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精選9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1
教材分析:
白鶴梁是國家級文物。所謂沉浮是一種比喻,表現白鶴梁的出水和沒水,盛衰命運。本文寫了以葛修潤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反復實驗,在否定一個又一個保護方案的情況下,最終設計出了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理想方案,表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他們為保護國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科考隊員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現并精心保護朱鹮的經過,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2.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重點介紹白鶴梁。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要求: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
三、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脈絡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一步步敘述的。
第二課時
五、學習課文重點部分
1、小組學習
(1)白鶴梁是什么樣子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2)人們為了尋找、保護白鶴梁做了哪些事?
(3)白鶴梁經過了怎樣的沉浮過程?
2、討論交流
3、白鶴梁的沉浮給我們什么啟發?(從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環境兩方面談感受)
4、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課文中描寫白鶴梁沉浮的有關句子。
六、總結
那么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野生動物會有如此幸運呢?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做點什么呢?
板書設計:
白鶴梁的沉浮
相遇→探尋、發現→保護、繁殖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學習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了解三亞落日的美景,欣賞并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情意: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通課文,初步感受三亞落日的美景。
對策:讀通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課前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日出的美景,我們許多同學都欣賞過,但你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日落的情景呢?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播放課文錄音。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美妙絕倫 風情 挺拔俊秀 軟軟地 活潑
毫無倦態 依舊 赤朱丹彤 濺出 收斂
碩大無朋 光芒 悄然無聲 邊緣 緣故
水波不驚 頑皮 玫瑰 漲溢 燈盞
①、朗讀詞語
②、②、交流詞語意思:
碩大無朋:大得無與倫比。朋,比。
赤朱丹彤:赤,紅色,朱,大紅色,丹,紅色,本課指程度不同的紅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三、理清課文脈絡
你以為課文可以分為哪幾部分?
第一部分(1)點名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
第二部分(2)介紹三亞洋溢著熱帶風情的自然風光。
第三部分(3-5)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景。
四、作業超市
1、習字冊描紅
2、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富有詩意美妙絕倫
三亞落日熱帶風情天海合一
落日美景收斂光芒慢慢下沉
頑皮蹦跳悄然入水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3個字。
2、通過深入閱讀,體會不同人士對于同一個故事的不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意圖。
教學重點:
體會不同人對于故事發表的不同看法。
教學難點:
體會句子的含義,從中明確由于職業、生活閱歷、看待問題的角度等不同,對同一事物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的詩告訴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則獲得的結果也不同。那么一只狼在洞里把所有的洞口都不留余地地封住,最后自己被困其中,把自己送入虎口——這樣的故事,我們能得到多少啟示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體會故事的大意。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全文。
2、同桌交流讀后的初步感受。
3、指名說全文的大意。
4、指名讀生字,書寫生字,教師指導。
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讀文:
1、結合圖示,復述故事。
2、多種形式讀各界人士說法不一的句子,體會句子的含義。
說說不同人對這個故事分別是怎么的?
3、體會狼追捕三種動物時的不同心理,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讀。
4、同一個故事,為什么不同的人會不一樣呢?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怎樣的啟示?試著用一句話來概括。
一、拓展與運用:
讀課后短文《關于盤子……》,說一說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四、課堂
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會怎樣去看待問題?
板書設計:
不留余地,自送虎口角度不同
不留余地的狼
各界人士對故事的結論不盡相同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4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
2、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
教學難點:
通過課本插圖和有關事例,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一年級起,我們就開始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我們學到了關于寫字、讀書、寫日記等方法,為我們以后養成習慣打下了基礎。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最后一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二、指導看圖,領會內容
(一)指導觀察第一頁
1、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這是會時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師補充
第一幅:在天文臺,老師和同學參觀古代的天文儀器。同學門看到這臺儀器,一定為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
第二幅:在天文臺的天文展覽館內,墻上貼著宇宙中星體的照片,希望大家長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奧秘。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讀懂習作要求,了解書信的格式。
技能:遷移運用《明天,我們畢業》一文表情達意的方法完成本次的習作。
能力:引導學生借鑒學過的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情意:激發學生對老師的眷戀之請。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回顧六年級的小學生活,再現老師誨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學生心中對老師的情感。
對策:用一、兩個具體的例子,表現對老師的感激和眷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審題
1、小學六年的學習即將結束,我們舉行了一次“話別老師”的活動。我們打開了記憶的閘門,重溫了六年來那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今天,就讓我們拿起筆,給老師寫過一封信吧!
2、明確寫作的內容。
寫信的對象——小學階段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
寫信的內容——要說真心話,把最難忘、最感動的情景再現出來,要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和眷戀之情。
二、開拓思路,知道選材
1、看到文題,首先我們要想心里對誰說呢?再認真思考你為什么要把心里話寫給這位老師?這位老師有哪里讓你感動的事呢?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指導。
修改:交流指導時可以圍繞以下幾方面:圍繞所選老師的長處、特點寫,不可面面俱到;圍繞這位老師機給予學生的幫助、教誨、關愛進行交流;圍繞師生之間的情誼,表現對分別的不舍之情。
4、教師點撥:寫信要有個明確的中心,要在信中表達出真情實感。
三、指導書面表達
1、撰寫習作草稿。
2、交流、評改習作,評改要點如下;
(1)書信的格式要正確(要有稱呼、正文、祝福語、署名、日期)。
(2)要有具體的情景。
修改:要把內心的話說出來,表達真情實感。
3、自由修改習作,教師個別輔導。
板書設計
習作7給老師的一封信
書信格式要正確
要有具體的情景
要表達真情實感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6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地球的美麗和唯一,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體會解說詞的準確、嚴謹。根據批讀要求,邊讀邊批。
一、引入課文
說起地球,我們的心中就會涌起無限溫暖的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美麗的地球。
二、檢查預習
三、粗讀課文,提出疑問
1. 讀1、2段,說說為什么人類對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鄉,但是人類對這顆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讓我們來認識這美麗的地球。
四、細讀課文,了解地球
1. 課文從多方面介紹了地球。選自己喜歡的方面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學生閱讀、批寫)集體交流。
2. 教師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知道課文分別從“地球的顏色、地球的年齡、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來寫的。
3. 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如,列數字:地球的年齡從數字上便于說明特征,就運用數字“46億年”來說明地球年齡大;作比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積與地球表面陸地的面積進行比較,說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舉例子:將復雜的、抽象的地球自轉現象,用具體、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來說明,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這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地球繞著地軸不停自西向東地旋轉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五、精讀課文,理清關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關系?
六、總結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們的地球無可替代。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7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二、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三、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我們會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獲。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么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自學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
在文中找一找,這是什么樣的臘八粥?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什么的心情?
三、結合文章中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板書設計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9
學習目標:
1.能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2.能認識7個生字,了解新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使自己感動的部分。
4.能說出自己對在這個長滿了紅銹地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話的理解。
5.能創造性的復述課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輩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產生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學習重點:進一步提高閱讀速度,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準備:
1.預習: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2.搜集長征的有關資料,通過初步閱讀了解資料的內容,進行剪輯整理,弄清與課文學習的聯系。
學習過程:
一、交流搜集資料
將自己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資料(包括長征的時間、路線、有關長征的詩詞、歌曲、長征中的動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種文字介紹和圖片資料)與同學進行交流。
二、研讀閱讀提示
認真研讀閱讀提示,之后,說說閱讀提示提了幾方面的學習要求,弄清在閱讀中要做什么,怎樣做好。
三、自讀理解內容
1.回顧讀書方法。如讀一讀、想一想、查一查、畫一畫、標一標、注一注、議一議等。
2.學生按閱讀提示,運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閱讀課文。
3.教師有針對地進行學法指導。
四、交流讀書收獲
1.在閱讀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幾個方面進行交流,教給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方法。
2.學生暢談收獲。
3.把對老班長說的話寫在課文的插圖旁邊,進行交流。
五、總結布置作業
把本課閱讀學習中積累的好詞佳句摘錄到讀書筆記上,把《金色的魚鉤》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繼續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