的問題嗎?(小組合作,每組提出兩個問題,獨立列式解答。)
(三)活動三:綜合練習
1.寫一寫、讀一讀
10元 2元 5角 5角2角 2分5元 2分
元 元 元
2.在○里填上“>”“<”或“=”
7.8元○9.0元0.6元○1.2元10.00元○10元
6.08元○6.05元 0.60元○0.59元 3.68元○4.2元
3.解決問題
(1)小明的爸爸身高是1.80米,媽媽身高是1.60米,小明的爸爸比媽媽高多少米?
(2)一本《數學伴你成長》3.20元,老師帶10元錢準備買兩本《數學伴你成長》,錢夠嗎?
4.實踐活動
跟爸爸媽媽一起經歷一次購物活動,保留收銀小票,看一看收銀小票,與爸爸、媽媽交流一下收銀小票的每一項表示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練習課的教學是在新學期的第二周進行的,在教學時我利用學生對新書還有強烈的興趣這一資源,創設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復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復習小數的意義、讀、寫、大小比較及計算,而且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參與知識應用的過程,在應用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采用不同的方式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也能清晰地表達出小數點要對齊的道理,較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是在綜合練習中,我感到有些平淡,學生也比較安靜,我想如果能夠在這里設計一道綜合性的或開放性的題目,學生也許會更感興趣一些,效果會更好一些。
案例點評
本節課為第一單元的練習課,楊老師設計了一個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過比較書的價格復習小數大小的比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通過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數學問題復習小數的加減法,并且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數學練習課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和其他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化聚。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提問: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那些?誰能按從大到小說說?
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從左到右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是怎樣的?從右到左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是怎樣化的?米與厘米,米與毫米間是怎樣互化的?
(2)練習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舉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可捉高90,教室長10,小學生每小時步行4,黑板長5,火車每小時性80。
(2)練習書p87t3
4、練一練,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獨立完成p87t4、5
二、綜合練習
1、判斷題
(1)學校的三層樓高是11米。
(2)小明1分鐘能走100米。
(3)一條路長4千米,另一條路長4000米,這兩條路一樣長。
(4)一輛貨車在公路上每小時行56米。
(5)小英從家里到學校走了20分鐘,他家離學校大約是1千米。
2、應用題
(1)南京長江大橋長6772米,九江長江大橋長7675米。
a:哪座橋長?長多少?
b:這兩座橋的長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噴氣式飛機的9倍,火箭每秒飛行500米。火箭每秒飛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練習
天平的一邊放了一個1千克的砝碼,另一邊放了5個蘋果和兩個100克的砝碼,正好平衡。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
三、課堂總結
四、課堂作業《作業本》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