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精選7篇)
《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按照標記牌的要求制作風鈴,并能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2、感受風鈴的美,體驗自己動手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活動室掛起各式風鈴)、音樂2段
2、教師自制風鈴一串、各種材料標記(大、小各一)、標記牌和小籃子各一個
3、各種形狀的衣架、每根繩子一端掛上各種形狀的紙牌(上面畫有吸管標記)
4、制作材料:木珠、光盤、吸管段、發夾、有孔的瓶蓋、花片、夾子(分別裝筐,并貼上標記)
5、每人一個小籃子、一份材料標記、筆一支
6、移動黑板、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欣賞:
1、帶幼兒走進活動室。
師:今天的'活動室有什么不一樣?
看到這么多漂亮的風鈴,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小結)
遠遠望去,你覺得它們象什么?
小結:這么多風鈴,它們有的象",有的象",真美啊!
2、師:想不想和自己喜歡的風鈴去玩一玩?不過有的風鈴都是用一根根細細的線串聯起來的,很嬌弱,等一會和它們去玩的時候一定要輕輕地,千萬別碰傷它們。一邊玩一邊還可以把你的發現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說,好嗎?
(幼兒自由觀察、播放音樂)
師:你在和風鈴玩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它們還有什么不一樣呢?
(主要發現顏色、造型、材料、大小、數量的不同)
小結:原來這些風鈴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樣子、顏色也都不一樣,輕輕地一碰還會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音,真美啊!現在我們也來做一串漂亮的風鈴,跟著音樂輕輕地跳舞吧。
(提示語:我是一串美麗的小風鈴。 小風鈴在")小風鈴的舞跳得真美啊!跳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二、制作
1、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串特別的風鈴。(出示自制風鈴)它可是老師自己做的!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呢?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突出標記牌。將其中一塊標記牌放入投影儀下講解)
我們來看看牌子上有什么呀?原來這個牌子上有圖案和數字,這叫標記牌。
看看有幾個瓶子?幾段管子?(數一數實物)
老師這串風鈴用的材料和數量跟標記牌上的要求是一樣的。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做一串漂亮的風鈴好嗎?
2、介紹材料:
師: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在投影儀下同時出示物品并逐一貼出相應的標記)
(邊講邊示范)等一會請你先到桌子上去選一個小籃子,看清楚里面標記牌上的材料和數量,然后按照上面的要求到兩邊的材料筐里選擇相應的材料裝在小籃子里,到自己的座位上來做一串漂亮的風鈴。做好以后請客人老師幫你檢查一下,還可以請他們一起來欣賞你的作品。記得一定要看清楚標記牌上的材料和數量。
3、幼兒制作,教師指導(播放音樂)。
動作快的幼兒可制作第二串、先做好的幼兒放好籃子回座位。
4、教師幫助幼兒將作品固定在衣架上展示。
三、互相欣賞
師:我們快來欣賞一下自己做的風鈴,真美啊!誰想把自己做的風鈴介紹給大家?
這么多漂亮的風鈴。讓我們帶回去打扮自己的教室吧!(請幾個幼兒帶著風鈴回教室)
《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運用繩線進行捆、綁、扎等方法制作風鈴。
2、增強同學的自主學習和綜合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同學的動手能力。
3、在制作過程中,體驗發明的樂趣,感受勝利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1、風鈴的結構和其裝飾方法。
2、鼓勵同學大膽想象,發明性的運用資料制作獨特而漂亮的風鈴。
教學準備:
風鈴示范作品、課件、毛線、彩色紙、剪刀、打孔針、雙面膠、易拉罐、小巧的金屬、小鈴鐺等。
教學過程:
一、 追溯古代鈴聲,導入新課。
1、課件(1)優美的音樂和清脆的風鈴聲將同學帶入一種美的情境。
2、師提問:說說你在哪兒見到過風鈴?風鈴有哪些式樣?風鈴為什么能發出清澈的聲音?(生回答)。
3、課件(2)欣賞生活當中美麗的、可愛的風鈴圖片。
4、課件(3)海邊動畫講述風鈴的傳說。
5、課件(4)出示課題。
二、自主探索,了解風鈴的結構。
1、提出問題:風鈴由哪幾個局部組成?同學看書自學找答案。
2、課件(5)出示風鈴的結構圖,師對照圖片分析講解。
3、師提問:生活當中哪些資料可以用來制作風鈴?為什么?
4、同學答問。
5、課件(6)游戲選材
6、課件(7)選材歸納并小結。
7、師提問:鈴鐺怎樣組合才干發出悅耳的聲音?
8、課件(8)判斷組合的正誤游戲。
9、課件(9)組合歸納并小結。
10、課件(10)制作過程錄象前段。
三、 第一次作業,體驗感受。
1、 課件(11)設計制作一個聲音悅耳的風鈴。
2、 課件(12)制作過程錄象后段。
四、審美評價,強化裝飾。
1、老師出示實物幾個,讓同學觀察比較。風鈴怎樣制作才會漂亮,聲音又悅耳?
2、同學觀察討論。
3、指名答問。
4、課件(13)出示系列裝飾美化過的風鈴。
五、第二次練習,感受勝利。
1、課件(14)出示作業要求,和滾動同學作品圖片。
2、同學制作,教師巡視做指導。
3、師生評價作業,對局部作業提出改進意見,對自身喜歡的作業表述自身的想法。
六、拓展知識,了解文化。
1、 課件(15)佛殿、寶塔圖片。
2、 師生交換意見。
七、音樂祝福,結束新課。
1、 課件(16)在音樂與風鈴聲中送祝福。
2、 師生說再見,同學走出教室。
《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 篇3
[設計意圖]
1.幼兒喜歡自然中不同的聲音,3—4歲的幼兒喜歡自己制作一些東西,本次
2.活動就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在制作中探索,在探索中體驗成就感、自信心。
3.本次活動以藝術(手工)為主,滲透了語言,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成就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制作中體驗快樂、成就感。
2、嘗試用兩種材料串聯組合的方法制作風鈴。
3、傾聽不同物體相互碰撞的聲音。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風鈴;
難點: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風鈴。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制作風鈴的材料:吸管段、小鈴鐺、瓶蓋、一次性杯子、玩具等;
2)粗細不等的繩子;
3)制作一串風鈴。
2、幼兒準備
1)幼兒經常玩穿珠子的游戲,鍛煉
手眼協調能力;
2)喜歡自己動手制作。
[活動過程]
教師和幼兒一起踏著《鈴兒響叮當》的音樂步入教室。
1、聽一聽,猜一猜
1)教師把自制的風鈴藏在身后,搖一搖,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2)以變魔術的形式,把風鈴變出來,來我們看看這串風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拿出許多準備的材料,你們看我們有好多材料,讓我們一起來制作風鈴,好嗎?
2、制作風鈴
1)幼兒自己制作風鈴;
2)教師個別指導。
3、欣賞風鈴
教師提示:小朋友自己穿了這么多漂亮的風鈴,那你們能不能給其他小朋友說一說,你的風鈴是用什么做的嗎?
幼兒相互欣賞,相互說一說。
教師提示:那你們在搖一搖,聽一聽聲音有什么不同?
幼兒相互搖一搖,聽一聽,說一說。
4、延伸活動
我們自己制作了這么多漂亮的風鈴,我們一起把它們掛起來吧!我們每天就能聽到風鈴的聲音了。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風鈴掛到窗子上。
[親子活動]
我們今天在幼兒園里制作了一串風鈴,回家以后找一找你們家里,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用來制作風鈴?給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串風鈴帶過來,好嗎?
《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 篇4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能夠收集與教學任務相關的物品。
2、能夠根據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減、組合等方式將它們設計制作成風鈴。
3、用剪(撕)貼、繪畫等方式來美化風鈴。
教學重、難點:
1、運用畫、撕、折、剪、拼貼等方法進行平面造型設計制作。
2、組織學生用吊飾美化教室。
教具學具:
紙杯、紙盒、小掛飾、剪刀、膠水、彩紙、彩筆、彩線。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品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教師出示風鈴,問學生:你喜歡風鈴嗎?風鈴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如果你有一個風鈴,想把它掛在什么地方?
2、發展階段:
師問:老師這兒還有自己制作的風鈴,同學們想不想看看?
(給學生看老師制作的紙風鈴范作)你能說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嗎?
試問:誰能說出老師是怎樣制作這個紙風鈴的?
制作方法與步驟:
(1)先把單個的紙杯進行美化:用畫畫、剪貼等方式。
(2)再用彩線把紙杯穿起來。
(3)給紙杯下面添上鈴舌。
師問: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制作紙風鈴?
三、學生分組制作。
四、欣賞、講評作業。
五、課后拓展:怎樣能做出一個能發出聲音的真正的風鈴?
《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 篇5
音樂。
師:輕輕的閉上你們的雙眼,仔細聆聽這美妙的音樂。
生:孩子們都沉浸在優美的音樂聲之中。
師:(微笑著)神秘的問:你們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聽到了優美的風鈴聲,想到了許多漂亮的風鈴。
師:哦,你們還真聰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欣賞生活中的風鈴吧!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2)
師:從古到今有多少美麗的風鈴,有誰聽說過風鈴傳說的故事?
生:(齊聲回答)沒有。
師:好,那么我們就一塊來聽聽風鈴的故事吧!(課件3)
生:(快樂的)邊看邊聽。
師:現在來談談你們對故事的感受吧!
生1:我認為風鈴的起源悠久。
生2:我看出故事中的夫妻很恩愛,我們要對生活更加熱愛。
師:大家想法很多,那么,今天我們就來體驗制作風鈴的樂趣,好嗎?
生:(齊聲)好。
出示課題:風鈴叮當(課件4)
(反思:《教育學》上提到:“教師要創設一種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和氣氛,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求,自覺的投入學習活動之中”。我想運用音樂與故事相結合的情境來導入新課,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不僅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教學質量也得到相應的提高。特別是故事的動畫,更是深受三年級學生喜歡,氣氛一度出現歡呼,為下面的學習敞開了一條通暢的道路。同時也給帶來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怎樣把握常規教學的“度”?如何在短時間內去深化教學?)
二、學美的方法
師:提問:風鈴由哪幾個部分組成?請看書自找答案。
生:線、鈴鐺、鈴帽。
師:我們看看他說對了嗎?
(課件5)出示風鈴結構圖。
師:大家明白了嗎?接下來小組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生活當中可以用來風鈴的材料有哪些?鈴當怎樣才能發出聲音?制作過程怎樣?
生:分組討論,認真而激烈。
師:看看哪組的討論最有成效,指點小組成員答題。
生1:生活中可以用來做風鈴的材料有許多,如小玻璃瓶、塑料、易拉罐、鈴鐺、鑰匙、扣子等。
生2:有一種鈴當本身有自己的聲音,有些材料相互碰撞才有聲音。
師:真不錯,看來下面的游戲你們都能通過了。
《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 篇6
活動反思:
手工是孩子們把他們認為最美、最感興趣的事物,借助各種材料,動手動腦把它們表現出來的過程,是孩子們對美的另一種創造。本次的美工活動《風鈴叮當》我們大家的冥思苦想中,終于現形。
本次的手工制作主要是以螺螄殼作為主要的材料,配合著吸管段的間隔串聯的方法進行制作,充分利用了家鄉的本土廢舊材料,在環保的同時也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今天的活動我設計的環節很簡單,最主要的難點在于孩子們對螺螄殼的掌控,能不能用線穿過去呢,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挑戰,但是好奇心使然,每個人都用心、耐心的去完成這一任務,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一串串風鈴在他們的巧手下,在老師的幫助下逐步成型,喜悅之情油然而生,成就感當然也是爆棚啦。
聆風之教學材料前期準備
對于今天的活動,材料的準備是一件長遠的事情,從剛剛接受這一任務開始,就開始琢磨:螺螄殼怎樣能讓孩子們駕馭呢?
因為螺螄殼的內部構造是螺旋形的,孩子們穿的過程中可能也是相對困難的,到底怎樣讓他們能夠快速的穿過去呢,最終還是尋得一方法,在不破壞美觀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便利,在螺螄殼的尾部用剪刀挖大,這大工程還得多虧阿姨們的幫忙啦。串風鈴的線該選取哪種材料呢?也討論了很久,線太硬不好打結,太軟孩子們又穿不過去,最后選取了色彩鮮艷軟硬適中的尼龍線。后來又配上了小鈴鐺,風鈴感覺已經有模有樣了,準備活動完畢,算廢了點心血呀。
聆風之教學活動進行時
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這一手工活動非常感興趣,能仔細的聽,用心的做,每一個孩子都在挑戰著這樣的難題:穿螺螄殼。
不過我發現在活動中對孩子們來說還是存在著一些困難的,有極個別孩子能夠耐心的想辦法用線穿過去,不過有些孩子因為耐心不夠,會來請求老師的幫助,所以這節活動更像是師幼合作完成的了。但是最后的成果還是很讓人欣慰的,小朋友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聆聽風鈴聲,爾后享受成功。
聆風之教學后期討論
因為教案是自己設計的,也肯定存在著很多的漏洞,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也知道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在目標中可以更加貼切的將需要幼兒掌握的本領寫進去,比如說掌握按照一個螺螄殼、一個吸管段的間隔串聯的組合方式。2、最近天氣比較熱,這個尼龍線在孩子們暖暖的手中感覺變的軟趴趴的,又加深了幼兒穿螺螄殼的難度了。3、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合作的方面體現的不是很清楚,但師幼的合作較多。4、整個活動設計的比較簡單平淡,可稍微加深難度,將風鈴變成螺旋形,可從一個螺螄殼、兩個螺螄殼、三個螺螄殼、四個螺螄殼、五個螺螄殼著手,讓幼兒自己討論要選擇哪個入手,這樣的話難度加深了,合作方面也更體現出來了。
但是整體來說,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孩子們完成的都比較成功,風鈴在春風的吹拂下也更加顯得動聽悅耳,作為新教師的我,也希望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不斷的進步。
《風鈴叮當》的優秀教案設計 篇7
近期在班級開展了一次主題活動內的美術活動——《風鈴叮當》。原有教案的基本流程為:出示自制風鈴——介紹掛牌——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按照掛牌提示穿材料——展示風鈴。本次活動的難點在于“掛牌”的設置,“掛牌”的要求就是讓幼兒按照預設的內容決定風鈴的懸掛物和數量。㈠存在問題⒈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有兩個要求一個是穿,另一個則是按照圖示穿(數量和種類)。首先對于小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看著圖示穿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還要根據圖示物品的數量決定穿幾個。幾個量集合在一張小小的“掛牌”上,對于幼兒來說比較困難。⒉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準備的材料比價多,因此老師在前期的收集工作是很重要的,材料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幼兒完成本次活動的操作要求。⒊美術活動的目的 本次美術活動的目標是嘗試用兩種材料串聯組合的方法制作風鈴,根據目標可以把本次活動定義為手工活動,只是在手工的基礎上滲透了規律排列。㈡活動實施 小班學習活動時間較短15分鐘,因此縮短前后導入講評的時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時間思考、設計、制作。在活動中,我省去了“掛牌”的提示作用,直接出示一個隔一個和一個隔兩個的風鈴,讓幼兒觀察和講述其中的規律,隨后讓幼兒親自制作,有一部分孩子還是喜歡憑借自己的經驗去裝飾風鈴懸掛下來的鞋帶,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按照一個隔一個制作。㈢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把“掛牌”省略,直接出示兩種穿的規律顯得幼兒主動學習的成分較少,教師掌控的成分較多,建議在后期區域游戲中可以將“掛牌”投放進去,便于教師的指導和幼兒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