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精選2篇)
最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2、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抓住要點,繪聲繪色的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鼓勵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課前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歸納學生的資料,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弄清“國王”、“莊公”、“國君”、“相國”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職責,知道“竹簡”是怎么回事。
二、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1、圍繞課題“秉筆直書”,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教師梳理歸納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
2、圍繞自設問題,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三、細讀課文,理解人物特點。
1、(出示課后的“金鑰匙”:)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他們的職責是什么?(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3)他們為什么這樣做?(讓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次默讀課文。)
2、同桌交流,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點理解這樣幾個句子:)
(1)太史伯說的兩句話,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2)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在理解了伯說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幾個學生讀,甚至由老師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小組交流,通過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季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在充分的讀中再一次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導朗讀要點: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范讀、分組齊讀)
4、討論: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領悟“秉筆直書”的深刻含義。)
四、指導復述,交流收獲。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2、回顧課文,積累語言。(有重點的摘抄詞語,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學文后的收獲,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4、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練習說話有條理,把錯亂的句子按順序排好,同時注意在生活中表達有順序能力目標: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學會查資料的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指導學生在具體環境中使用語言;
指導學生從習作中找錯別字,養成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練習說話有條理,把錯亂的句子按順序派好,同時注意在生活中表達有順序
2、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學會查字典的方法,指導學生從習作中找錯別字,養成認真的習慣研究性學習設計:收集有關話語的諺語,積累知識,豐富學生語言詞匯。
教具準備:投影儀
課時安排:2課時1
最新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作者用反語表達感情的方法并試著運用。
2.能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
3.知道用動物比喻人的詞語的寓意。
4.學習冒號的用法,并能根據這一用法寫一段話。
5.能體會句中語氣詞的表達效果。
6.能規范、工整地摘抄一段話。
7.積累、背誦古詩《蜂》。
【重點難點】
重點:
1.體會文中作者用反語表達感情的方法并試著運用
2.學習冒號的用法,并能根據這一用法寫一段話。
難點:
積累、背誦古詩《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出示交流平臺中的句子,學生朗讀,交流感受。
2.回顧習作,體會用法。展示學生習作中運用反語表達感情的句子,學生朗讀體會。
3.總結體會,交流作用:語言更幽默,表達的語氣更強烈,感情更充分,意思更深刻。
二識字加油站、
1.學生自主讀字詞,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2.總結分析:每一行的三個字偏旁不同,讀音相近。通過換偏旁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識記生字。
3.學生交流還有哪些字能通過換偏旁識記。
三、詞句段運用
(一)下面這些詞語分別指的是哪一類人?選一兩個說一說。
1.課件出示“千里馬? 老黃牛”等詞語,學生朗讀。
2.根據字面意思及了解的動物代表的精神,學生試著說說這些詞語代表的是哪一類人。教師補充。
(二)體會下面句子中冒號的用法,再從短語中選一個,仿照著寫一段話。
1.出示語段學生朗讀。
2.學生交流發現,體會冒號的用法。
3.出示短語,學生思考:怎樣表現出短語的內容?
4.教師總結,點撥:抓住中心詞語“活潑”“粗心”“熱心腸”,寫出具體表現。學生寫話,交流展示。
(三)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1.出示句子,學生朗讀,體會感情。
2.展示去掉加點詞語的句子,學生對比朗讀,交流發現。
3.教師小結:感嘆詞語的使用,使作者的語氣更親切,更能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語文教案
1.學生朗讀、觀察教材中展示的摘抄語段,交流感受。
2.引導發現方法:字距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兩邊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五、日積月累
1.自由朗讀《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引導想象蜜蜂采蜜的情景,理解詩意。
3.品讀問句,體會感情。(對辛勤的勞動者的贊美,對不勞而獲的剝削者的痛恨和不滿。)
4.熟讀成誦。集體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