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下學期優質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下學期優質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針對小班幼兒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的特點,我選擇了這次活動對幼兒實施自我保護教育。為了喚起幼兒的相關經驗,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我決定采用看圖講述的方式,從幼兒的實際生活情境出發,引導幼兒辨別一些行為安全與否。強化和鞏固日常生活中幼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行為,為奠定良好的習慣打基礎。
活動名稱:
社會活動內容:《我是安全小寶貝》
活動目標
1.初步辨別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安全與否。
2.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確、安全的行為,了解一些基本自我保護常識。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點:初步辨別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安全與否。
活動難點: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確、安全的行為,了解一些基本自我保護常識。
活動準備:
安全教育視頻(上下樓梯),示范用圖片,操作單,笑臉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安全話題。
談話:前幾天,我們班的貝貝小朋友沒坐穩小椅子,小腦袋碰在地上,撞青了好大一塊。你們說,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呀?
師小結:所以,我們坐小椅子的時候要記住"小腳不要向上蹬,椅子翹起有危險,身體不要向后仰,安全坐好最重要"。在幼兒園里還有哪些危險的事情啊?
二.觀看視頻,了解怎樣安全上下樓梯。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客人:米卡,他今天來是要讓小朋友遠離危險,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個安全小寶貝,找找誰是安全小寶貝,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米卡的故事吧。
1、播放安全教育視頻。
小結:上下樓梯要扶好欄桿,慢慢走,不能推也不能擠。
2、看圖片,了解安全行為圖一:這是什么地方?這樣走樓梯會發生什么事呢?看看他們是不是安全小寶貝?
圖二:聽了米卡的話他們也成了會上下樓梯的安全小寶貝。
三.實踐操作,辨別安全行為,愿意做個安全小寶貝。
師:剛才米卡告訴我們該怎么做才是安全小寶貝,老師這里有幾張圖片,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有沒有注意安全。在做的對的小朋友圖片上貼上笑臉,一起來找一找誰是安全小寶貝吧!
幼兒每人拿一張彩色操作單,在行為安全的圖片上貼上笑臉。
操作要求:看看圖片上哪些寶寶還沒得到笑臉貼紙,老師要請你們來告訴他們這樣做有什么危險,應該怎么做。說對了老師也要獎勵你們笑臉貼紙哦!
四.用兒歌的形式進行小結。
我們都是安全小寶貝。
教室走路不亂跑,腳步輕輕最禮貌。
上下樓梯不推擠,排隊慢行靠右走。
小椅子不翹起,端端正正最漂亮。
玩玩具不爭搶,大家一起來分享。
戶外玩耍不打鬧,一起游戲笑哈哈。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下學期優質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正確點數5以內物品的數量并能夠說出總數。
2.能按照藥片的顏色進行分類,并能夠按數取物。
3.消除對藥的恐懼,不害怕吃藥。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正確點數5以內物品的數量并能夠說出總數。
教學難點:正確點數5以內物品的數量,并能夠按數取物。
活動準備
PPT,紅色、黃色小圓紙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出示啄木鳥)這是啄木鳥醫生,它是森林里最好的醫生,小動物們生病了都找它看病。可是,最近天氣忽冷忽熱的,很多小動物都生病了,啄木鳥醫生都忙不過來了,想找個人幫它給小動物拿藥。誰愿意幫助它呢?那今天我們就當一回小醫生,去幫助啄木鳥給小動物們看病拿藥。
二、基本部分:
1.給藥片按顏色分類。
啄木鳥說讓我們先把藥準備好,這些藥怎么都混在一起了?先幫它整理一下吧!可怎么整理呢?(小朋友說一說)哦,同一種顏色的藥是同一類,那我們就按顏色給分一下類好嗎?我們把紅色的藥片放在左邊,把黃色的藥片放在右邊。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將藥片分類。
數一數,每種藥有幾片。(手口一致的點數)提示:手指指一下,嘴里數一個數。
教師:啄木鳥的藥房里還要很多藥混在一起呢,小朋友們幫忙給分開好嗎?
2.幼兒將手中的材料按顏色分類。幫小動物拿藥,按數取物,點數。
藥都準備好了,啄木鳥要開始接待病人了。第一位病人是誰呢?(小老鼠)小老鼠發燒了,啄木鳥醫生說給它紅色的藥片,播放幻燈片,一起數一數是幾片?
小醫生快幫它拿藥吧!(幼兒從自己的材料里拿出二片紅色的藥片)再數一數,小老鼠要吃幾片藥。
問:你是怎么給小老鼠拿藥的?怎么知道有沒有拿夠數呢?
小結:記住需要幾片藥,邊數邊拿,拿一片藥數一個數,數到需要的數字就行了。
小老鼠拿了藥回家了。第二位病人是誰呢?(小熊)小熊咳嗽了,醫生說給它吃三片黃色的藥片,請小醫生給拿藥吧!((提示:邊拿邊數)
先讓幼兒拿藥,再用幻燈片演示,數一數,看看我們拿的一樣不一樣。
小朋友們真棒,都是合格的小醫生。我們看下一位病人,小豬病的可嚴重了,又咳嗽又發燒的。它需要吃兩片紅色的藥,三片黃色的藥,哪個小醫生能給拿出來?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電腦演示。大家一起邊拿邊數。(鼓勵:你們太厲害了!這么多藥都能拿對。)數一數,小豬需要吃幾片藥?
3.做游戲:找一個好朋友,一個人當醫生,一個人當病人,玩看病拿藥的游戲。
三、結束部分:
小動物們吃了你們給拿的藥,病很快就好了,他們又可以一起快樂的玩耍了。我們小朋友生病了也要按時吃藥,病就會很快好了。
活動總結
本節課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創設了“小醫生”這個情景,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根據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點數基礎,讓幼兒當醫生給病人拿藥,就可以學習按數取物的方法了,教學設計難度逐漸加大,體現了層次性,便于幼兒學習。課后我發現
還是有不足之處:大部分幼兒都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取物,可是部分幼兒只顧得邊拿邊數了,卻不記得需要的總數是幾,拿出來的數就是錯誤的。根據這點,我覺得后面的延伸活動可以讓幼兒在平時玩玩具時自己從玩具筐里取一定數量的玩具玩,多給幼兒點數和按數取物的機會。
幼兒園下學期優質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游戲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幼兒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游戲是促進學齡前兒童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對于孩子們來說,生活中的物品都是他們游戲的工具。《好玩的繩子》整節活動全部是圍繞著幼兒經常會玩到的跳繩開展的。在日常活動中幼兒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跳繩,所以我設計的本節活動。健康領域提出:幼兒應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鉆爬、攀登等活動。并具有一定的耐力,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而整節活動的重點是圍繞著“跳”進行活動。幼兒通過游戲,進行雙腳連續跳、立定跳、向前向下縱跳練習,同時也鍛煉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度。在游戲的過程中也會存在困難,教師通過不斷鼓勵幫助幼兒克服心理恐懼,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具有勇敢自信的品質,愉悅的在活動中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2.能力目標:在挑戰游戲中,鍛煉雙腳跳高跳遠的基本能力,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增強體能。
3.認知目標: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自主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體驗挑戰游戲帶來的樂趣。
難點:掌握雙腳跳高、跳遠的技能,身體有較好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歡快的音樂。
2.跳繩(幼兒人手一個)。
3.地墊。
擦汗毛巾和墊背毛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進行繩子的探索游戲,帶領幼兒進行熱身運動。
2.進行安全提示,繩子不可以玩的幾種方式(單手或雙手掄繩子、往他人的身上甩等危險動作)
二、基礎部分
1.探索繩子的各種玩法,引出活動。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繩子,我們要用繩子來做游戲,你們有什么好的玩法嗎?
(1)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強調注意安全,
教師:你們覺得我們手里的跳繩還能怎么玩呢?請你來玩一玩吧!
(2)幼兒示范玩法,小朋友們一起進行個體活動。
2.和幼兒進行討論,繩子的組合玩法,進行相互合作。一組進行游戲一組進行配合拉繩子。
(1)教師:剛才小朋友們都和自己的繩子進行了游戲,可是一個人玩是不是一會兒就沒意思了?那現在我們來想一想怎么樣我們小朋友們能夠一起玩,先來看看我是怎么想的?
拉繩子的幼兒將每條繩子相距同樣的距離,讓另一組幼兒進行跳躍(雙腳連續向前跳),然后兩組交換進行活動。
(2)教師:剛才那個玩法好像對你們來說太簡單了,那我們把他加大難度吧!(加大距離,進行立定跳遠)。兩組進行交換活動,并進行總結,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他可以跳的更遠?總結經驗進行在一輪的嘗試。
(3)幼兒嘗試跳過一定高度的距離。
教師:一組的小朋友將繩子拉直抬高,另一組的小朋友進行嘗試跳躍一下。(有一定高度的跳高)并相互配合,保證安全。
2.幼兒進行整體的練習,并進行分組。
教師:我們剛剛玩了這么多的游戲,我們把它們放到一起來一次大挑戰吧!我先來說游戲規則,兩組合作活動,一組進行挑戰一組進行配合,結束后交換組別。在規定的時間內哪一組獲得的旗子最多哪一組獲勝!
游戲步驟:地墊匍匐,再到連續跳躍,接著立定跳躍,最后進行向前向上跳。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和幼兒進行活動總結,并進行探索因玩法(抓住小尾巴)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的好玩伴,我們要努力發現它們的作用,發現更多好玩的游戲一起分享吧!
活動總結:跳繩的玩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小朋友們去探索和發現。但是在沒有父母或者老師的看護下,小朋友自己可不能這樣玩耍,我們要注意安全哦!希望小朋友還能和老師分享更多好玩的游戲。
幼兒園下學期優質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春天的電話》是一個趣味性很強的童話故事,以“春雷響起,小動物用打電話的方式傳遞春天來了’的消息”為主線,通過相對重復的情節,幫助幼兒了解春天的季節特征;通過動物們電話號碼的特有規律,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中班幼兒對春天的特征已有大概了解,對故事中各種小動物充滿喜愛。本次活動通過猜想、討論、分析、互動提問等環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同伴間相互關愛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并說出春天的基本特征。豐富詞匯:驚醒、融化。
2.說出故事中的對話,發現小動物家電話號碼的規律。
3.懂得與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體驗春天來臨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1.小黑熊、小松鼠、小白兔、小青蛙和小公雞的圖片,1-5的數字卡片5套,玩具電話1個
2.“幼兒學習材料”—《春天你好》,《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16。
活動建議:
1.出示小黑熊等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回憶以往經驗,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在寒冷的冬天,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有哪些小動物冬眠了?現在是什么季節?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結合課件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12段,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變化。
提問:小黑熊醒來后,發現了哪些春天的變化?它想要做什么?它為什么要告訴小松鼠樹上的雪融化了?
(2)講述故事第3-6段,幫助幼兒了解故事里電話的內容。
提問:小松鼠給誰打了電話?還有誰給誰打了電話?它們分別說了什么?
(3)講述故事第7—8段,進行情感滲透。
提問:是誰第一個告訴小伙伴們春天來了?后來為什么大家都知道春天來了?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為什么?
3.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說出故事的大概情節及小動物家電話號碼的規律
(1)請幼兒傾聽故事按順序說出小動物們的電話號碼,教師用數字卡片擺出電話號碼,引導幼兒發現它們的規律。
提問:小黑熊用什么辦法告訴它的好朋友春天來了?它給誰打了電話?還有給誰打了電話?(依次為小松鼠、小白兔、小青蛙、小公雞。)小松鼠的電話號碼是少?(教師依次提問,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數字卡片擺出電話號碼。)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中小動物們的對話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說出春天動植物哪些變化。提問:小松鼠對小白兔說了什么?它為什么要請小白兔來吃青草呢?小青蛙、公雞、小黑熊它們在電話里分別說了什么?
4.請幼兒分角色對話,體驗朋友間相互關愛的快樂。
(1)提醒幼兒正確撥出電話號碼,打電話時語言要完整。
(2)請個別幼兒示范表演,創造性地表現各個角色的心情,引導幼兒體驗同伴間互相關愛的快樂。
提問:小動物們是怎么說的?它們的心情怎么樣?你會怎么關心、幫助好友?
鼓勵幼兒說出:故事里的小動物們都愿意把“春天來了”的好消息告訴好朋友,它們懂得互相關心、團結友愛。
活動延伸:
請幼兒自主閱讀《春天你好》第10-13頁,鼓勵幼兒與同伴繼續創造性地表演,嘗試續編故事情節。
幼兒園下學期優質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嘗試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猜謎游戲,敢于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游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3.樂于傾聽同伴的猜測和想法,體驗歌唱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難點: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游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活動準備
金魚、青蛙、大白鵝背影圖片;打勾、打叉、問號圖片若干;小蝌蚪變青蛙過程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
暖和的春天來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不停地游來游去,它們在找誰?讓我們一起聽聽歌曲是怎么說的吧!
二、嘗試用輕快的聲音、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
1.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師:小蝌蚪在哪里找媽媽?(在池塘里找媽媽) 師:小蝌蚪在池塘里是怎樣找媽媽的?
單句練習:轉呀轉,轉呀轉,游呀游,游呀游。
2.用簡單動作感知歌曲內容。
師:小蝌蚪在池塘里“轉呀轉,轉呀轉,游呀游,游呀游”可以用哪些動作表現呢?
用動作感知:轉呀轉,轉呀轉,游呀游,游呀游。
教師引領幼兒進行——歌曲+動作,完整感知歌曲內容。
師:小蝌蚪們,我是蝌蚪姐姐,這里就是小池塘,我們一起在池塘里找媽媽吧!
三、玩“猜謎游戲”,通過翻圖片找尋答案的方式,不斷激發幼兒學唱歌的興趣
1.在猜猜小蝌蚪的媽媽是誰的喜悅中完整歌唱。
師:哇,好清澈的池塘呀,我們的媽媽就在池塘里的這些動物里,如果我們猜對了就能見到媽媽啦!可是,哪一個才是我們的媽媽呢?我好想去翻一翻,你們想不想去翻一翻?那你們先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到池塘里的。(出示小動物背影圖)
示范:蝌蚪姐姐游到池塘里找媽媽,媽媽到底在到哪?讓我來翻一翻,咦,這是誰呀?(大白鵝)大白鵝是我們的媽媽嗎?選出不是“X”的標記放在大白鵝的旁邊。
師:剛才蝌蚪姐姐是怎么到池塘里?(蝌蚪姐姐是游到池塘里)
2.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蝌蚪姐姐沒找到媽媽很傷心,可能是因為剛才我們有一句歌詞沒唱好,是哪一句呢?
單句練習:小池塘里轉圈游。
3.完整游戲,教師點數,選出來后幫助被選的小蝌蚪到池塘里翻圖片。
大家都想去池塘里找媽媽,我們要選一個小蝌蚪游到池塘里。怎么選呢?唱歌結束時,蝌蚪姐姐游到哪個小蝌蚪的面前,他就可以游到前面的池塘里找媽媽。
師:“幸運的人就是他!你有機會去池塘里翻一個動物的圖片,翻翻看它是不是我們的媽媽。
請幼兒說一說,圖片里的動物是誰?”“你覺得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媽媽?”“有沒有誰有不同意見?”“為什么?”“都認為是?”“都認為不是?”“有沒有覺得它有可能是小蝌蚪的媽媽 ?”(是、不是、可能是,教師提供標記進行記錄)
4.請翻動物圖片的小蝌蚪再去邀請另一位小蝌蚪,教師幫助其一起游戲。(猜測、驗證同前)
5.鼓勵小蝌蚪嘗試自己游戲,教師幫助幼兒根據記錄表梳理大家的推測。
四、遷移經驗,將“媽媽媽媽你在哪,媽媽媽媽你在哪”歌詞替換為“青蛙媽媽在這里,青蛙媽媽在這里”
1.驗證:“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呀?哪個是正確的答案?
暖和的春天來了,媽媽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圓圓的卵。太陽暖暖地照著, 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媽媽生下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瞧,我就是小蝌蚪。一天一天過去了,小蝌蚪突然發生了變化,先長出了后腿,又長出了前腿,然后我的尾巴慢慢縮了進去。小蝌蚪變呀變,變成了一只青蛙。所以,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媽媽。(出示小蝌蚪變青蛙過程圖)
2.練習歌曲最后一句:青蛙媽媽在這里,青蛙媽媽在這里。
師:誰是小蝌蚪的媽媽?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媽媽。原來,池塘里大蝌蚪是小蝌蚪長大的樣子,旁邊的金魚和大白鵝都是青蛙媽媽的好朋友。
3.用輕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唱出自己“獲得”的喜悅。
師:小蝌蚪們,讓我們一起開心地唱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